..續本文上一頁夠擔當救度苦難衆生的神聖事業,所以取名爲「大焰肩佛」。
四、須彌燈佛:須彌,是須彌山。須彌山是最高的了,叫「妙高山」。俗語說「高燈遠照」,燈,放在低處,照不遠;放在最高處,才能照得遠。這尊佛以如須彌山這樣崇高而微妙的燈塔,光芒四射,照遍整個世界,來照耀引導黑暗中的無量衆生,使他們步向光明解脫之道,所以稱爲「須彌燈佛」。
五、無量精進佛:無量,佛教對于不能計算的數目,都是以無量無邊來表示;精,精粹,不複雜;進,不退轉,向前進。這尊佛,爲救度衆生,不管在無量數的時間裏,不管在無量數的地方,他都能很精進地運用無量數的法門,以純正的真理,從不休息地去利益一切衆生,而令他們走向光明大道,所以叫「無量精進佛」。
以上已經講過十尊佛的聖號,每尊都有他們的意義、有的是以修持的工夫,有的是以救度衆生的力量來起名,不管從那方面表現出來,都有他獨特的意義。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西方的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等七尊佛作爲代表,還有數也數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裏,現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叁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並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衆生,應該相信,應該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衆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西方世界,跟東方世界及南方世界一樣,也有恒河沙數諸佛,算也算不清的,現在只推舉七尊佛來介紹:
一、無量壽佛,大家聽了,會想到《佛說阿彌陀經》的主人翁:阿彌陀佛,譯成中文是無量光、無量壽,那麼這尊無量壽佛,是不是就是指阿彌陀佛呢?名稱是一樣,不過並不是同一尊佛,而是另外一尊佛。關于這一點,有兩位古時的大德曾經有這樣的解釋:
(1)靈芝大師說:這尊無量壽佛,並不是那位曾經出家爲法藏比丘,後來成爲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無量壽佛,試想想,這裏是六方諸佛在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這尊佛是指阿彌陀佛,豈不是自己在贊歎自己嗎?所以說,這尊無量壽佛,另有其佛!釋迦牟尼佛曾經告訴我們,虛空界是無邊無際的,同一名號的佛、菩薩太多了,佛經中提到共有叁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尊,同名同號爲阿彌陀佛的。
(2)慈恩大師說:縱然阿彌陀佛是贊歎自己,鼓勵大家念佛生到西方去,也沒有什麼不妥當。因爲佛是法王,于法自在,爲了引導一切衆生,啓發信仰,讓大家發願到極樂國土去,免除生死輪回的痛苦,可說是一種善巧方便。因此、這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說得過去。
講到無量壽佛,就是長壽。每個人都希望能長命百歲。最近買到一本大陸出版的《大衆醫學》,裏面有一篇介紹四川省長壽縣的典故。古時某一朝代,皇帝秘密地派宰相到西南邊境(四川省)去辦一件事,同時也派了一批隨從化裝成老百姓跟他一起去。辦完事,在回京城的路上,被一陣大雨延誤了行程,宰相只得帶著隨員夜宿旅館,次日再起程。第二天,天還在下著雨,一行人決定冒雨繼續回程,路上,遇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但是生龍活虎的,精神很好,手上提著一把傘,又挾了另一把傘在趕路。
「老人家呀!你急急忙忙地,爲了什麼呢?又爲什麼一個人拿兩把傘呢?」既然在路上有緣相遇,宰相閑著也是無聊,就跟他攀談起來。
「我爸爸去買禮物,下雨了,我是去送雨傘給他的。」
宰相一看,這老人家看來已經有七十多歲了,他的爸爸至少也有九十多了,還能親自到店裏去辦禮物,豈不是很稀有嗎!爲了好奇,就跟著去看看。這一看,不得了,這個老人家雖然滿頭白發,可是紅光滿面,滿健壯的,手上拿著一包禮物,禮物上寫著一個很大的紅「壽」字。
「請問老人家在爲誰辦壽禮呢?」宰相上前問道。
「祖父生日,我親自來辦壽禮。」老人家回答。
宰相聽後,更感奇怪了,一對將近七十與九十多歲之間的父子,居然還有祖父在做生日,豈不是天下奇聞嗎!他也就不急著趕路了,順便也買了一包禮物,跟著去祝壽。一到那壽家,賀客滿座,熱鬧得很,詳細一看,有幾十個是一百歲左右的,那太公剛好在過一百五十歲生日,精神好得很,自己正興高采烈地在招待客人,真是不可思議。他們在壽家作客,等壽宴過後,再趕回北京去。回到京城,除了禀告皇上有關出差的任務以外,還把這次遇到的奇事講了出來。皇帝聽了,想到國家正當太平盛事,竟然在西南四川山城地方,有這麼多長壽的人,實在是很難得,因此就下令把那個縣命名爲「長壽縣」。
中國有一句古話:「人生七十古來稀。」人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很難得。但臺灣有位一百歲的政府官員叫張群,他說:「人生七十才開始。」意思是:別以爲七十很老,我今年七十歲,才是人生的開始呢!看看,他雖然老了,可還是那麼開朗!他有首〈不老歌〉:「睡得好,起得早,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一個人想要身體好,睡眠是最重要的,只怕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那是最傷身的;有些人不按時睡覺,非要弄到半夜叁更才上床,日上叁竿才起床,吃過午飯後又要午睡兩、叁個小時,睡多了,也會頭昏腦脹的。早上五時起床,午飯後再休息半個小時,是最理想的。飯也不能吃得太飽,不合衛生,只要七分飽就夠了。平時要常運動,多散步,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古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要整天愁眉苦臉的,沒病也愁出病來,要保持開朗的心情,學習彌勒菩薩的笑口常開,每天大笑叁次,自然快快樂樂,健健康康。更不能以爲自己年紀大了,就什麼事都依賴別人,整天無所事事的,多無聊,找一些比較輕便的事來做做,精神有所寄托,心情自然愉快,人也保持青春,就不會老了。
希望長生不老,要長命百歲,要無量壽,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這是屬于世間法。至于出世間法,佛經上說,希望長壽,就要戒殺放生。一般人總以爲過生日,要宴客慶祝,爲了慶生,而殺害了千千萬萬的生命,這個道理說得過去嗎?過生日要宴客,最好是吃素,平常多吃素,對身體的營養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二、無量相佛,你們見過那一尊佛,一天到晚把眉頭鎖住?所有佛的相貌都非常慈祥、非常莊嚴,這就是佛的相好。佛的相好,是無窮無盡的,應身佛就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說九十七種大人之相,還有說八萬四千相好,乃至無數相好等,都是贊歎佛的法相莊嚴。「無量相佛」,是強調這尊佛的相好難以計算。這尊佛度衆生的方法著重于相好:修積無量福德,以莊嚴相好接引衆生來學佛、修持、以至成佛。相書上講:相由心生,一個人相貌的美醜,跟心理情緒有密切的關系:一個內心慈悲的人,面容一定慈霭悅色,讓人看了自然如沐春風,歡喜跟他接近;如果心中正生著氣,面部一定表現怒容,人家一看就害怕,誰敢跟他接近呢?可見相貌的莊嚴與否,完全由心理所造成,所以佛教說「一切唯心造」。
佛經裏有個〈醜鬼的故事〉,就是跟「相」有關:佛在世時,有個名字叫「醜鬼」的人,一個好好的人,爲什麼會稱爲醜鬼呢?「醜」是由「酉」和「鬼」合起來,酉是中國十二個時辰之一,在下午五時到七時之間的這一段時間;鬼是太陽下山以後才出來,所以一提到鬼,就會和難看連想在一起,如果說醜鬼,那真是醜上加醜,難看的程度,可想而知。釋尊告訴我們,過去印度有個大富長者,生了一個很難看的兒子,有錢人愛體面,怕被人嘲笑,就把他關在家裏,不讓他跟人接觸。長大以後關不住,就把他丟到荒山裏去,由他自生自滅。當大富長者要把他送到深山去時,一路經過的地方,那些飛禽走獸看見了,都害怕得不敢走近而跑得遠遠的,可見他是如何的難看。看到這種情形,醜鬼當然是非常傷心難過,覺得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呢,還是早點死算了!慈悲的佛陀,爲了救度他,就帶幾位比丘到山裏去,在他住的旁邊搭個茅蓬住了下來。佛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佛陀知道,如果直接去找他,他一定會嚇得跑掉,爲了要讓他自己覺得外在的醜並不是絕境,還有改善的機會。釋尊就住了下來,把自己變成一個比「醜鬼」更醜的比丘。「醜鬼」一看,世上竟然有個比我更難看的,他心裏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後此釋尊就與「醜鬼」生活在一起,「醜鬼」有個同伴,日子就比較好過一點,不再那麼傷心地想死了。釋尊每天在山裏打坐用功,「醜鬼」就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日子就在平靜中慢慢的過去。
有一天,「醜鬼」看到本來既粗又黑的醜比丘,在打坐中臉型卻變得既好看又莊嚴,覺得好奇怪,等他出定後,就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他在打坐中作觀:觀想佛的相好,觀想佛的莊嚴,觀想佛的慈悲,當心中想佛的相好光明時,面貌也就慢慢地變好看了。「醜鬼」聽了,非常高興,請求比丘教他作觀的方法,從此也跟著比丘打坐觀想,臉也漸漸變得莊嚴起來,最後跟隨釋尊出家,證了羅漢果位。諸位,如果要莊嚴,要漂亮,就要時刻觀想佛的莊嚴、佛的相好,生生世世都會生得相好莊嚴的。總而言之,我們先從大門的彌勒菩薩觀想起,每個人都笑容滿面,看到大家都是笑嘻嘻的,則人間就會充滿和諧安樂。
叁、無量幢佛:幢、是挂幢旛兒或旗幟之類的旗竿,經常有數丈高,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一個標志,所以有高顯的意義。這就以無量幢來形容佛的道德福報非常崇高,智慧光明顯赫;以他的功行,來接引教導衆生歸向覺路,或摧伏種種邪魔。
四、大光佛:大光、就是光明廣大,能夠普照一切。是說這尊佛的智慧之光…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