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廣大無礙,能夠遍照一切衆生。
五、大明佛:去除一切黑暗,叫做大明。證得無上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無所障礙。
談到光明,「光」、「明」是象形字,光是火在頭上,很顯明的。明是太陽、月亮。光與明,都是破除黑暗的。光是「體」;明是「用」;好象電燈發出光,電燈的本體是光,照出的光芒是作用,光明在佛教裏代表智慧。「大光」與「大明」,這兩尊佛,是由「體」「用」各自立名。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了隱而不現的身光;比我們高一級的天人,因他們的福報所感,都有明顯的身光;不需日月的照明,至于叁乘如羅漢、辟支佛和菩薩們,皆各自有光;但總不及佛光能普被一切。佛是大光大明,每個人都有智慧之光,只要誠心念佛,好好努力,大家頭上一定會大放光明。
六、寶相佛:寶,是珍寶;是尊貴、希有的意思;相,相好,莊嚴、殊勝,如同非常珍貴的寶貝,希有難得,可尊可貴,故名寶相。是說這尊佛能以莊嚴殊勝的種種相好,顯示于一切衆生,由仰慕佛相的尊貴而發菩提心,以期達到修道證果的解脫境界,故以立名。
七、淨光佛:淨、是清淨,凡夫是染汙的。佛斷盡了一切染汙的煩惱,而證悟本具的清淨真如佛性,自然流露出智慧光芒,普渡衆生而登覺岸,故以立名。
以上這七尊佛,是代表西方世界的恒河沙數諸佛,也都誠懇地勸他們本國裏的一切衆生,要相信這部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北方的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等五尊佛作爲代表,還有數也數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裏,現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把叁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並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衆生,應該相信,應該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衆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現在講到北方世界,推舉出五尊佛來作爲代表:
一、焰肩佛:焰、是火光,代表光明,也就是智慧的火炬。想想看,假使我們現在坐著的講堂裏,沒有電燈的照耀,會是什麼情況呢?一定是一片黑暗,什麼都看不到,內心充滿恐懼。人,都有無盡的煩惱,使我們的人生充滿黑暗,需要依賴佛陀的智慧之光,才能照破一切的黑暗,解除無限的煩惱,達到安甯自在的境地。肩、肩膀,可以負擔重量,也就是能荷擔廣度衆生的偉大重任。前面南方世界曾講過「大焰肩佛」,那位佛雖然多一個大字,但意義並沒有什麼差別,都代表佛的光明智慧,能肩負接引衆生修學佛法,令他們早日脫離苦海的重大任務。佛的德號很多相同,這裏又是另一個例證。
講到「肩」能負起荷擔救度衆生的重任,可是也得配合智慧,以智慧的火炬作爲引導,才能發揮肩膀正確的功能;不然,縱然有肩膀來負起重擔,有時也會演變成愚蠢的行爲。
「百喻經」有個「殺子成擔」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的肩膀,因爲缺乏智慧的配合,不但不能解決難題,反而造成慘案,這是多麼的可悲。這故事發生在印度,有個家庭,生了七個男孩,雖然不是很富有,可也過得和和樂樂。人生本無常,幸福並不能永久存在,不幸接著來臨,其中一個孩子得了急病死了。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一旦死後,這種親情的割舍,使得父母傷心欲絕,尤其是爸爸,更是悲痛,決定把屍體擺在家裏,不想埋葬,整天呆呆地對著這個兒子的屍體看著,什麼也不做,妻子勸他也勸不動。日子一久,屍體發臭,鄰居們受不了,也都過來勸他,人既然死了,就該出葬,不應該停留在家裏,拗不過鄰居的勸導,于是忍著悲哀,決定把孩子葬了。印度是水葬的,不像中國是火葬或土葬,他想,要把兒子送到河邊去,只有一個怎麼挑,自己還有六個兒子,得再殺一個湊成一擔,才好挑出去。這糊塗的爸爸,爲了要把死去的兒子送出去安葬,不惜再殺另一個兒子,才能平衡成爲一擔。我之所以要引這〈殺子成擔〉的故事,是告訴大家,人的肩膀固然可以擔、可以負重,像這個糊塗的父親,缺乏智慧,能擔又有什麼用,反而發生這慘案。再說,這尊焰肩佛,不只是有力量可以負擔弘法利生的重任,而且還以智慧來配合,可以觀機逗教,看什麼衆生就講什麼法,誘發他們走上光明的大道,使每個人都能解脫人生的痛苦。
二、最勝音佛:這尊佛的音聲,最殊勝、最奧妙,非常圓潤,世間的九法界:包括六道衆生(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的凡夫,叁乘(聲聞、緣覺、菩薩)聖人,所有的聲音都無法跟他相比。經中說,佛的音聲具有八種殊勝:
(1)極好音:佛的音聲,天上人間,無法相比,那是一種登峰造極的,最好的聲音。
(2)柔軟音:一般沒有修養的人,發出的聲音都是凶巴巴的。佛是大慈大悲的,所發出的聲音,都是溫和柔軟的,讓人聽起來很舒服。
(3)和適音:和,溫和,是沒有違背;適,適應,是恰到好處。佛說法時,觀機逗教,能適應一切聽衆的程度,程度高的,佛爲他說深奧的佛理,程度低的,佛爲他說比較淺顯的道理,不管怎麼說,都能恰到好處,適合聽衆的心理,而且總是以一種溫和的口氣講出來,讓人喜歡聽他說法。
(4)尊慧音:尊,尊敬;慧,智慧。經中說:「佛法當于恭敬中求」,要以虔誠恭敬的心理追求佛法,才能得到真正的法益。聽到佛的法音,大家自然而然地生起一種尊敬心,而能獲得智慧。
(5)不女音:佛有十種通號,其中之一爲調禦丈夫。佛是大丈夫,講佛法時的聲音,都是很雄壯而且有大丈夫氣概,絕沒有軟弱無力的娘娘腔,更能使天魔外道害怕而折伏。
(6)不誤音:平常我們稱一些不肯用心教導學生的老師爲「誤人子弟」,表示老師以錯誤的材料教導學生,贻誤學生的前途。佛是天人師,智慧無量,辯才無礙,所講的佛法,都是真理,絕對沒有錯誤的。
(7)深遠音:佛的法音,能使十方世界有緣的衆生,都能聽得清清楚楚,並且聲音都是一樣的,沒有遠的比較迷糊,靠近的聲音比較清楚的分別。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爲了好奇,想知道佛的聲音到底能到達多遠的地方,曾經以神通力,飛到東方無數世界以外去,以便測量釋尊聲音的邊際,結果什麼都測量不到,因爲不管他到多遠的地方,聲音都是一樣的均勻清脆。
(8)不竭音:不竭、就是沒有窮盡的意思。佛所講的道理,就像甘露水一樣,滔滔不絕地,永遠不會幹枯的,所以衆生聽了佛法,受益也是無窮盡的。
這尊最勝音佛證得不可思議的音聲妙用。經中有二句偈語:「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佛只是用一種語言講經,所有的聽衆,不管六道的人類、天衆、畜生等,或是叁乘聖賢,隨他們的類別,依據各自的程度,同時都能了解,佛的偉大就在這裏。佛佛道同,這尊最勝音佛,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每次講說佛法的時候,九法界的聽衆,都能了解,所以稱爲最勝音佛。
我們平常無論是講話、唱歌、或是誦經、唱贊,如果梵音嘹亮,就能引起別人的欣賞、贊歎。聲音好不好聽,雖然說是天生的,但是以佛教的因果論來說,那也是前世修來的。講到音聲好,是業報所感,就講個佛經裏的故事,證明音聲好,跟因果是脫離不了關系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善和比丘,生得非常醜陋,個子又矮,人家一看就討厭,但誦經時,他的聲音,卻很宏亮,令人聽了生歡喜心。佛弟子們對他的過去世不明究竟,因而去問佛陀,釋迦牟尼佛具有大智慧,有宿命通,所有世間一般不了解的問題,他都知道,所以佛陀才向弟子們道出他過去生中因果報應的故事:
這故事發生在無量劫以前,過去七佛中,第四尊拘留孫佛的時代。當拘留孫佛住世,教化衆生的因緣結束,圓寂火化後,當時的國王發心要供養拘留孫佛的舍利,于是下令建造一座莊嚴壯觀的七層寶塔來供養。這種龐大的工程,自然需要許多工人,其中有個工人,認爲國王爲了數粒舍利,竟動用國庫龐大的經費,又動員了大批的人馬,真是勞民傷財!于是,生起一種輕慢心。
但是,國王的聖旨,在臣民積極的執行之下,不久,堂皇的舍利塔,終于依照預定的日期建成了;而國王虔誠建塔的表現,也贏得了全民的歌頌歡呼!這個時候,當初批評的那個工人,感受到身心的清甯,才承認自己的想法完全錯了!隨即發露忏悔,並設齋供養所有來拜舍利的群衆,廣結善緣,爲了想贖罪,並拿出所有的儲蓄,鑄了一個金鈴,懸挂在七層寶塔的最頂層。風一吹,叮叮當當的,好聽極了,大家聽了金鈴的聲音,自然都生起了歡喜心。
佛告訴弟子們道:「當時起輕慢心的那個工人,就是現在的善和比丘,由于他輕慢佛塔,所以今生才遭感到身形醜陋的果報;後來他能悔改,並誠心奉獻金鈴,因而感得聲如洪鍾,令人喜悅而敬仰!」
在座諸位,如果想要聲音好,鑄鍾、佛前的磬、所有的法器,以你們供養的功德,將來一定會感到圓潤宏亮的好聲音。聽了佛告訴我們善和比丘因果報應的故事,要生出一種警覺,大凡人家提倡一件好事,如果能力做得到,要盡心盡力參加,功德很大;假如力量做不到,也要隨喜、贊歎,功德也是很大的。正如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第五願就是「隨喜功德」。千萬不能輕慢、千萬不能批評。
叁、難沮佛:沮、是破壞,難沮、是不可破壞的意思。沮、本來是水名。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的沖激性很大,具有破壞河堤沖覆舟船的力量。這尊佛,是不可以破壞的。爲什麼說是不可以破壞呢?因爲以他的修持,在自利方面,已證得堅固的理體,證得金剛不壞之身,任何力量,不能破壞;在利他方面,所化度的衆生,皆參透真理,不爲五欲所破壞,所以稱爲難沮佛。
四、日生佛:日、太陽。日生,太陽剛剛從東…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