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方升起。黎明時,初出的太陽,富有無限的朝氣,能照破漫漫長夜的黑暗。這尊佛出現世間,就像是初出的太陽,以他的智慧之光,朗照衆生,使衆生的貪、瞋、癡破除,得以脫離無明黑暗,而走向光明的世界。
五、網明佛:世間的魚網,大都是用麻線或塑膠繩交織成的。相傳大梵天上(帝釋天居住的地方),有無盡的珍寶明珠,交織成因陀羅網(帝網),粒粒發光,互相輝映,蔚爲奇觀。佛有無量的智慧,好象發光珠寶所結成透明的寶網一樣,時時放光,使人生的黑暗破除。這尊佛,在苦海裏渡衆生,以他的智慧之光,說出的妙法,字字珠玑,交織成無量的法門,而廣度一切衆生,所以稱爲網明佛。
以上所列北方世界的五尊佛,已經講完。
講完北方,如果以十方來說,除了東、南、西、北四方以外,應該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維,可是這裏只講六方,所以四維並不包括在內。以下我們要講下方和上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下方的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六尊佛作爲代表,還有數也數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裏,現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叁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並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衆生,應該相信,應該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衆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當釋迦牟尼佛介紹了北方世界的諸佛以後,接著又告訴舍利弗下方世界的諸佛。
下方世界: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下面,還有無量的世界,所以稱爲下方世界。從前科技還沒有發達的時候,總以爲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動的,在我們的下面,那裏還有什麼世界呢!要是有的話,那一定就是地獄了。其實不然,如今科學昌明,利用種種儀器的測試,使我們了解:咱們居住的地球,只是虛空中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星球之一,每到晚上,我們會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發光閃爍,每一個星星,就是一個世界,我們能夠看到別的世界在發光,同樣的道理,站在其他的世界上,也會看到我們這個地球在發光。由此推論,除了這娑婆世界以外,所有上、下、東、南、西、北四周,也都環繞著無量世界。釋尊在二千多年前講出,所有盡虛空遍法界,世界之多,就像是恒河沙數一樣,一般人是不容易接受的。科學不斷的進步,如今的確證明了佛所說的:十方世界、恒沙國土的真實不虛,科學越昌明,越能顯出佛法的偉大。
下方世界的諸佛,當然也是恒河沙數不可計算的;現在只介紹六尊佛,給大家認識:
一、師子佛:師子、就是獅子。它是獸中之王。如果獅子一吼,百獸皆驚。佛爲人中之王,所以佛經中常常引用獅子的威名來形容與佛有關系的,如:稱佛爲「人師子」;正如《忏悔文》中說:「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佛說法所登的寶座,稱爲「獅子座」;用「作獅子吼」,來表示佛一說法,能使衆生破除貪、瞋、癡,令一切天魔外道,悉皆恐布,震驚,一一都被感化了!這尊佛的法音遠播,威震環宇,所以稱爲師子佛。
據說:獅子命終的時候,其他的獸類都不敢食啖它的屍骸,且由它自身所生出的蟲來蠶食之。《仁王經》說:「如師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非外道也!」這譬喻佛法的在世間興盛,是靠佛教徒自己來護持,來發揚光大;反過來說,佛法的衰敗,也是教團內部的不和,不能依教奉行,破壞自己的教門所造成的,就如獅子身上肉,只由獅子自身生出的蟲來吃,其他的動物都不會吃,是同樣的道理。正所謂「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如今時當末法時代,佛的預言己經兌現,很多佛教出家人,佛教信徒,所作所爲不能如法,自毀教門,不禁令人浩歎!
二、名聞佛:名、是名譽;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叁代之下,唯恐不好名!」能愛名,是好事。實至名歸,能夠使一切人都敬仰,那必須對人群社會有所貢獻。聞、爲衆人所聽到。例如一個國家的元首,縱然人民沒有親自見過面,但他的名字,婦孺都知道。這尊佛,他有種種功德,有種種智慧,廣度衆生,名聞十方,時時受感化。
叁、名光佛:名、是名聲;光、是光彩。一個人,如果只有名,還不夠,還要有好名譽;必須還要有光彩,才能使人仰慕!這尊佛的功德、智慧,如日月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使衆生都蒙受其恩惠,所以稱爲名光佛。
四、達摩佛:佛、法、僧稱爲叁寶。印度話就是佛陀、達摩、僧伽。達摩、是梵語,譯爲「法」,這尊佛,自己以佛法修持成了佛;又以佛法教化衆生,所以叫達摩佛。
五、法幢佛:幢、類似旗杆,有高顯的意思。佛說法的宗旨,高超、顯明的目標,建立法幢,度化衆生,折伏邪魔外道,是他的任務,人天共仰,所以稱爲法幢佛。
六、持法佛:持、是執持;法、是佛法。這尊佛,時時刻刻以佛法作爲把握的核心,以佛法作爲教化衆生的任務,不墮有、無二邊,執持中道,以此妙理,化導衆生,使大家都能走上解脫的道路,所以稱爲持法佛。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上方的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等十尊佛作爲代表,還有數也數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裏,現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叁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並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衆生,應該相信,應該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衆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當釋尊介紹完下方世界諸佛以後,接著又告訴舍利弗,上方世界同樣的也有無量諸佛,並舉出梵音佛、宿王佛等十尊作爲代表。
上方世界:正如釋迦牟尼佛所說,虛空是無邊,諸佛國土也是無邊,在我們娑婆世界的上面,同樣的,也有無窮無盡的佛世界,名爲「上方世界」。現在就把釋尊所舉出的十位代表,一位一位的給大家作個介紹;
一、梵音佛:梵、是清淨的意思。佛經中告訴我們,我們所居的世界是由大梵天總管一切,大梵天王所發出的聲音,叫梵音。《法華經》(序品)說:「梵音微妙,令人樂聞」,梵天所發出的聲音,非常微妙悅耳,令人喜愛聽聞。四阿含經之一的《長阿含經》中提到,必須具足:(1)正直(純正而不邪),(2)和雅(和諧文雅),(3)清澈(清楚而不含糊,一看就見底),(4)深滿(深沈而圓滿),(5)遍周遠聞(不管多遠都能聽得到)等五種清淨,才能叫做梵音。
前面我們講過,佛的聲音是最殊勝的音聲,具足了八種妙音,當然也包括了這五種清淨的梵音。這尊佛,以清淨的音韻宣揚妙法,非常圓滿、透澈,所有衆生聽了以後,就會心開意解,斷除一切煩惱,證得菩提,所以這尊佛稱爲梵音佛。
我們平常無論是唱贊或是歌詠佛偈,凡是歌頌佛功德的,都稱爲「梵呗」,是以音韻作佛事,可說是佛教中專有的音樂。《普門品》中有二句:「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梵音既然具備了種種殊勝的功能,聽了以後,心神恬靜,什麼煩惱都消除,內心的欲望也隨之消失。海潮音,是佛教的贊偈,非常雄壯,非常感人,好象大海波濤的潮水聲。佛講佛法是種梵音、海潮音,超過世間的一切音聲,世間的一切音聲,大都是染汙不清淨的,就以一般流行歌曲來說,內容總脫離不了愛情、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黃色,那是一種「靡靡之音」,充滿了淫蕩、挑逗的氣氛,常聽會浮散人心,聽了令人想入非非,這種音樂不宜多聽。正信的佛教徒應該提倡佛化音樂,欣賞梵音,使心地清淨、自在、甯靜,也才能淨化身心!
二、宿王佛:宿、音「秀」,天上的星星,稱爲星宿。古時,天文學家把天象分東、南、西、北四方,每一方有七顆星星,就代表二十八星宿。晚上,擡頭望天,除了月亮以外,還有滿天數不盡的星星,但不管星星有多少,總無法遮掩月亮的光芒,換句話說,月光總比衆多的星光來得明亮,堪稱星宿之王,所以稱月亮爲「宿王」。古人又說:「譬如北辰,而衆星拱之」,北辰是北極星,北極星非常明亮,就像是星中之王,由無數的小星星圍繞著它。這尊佛在十法界中的地位最高,爲無上大覺王,以他的智慧之光,照破了一切黑暗,作一切衆生的依怙,如「衆星拱月」一般,所以稱爲宿王佛。
叁、香上佛:香,是我們的鼻識嗅覺所面對的一種塵境。不管是對「香」或是「臭」,佛學都稱爲香,只是以「好香」與「惡香」來加以分別。好香、嗅了使人感到舒適;惡香、嗅了使人感到不安。
談到香上佛,借著講這尊佛聖號的機會,我想多講一點有關燒香的事:爲什麼燒香?應該怎樣燒?燒香代表什麼意思?讓大家對燒香多一份了解。
香有很多種,如烏沈香、檀香、西藏香……等,供佛,當然是用好香,《普賢行願品》講到香供養,所謂:「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我們就用這叁類來加以說明:(1)塗香:是香料調水,佛在世時,信徒爲了對佛的敬仰崇拜,把香塗在佛的身上和腳上。(2)燒香:就是我們供佛所燒的線香和盤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點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灑在佛的身上。這種種香,都是表示對佛的崇敬。
依照佛教的叁千威儀,我們燒香供佛,應該特別注意幾件事:(1)先將香爐中殘余的香去除,而後點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好。(2)爲表示對佛、菩薩的誠敬,應該親自燒香,…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