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家去了。

  他想:如果在國內出家,父母一定會把他抓回去,不如跑遠一點。于是,從天竺向東走,經過了蔥嶺,到達龜茲國(古地名,龜、音「秋」,現在的新疆)。鸠摩羅炎就停了下來,當時龜茲國的國王叫白純,聽到鸠摩羅炎這個從天竺來的青年法師,本來是宰相之才,放棄了榮華富貴而出家修行,所以非常崇敬他,就拜他爲國師,鸠摩羅炎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白純國王有個妺妹叫耆婆,正當雙十年華,生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她臉上有顆鮮紅的朱砂痣,拫據相書上說,她以後會生育絕頂聰明的貴子。鄰國的王子王孫,慕名而來向她求親的,真是不計其數,可是耆婆一個也看不上。可是當他看到鸠摩羅炎,竟然一見鍾情,認爲是理想中的白馬王子,所以,就向哥哥表明態度說:「哥哥,你一向要我出嫁,如果是這個鸠摩羅炎法師,我就答應!」國王本來也非常爲難,那有招出家人爲驸馬的道理,可是妹妹堅持非他不嫁,只得下令要他跟耆婆完婚。鸠摩羅炎因爲國王的命令,沒有辦法拒絕,只好承受下來。兩人結婚不久,就生下了鸠摩羅什。

  耆婆自從懷了鸠摩羅什以後,變得特別聰明,有一次到廟裏去拜佛聽講經,本來她只懂得龜茲本國的語言,這時連天竺的話都聽懂了,證明鸠摩羅什還沒有出生,就有一種智慧傳給母親,可見鸠摩羅什是何等的聰明。

  也許是耆婆的善根成熟了,或許是自己強迫跟一位出家人結婚,感到慚愧,生下鸠摩羅什不久,就萌起出家的念頭。在取得家人的同意後,終于出家了,沒有多久就證得了初果──須陀洹。鸠摩羅什善根深厚,七歲時也隨著媽媽出家了。

  出家以後,鸠摩羅什每天能夠背念一千首《阿毗達磨經》中的偈,每首偈有叁十二字,換句話說,他一天能夠背念叁萬二千字,這實在是了不起,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是不可能辦到的。當時有一位羅漢見到鸠摩羅什,就摸著他的頭說:「這小孩很有善根,如果能夠注意修持,過了叁十五歲,不破戒的話,必定與衆不同,度化許多衆生。」七歲的鸠摩羅什聽到羅漢的誇獎,更加精進了,立志將來一定要做一位出人頭地的大法師。

  鸠摩羅什經常跟隨媽媽到處去參訪名師,學習佛法。有一次,他們到莎勒國,在佛寺禮佛時,看到佛殿前面放了一個鐵缽,小孩子好奇,感覺很好玩,無意中就把它頂到頭上。後來一想:這缽是鐵做的,是很重的東西,我怎麼把它頂到頭上呢?念頭一動,缽太重了,就從他的頭上滾了下來。當時,他雖然還小,但已經覺悟到「一切唯心造」的真理。——本來不在意缽重不重的問題時,可以輕而易舉地把缽頂到頭上;一動了分別心,感到缽太重,立刻就掉了下來,豈不是心念的關系嗎?

  鸠摩羅什隨著媽媽到處參學,親近了許多明師,自己也非常用功,在短短的時間中,對佛教的道理,不管是大乘,也不管是小乘,他都有透徹的理解。他媽媽更是學有所成,證得了叁果阿那含,可以知道過去未來的事情。他媽媽因爲年紀大了,身體衰弱,不想到處奔波,打算回到印度去定居。母子臨分手前,他媽媽就勉勵他幾句話:「你將來可以到中國去弘揚大乘佛法,佛教能否在中國大興,得靠你的力量。不過,這事對你自身並沒有多大好處,可能會爲你招來災難!」

  「我假使有力量可以使大乘佛法在中國大興,縱然是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辭!請媽媽放心!」羅什法師回答。

  就這樣,母子各奔東西,母親前往印度,羅什法師因爲東方的佛教要靠他振興,就返回龜茲國去講經說法,等待機會到中國弘揚大乘佛法。

  龜茲國皇帝對羅什法師非常崇敬尊重,爲了請法師講經,特地用黃金打造一個金獅子寶座,每當法師要升座講法的時候,皇帝就跪在地上,讓他踏著肩膀而升座,可見法師是如何的偉大,才會受到如此的禮敬!

  羅什法師小時出家,拜了般頭達多法師爲師父,學習小乘佛法,後來,鸠摩羅什弘揚大乘佛法,他的師父也來聽講,跟他學習大乘佛法,最後,對羅什法師說:「你是我的大乘師父,我是你的小乘師父。」師徒兩人,互爲師徒,爲尊重佛法,彼此互相尊重,成爲佛門佳話。這一段事實,證明羅什法師的確是學問高深,因此感動了許多學者來跟他學習。

  當時中國正是苻秦時代,那個國家的百姓,每天晚上都看到西南方有滿天的毫光照耀著,感覺到非常奇怪,傳到國王那邊去,就請太史官來蔔卦說:「根據方向看,那地方應該是龜茲國,一定有一位大智慧的人住在那裏,才會有這種瑞相。」

  「對了,我也聽說龜茲國那裏有一位鸠摩羅什法師,無論是道德、學問,都非常高超。」國王回應著。立刻派遣大將呂光,帶了七萬大軍,往龜茲國去。用意非常明顯:龜茲國國王要是能答應讓鸠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來是最好的,不然就不惜用武力,總之,非把羅什法師請到中國來不可!

  苻堅的野心很大,所謂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一方面派呂光去請羅什法師,另一方面自己帶了七十萬大軍,去攻打南京的東晉。東晉的實力堅固,苻堅不但打不贏,反而敗了,被手下的一名大將姚苌殺死了。姚苌殺死了主子,自稱爲王,國號也叫秦,就是姚秦。呂光從龜茲國請到了鸠摩羅什法師,在回歸的路上聽到這個消息,知道自己的國主被姚苌所殺,就留在涼州,自己也稱起帝來,號涼國。羅什法師停留在涼州,用功學習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曆史哲學,奠下了到中國譯經的基礎。

  姚苌死後,兒子姚興繼位做皇帝,想起當年派呂光去請羅什法師的大事,就出兵消滅了呂光的涼國,把羅什法師請到中國來。可見羅什法師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了不起。爲了要請他到中國來,竟引起了戰爭,不知死了多少人!正法得來不易,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羅什法師到了中國以後,國王封他爲國師,把他供養在逍遙園翻譯佛經,門下叁千人,許多有學問的學者都皈依他,成爲他的弟子,幫忙他翻譯佛經。他六十歲來到中國,一直到七十歲圓寂,短短的十年間,一共翻譯了叁十五部經,凡二百九十七卷。與玄奘法師、義淨法師和真谛法師合稱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譯家。

  羅什法師翻譯的佛經,非常出色,好象我們念的《法華經》、《維摩經》、《金剛經》、《彌陀經》,都是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你們看看經文,他采用「意譯」法,實在翻譯得太完美、太流暢了!

  國王姚興被羅什法師的道德、感化力所感召,對法師非常敬重,每天到譯經場幫忙,甚至參與校對的工作。有一天,國王竟然異想天開,心中暗暗打算著:國師這麼偉大,每天辛苦的翻譯佛經,總有一天他會死的。這樣優秀完美的人,沒有留下種子,豈不可惜!應該想個辦法,讓他留下一個智慧的種子才好。

  國王這麼一想,于是趕緊在宮中選了十個美女送給他,一定要羅什法師接受,並威脅他說:「你如果不接受,我就毀滅佛教,要是接受了,我依舊大弘佛法。」法師雖然不願意,可是爲了佛法興隆,只好方便接受了下來,自己帶著十個宮女住到別的地方去了。這麼一來,法師周圍的人都議論紛紛,說國師怎麼可以和宮女住在一起呢?

  羅什法師心中明白,和人家辯白是沒有用的,只是經常向大家說一個譬喻:「好象蓮花生在臭泥中,你們只要去采蓮花,不要去取臭泥。」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一些年輕的弟子們,心中總是不能平衡,認爲師父既然可以討老婆,我們做徒弟的,當然也可以呀!都有依樣學樣的打算。事實上,羅什法師是大菩薩再世,雖然跟十位宮女住在一起,本身卻是清淨的。羅什法師恐怕弟子們會破壞了佛教的戒律,爲了消除他們的胡思亂想,有一天,正當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自己特別裝了一碗滿滿的、大大小小的針,像吃面一樣,全部把它吞了下去。

  「你們想要跟我學,可以,這就要看持戒修養的深淺了。誰能夠跟我一樣,把這碗針吞下去?這一套功夫學會了,證明你們的功夫到家,也可以討老婆。假使你們做不到,還是好好地回去,好好地持戒吧!」

  弟子們看到羅什法師的這一招,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彼此心中明白,師父的修養非比尋常,誰能和他比呢?風波就這樣平定了下來,從此誰也不敢再提這件事了。這個故事就是佛門中「羅什吞針」的掌故。因此法師直到臨圓寂前,還受到七萬人的崇拜!

  羅什法師翻譯了這許多經典以後,已是七十高壽,知道自己的世緣將盡,在還沒有圓寂之前,對著佛發誓:「幾十年來,我翻譯的佛經,假使符合佛法真義,沒有錯誤的話,但願我死後火化時,舌頭不會燒爛(今于衆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結果,他圓寂火化後,其他的肉身、骨頭都焚化成灰,只有舌頭還是完整的,可見羅什法師翻譯的佛經,是很標准、很有功德的。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個說法:鸠摩羅什法師不僅這一世是大譯經家,他甚至是七佛的譯經師。──他不僅翻譯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過去七佛所說的經典,他都翻譯過。

  

  鸠摩羅什法師對中國佛教有很大的影響,在十宗當中,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跟四宗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羅什法師翻譯《成實論》,依據這部論,後人加以研究發揮,成立了成實宗;法師對叁論宗特別有貢獻,由于《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的翻譯,才促成叁論宗的成立;法師翻譯《妙法蓮華經》,《法華經》是天臺宗(也叫法華宗)主要的經典;禅宗六袓慧能大師因聽到《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的,所以說對禅宗的貢獻也非常大。

  五、譯

  把印度梵文或巴利文的佛經,翻成中國文字的意思。譯,本來是中國漢朝時代,掌管北方的語言官。佛經是從印度(西方)傳過來的,爲什麼用北方的語言官而不用西方的語言官呢?原來佛教是在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的,當時,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是從北方進入洛陽來翻譯《四十二章經》的,因此就一直沿用「譯」來作爲把梵文或巴利文佛經,翻成中國文字的稱謂。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