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去了。
他想:如果在国内出家,父母一定会把他抓回去,不如跑远一点。于是,从天竺向东走,经过了葱岭,到达龟兹国(古地名,龟、音「秋」,现在的新疆)。鸠摩罗炎就停了下来,当时龟兹国的国王叫白纯,听到鸠摩罗炎这个从天竺来的青年法师,本来是宰相之才,放弃了荣华富贵而出家修行,所以非常崇敬他,就拜他为国师,鸠摩罗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白纯国王有个妺妹叫耆婆,正当双十年华,生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她脸上有颗鲜红的朱砂痣,拫据相书上说,她以后会生育绝顶聪明的贵子。邻国的王子王孙,慕名而来向她求亲的,真是不计其数,可是耆婆一个也看不上。可是当他看到鸠摩罗炎,竟然一见钟情,认为是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所以,就向哥哥表明态度说:「哥哥,你一向要我出嫁,如果是这个鸠摩罗炎法师,我就答应!」国王本来也非常为难,那有招出家人为驸马的道理,可是妹妹坚持非他不嫁,只得下令要他跟耆婆完婚。鸠摩罗炎因为国王的命令,没有办法拒绝,只好承受下来。两人结婚不久,就生下了鸠摩罗什。
耆婆自从怀了鸠摩罗什以后,变得特别聪明,有一次到庙里去拜佛听讲经,本来她只懂得龟兹本国的语言,这时连天竺的话都听懂了,证明鸠摩罗什还没有出生,就有一种智慧传给母亲,可见鸠摩罗什是何等的聪明。
也许是耆婆的善根成熟了,或许是自己强迫跟一位出家人结婚,感到惭愧,生下鸠摩罗什不久,就萌起出家的念头。在取得家人的同意后,终于出家了,没有多久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鸠摩罗什善根深厚,七岁时也随着妈妈出家了。
出家以后,鸠摩罗什每天能够背念一千首《阿毗达磨经》中的偈,每首偈有三十二字,换句话说,他一天能够背念三万二千字,这实在是了不起,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办到的。当时有一位罗汉见到鸠摩罗什,就摸着他的头说:「这小孩很有善根,如果能够注意修持,过了三十五岁,不破戒的话,必定与众不同,度化许多众生。」七岁的鸠摩罗什听到罗汉的夸奖,更加精进了,立志将来一定要做一位出人头地的大法师。
鸠摩罗什经常跟随妈妈到处去参访名师,学习佛法。有一次,他们到莎勒国,在佛寺礼佛时,看到佛殿前面放了一个铁钵,小孩子好奇,感觉很好玩,无意中就把它顶到头上。后来一想:这钵是铁做的,是很重的东西,我怎么把它顶到头上呢?念头一动,钵太重了,就从他的头上滚了下来。当时,他虽然还小,但已经觉悟到「一切唯心造」的真理。——本来不在意钵重不重的问题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钵顶到头上;一动了分别心,感到钵太重,立刻就掉了下来,岂不是心念的关系吗?
鸠摩罗什随着妈妈到处参学,亲近了许多明师,自己也非常用功,在短短的时间中,对佛教的道理,不管是大乘,也不管是小乘,他都有透彻的理解。他妈妈更是学有所成,证得了三果阿那含,可以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他妈妈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衰弱,不想到处奔波,打算回到印度去定居。母子临分手前,他妈妈就勉励他几句话:「你将来可以到中国去弘扬大乘佛法,佛教能否在中国大兴,得靠你的力量。不过,这事对你自身并没有多大好处,可能会为你招来灾难!」
「我假使有力量可以使大乘佛法在中国大兴,纵然是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辞!请妈妈放心!」罗什法师回答。
就这样,母子各奔东西,母亲前往印度,罗什法师因为东方的佛教要靠他振兴,就返回龟兹国去讲经说法,等待机会到中国弘扬大乘佛法。
龟兹国皇帝对罗什法师非常崇敬尊重,为了请法师讲经,特地用黄金打造一个金狮子宝座,每当法师要升座讲法的时候,皇帝就跪在地上,让他踏着肩膀而升座,可见法师是如何的伟大,才会受到如此的礼敬!
罗什法师小时出家,拜了般头达多法师为师父,学习小乘佛法,后来,鸠摩罗什弘扬大乘佛法,他的师父也来听讲,跟他学习大乘佛法,最后,对罗什法师说:「你是我的大乘师父,我是你的小乘师父。」师徒两人,互为师徒,为尊重佛法,彼此互相尊重,成为佛门佳话。这一段事实,证明罗什法师的确是学问高深,因此感动了许多学者来跟他学习。
当时中国正是苻秦时代,那个国家的百姓,每天晚上都看到西南方有满天的毫光照耀着,感觉到非常奇怪,传到国王那边去,就请太史官来卜卦说:「根据方向看,那地方应该是龟兹国,一定有一位大智慧的人住在那里,才会有这种瑞相。」
「对了,我也听说龟兹国那里有一位鸠摩罗什法师,无论是道德、学问,都非常高超。」国王回应着。立刻派遣大将吕光,带了七万大军,往龟兹国去。用意非常明显:龟兹国国王要是能答应让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是最好的,不然就不惜用武力,总之,非把罗什法师请到中国来不可!
苻坚的野心很大,所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一方面派吕光去请罗什法师,另一方面自己带了七十万大军,去攻打南京的东晋。东晋的实力坚固,苻坚不但打不赢,反而败了,被手下的一名大将姚苌杀死了。姚苌杀死了主子,自称为王,国号也叫秦,就是姚秦。吕光从龟兹国请到了鸠摩罗什法师,在回归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的国主被姚苌所杀,就留在凉州,自己也称起帝来,号凉国。罗什法师停留在凉州,用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历史哲学,奠下了到中国译经的基础。
姚苌死后,儿子姚兴继位做皇帝,想起当年派吕光去请罗什法师的大事,就出兵消灭了吕光的凉国,把罗什法师请到中国来。可见罗什法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了不起。为了要请他到中国来,竟引起了战争,不知死了多少人!正法得来不易,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罗什法师到了中国以后,国王封他为国师,把他供养在逍遥园翻译佛经,门下三千人,许多有学问的学者都皈依他,成为他的弟子,帮忙他翻译佛经。他六十岁来到中国,一直到七十岁圆寂,短短的十年间,一共翻译了三十五部经,凡二百九十七卷。与玄奘法师、义净法师和真谛法师合称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
罗什法师翻译的佛经,非常出色,好象我们念的《法华经》、《维摩经》、《金刚经》、《弥陀经》,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你们看看经文,他采用「意译」法,实在翻译得太完美、太流畅了!
国王姚兴被罗什法师的道德、感化力所感召,对法师非常敬重,每天到译经场帮忙,甚至参与校对的工作。有一天,国王竟然异想天开,心中暗暗打算着:国师这么伟大,每天辛苦的翻译佛经,总有一天他会死的。这样优秀完美的人,没有留下种子,岂不可惜!应该想个办法,让他留下一个智慧的种子才好。
国王这么一想,于是赶紧在宫中选了十个美女送给他,一定要罗什法师接受,并威胁他说:「你如果不接受,我就毁灭佛教,要是接受了,我依旧大弘佛法。」法师虽然不愿意,可是为了佛法兴隆,只好方便接受了下来,自己带着十个宫女住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么一来,法师周围的人都议论纷纷,说国师怎么可以和宫女住在一起呢?
罗什法师心中明白,和人家辩白是没有用的,只是经常向大家说一个譬喻:「好象莲花生在臭泥中,你们只要去采莲花,不要去取臭泥。」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一些年轻的弟子们,心中总是不能平衡,认为师父既然可以讨老婆,我们做徒弟的,当然也可以呀!都有依样学样的打算。事实上,罗什法师是大菩萨再世,虽然跟十位宫女住在一起,本身却是清净的。罗什法师恐怕弟子们会破坏了佛教的戒律,为了消除他们的胡思乱想,有一天,正当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自己特别装了一碗满满的、大大小小的针,像吃面一样,全部把它吞了下去。
「你们想要跟我学,可以,这就要看持戒修养的深浅了。谁能够跟我一样,把这碗针吞下去?这一套功夫学会了,证明你们的功夫到家,也可以讨老婆。假使你们做不到,还是好好地回去,好好地持戒吧!」
弟子们看到罗什法师的这一招,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彼此心中明白,师父的修养非比寻常,谁能和他比呢?风波就这样平定了下来,从此谁也不敢再提这件事了。这个故事就是佛门中「罗什吞针」的掌故。因此法师直到临圆寂前,还受到七万人的崇拜!
罗什法师翻译了这许多经典以后,已是七十高寿,知道自己的世缘将尽,在还没有圆寂之前,对着佛发誓:「几十年来,我翻译的佛经,假使符合佛法真义,没有错误的话,但愿我死后火化时,舌头不会烧烂(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结果,他圆寂火化后,其他的肉身、骨头都焚化成灰,只有舌头还是完整的,可见罗什法师翻译的佛经,是很标准、很有功德的。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个说法:鸠摩罗什法师不仅这一世是大译经家,他甚至是七佛的译经师。──他不仅翻译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典,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他都翻译过。
鸠摩罗什法师对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在十宗当中,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跟四宗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罗什法师翻译《成实论》,依据这部论,后人加以研究发挥,成立了成实宗;法师对三论宗特别有贡献,由于《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翻译,才促成三论宗的成立;法师翻译《妙法莲华经》,《法华经》是天台宗(也叫法华宗)主要的经典;禅宗六袓慧能大师因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的,所以说对禅宗的贡献也非常大。
五、译
把印度梵文或巴利文的佛经,翻成中国文字的意思。译,本来是中国汉朝时代,掌管北方的语言官。佛经是从印度(西方)传过来的,为什么用北方的语言官而不用西方的语言官呢?原来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的,当时,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是从北方进入洛阳来翻译《四十二章经》的,因此就一直沿用「译」来作为把梵文或巴利文佛经,翻成中国文字的称谓。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