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趨于下品上生的修行法與下品下生的修行法之間,亦是以發菩提心,皈依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爲基礎,但是念佛修持的程度,在這一生中已經比下品上生者少了許多。依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說,以在家居士身,至少在這一生當中,有十日間,不昏沈、不顛倒,正念分明的「讀誦淨土經典,依經思義,啓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成佛悲願心,日日不退,並且持八關齋戒(過午不食),不戀世事,而且在一心念佛中觀想著無量壽經所說的阿彌陀佛所發接引衆生往生淨土,見佛聞法,修學成佛之道的大悲誓願,就在念念念佛中成就「慈心精進」的下品往生資糧。」並且在十日十夜後,仍然于日常生活中經常憶念這顆所發菩提心不退,並且經常稱念佛號不退,臨命終前念佛成就一心不亂,至少下品中生。
(丙)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者,也要發「一分菩提心」(至少讀誦阿彌陀經,因爲阿彌陀經已經具備一分發菩提心的經義,後讀自明)。唯有讀誦、觀想淨土經典,將自己當做「聽法大衆」的一員,融入「佛說此經的當下」,才能在讀誦「淨土經典」的當下,生起「至心信樂」淨土的發願求生之心!絕對不是只有稱念佛號而已!也就是說,下品下生者在稱念佛號的同時,已經具備一分「菩提心」及具備「至心信樂」求生淨土之誠,才能在念佛時的當下與「佛的本願力相應」!但是下品下生者的念佛程度,是從每日十聲念佛起修,再慢慢增進念佛,只要在臨終前念佛成就「一心不亂」,便能下品下生!譬如一分蓮友就是在臨終前數年、一年、半年,才開始讀誦阿彌陀經,精進念佛,到臨命終時念佛已能入心,心不顛倒,自然能在臨終十念念佛下,往生淨土。但是現代人在臨終時大都爲病痛所苦,甚難提起正念念佛,更何況人命無常,任何人都有夭折、猝死或者遭遇橫禍或者突然重病纏身的可能,所以就是欲求下品下生,也要在中年時就提早爲往生資糧做准備,否則臨終前才「臨時抱佛腳」,恐怕還是要隨業而轉吧!
(6)再談如何證明臨終十聲念佛往生淨土?
問: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說:「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聲念佛,皆能往生淨土,更何況是沒有造作「五逆十惡之人」,每日十聲念佛,終身不退,臨終十聲念佛現前,如何不能往生淨土?
答:無論任何「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聲念佛,或者是一般人臨終十聲念佛,如何證明其人一定往生淨土?皆要符合「大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佛經」所說「往生的瑞相現前」,才能證明其往生淨土。
如無量壽經與大阿彌陀經皆說:「下品往生者,至少在臨終前數日或者前一日,于神志清晰、正念分明下,會先夢見阿彌陀佛現身預示其往生之處與往生時間」,(如「往生淨土見聞錄」均敘述:念佛者會在「臨終之時」,夢見彌陀或者「觀音」預示其往生淨土的時間,令行者「預知時至」,而且在彌陀或者觀音告知的時間准時迎接行者,往生淨土。)故知臨終人夢見彌陀,是預知往生時間已至的前兆,亦即說明下品行者一定要等到「臨命終時」往生淨土的「定業」資糧方會成熟。
觀無量壽佛經也說:「下品下生者,會在命終之時,看見一朵金色蓮華,顯現在他的面前,大放光明,接引他往生淨土。」(按「觀經」中所說,是針對造作「五逆十惡」的下品下生者的特例而言。)然而正規的下品下生一定要親見阿彌陀佛化佛現前,手執金色蓮華前來接引,才能證明其人往生淨土。因爲無量壽經及大阿彌陀經皆說:「下品往生者(包括最下下品往生),臨終前數日或者前一日(此是臨命終時的扼要釋意,按觀無量壽佛經所指「臨命終時」非指將要斷氣時之謂,後有詳釋),會在睡夢中夢見彼佛,預示往生時間。而「觀經」何以記載在命終之時,只見「蓮華顯相」,不見夢示的「彌陀」或者「觀音」現相接引?當知這是針對「五逆十惡」者的特例而說!不能用于正規的「下品行者」臨終「瑞相」的證明。按觀經所說「造惡者的下品下生,至少也要能有預知時至,預知將要往生淨土的前兆,這才是淨土經典所說「預知時至」的正確釋意,才能確定臨終顯現的這朵金色蓮華,是要接引他往生淨土的。」
因「外道福澤清修深厚者」,或者外道修禅深者,也有親見身坐蓮花轉生天上。又正道福德深厚者,或者禅定高深者,亦可在臨終之時,自見身坐金色蓮花,往生欲界較深層天或者色界禅天(按此蓮華不由外來,而是由「清淨福德者」的心光中所顯相或者由禅行者「心光」、「身光」交相輝映,旋轉穩定,彙聚成「光輪」而顯發…)。乃至神鬼、欲魔、外道異天亦會變現佛相、佛光或者蓮華、蓮光接引亡者到不好的地方去,或者接引亡者到與其「相應的世界去」,不一定是淨土,而亡者誤以爲是淨土,其實是與欲見天、或者是與福德鬼神相應的世界,而亡者不能分辨。究其原因,乃是在生雖然念佛,但是未啓發「一分菩提心念佛」(後續自明),以及未以純正的「淨土正見念佛」乃至念佛未至「一心不亂」(見淨土諸經及本書所述),而導致與「福德異相相近的業緣銜接」,往生不可預知的「福德世界去」。這就是警示我們,若是在生未以「淨土正見引導念佛」,雖然在臨終有「光明、有蓮花等現相接引」,很可能因爲「差之毫厘,失之千裏」,而令「福德異相的相似業緣出現」,接引亡者到與在生所修「福德業力」相應的世界去。故念佛者單見「蓮華現相接引」,或者單見「光明現相接引」,並不可靠,至少要親見「觀世音菩薩」現相,手持金色蓮華接引往生(指最下下品位)。而且行者見佛當下,一定:「正念分明」、「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自知念佛」;並且臨終「身相」陰氣磁場,因爲「化佛光明照身」而轉變爲「柔軟、安祥、莊嚴、光明」的磁場,令在旁之人見聞、作證。(按彌陀四十八願其中一願說:「佛光觸身,身心柔軟。」便可證明,任何品位往生淨土者其臨終的色身磁場,一定會轉變爲清淨、光明、柔軟之相。)
由此臨終「夢見彌陀告知往生時間」與命終斷氣之前親見彌陀或者觀音現相接引,令旁人見聞,乃至身相陰氣磁場已經轉換,呈現「柔軟、安祥、莊嚴」的清淨磁場,才能證明這位「臨終十聲念佛」的人往生淨土!
因爲根據「淨土往生實錄所載」,臨終之前凡是「夢見彌陀或者觀音現相告知往生時間的念佛者」大多會告訴身旁之人說:「我夢見阿彌陀佛告訴我某日某時佛會前來接引我往生淨土。」到了臨終之際,凡是親見彌陀或者觀音現相接引之人,也大多會告訴身旁之人說:「我看到佛相現前接引我往生淨土。」並且在尚未往生之際,身相已經散發出異香,色身陰氣磁場已轉,而證明其確實往生淨土。而此亡者色身轉爲柔軟、莊嚴、出香、現瑞之相,已經超出現代科學常識所知範圍。
若是臨終之人生平甚少念佛或者平生不曾念佛,臨終逢遇善知識開示淨土法門,教導其念佛,臨命終時縱然能「十聲念佛」,至少要有如「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見化佛來迎,身坐光明蓮華接引」的「往生瑞相」顯相,並且身相陰氣磁場已轉換爲「清涼、柔軟、安祥、莊嚴」的能量,令旁人見、聞,才能證明這位臨終人,確實因爲「臨終十念」往生淨土,否則不能因爲「臨終十念」現前,而證明凡是「臨終十念」之人一定都能往生淨土。但是臨終之人,能念出「十聲念佛」,千萬人中也難得其一,已經相當難能可貴,值得鼓勵!
(7)再舉下品下生往生實例
茲再依「淨土聖賢錄易解(四)」所述,一位女居士臨終前叁日重病中才皈依、念佛、成就往生的實例,以此證明,縱然臨終前才知「念佛」也要在「臨終前夢見觀世音」或者親見觀世音菩薩現前接引之相,才能證明其確實往生淨土。
如書內說:民國、鄧女士。名繼俶,秉性淳厚謹慎,幼即好學。年十七歲,嫁給揚州卞姓人家,平時侍奉公婆極爲孝順。民國十二年,生産之後感染疾病。民國十叁年秋天,歸回杭州娘家,請醫生調治病情無效,因此臥病在床。其母親及姐姐,皆信奉佛法很久了,屢次勸導她念佛,而鄧女士還在猶豫不決。到了十二月十叁日,病情更加嚴重,因此囑咐她姐姐代辦後事。其姐安慰允諾她,並且又以人生如夢,佛法難聞,叁界如火宅,當求出離,勸勉她皈依叁寶,求生西方淨土。此時鄧女士默然有所悟。其姐即說:「今日請大師來說皈依,可以嗎?」鄧女士說「好!」于是請卻非上人爲她說皈依。自此之後,家人眷屬爲她誦經念佛,其丈夫也前來助念。于是立即承蒙叁寶加被,過了二日,病勢減輕,痛苦漸漸消除,感覺身心輕安。
到了十六日晚上,請姐姐代替她答謝前來念佛的人,接著向仆婦孫媽道謝,交代她明晨早點起來,並且一再地叮咛。之後孫媽出來將鄧女士的話告訴家人,衆人料想她明晨會往生,此是預知時至,因此衆人念誦佛號更加精勤。鄧女士也將念珠挂在脖子上,以手數著念珠,隨著衆人念佛。其姐將五彩色的西方叁聖像懸挂于床榻前,叫她觀像念佛,鄧女士一一地順從而做。到了臨終之時,說:「有金臉黃菩薩到了。」眼睛左右而看,神情非常安祥。一會兒,忽然自己結手印,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往生。當時有位楊福生童子,看見觀世音菩薩與諸聖衆,從空中遙遙而來,接引鄧女士向西而去。時爲民國十叁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辰時(早上七時至九時)。(近代往生傳)(按「臨終夢中見佛」是下品下生往生之兆,而此例並未記載「臨終夢中見佛」之兆,但是在臨終之際,預知時至,親見「觀音來接」,可見比「臨終夢中見佛」的品位更低,但依然是下品下生。)
(8)進入中陰身期間如何超渡?
進一步說,「臨終十念」都不一定往生淨土,何況是斷氣後進入「中陰身」間的開示、助念!能往生淨土者更如鳳毛麟角,難得其一!因爲進入「中陰身」間,即是進入「善惡業緣浮沈不定的過渡期間」…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