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臨終往生淨土?
大寂比丘尼著
1.判斷亡者往生何道要多方面來觀察
2.死亡有假死和真死兩種現象
3.對亡者探氣要有法醫學的基本常識
4.中醫對死者屍體冷卻的看法
5.認識死者臉色等變化的情形
6.因心識作用死後會産生生理奇異的變化現象
7.淨土經典對臨終接引往生的證明
(1)九品往生的經證
(2)綜合九品往生瑞相
8不可以用「銀臺」或「金臺」來據以判斷往生品位的高低
9.「近代往生錄」多注重「臨終瑞相」而不重視其人「學法過程」
10.古今往生者臨終顯現瑞相的證明
(1)下品往生實例
(2)中品往生實例
11.再論往生瑞相最低的條件
(1)頂門後冷
(2)預知時至
(3)瑞香滿室
(4)祥光滿室
(5)西方叁聖現前
如何證明臨終往生淨土?
1.判斷亡者往生何道要多方面來觀察
大體上臨終人所顯現的善惡之相,如亡者臨終相貌色澤的變化,身體軟化、僵直的演變,全身上下冷卻時間的轉變情況,以及屍斑浮現的現象,皆與亡者生前的病態、服用藥量的情形、死時的環境、氣候及死時的原因,如卒死、橫死、燒死、溺死、餓死、凍死、電擊死、病死、自然死亡,以及死者生前及臨終之際心識中記憶起的善行、惡行、人事
等各種因素,息息相關,因緣複雜。
若單憑臨終人面貌、身體某種善相現前,便據以判斷必定往生淨土,是有違淨土經證的。
因此蓮友在判斷死者臨終時呈現的善惡之相,若能配合醫學常識來做綜合性的參考與分辨,則更能清楚的辨別,那一種現像是死亡時早期屍體自然變化的物理現象,那一種情況是經過爲臨終人助念與開示後而産生與經證相應的往生瑞相,這是非常重要的判別問題,蓮友不可不知。
2.死亡有假死和真死兩種現象
依據醫學博士葉昭渠編著的「最新法醫學」(民國七十六年二版)的書中叁十六頁至叁十八頁第一編人體檢查中第一節對死亡的認定說,死亡有假死及真死兩種現象。
假死的人,呼吸幾乎停止(常人見狀、視爲停止),心跳及脈搏亦不易觸知,反射作用完全消失,皮膚對于各種刺激,也完全不起任何反應。瞳孔極度擴大,對光線的反應消失,常人一見,就視爲死人的印象及狀態,但事實上,他並沒有死。如果將此人視爲死亡,不到一日或經過兩叁天,便將之火化或埋葬,就有將其活活燒死或活埋之虞。古代對此假死現象,因沒有現代醫學測量儀器,鮮有辨知能力,往往視爲真死,故有經過數日之後,仍有假死還陽的現象。或在助念時,仍有起死回生的情形。
真死的人,當其心髒機能停止時,便會發現:觸不到心跳及脈搏,聽不到心音,測不到心電圖、血壓,皮膚血管變爲空虛狀態,導致兩頰、嘴唇成爲蒼白等征狀。當其肺髒機能停止時,就會發現,見不到呼吸動作,聽不到呼吸音等征狀。當其腦機能停止時,便會發現,腦波呈平坦化,又因有意識及無意識的運動停止,所以我們常見病死或自然死亡的人,剛死之時,因兩頰肌肉弛松,導致下颚下垂,嘴巴開口,眼睛展開,瞳孔散開,皮膚、肌肉、眼皮等的反射作用及瞳孔對光刺激的反應作用
等均消失其征狀。其中嘴巴開口、眼睛睜開等情形,不一定是生理反應現象,有時是他有話要話,卻不能如願,有時或者死不瞑目,所以雙眼睜開。
也就是說明了一個人真死的時候,其心髒、肺髒、腦之機能等生理作用便會完全停止;如血液循環停止2~5分鍾後,因腦細胞缺氧,腦機能即停止,肺機能亦甚快停止而不能恢複
。代之而起的,是發生物理作用所致的物理現象。換句話說,生理作用消失後,便會出現因屍體溫度下降,産生屍身冷卻現象。因血液下降(沈墜)而出現屍斑、屍體僵直及屍體幹燥等各種現象。
如果是假死的人,便不會出現如上所說現象;特別是屍體有屍斑、體內腐爛及屍體僵直等情況出現;而如有上述所說現象,在法醫學上,就斷定是死亡的絕對確實證據。
3.對亡者探氣要有法醫學的基本常識
依據「最新法醫學」一書中第叁十八頁至五十一頁第叁節屍體現象一文說,真死的人死後屍體隨時間的經過,會自然發生變化,即所謂的物理反應現象。如當屍身融解、腐敗時,軟部組織便會逐漸減少、慢慢消失,最後僅殘留骨骸、指甲、牙齒、毛發等硬組織。由此而可區分出死後的屍身有早期及晚期的物理變化。死後比較早期(普通死亡瞬間後至二十四小時之內)發現的屍體變化情形,稱爲早期屍體現象或早期死後現象;二十四小時後便會發現腐敗、崩解現象,稱爲晚期屍體現象。
其中屍體冷卻的發現,便稱爲早期屍體現象。這是助念後或在人死後欲以探氣方式查知死後依屍體漸次冷卻情形往生何道應該注意的問題:依「純」法醫學的觀點(此處暫不涉及心識問題),如書內說,人在真死之時,體內熱量的生産機能便會停止。屍體因此而出現溫度漸次下降的情形,屍體因溫度下降,而自然逐漸冷卻,終至下降到大氣溫度爲止。普通人死後數小時內,雖然肩部尚存有溫感,但上下肢在死之前後即失卻溫感,額、手足等這些露出空氣中的部位會比著衣及被覆的部份早冷卻,死後3~4小時,當我們碰觸屍體的手、足時,便容易查覺出它們已經充分的冷卻。有時屍體于死後5小時,就全部冷卻。但如果外界空氣溫度不甚寒冷時,于7~8小時後,始可觸知全部冷卻。在普通氣溫時,一般經過半天(十二小時)後,僅胸部及腹部稍有溫感,又經一晝夜後,僅腹部稍感有微溫(即死後二十四小時)。而且大體上說,普通人死後,經過一晝一夜之後,體內溫度與外界氣溫相等。
體溫下降的速度,依影響屍體放熱的條件,如年齡、身體狀態、死因、穿衣種類及厚薄、天候及外界溫度、屍體現場的溫度等差異,屍體冷卻狀態便有不同。如壯年人的屍體、富于脂肪的屍體、暴死(急死)者及著衣、衣服厚的屍體、炎暑下的屍體、衰弱的屍體、裸體屍身、冷冬的屍體、寒冷處或雪中及冷水中的屍體,其冷卻時間較爲緩慢。小兒則比較其與成人同單位的體重或身體,其體表面積爲大,因此對熱的發散,屬于最好的條件。又死後初期較後期,其體溫下降溫度爲快。少數伴有細菌高度活動的病症,例如菌血症、敗血症、霍亂、傷寒、破傷風,或其他熱性病、窒息、伴有痙孿的中毒、腦挫傷、腦內出血、脊髓上部的捐傷、日射病、熱射病,以及某種神經症等死亡時,于死時瞬間後,皆會呈現體溫上升的情形,有時可上升超過攝氏四十五度以上。再說瘦的人與胖的人,冬天和夏天及死後初期與後期冷卻的速度也不一樣。肥胖者較消瘦者其體溫下降速度爲慢,死後即刻及繼續數小時中(八、九小時)的下降速度較次的數小時(死後九小時至二十五小時)爲快。夏天較冬天的體溫下降速度爲慢。而且真死時因血液循環停止,血管內的血液由其本身的重量向身體低部的毛細血管中沈降,集積在皮下,致使皮膚外表,出現變色的斑紋,稱爲屍斑。
4.中醫對死者屍體冷卻的看法
依具有豐富助念經驗的中醫師口述,其妻子突然因腦溢血發作而死。在死前有發燒現象,死去後有許多蓮友前來助念。這種因中風兼發燒現象而死的情況,經探氣得知,除了四肢先冷外,最後冷卻的部位是心髒。
一類平常身體硬朗的人,突然中風,因氣血逆流,心髒痲痹而死的情況,則是頭部最後才冷。
一般來說,死時若沒有血氣上逆情形,都是四肢先冷,心髒(胸部)最後冷。
又病久虛脫而死的人,也一定是四肢先冷,心髒最後冷。
又一類遭頭部重擊而死或上吊而死之人,因頭部血液先凝固,溫度下降而使頭部先冷(除四肢冷卻外)。
再說古代有一種刑罰,將活人埋在泥土裏,僅頭部露出地面,當其氣血逆流至頭部,臉色轉爲紅色時,刑者用刑具將其頭心刺下去,鮮血立刻直噴出來有幾丈那麼高。這種情形,因頭部充血,死後一定是頭部最後冷卻。
凡此種種因病、因橫禍而死的現象,導致身體那個部位先冷卻的情形,不勝枚舉。無論依中醫或法醫學的觀點,大體說來,一般死時都是四肢先冷,胸部(心髒,輸送血液的中心)及腹部,最後才冷,絕對沒有四肢最後才冷的情形。由此可知,「單憑」探氣方式來查看亡者死後一定往生何道,不是絕對可靠的。
5.認識死者臉色等變化的情形
筆者曾經爲患有白血病的死者助念,在其生前沒有信仰佛教,臨終前一兩個月才有蓮友去爲其開示佛法,亦未因此深信佛教,死前一兩天有數位蓮友前去助念,又有一位尼師前去開導,但患者一聽到尼師開示:看破、放下、念佛的道理,臉上即呈現痛苦、不悅的表情,但口不能言,因他非常不願意死。從死前生病到死後,他的臉相一直呈現蒼白色(白血病所致),並不可怕,念佛與開示對他來講,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受用。
又有一位生前健康,突然中風,家人爲其用上好的醫藥拖延其性命數日才死的病人。將死之前,筆者前去助念,但因其生前不信佛教,不知念佛,雖有人在旁開示、助念,但因已中風,不能言語,意識昏迷。旁人看其意識昏沈,事實上本人很可能意識清清楚楚,只是不能講話,但必須視情況而定。死前的幾小時內,筆者觀見其臉色逐漸轉爲陰沈、黑暗而斷氣,但斷氣後沒有多久,因兩頰細胞組織開始松弛,臉色逐漸恢複生前的正常膚色,其實這是死前身體轉變的自然現象。但亦必須視情況而定。
這不是否認助念對亡者心識沒有安定、提升作用,進而改變身色的變化,而是亡者臨終之前或死去之後瞬間的臉色及身心變化,與其生平的品德、心性、病症、體質、死時的氣候與死前的患病性質以及死因等因素都有密切關系。就拿一般死亡情形來說,如典型窒息死亡的人,在死前有呼吸困難,意識消失,全身痙孿,呼吸休止及末期呼吸運動等四期循次漸進的現象發現。如果…
《如何證明臨終往生淨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