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棟梁。假如一個大城市裏,都是些不學無術、自私自利的小人,那還成什麼樣子呢!古人說:人之雲亡,邦國殄瘁。足見一個國家,沒有了高上的人才,那就要亡國。所以羅漢、菩薩,也是極樂世界的莊嚴。
各位聽衆!上期講的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大弟子,他的弟子群中,有聲聞弟子,有菩薩弟子,關于他們的數量地位,都講過了。但這些都是目前在阿彌陀佛座下,每天聽聞法要的一班弟子們。至于因念佛而將要生到西方的一班弟子們是怎樣呢?彌陀經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衆生生者的衆生,是合衆緣而生的意思。阿鞞跋致,譯成國語,爲不退轉。
生,就是生命,比如我們能講能聽的兩方,都是活在這裏有生命的人。如果一經研究這生命的來源,那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條件,在佛經上叫做因緣,又叫做助緣。我們初投生到這世界上來,要父精母血的結合。成胎以後,要以母親的血液爲滋養料。出胎以後,一直到老死,幾十年中,沒有一天能離開衣服、飲食、居處。即使最不值錢的空氣,我們一分鍾也不能不呼吸,不然的話,這一條小生命,馬上就維持不下去,因此叫做衆生。
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者,就是說:極樂世界現在所有的聲聞,菩薩固然是人中之寶;他方世界,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衆生,就永遠不會退轉。退者退墮,轉者轉變。就是說:既然生到西方以後,永遠不會轉變其志趣而墮落于人天道中,或叁惡道裏去。
那末!我們要問,生到西方去,有什麼倚靠就能千穩萬當,不會退轉呢?這有五個緣因:
第一,一生到西方去,就爲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之所攝持。如大本彌陀經,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于諸佛法,永不退轉」。這好象一個黨員,如果遇到一個黨的領袖真正爲國爲民,大公無私,而栉風沐雨,爲大衆吃苦。那末這個黨員,自然而然的服從領袖,雖赴湯蹈火,都不會改變其志趣的。
第二,生到西方去,常常在佛光照燭之中,使他的菩提心,祇有增進,不會退轉。等于我們在日光的照燭之下,你絕對不會跌落到土坑裏去。
第叁,極樂世界,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能演暢法音,聞到這種法音,自然而然的就會增進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更不會退轉。
第四,生到極樂世界,朝夕所相見而可以作爲朋友的,都是些大阿羅漢,以及諸大菩薩。更沒有邪魔外道,誘惑你、蠱弄你。也不會因衣食住,或眷屬間各種問題,使你生貪愛,動瞋恨而致墮落。
第五,生到西方,做了極樂世界的人民,壽命長久,與阿彌陀佛一樣,除非你自己發願要到別個地方去,度化衆生,不然,你永遠不會離開極樂世界的。上文不是說過嗎?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這不是很好的一個證明嗎?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不念佛生西,在我們這個世界,修大乘法的話,要到初住菩薩,才得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薩,才得行不退,到七地菩薩,才得念不退。這緣因,是這個世界足以使我們退墮的逆緣太多了。
在這裏,我可說個故事大家聽聽:唐朝有個李源,因父親做官被殺,所以不願做官,把洛陽住宅改成慧林寺,請圓澤禅師當住持。過了幾年,李源邀約圓澤朝禮四川的峨眉山,但圓澤要求走陝西的旱路,而李源卻要由荊州的水路,圓澤拗不過李源,祇好將就他。然而他已知道這一去不能再來。乃將後事,一一寫好夾在經中。二人乘船至荊州上遊,將近山峽,其地水險,天尚未晚,即停舟過宿。忽然看見一個大肚皮的孕婦,身著錦裆,在江邊打水。圓澤一見,不自覺的就流下淚來了!李源問他爲什麼傷心?圓澤說:我不肯走這條路,就是怕見到這女人。這個女人懷孕已經叁年,等我來做他的兒子。如果不見到他的話,還可以躲避;現在既然見到他了,非做他的兒子不可。你應當幫助我念咒,讓我快一點生下來。到第叁天,你到我家去看我,以一笑爲信。過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的夜裏,請你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的旁邊來會我。說完了,就這樣的死了,而婦人隨即生子。叁日後,李源訪到這人家,抱兒出見,相視而笑。後來李源回到洛陽慧林寺,看到他預先記下來的後事,更相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光陰很快,轉眼間已十二年了、李源預先到杭州,候到八月十五夜裏,往葛洪井去等候會晤。忽然隔河有一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以鞭打牛角而唱。李源聽他唱的是:叁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聽到,遂斷定是圓澤的後身。于是兩相談論,到分手的時候他又唱起來了。他唱的是: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說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圓澤禅師已知道過去未來的人了,尚不能逃避生死,不如他的人,他的前途就更難說了。所以念佛生西方,一到那裏,就永遠不會退轉,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故事講完了,再來講經,經上說: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一生者,就是還要到人間來受一次生,投一次娘胎,而後成佛。補處者,補等于一個團體中的候補理事或監事一樣。在未下生人間成佛以前,住在候補成佛的位置,叫做一生補處。阿僧祇,譯成國語名無量數。
這是承接上文說,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們,不但不會退轉,其中能居一生補處地位的人,其數很多,多到不是可以拿算盤來算得出的,祇可以拿無量無邊阿僧祇,那個大數目字兒來代表他。
在這個世界修行,修到初果聖人,還有七番的生死,修到叁果聖人,還有一番生死,但祇能證四果阿羅漢而不能成佛。怎能如生到西方,馬上就位居一生補處呢!到了一生補處,就和皇帝的東宮太子一樣,再升上去就做皇帝,這是多麼便宜的事呢!
假如有人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補處位,有觀音大士,大勢至菩薩,那裏輪到一般往生的人呢?這應該知道,虛空無盡,國土無盡,十方諸佛也無盡。這許多補處菩薩,不妨分發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補處阿彌陀佛的位置啊!勸大家念:「阿彌陀佛」!
各位聽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叁個必要的條件,這叁個條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發願。第叁要實行。假如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和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都不能信任實有其事,則一切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如果從虛空無盡,國土無窮的理論上,首先須能信任有極樂國土的存在。可是信任盡管信任,對他並不發生什麼興趣,這與不信者也沒有兩樣。所以在信仰以後,就應該發起願心來,願心就是對極樂世界發生興趣而准備去到那個世界的原動力。由于有了這原動力的支持,進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實地去修持,這就叫做行。具備了信願行叁個條件,才能決定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過去所講的,都是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如池閣蓮華,欄網行樹,天樂雨華,風動樹鳴。以及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人民的地位,壽命,這都是側重在引發學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講的,就是叫我們繼續在信念以後,發起願心來爲往生西方奠定下一個堅固的基礎。所以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衆生們聽到我這一番話以後,就應當發起願心來,願意生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去啊!
這是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導我們的話!彌陀經上勸導我們的地方,共有四重,無非是勸我們要聽、要信、要發願,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願心是實行的原動力,沒有願心,行怎能會生得起來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機關的主管官,當他就職而舉行就職典禮時,有上級機關的人員監誓。這位主管官當衆接受這機關的職權時,必定要發誓:比如盡忠于國家,盡忠于職守,如違背誓約,甘受最嚴厲之處分。那末!他就職以後,就得要依照他所發的誓願,一一做去。所以願心是一切事業成辦的原動力。
願力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好莊嚴,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蓮華化生不受十月懷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滿足生産時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壓迫的苦。蓮華化生,可以沒有病苦。壽命長久,所以沒有老態龍鍾,彎腰曲背,耳聾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沒有叁惡道,更不會有墮落恐懼之苦。地平如掌,衆寶所成,也不會有山崩地震,海嘯臺風的駭怕之苦。沒有男女性的分別,也不會有家庭的束縛,或鬧戀愛而産生的種種痛苦。極樂世界這許多優點,皆是阿彌陀佛,最初發心修行,爲法藏比丘時所發四十八種大願心的結果。阿彌陀佛既然爲我們預備了這一個好的去處,他又願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兒去。那末!我們又爲什麼不肯去呢?假如有人問,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什麼好處呢?那好處可多啦,除開我前面已經說過的不算,彌陀經上又說: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和阿羅漢。俱會一處,就是常常會集在一塊兒。
所以者何?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我們發問。仿佛是你爲什麼叫我發願生西方呢?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一個答複,也就是應該求生西方的一個理由。因爲到西方去,能夠有資格和許多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無數的阿羅漢,集會在一塊兒,討論佛法,或怎樣去十方世界化導衆生,你看這是何等的榮幸!
假如有人問,我們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國麼?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剎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這當然有理由;不過,我們這國土裏,人和畜生雜居在一塊兒,又有餓鬼、地獄墮落的恐怖。人類的本身呢?都懷著貪瞋癡愛,殺盜淫妄的惡毒心或惡行爲,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雖然沒有叁惡道而純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雖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固…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