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幾根是有異熟的
有那幾根是無異熟的
頌解答說:
憂定有異熟 定是決定的意思,表示于二十二根中,唯有憂根決定是有異熟的,因他是強思而起的有漏法,又是唯爲散地所有的有漏法,所以屬于有異熟攝。
前八後叁無 前八,指有色七根及命根;後叁,指無漏叁根。如是前八後叁的十一根,決定都是無異熟的。如分開來說明共理由,是這樣的:眼等的前八根,唯是無記性法,沒有感當來異熟果的可能,所以無異熟。未知當知等的後叁根,唯是無漏性法,無漏法,不特沒有惑業潤生,而且是破壞叁有果報的,所以也無異熟。
意余受信等一一皆通二 意指意根,余受即苦樂喜舍的四受,信等即信勤念定慧的五根。如是十根,一一皆通有異熟無異熟的二者。分別的說:意根及喜樂舍的叁受,假使屬于或善或惡的有記法及有漏者,即爲有異熟攝,因有當感異熟果義的;假使屬于非善非惡的無記性及無漏者,即爲無異熟攝,因無當感異熟果義的。苦根一向唯是有漏的,所以唯約有記、無記,分別他的有異熟、無異熟。明言之:是善不善的有記苦根,即有異熟;是非善非不善的無記苦根,即無異熟。信等五根,一向唯是善性的,所以唯約有漏、無漏,分別他的有異熟、無異熟。明言之:屬于有漏的信等五根,就有異熟;屬于無漏的信等五根,就無異熟。還有喜樂舍的叁受根,在有漏邊,以叁性分別,如同苦根的有無異熟;在無漏邊,爲叁無漏根的自體,即無異熟。所以頌文總結這十根說:“一一皆通二”。
庚四 叁性分別門
唯善後八根 憂通善不善 意余受叁種 前八唯無記
前二科都與善惡無記的叁性有關,若不了解二十二根與叁性的關系,對上兩頌的意思,就會分不清楚,所以接著以此一頌來分別叁性。在二十二根中:有那幾根是善性的?有那幾根是不善性的
又有那幾根是無記性的
頌解答說:
唯善後八根 後八,就是信等五根及無漏叁根。如是八根,在叁性中,唯屬善性。未知當知等的叁根,是屬無漏法,說他是善性,當沒有問題。信等五根,雖通有漏,但以善性爲主,所以亦唯善性。有人這樣難說:念定慧的叁根,是七十五法中的大地法,本皆通于叁性的,怎可說他唯是善性所攝子這是有道理的!諸大地法雖說皆通叁性,但唯取淨品有勝作用的方面建立爲根,不取不善及無記法以立爲根。因爲,染汙的念定慧,是斷淨品的,無記的念定慧,是不順淨品的,所以爲淨品勢用增上的念定慧叁根,唯是善性。
憂通善不善 憂根,在叁性中,通于有記的善不善性,不通非善非惡的無記性。如憂自己所修的善事不成,此憂就是善性;若憂自己所作的惡事不遂,此憂就成惡性。無記有兩種:一是有覆無記,一是無覆無記。憂根的行相是愁戚的,有覆的行相是歡欣的,二者相違,所以不與有覆無記相應。憂根是分別轉的,無覆——威儀路、工巧處、異熟生——是任運轉的,二者乖異,所以不與無覆無記相應。
意余受叁種 意指意根,余受就是苦樂喜舍的四受。如是五根,一一皆通善惡無記的叁性。
前八唯無記 前八,就是有色七根及命根的八根。如是八根,在叁性門中,唯獨是屬無覆無記,因在他的本身上,是說不上善與不善的。
庚五 界系差別門
欲色無色系 如次除後叁 兼女男憂苦 並余色喜樂
這一頌,是辨別二十二根爲叁界所系。“此中系言,別行本頌如今。頌疏、鮮本及正埋、顯宗、舊論並作界,並義通。准非得及名句等界系門,界字亦通矣。又准十八界界系門雲無色系,今本爲善,界系義明了故”。那末,有那幾根是欲界所系
有那幾根是色界所系
又有那幾根是無色界所系
答:
欲色無色系 這是標立叁界的名字。欲指欲界,色是色界,無色即無色界。叁界之名既標,而後明共所系。
如次除後叁 如次,謂如以下叁句的次第,配上欲色無色的叁界。除後叁,是約欲界所系說。謂在欲界中,除去最後的無漏叁根,不是他所系,其余的十九根,皆爲欲界所系。無漏叁根所以不爲欲界所系者,系是系縛的意思,凡可稱爲系縛的,必定是有漏法,未知當知等的叁根,既然《《屬無漏的,當不爲叁界所系,所以應該除去。
兼女男憂苦 此約色界系說。謂在色界中,不但除掉欲界所除的叁無漏根,並且兼除女男憂苦的四根,只有十五根,爲色界所系。色界爲什麼沒有女男二根?男女二根是爲受用欲樂事而建立的
色界有情離去淫欲,于彼無用所以不系。要知有情生命體上所以有這有那,完全是爲有用而安立的,假使無用還要他做什麼,所以除去。或有難說:假使因爲無用,就不爲其所系,那末,鼻舌二根,于彼亦無有用,無香味境故,理當亦非色界所系
不然!如依有部解釋:鼻舌二根,在色界中,雖無嗅香嘗味的作用,但有令身端嚴的作用。男女二根就不同了,不但沒有受用的功能,且也沒有端嚴的力用。所以,鼻舌二根爲色界系,男女二根非色界系。色界爲什麼沒有憂苦二根?色界中的璟境,安定順適,沒有違逆損害不善的事以逼迫有情,所以肉體所接觸的境界,不會感受什麼苦痛;同時,苦痛的發生,足從所依的生命體而來,生命體若粗澀,就易生苦,生命體若淨妙,就不生苦。色界有情的生命體,是最極淨妙的,所以沒有苦受。色界中的有情生命體,時常有著奢摩他的定水在滋潤著,身心常在輕安愉快中,所以沒有憂根。
並余色喜樂 此約無色界系說。謂無色界中,不特除去叁無漏根及女男憂苦的四根,並且還除去其余的眼等五色根及喜樂二根,只有信等五及命意舍的八根,爲無色界所系。眼等五色根,無色界爲什麼不具有
因照有部說,無色界是無色的,有情的生命,只有精神,不具物質,所以物質構成的五色根,爲無色界所不系。喜樂二根,爲什麼爲無色界所不系
依一般所說:在叁界九地中,到色界第四靜慮,不但沒有喜,即樂受也不起,色界尚且如此,何況無色界?但依經部所說:苦樂隨身,可以一直達于第四靜慮,因爲有身就有苦樂的;憂喜隨心,可以一直達于最高有頂,因爲有心即有憂喜的。如照這麼說:“並余色喜樂”的一句,就大大的成爲問題。不過,這裏是約有部義說的,所以並無不通之處。
庚六 叁斷分別門
意叁受通叁 憂見修所斷 九唯修所斷 五修非叁非
這一頌,是分別二十二根的叁斷。叁斷是: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在二十二根中:有那幾根是屬見所斷的
有那幾根是屬修所斷的尹又有那幾根是屬非所斷的
頌解答說:
意叁受通叁 意即意根,叁受指喜樂舍。如是四根,一一皆通叁斷。爲什麼
當知這是約有漏無漏分別的,在有漏位的四根,若與見惑相應而起,就屬見道所斷,若與其余的有漏相應而起,就屬修道所斷;到了無漏位,此四根轉成無漏,就屬非所斷,因無漏法,不可說爲斷的。
憂見修所斷 憂根在叁斷中,屬于見修二道所斷,不通非所斷。因爲憂根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是有漏性而不能成爲無漏的,所以非所斷。既是有漏的,當有斷的可能,所以與迷理的見惑所相應的憂根,就在見道所斷,與其余有漏所相應的憂根,就在修道所斷。
九唯修所斷 九指有色七根,以及命根苦根。如是九根在叁斷中,唯屬修道所斷。上辨有無漏門,曾說“有色命憂苦,當知唯有漏”的話,所以有色七根及命苦二根,都是有漏法,既屬有漏,當應斷除,但斷有見所斷和修所斷二種,照說九根應如憂根通二所斷,爲什麼是唯修所斷
分開來說:有色七根及命根,是無記法沒有染汙的作用,因爲不染故,所以非見斷。至于苦根,唯與五識相應,非從第六識之所生,因爲是非六生,所以定非見斷。雖不發生染汙的作用,但也不是無漏性的,所以又不是非所斷法。然九根既是有漏的,有漏的就當斷,既非見所斷法,自是修所斷了,所以說九唯修所斷。
五修非 五指信勤念定慧的五根,修指修所斷,非指非所斷。此五種根,在叁斷中,通于修所斷及非所斷而不通于見所斷。爲什麼
因此五根通于有漏無漏的兩界,而在有漏界中,又是非染汙性的。約共非染汙性說,所以不適見所斷,約共是有漏性說,所以爲修所斷;約其是無漏性說,所以爲非所斷。
叁非 叁指無漏叁根,非指非所斷。意謂無漏叁根,在叁斷中,唯是非所斷攝,因爲無漏法,是說不上斷的。
己五 諸雜分別
庚一 受生得異熟根
欲胎卵濕生 初得二異熟 化生六七八 色六上唯命
上面諸門辨別的六大門,是就根的當體說,所以一一舉出二十二根;此下諸雜分別的六大門,是望他法的差別而說,所以不再舉出一一根來講。雜分別有八頌,是雜論二十二根的零碎問題。如發生之初,幾根先得,臨終之時,幾根後滅,得果之時,用根多少等,一一爲之分別。諸如此類問題,在諸門辨別中,義不相類,攝不進去,所以另立諸雜分別一科。
這一頌,是明叁界受生的開始,彼此所得的異熟根,各各有著怎樣的不同。所謂異熟根,如前是異熟非異熟門中說,爲異熟根的共有十叁根。那末,一個有情初受生時,所得的異熟根,是部分的先得呢
還是十叁根全得呢
這個問題,要約叁界分別,就是說:欲界有情最初受生得幾異熟根,乃至無色界亦然。叁界有情,又有胎卵濕化四生的差別,其初受生所得之根,當然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又須約四生分別。不過,具有四生的,唯欲界有情,若色無色界,則全系化生。現在依此說明如下:
欲胎卵濕生初得二異熟 欲指欲界。在欲界受生的有情,于四生中,如屬胎卵濕叁生的最初受生,唯得身與命e,一異熟根。什麼道理
因這叁生的受生,其根是漸漸生長的,所以不得余根。如眼等四根及女男二根,依十二緣起的順序說,要到六處位中,方得生起。至意、舍二根,在受生時,雖亦現…
《俱舍論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