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講記▪P34

  ..續本文上一頁。身根成就時,亦必同時成就命、意、舍,余十八根,或成就或不成就。此中是約兩類有情成就根的不同說的:一、約生于無色界的聖者說,他們在無色界中,成就下叁禅的無漏樂根,但因無色界中無有色身,所以成就樂根不成就身根;二、約生于第四禅的異生說,他們在第四禅中,只有一味平等的舍受,沒有下叁禅的所謂樂根,因其已斷除了樂的緣故,但因色界是有色身的,所以成就身根而不成就樂根。

  成眼等及喜各定成五根 這是約眼、耳、鼻、舌、喜的五根,各務必定成就五根說的。謂眼根成就時,必同時成就身、命、意、舍的四者。眼根如此,耳、鼻、舌根亦然。若喜根成就時,必同時成就命、意、舍、樂的四者。或者有人要問:生到第二靜慮的有情,一方面舍去初禅所得的眼耳身叁識之樂,一方面還未得第叁禅的意地善無記樂,那他所成就的樂根是什麼

  這是約得第叁禅的染汙樂說的。

  若成就苦根彼定成就七 這是約苦根成就時,必有其余身、命、意、喜、樂、舍的六根與之同時成就說的。苦根的成就,必是在欲界,上生色無色界,就沒有苦可言了。在欲界中有了苦根,所以余必同有,因爲如是七根,是不可缺少的。

  若成女男憂信等各成八 這是約女、男、憂、信、勤、念、定、慧的八根,每一根成就時,各各決定成就八根說的。謂女根成就必有八根者,七如苦根所有,再加一女根的本身。男根成就必有八根者,七根亦如苦根所有,再加一男根的本身。憂根成就必有八根者,七根如前苦根所具,再加一憂根的本身。信等五根成就八根者,一一各加命、意、舍的叁根,合成八根。如信根成就時,有勤、念、定、慧及命、意、舍的七根與之俱起,如是勤、念、定、慧,亦如信根。

  ; 二無漏十一 這是約具知與已知的二無漏根成就時,各務必定成就十一根說的。如具知根成就時,必有命、意、喜、樂、舍、信、勤、念、定、慧及具知根的本身,共爲十一根。若已知根成就時,必也有具知根所有的十根,加已知根的本身,共爲十一根。

  初無漏+叁 這是約最初未知當知的無漏根成就時,必同時成就十叁根說的。十叁根者,即身、命、意、舍、喜、苦、樂、信、勤、念、定、慧的十二根,再加一未知當知根的本身,共爲十叁根。初無漏的未知當知根成就時,必定是在欲界中,所以有生命體的身根,苦痛感的苦根。後二無漏所以沒有此二者,因那是約不還果及羅漢果聖者,上生無色界說的。

  庚五 極少成就幾根

  極少八無普 成受身命意 愚生無色界 成善命意舍

  這一頌,是明一一十二根,在有情身中,最少能夠成就幾根。依頌文看,少得不可再少的,要成就八根。不過成就八根的,有兩類有情不同,所以所成就的八根也就各別。今分說如下:

  極少八無善成受身命意 極少八叁字是總標,無善下是別釋。無善,是指斷善根的闡提衆生。在此類衆生的生命體上,極少具有五受根及身命意的八根。因凡斷善根的有情,必然是生在欲界中,所以就有身根,有了身根,必具五受,而命根與意根,是與生命以俱來的,有生命就必有此二者,所以斷善根的有情,極少成就八根。由于他們斷善的因緣,所以屬于善性的信等五根及叁無漏根,在他們的生命體上,決不成就;而男女二根、眼耳鼻舌四根,如是六根,在他們的生命體上,或成就或不成就,是不決定的,所以不說。

  愚生無色界成善命意舍 這是約生無色界的異生說的。愚是異生的別名,所以正理與顯宗二論,都說“愚謂異生”。異生雖因修善而得上生無色界,但因沒有見到四谛的真理,所以不成就叁無漏根。無色界中,沒有有色七根及苦樂憂喜四受,所以無色有情不成就此。然無色界的異生,極少成就幾根呢

  八根!就是信等五根及命意舍的叁根。信等五根,一向是善的,所以頌文中的善字,總代表這五根。

  庚六 極多成就幾根

  極多成十九 二形除叁淨 聖者未離欲 除二淨一形

  這一頌,是明二十二根,在有情身中,最多能夠成就幾根。依頌文看,多得不可再多的,祗成就十九根。

  極多成十九 這是總標。謂有情最多所成就的有十九根,而成就十九根的,有兩類有情不同。

  二形除叁淨 這是第一類成就十九根的有情。二形,指具男女二形的異生。異生是凡夫,除了聖者所成就的清淨叁無漏根不具外,其余的十九根,皆容俱有。二形的有情,必是生在欲界中,所以約得而不失方面講,具有限等四根;生在欲界的二形有情,是不離于欲的,所以得能成就五受根;具二形的有情,決不是斷善根的,所以有信等五根;身命意的叁根,在欲界中,有了生命,就具有此,所以亦定成就:如是連男女二形,共成十九根。

  聖者未離欲除二淨一形 這是第二類成就十九根的聖者。此中所說的聖者,是指初二果及不還向說的,因爲這些聖者,還未完全離去欲染,如斷六晶思惑的一來果、還要一來欲界的人間可知。除二淨,就是除去二無漏根。由于有住見道或住修道的不同,因而所除的二無漏根也就有別:假使是住見道未離欲的聖者,他所除的是已知與具知的二無漏根,因在這時他還沒有成就這二根;假使是住修道未離欲的聖者,他所除的是未知與具知的二無漏根,具知根在這時還沒有成就,未知根在見道位時雖已成就,但從見道進入修道,由于得到較高級的已知根,其低級的未知根已舍去,所以不成就。除一形者,謂不論是住見道的、修道的,必除去男女根中的一根,因爲沒有二形人,可以證聖果的。正理論說:…曰一形者,無有二形及與無形得聖法故”。既沒有二形的,又沒有無形的,可以證得聖法,證知男女二根中,必有隨一成就,所以極多成就十九根。

  戊二 明俱生諸法義

  己一 正明俱起

  庚一 色法俱起

  欲微聚無聲 無根有八事 有身根九事 十事有余根

  有爲法的現起,不論是那一法,必有與之俱生,決非單獨而起的,所以現在來講俱生諸法義。顯現于宇宙間的諸法,雖是森羅萬象的不可紀極,但總歸納起來,實不外于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法及諸無爲法的五種。前四種名有爲法,因他是念念生滅,變化不停的;後一種名無爲法,因他是無生無滅,常住不變的。無生滅的無爲法,既是常住而沒有變化的作用,當就說不上與諸法的俱生,所以這裏說的俱生諸法義,專約前四種的有爲法說。凡說俱生,必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決非單獨生起,一定有其他的諸法同時俱起。

  正理論中在開始明俱生諸法時,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何緣思擇諸行俱生

  爲遣邪宗顯正理故”。俱生,確爲佛法中一重要論題。因明俱生諸法義,其目的,是爲遣除邪宗的妄執,顯示佛法的正理。邪宗,指當時印度的其他學派,他們對宇宙萬有的生起,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計執諸法是無因無緣自然而起的,有的計執由一因而生諸法的……根據這些妄執,不能說明萬有生起的現象,所以必須遣除,而以佛法的俱生義,說明諸法生起的狀態。

  論有爲法的俱生,有四大類法,這一頌,是明色法的俱起。照正理論說,有色有兩種:一是極微聚的,一非極微聚的。極微聚的,又有欲界系、色界系的差別,而欲界系中,又有無根聚、有根聚的分別。本頌主要在辨別論究極做聚色。

  欲微聚無聲無根有八事 欲指欲界,簡非色界,因色界中沒有香味,亦無八事。微聚,照光師的解釋,是顯色聚中最極細小者,所謂即微是聚,名爲做聚,非指極微的本身言。照正理論說,在有對的色法中,那最極微細不可再加分析的色的細分,名爲極微,如極短時間的一刹那,不可再分析爲半刹那,說名刹那。如是衆做和合,定不相離,說爲微聚。微是極徽,衆微聚合的最極細小的色法,名極微聚。本論與正理,各約一義說,都可通。

  在欲界中,那無聲無根的外山河等,是由能造的四大,所造的四微,八事俱生的,于此八事中,絕對不可再少一事,但爲顯示更無比這做細的色法,所以立徽聚名。微聚由八事成,是約總相說的,若細細的論究,實由百四十微所成。如所造的四微,各各具有能造的四大,四四就有十六大種,加所造的四微,合爲二十。如是二十色法,各各又由七微所成,所以總計有一百四十極微。現在所以但說八事者,是約彼此體類相同說的。

  有身根九事十事有余根 前約非情所攝的色法說,此就有情所攝的肉體言。凡爲有情,必有身體,不論是高級的或低級的。內有情界中,如果無聲而有身根,此身根聚,就由九事俱生,即能造的四大,所造的四微,加彼身根本身,合爲九事。如在身根中,更有其余的眼耳鼻舌根聚,那就由十事俱生了,即前身根所說的九事,再加眼等四根的任何一根,成爲十事。因眼等四根,是依身轉而不離于身的。有眼根必有身根,余叁亦然,所以有十。眼等四根所以別說,因眼是眼,不是耳,不可于眼上加耳,說成十一。

  上面,不論是非情攝、有情攝的色法,都是約無聲說的。外在的色法,假定是有聲,即爲九事所成,此中所以不說,因聲是由大種相擊而生,有時有,有時沒有,非如色等恒時俱有的。內在的色法,有身根九事的,若有聲生,加所生聲,就由十事所成;十事有余根的,若有聲生,加所生聲,就由十一事所成。這是以有執受大種爲因而生的聲,雖與諸根不相離起,但因時有時不有,所以頌中略而不說。

  庚二 四品俱起

  心心所必俱 諸行相或得

  這兩句頌,是明四品俱起。四品,就是心、心所、諸行相、得。色法在前已經說過了,所以這兒不再立色一品,雖不別立,但實可以攝在諸行之中。

  心心所必俱 這是說心法與心所法必同時俱生。謂若心王生起時,必有心所與之相應而起,反之,心所生起時,心王也一定與之同時俱起。心王缺少了心所就不得生,心所缺少了心王也不得生。約此心王…

《俱舍論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