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講記▪P51

  ..續本文上一頁,假定妄執自在天等一因生的話,則無間諸法,就應俱時而起,可是事實不然,因而不得妄計。自在天,就是摩醯首羅天。西域記七說;“波羅痆斯國,外道數萬人,或斷發、或推髻、露形、塗身以灰,求出生死”。從他們所敬事的對象說,名自在天,約他們修道的狀態說,亦稱塗灰。詳如論文所說,不具釋。

  壬二 隨難別解

  大爲大二因 爲所造五種 造爲造叁種 爲大唯一因

  上說色法是由因緣及增上緣的二緣所生,但是講到色法不出大種所造兩類,此兩類色法的關系怎樣呢

  論說:“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爲因緣”。就是大種望于大種,所造望于所造,大種望于所造,所造望于大種,彼此都可相互爲因緣的。現在分別說明如下:

  大爲大二因 此說四大種望于四大種,但有俱有與同類的二因。俱有因是俱起的,同類因是前生的,二因各別,缺一不生。從大種的更互相望邊,說他有俱有因,從大種的更相隨順邊,說他有同類因。爲什麼沒有相應因

  因這不是心心所法。爲什麼沒有異熟因

  因這同是無記性的。爲什麼沒有偏行因子因這不是染汙性的。

  爲所造五種 此說四大種望于所造色,能爲生、依、立、持、養的五因,而此五因于六因中,屬于能作因攝。諸所造色,是從大種所生起的,如母生子一樣,所以說爲生因。諸所造色,從諸大種生起以後,仍然隨逐大種而轉,如弟子之依老師一樣,所以說爲依因。大種不但能生起造色,而且能任持造色,如大地之能任持萬物一樣,所以說爲立因。諸所造色在某一階段所以不斷不壞,這完全是大種執持的力量,如飲食之能維持生命一樣,所以說爲持因。大種能夠增長造色,猶如水能沃潤樹根一樣,所以說爲養因。爲什麼沒有相應因?因這不是心心所法。爲什麼沒有遍行因子因這不是染汙性法。爲什麼沒有異熟因?因這同是無記性的。爲什麼沒有同類因?因這是同時起的。既是同時起的,爲什麼又沒有俱有因

  因大種望于所造色,並不是同爲一果,其性類又不一定相同,容許別世而造,容許別爲成就,所以非俱有因。

  造爲造叁種 此說所造望于所造,但爲俱有、同類、異熟的叁因。如隨心轉的身語二業,七支無表,更互相望,展轉爲因,是爲俱有因。一切前所生起的造色,望于後時生起的同類,皆可爲因,是爲同類因。謂諸不善及善有漏的身語二業,能招異熟眼根等果,是爲異熟因。爲什麼沒有相應因

  因這不是心所法。爲什麼沒有遍行因?因這不是染汙性的。

  爲大唯一因 此說所造望于大種,唯有一異熟因,爲什麼

  因由身語二業,能招異熟大種果的。

  上來都是就因緣說,並未談到增上緣,這是什麼道理

  當知大種、所造,自他相望,各有增上緣,是平等轉的,所以就略而不談,如要說的話,那就一一加一增上緣。

  庚二 別明等無間緣

  辛一 諸心相生

  王一 十二心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欲界善生九

  此複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余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複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複生于六 無覆從叁生 此複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複從六生 有覆從七生 無覆如色辨 學從四生五 余從五生四

  前在四緣中,講到等無間緣時,雖曾總說已生諸心心所,除了阿羅漢的最後心心所,一切皆是等無間緣,但還沒有決定說,那一種心無間而有幾心生起,複從幾心有什麼心生起,今當定說心有多種。概略而言,大約有十二種心。于中,初頌列十二心,次四頌正辨生扪。正辨生相頌中,初四句辨欲界四心,次六句辨色界叁心,再四句辨無色界叁心,最後兩句辨無漏二心。

  欲界有四心善惡覆無覆 此列欲界的四心,就是善心、惡心、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

  色無色除惡 此列色無色界各有叁心。色界叁心,除去惡心,有其余的善心、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無色界亦複如是。

  無漏有二心 此列無漏的二心,就是有學無學。

  欲界善生九 此說欲界善心,無間容生九心。所謂九心,就是欲界本身四心,色界的二心,無色界一心,再加無漏二心,合爲九心。欲界善心所生的色界二心,一指由欲界善心,入色界定,生彼色界善心,一指從欲界善心中死,往生于色界的時候,生彼續生的染汙心,因爲受生心一定是染汙的。欲界善心所生的無色界一心,就是以善心死了以後,上生于無色界的時候,生彼續生的染汙心!因爲受生心一定是染汙的。欲界善心所以不生無色界善心者,因爲二者距離得太遠的關系。欲界善心所生的無漏二心,足以欲界的加行善心,入于有學、無學觀中,是爲二心。

  此複從八生 此指欲界的加行善心。謂此加行善心,複從八種心生,就是自己欲界的四心,色界二心,無漏二心,合爲八心。色界二心生欲界善者,一從色界定出:田彼定心,生起欲界的善心,一從色界染心,生起欲界的善心,這是由于入定者的願樂,因當他人定的時候,曾經作這樣的發願,願我從今以後,甯可生起下地的善心,不要生起上地的染汙,由他事前發過這樣的願,所以被初靜慮的染汙定所逼惱時,于是就從那染汙定,生起了下地的善心,他之所以這樣求依下善,目的是在預防有所退失。無漏二心生欲界善者,是指出了學無學觀,生起欲界的善心。

  染從十生四 染指不善、有覆無記的二種染心,這二種染心,是從欲界的四心,色界的叁心,無色界叁心的十心所生的,因于此十七中,無論那一種心,都可于命終時,生起欲界的二染,所以說從十生。欲界二染所以不從學無學生起者,因爲絕對沒有無漏生起染汙心的。能生四者,是說此二染心,各各能生自己欲界的四心,除此必無生起之理,因爲絕對沒有下地染心,無間能生上地及無漏心的。

  余從五生七 欲界四心,除了上面說的善、惡、有覆無記的叁心,所余的自然是指無覆無記了。此無覆無記是從自界四及色界善的五心所生的。從色界善定生起欲界的無覆無記,主要是指通果心,因通果無記,是從色界善定生的。從五心生的無覆無記,無間能生七種心,那就是自己欲界的四心,色界的善及染汙二心,無色界的染汙一心。生色界善心者,因欲界的通果無記,唯獨是與定心相出入的,所以從彼定心所生的通果無記,還能生起彼色界的善定心。生色界染汙心者,約在異熟、威儀、無記心中命終,上生色界,于彼續生位中,生彼染汙心說的。生無色界染汙心者,這也是約于無記心中命終,生無色界,于彼續生位中,生彼染汙心說的。

  色善生十一 上來是說欲界四心無間從生能生決定,此下有六句頌,是辨色界叁心的從生能生的情形。色界善心,無間容生十一心,即于前十二心中,唯除生無色界的無覆無記心,因爲異熟生心,唯屬自界所有,不容異地相生,而無色界卻又唯有異熟生無記心,所以色界善心不能生彼。

  此複從九生 即此色界善心,複從九心無問生起,謂除欲界的二染汙心及無色界的無覆無記心,而從其余的九心生。色界善勝,欲界二染汙心劣,勝不從劣生,所以須要除去。色善既不生無色界的無覆無記心,無色界的無覆無記心,當然也就不生色界善心了。

  有覆從八生 此說色界的有覆無記心,是從八心無間生起的,即于十二心中,除去欲界的二種染心及學無學的二無漏心。

  此複生于六 即此色界有覆無記心,複能生起自己色界的叁心,欲界的善、不善、有覆無記的叁心。生欲界善,是約從染汙定,生起欲界的善心說;生欲界的染汙二心,約在色界染心命終,下生欲界,于續生位,生欲界二種染心說。

  無覆從叁生 此說色界的無覆無記心,是從自界的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的叁心生的,除此,其余的九心,無生無覆無記心之理。

  此複能生六 即此無覆無記心,複能生起六心,那就是自界的叁心,欲界的二染汙心,無色界的一染汙心。生余二界的叁心,都是約續生位的染汙心說的。

  無色善生九 色界的叁心相生,也已如上所辨,此下有四句頌,明無色界的叁心相生。無色界的善心,無間容生九心,即于十二心中,除去欲界善心及欲色二界各一無覆無記心,能生其余的九心。

  此複從六生 即此無色界的善心,複從自界的叁心、色界的善心、學無學二心的六心所生。

  有覆從七生 此說無色界的有覆無記心,無間能生自界的叁心,色界的善、染二心,欲界的不善、有覆無記二心的七心。即此無色界的有覆無記心,又是從七心無間而生起的,那就是于十二心中,除去欲界的不善、有覆無記的二染汙心,色界的有覆無記的一染汙心,並及有學無學的二無漏心,從其余的自界叁心、色界善及無覆無記的二心、欲界善及無覆無記二心的七心生。

  無覆如色辨 此說無色界的無覆無記心,如色界的無覆無記心之所辨別,就是從叁心生、能生六心。所謂能生六心,就是能生自界的叁心,色界有覆無記的一染汙心,欲界不善、有覆無記的二染汙心。所謂從叁心生,就是從自界的善、有覆、無覆的叁心生。

  學從四生五 此說有學心,從叁界善心及有學心的四心所生,而又能生起叁界善心及學無學心的五心。

  余從五生四 余指無學心。此說無學心,從叁界善心及學無學心的五心所生,而又能生叁界善心及無學心的四心。所以不生有學二者,因這不是其果。

  壬二 二十心

  十二爲二十 謂叁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無覆分四 異熟威儀路

  工巧處通果 色界除工巧 余數如前說

  十二心的相生,已如前說,即此十二心,分爲二十心,是怎樣的呢子即欲界有八種心,色界有六種心,無色界有四種心,無漏有二種心:總合爲二十種心。

  十二爲二十 這是總說,就是將前十二種心,再爲仔細分別,總…

《俱舍論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