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的生命觀 六▪P2

  ..續本文上一頁種子,你將來憑什麼投生?這是一個規律,且身心不斷地相互影響,就是身體會影響我們的心,心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相互之間的影響。那麼在母親的肚子中,胎兒也會受到母親的影響。我們一再說,母親喜歡辣的酸的甜的,母親的脾氣暴躁或者溫順都會直接影響我們。因爲我們和母親最有緣,所以說如果今天胎教的話,那我覺得他應該來源于佛教。知道你的喜怒哀樂都和我們有關系,你不信有句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你自己和家庭往往很相似,當然不是絕對了。因緣影響嘛,如果你不受影響,那才怪了。當然個人有個人的因緣,也不是截然的不同,也不是說完全的都一樣。所以說這裏面有千絲萬縷的因緣。糾纏啊,瓜葛啊,但是不完全一樣。如果完全一樣,那麼就是阿賴耶識種子一樣,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不同,那麼身心相互影響。如果修行不夠,我們的心就隨著身體轉。修行不夠,你的定力不夠,你的心隨境轉,心隨身轉。這是低級的生命,飲食的需要,往往像魚一樣,它不顧及到水裏有誘餌,然後它就咬勾,它就僅僅爲了眼前這點利益。身體的需要,心就跟著取了。這是一個低級的生命。那麼我們去打個鳥,弄個蟲子,那麼那個鳥過來了,它不考慮下面會有危險,它就考慮我要吃,我要生存,它就考慮這一點,所以它是低級的生命。那麼同樣如果是高級生命的話,如果你的修行增加了,你的品位就增加了,你的心就會影響你的身體。也就是說,身隨心轉,也就是境隨心轉。所以《楞嚴經》上說了,“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到了如來的境界,完全可以轉境。人要打我罵我,無所謂,人家說我,無所謂。你現在有所謂,你不能跟佛去比,但你知道這是個方向。所以要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心才會改變你的命運,才會真正的和佛法相應。應該生命是這樣的痕迹。那麼這是本有。

  死有,人死了,誰都怕死啊。死有其實就是中陰。那麼生命的改變,身心必定會分離死亡。身體和我們的阿賴耶識必然要分開的,四大不調。每個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無論你活多大年齡都沒有辦法,雖然你現在年齡很輕,你將來也要走這樣自然法則的規律,你老了正在感受四大不調,這個身心疾病的纏繞,各種情緒的影響,誰也回避不了。所以說六大分解,什麼叫六大?地、水、火、風、空、識。

  地就是我們的骨骼,水是我們的血液尿液,火是屬于我們身體的溫度,風,我們的呼吸系統。空就是身個各個部位間的空隙。他們之間密切相關,如果你的溫度升上來了,你有病,你高燒了;如果你的呼吸有問題,那有可能你的肺有毛病;如果你的骨頭有毛病,也麻煩,你可能骨質疏松。這個都會變化的,所以說因爲你一點點的衰老,身體六大發生變化的時候,人一點點的,六大不調,就分解了。所以每個人都回避不了身心分離的那刹那。這就是生命的痕迹。那麼前五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屬于色的部分,就是我們物質存在的現象。那麼後一根,也就是意,它屬于精神的範疇。而心的方面佛教稱爲識大。所以稱之爲地、水、火、風、空、識。識大。那麼根境識,我們的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外界色、聲、香、味、觸、法,中間如果沒有識的相接,你沒有辦法認清張叁還是李四。識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識是了別爲義,這是第六意識。我們所有的人都知道有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對我們來講並不陌生。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意識,這一點點都不陌生。那麼除了第六意識,了別的作用還有第七識,爲什麼有第七識,因爲如果你生命的存在形式,如果沒有末那識,只是根深的作用,你就不會自私。那你就不會煩惱。

  你想想我們每個人根深的力量特別的強烈,強烈到什麼程度?當你睡覺的時候,你還一直認爲有我。你說你睡夢的時候還認爲有我。因爲有了這個根深,你躺著睡覺的時候才沒有死,是活人。你躺那睡覺,旁邊的人坐在你身邊,不知道你做什麼夢?而你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的一個最主要的證明就是你有阿賴耶識,強烈的我執,這種力量太強烈了。我們每個人甚至輪回也就在這意根上,也就是末那識。其實我們說前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就是水面上浮出的山,我們都能看的到,但是第七識,末那識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問題就很麻煩。我們就朦胧,我們就忽略,我們就跟著感覺走,所以大家命運都差不多少,相似的命運,但不相同。所以因爲第七識,以自我爲中心,前六識面對境界時會産生種種的執著。你自我爲中心啊,面對前六識給我們輸送的一些信息執著。看著紅的執著,看著綠的執著,看著紅的喜歡執著,看著綠的討厭還是執著。你喜歡誰,見不到你執著;你不喜歡的人老是在你眼前晃來晃去,你還是執著。所以這個末那識很重要,所以我們輪回,爲什麼打七,這個七就是末那,打死了,不是消滅它而是轉化它,所以要念佛。其實對第七識而言,大家需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而且非常的強烈。原因是末那識能把生命經驗牢牢記住,而且會産生情緒化的反應。那麼具有種子般的儲存功能,能夠記住儲存那不是第七識的功能,那是什麼功能,那是第八識功能,也就是阿賴耶識,也叫藏識,倉庫,能藏。種子的所有信息都放在那裏面,或者我們叫它基因,什麼叫基因?基因就是痕迹,生命的痕迹。那麼今天說大豆有大豆的基因,人有人的基因,那就是你的痕迹,生命的痕迹。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阿賴耶識。那麼即使你受了傷,你的手臂斷掉了也不會影響我們回憶過去的經驗,你的手斷了,你能想起來,你的胳膊斷了也沒關系,你都能回憶起來,爲什麼?這裏就存在你有記憶的功能,而能把過去的經驗儲存起來,你能回想起來,這種功能就是阿賴耶識。你不會有腦神經細胞的這種來擔任,因爲腦神經細胞它也會變化,腦神經細胞也會生死。如果說你沒有這種儲存的功能,那腦神經細胞死了,過去了,你就讓它過去了,你就成癡呆症了。你就記不起過去的經驗了。但是我們能夠記住,而且我們記憶的很深刻,尤其是越到老年的時候,我們越想起小時候的故事。因爲腦神經細胞也不斷地在生滅變化著,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一些事情我們卻不能忘懷。

  所以最後我們得出一個結果,一切都是因果,因緣,怎麼樣保存下來呢?從過去影響到現在,從現在如何影響未來,那麼我們要看到的就是第八識了。那麼腦神經學家還有心裏學家,化學家跟高僧的一段對話,探討了幾天,最終高僧用什麼?用心反駁了唯物主義的觀點。就像我剛才說的,把胳膊拿掉了,胳膊沒有了的這樣的經驗我們還記的。那麼你能單純地說是唯物的嗎?是不可以的。所以說高僧的理論讓科學家贊歎,他們重新審視生命的內涵,生命的痕迹是如何的。我相信未來會對生命有非常合理的解釋。當然科學在不斷地發展,但是佛教界對阿賴耶識種子有圓滿的答案。這就是阿賴耶識種子,或者叫基因。只是以佛法的角度來看,它不是單純的,也不是片面的,它一定要提倡緣起的,因爲它不僅僅是物質生理的問題,而且包括心裏的層面。

  佛教並不否認我們生理現象,也不否定我們存在的物質的色身,同時心裏的層面你不能忽略,你忽略了這一點,那你就是一種極端,就是片面。因爲佛法是緣起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它必須要統籌兼顧,如果你統籌兼顧,你就不能以自我爲中心,你就不能認爲自己是主宰,自己是絕對的。如果你統籌的話,你會發現你要替別人考慮,別人和你的不一樣,你爲什麼要求別人和你一樣呢?就像你戴眼鏡看世界,你的是紅的,別人的是綠的,那你爲什麼要求別人綠的要和你紅的一樣呢?更何況我們最終目的告訴我們是要把眼鏡摘下來,你突然間你就解脫了,你就自在了。你就醒來了,就是佛陀的本意,覺悟醒來的意思。如果你不能醒來,你依然在輪回。那麼就心裏層面和唯識學派說法,前七識中還有一個識就是第八識,含藏很多種子,就像基因一樣。只是它不是物質,是精神,是種子識。當生命接近死亡時,佛教對死亡的定義是壽暖識叁個基本元素都離開了,才可以成爲死亡。壽是指壽命結束了,就是死亡。你壽命結束了,你的身心分離了,那就是死亡,你心髒停止跳動了,那這是一個方面;暖是體溫一點點地降下來,體溫你不是叁十六度五了,或你叁十度,或你是二十度,放在太平間裏可能是零度,。你身體的溫度下降了,不是原來的恒溫了。那你升高了也不正常,所以暖改變了,體溫下降了變了就是死亡;修行或念佛,我們的修行臨命終時,你修行或念佛會使體溫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存起來,使你的身體很柔軟,那就能改變你生命的走向。這一點佛教一點都不懷疑,它影響你,就像你是塊鐵,旁邊放著一塊磁鐵,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如果這塊磁鐵非常大,那它就影響你了,它就僅僅把你栓牢。如果這塊磁鐵很小,那可能影響你,但不是很深刻。所以你想想,你的信心,你的願力,你的所行,和阿彌陀佛真正相應了,那就一拍就合,融爲一體。但是如果你不太相應,它只能影響你在未來的某以時期內,某一段時間內,可能你的阿賴耶識種子現前了,但是不能當下改變你生命的走向。也就是說你今天學佛了,那可能就是前生阿賴耶識種子儲存的這種能量使你今生能夠接受佛法。所以你不要認爲我一不小心就來了,不是的,是種因緣促使你來的。否則讓你來你也不會來的,讓你信你也不會信,我相信我們其中有很多人當初對佛法有很深刻的誤解,當然也會有過很深刻的誤導,但是我們現在正在逐步變得更加理性。這就是進步,這就是修行。你也許沒意識到,但是你已經改變了你自己。所以說“常恨春歸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不知不覺的你和春天融爲一體。識是阿賴耶識離開身體了,才是真正的死亡,這個時候叫中陰。

  那麼我們上一次還說過,如果你的頭頂熱了,那你會升天;你的喉嚨熱,你的胸口往上,你可能生人;膝蓋熱,你可能…

《佛法的生命觀 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