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的生命观 六▪P2

  ..续本文上一页种子,你将来凭什么投生?这是一个规律,且身心不断地相互影响,就是身体会影响我们的心,心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相互之间的影响。那么在母亲的肚子中,胎儿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们一再说,母亲喜欢辣的酸的甜的,母亲的脾气暴躁或者温顺都会直接影响我们。因为我们和母亲最有缘,所以说如果今天胎教的话,那我觉得他应该来源于佛教。知道你的喜怒哀乐都和我们有关系,你不信有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你自己和家庭往往很相似,当然不是绝对了。因缘影响嘛,如果你不受影响,那才怪了。当然个人有个人的因缘,也不是截然的不同,也不是说完全的都一样。所以说这里面有千丝万缕的因缘。纠缠啊,瓜葛啊,但是不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那么就是阿赖耶识种子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不同,那么身心相互影响。如果修行不够,我们的心就随着身体转。修行不够,你的定力不够,你的心随境转,心随身转。这是低级的生命,饮食的需要,往往像鱼一样,它不顾及到水里有诱饵,然后它就咬勾,它就仅仅为了眼前这点利益。身体的需要,心就跟着取了。这是一个低级的生命。那么我们去打个鸟,弄个虫子,那么那个鸟过来了,它不考虑下面会有危险,它就考虑我要吃,我要生存,它就考虑这一点,所以它是低级的生命。那么同样如果是高级生命的话,如果你的修行增加了,你的品位就增加了,你的心就会影响你的身体。也就是说,身随心转,也就是境随心转。所以《楞严经》上说了,“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到了如来的境界,完全可以转境。人要打我骂我,无所谓,人家说我,无所谓。你现在有所谓,你不能跟佛去比,但你知道这是个方向。所以要改变你的心,改变你的心才会改变你的命运,才会真正的和佛法相应。应该生命是这样的痕迹。那么这是本有。

  死有,人死了,谁都怕死啊。死有其实就是中阴。那么生命的改变,身心必定会分离死亡。身体和我们的阿赖耶识必然要分开的,四大不调。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无论你活多大年龄都没有办法,虽然你现在年龄很轻,你将来也要走这样自然法则的规律,你老了正在感受四大不调,这个身心疾病的缠绕,各种情绪的影响,谁也回避不了。所以说六大分解,什么叫六大?地、水、火、风、空、识。

  地就是我们的骨骼,水是我们的血液尿液,火是属于我们身体的温度,风,我们的呼吸系统。空就是身个各个部位间的空隙。他们之间密切相关,如果你的温度升上来了,你有病,你高烧了;如果你的呼吸有问题,那有可能你的肺有毛病;如果你的骨头有毛病,也麻烦,你可能骨质疏松。这个都会变化的,所以说因为你一点点的衰老,身体六大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一点点的,六大不调,就分解了。所以每个人都回避不了身心分离的那刹那。这就是生命的痕迹。那么前五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属于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物质存在的现象。那么后一根,也就是意,它属于精神的范畴。而心的方面佛教称为识大。所以称之为地、水、火、风、空、识。识大。那么根境识,我们的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中间如果没有识的相接,你没有办法认清张三还是李四。识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识是了别为义,这是第六意识。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意识,这一点点都不陌生。那么除了第六意识,了别的作用还有第七识,为什么有第七识,因为如果你生命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末那识,只是根深的作用,你就不会自私。那你就不会烦恼。

  你想想我们每个人根深的力量特别的强烈,强烈到什么程度?当你睡觉的时候,你还一直认为有我。你说你睡梦的时候还认为有我。因为有了这个根深,你躺着睡觉的时候才没有死,是活人。你躺那睡觉,旁边的人坐在你身边,不知道你做什么梦?而你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的一个最主要的证明就是你有阿赖耶识,强烈的我执,这种力量太强烈了。我们每个人甚至轮回也就在这意根上,也就是末那识。其实我们说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就是水面上浮出的山,我们都能看的到,但是第七识,末那识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问题就很麻烦。我们就朦胧,我们就忽略,我们就跟着感觉走,所以大家命运都差不多少,相似的命运,但不相同。所以因为第七识,以自我为中心,前六识面对境界时会产生种种的执着。你自我为中心啊,面对前六识给我们输送的一些信息执着。看着红的执着,看着绿的执着,看着红的喜欢执着,看着绿的讨厌还是执着。你喜欢谁,见不到你执着;你不喜欢的人老是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你还是执着。所以这个末那识很重要,所以我们轮回,为什么打七,这个七就是末那,打死了,不是消灭它而是转化它,所以要念佛。其实对第七识而言,大家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而且非常的强烈。原因是末那识能把生命经验牢牢记住,而且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那么具有种子般的储存功能,能够记住储存那不是第七识的功能,那是什么功能,那是第八识功能,也就是阿赖耶识,也叫藏识,仓库,能藏。种子的所有信息都放在那里面,或者我们叫它基因,什么叫基因?基因就是痕迹,生命的痕迹。那么今天说大豆有大豆的基因,人有人的基因,那就是你的痕迹,生命的痕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阿赖耶识。那么即使你受了伤,你的手臂断掉了也不会影响我们回忆过去的经验,你的手断了,你能想起来,你的胳膊断了也没关系,你都能回忆起来,为什么?这里就存在你有记忆的功能,而能把过去的经验储存起来,你能回想起来,这种功能就是阿赖耶识。你不会有脑神经细胞的这种来担任,因为脑神经细胞它也会变化,脑神经细胞也会生死。如果说你没有这种储存的功能,那脑神经细胞死了,过去了,你就让它过去了,你就成痴呆症了。你就记不起过去的经验了。但是我们能够记住,而且我们记忆的很深刻,尤其是越到老年的时候,我们越想起小时候的故事。因为脑神经细胞也不断地在生灭变化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情我们却不能忘怀。

  所以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果,一切都是因果,因缘,怎么样保存下来呢?从过去影响到现在,从现在如何影响未来,那么我们要看到的就是第八识了。那么脑神经学家还有心里学家,化学家跟高僧的一段对话,探讨了几天,最终高僧用什么?用心反驳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像我刚才说的,把胳膊拿掉了,胳膊没有了的这样的经验我们还记的。那么你能单纯地说是唯物的吗?是不可以的。所以说高僧的理论让科学家赞叹,他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内涵,生命的痕迹是如何的。我相信未来会对生命有非常合理的解释。当然科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佛教界对阿赖耶识种子有圆满的答案。这就是阿赖耶识种子,或者叫基因。只是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它不是单纯的,也不是片面的,它一定要提倡缘起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物质生理的问题,而且包括心里的层面。

  佛教并不否认我们生理现象,也不否定我们存在的物质的色身,同时心里的层面你不能忽略,你忽略了这一点,那你就是一种极端,就是片面。因为佛法是缘起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它必须要统筹兼顾,如果你统筹兼顾,你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能认为自己是主宰,自己是绝对的。如果你统筹的话,你会发现你要替别人考虑,别人和你的不一样,你为什么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呢?就像你戴眼镜看世界,你的是红的,别人的是绿的,那你为什么要求别人绿的要和你红的一样呢?更何况我们最终目的告诉我们是要把眼镜摘下来,你突然间你就解脱了,你就自在了。你就醒来了,就是佛陀的本意,觉悟醒来的意思。如果你不能醒来,你依然在轮回。那么就心里层面和唯识学派说法,前七识中还有一个识就是第八识,含藏很多种子,就像基因一样。只是它不是物质,是精神,是种子识。当生命接近死亡时,佛教对死亡的定义是寿暖识三个基本元素都离开了,才可以成为死亡。寿是指寿命结束了,就是死亡。你寿命结束了,你的身心分离了,那就是死亡,你心脏停止跳动了,那这是一个方面;暖是体温一点点地降下来,体温你不是三十六度五了,或你三十度,或你是二十度,放在太平间里可能是零度,。你身体的温度下降了,不是原来的恒温了。那你升高了也不正常,所以暖改变了,体温下降了变了就是死亡;修行或念佛,我们的修行临命终时,你修行或念佛会使体温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存起来,使你的身体很柔软,那就能改变你生命的走向。这一点佛教一点都不怀疑,它影响你,就像你是块铁,旁边放着一块磁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如果这块磁铁非常大,那它就影响你了,它就仅仅把你栓牢。如果这块磁铁很小,那可能影响你,但不是很深刻。所以你想想,你的信心,你的愿力,你的所行,和阿弥陀佛真正相应了,那就一拍就合,融为一体。但是如果你不太相应,它只能影响你在未来的某以时期内,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你的阿赖耶识种子现前了,但是不能当下改变你生命的走向。也就是说你今天学佛了,那可能就是前生阿赖耶识种子储存的这种能量使你今生能够接受佛法。所以你不要认为我一不小心就来了,不是的,是种因缘促使你来的。否则让你来你也不会来的,让你信你也不会信,我相信我们其中有很多人当初对佛法有很深刻的误解,当然也会有过很深刻的误导,但是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变得更加理性。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修行。你也许没意识到,但是你已经改变了你自己。所以说“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不知不觉的你和春天融为一体。识是阿赖耶识离开身体了,才是真正的死亡,这个时候叫中阴。

  那么我们上一次还说过,如果你的头顶热了,那你会升天;你的喉咙热,你的胸口往上,你可能生人;膝盖热,你可能…

《佛法的生命观 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