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益者。我們也要去贊歎,隨喜,法師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我們也在利他中完成了自利。
必須通過絕對真理的認同。這樣的話,你才能完成對生命的徹底改造,徹底解脫。這才變成了有可能,否則沒有可能。當然很難,但是需要你改變,人生很難啊,但是做人再難你也要做人啊,更何況學佛。脫胎換骨,洗心革面,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就的事。別著急,慢慢來,但是你要走,你別停下來,你走總會到,停下來就沒戲,就是這樣。他超越于二元,他超越于好壞,美醜高低貴賤,沒有生老病死相對的差別,所以你在佛法裏永遠無量光無量壽永遠阿彌陀佛。你以爲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你,你就變成了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是你修學的榜樣。只有你自己改變了你的身口意,不再執著,不再挂礙,不再煩惱,超越生老病死。扔下的是什麼?是色身,是一個變化的,是一個無常的臭皮囊。那你會覺得還會執著他嗎?你會覺得他活得很老就很值錢,他活的歲數很大就了不起,我覺得不一定啊,真的不一定,所以說你不要去執著。就像長胡子就很有經驗,山羊就是長胡子的,他沒有經驗,對生命的感悟是不同的,是絕對不同的。所以他會解脫我們輪回的困擾。
我們一直怕輪回。大家一直在這裏念佛,我很感動,我那裏也在念佛,大家都在念佛,念佛不能白念,不能沒有質量,我們今天講的這個題目就告訴你念佛要有質量。別整天妄想念,胡思亂想念,成天是是非非念,那怎麼可以啊。等你聽完這樣題目,這樣內容,那你會覺得在你修學中,在你念佛中,你絕對是提高了質量。或多或少,你肯定能。不然的話,法師講的就白講了。
法師講的是佛法,我一直強調的。那麼只有通過覺悟真理,你才能解決生死的困擾,你才會解決生死對你強有力的束縛。生死的力量太大了,我跟你說,輕易你是證悟不了的,爲什麼讓你念到一心不亂,因爲你把生死已經沒有那個觀念了,中間界限沒有了,突然你就走出這樣一個圈了。否則你還有我要上西方,從東方到西方還不能完成。因爲你要打成一片才能,不信你試試,當你念佛念到一定境界的時候,你做夢的時候也在念佛號,那個時候你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你別驕傲,繼續努力。所以質量不一樣。同其他教比較起來優勢是佛教擁有聖義谛,其他宗教沒有聖義谛。只是比較,人很苦,很苦怎麼辦,升天吧,你要胡來,下地獄吧,佛教的輪回觀是圓圈式的,但是其他教都是直線式的,要麼升天,要麼做人,要麼下地獄。佛教說要麼你可能是人,要麼可能是天人,可能成阿修羅,可能成地獄,可能成餓鬼,可能成爲衆生,只是可能性。看你怎麼去耕耘啊,你怎麼耕耘,就怎麼收獲。不是固定的,你今天正在播種,你今天播種決定你未來如何收獲,所以你千萬別再胡來了。因爲你輸不起,你在浪費生命,你不知道將來到哪裏去,所以你千萬在別人惹你生氣,惹你煩惱的時候,惹你貪的時候,犯傻的時候,你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的上當。因爲你今天上當了,將來後悔來不及。這就是理性,這就是智慧,看明白了,我不上當,看不明白,天天糾纏著。那你已經習慣了,你不糾纏,你就不平衡嘛。然後說你佛教徒,你應該如何如何。他說我不還沒成佛呢嗎?所以你現在認認真真的和別人計較了。你怪誰啊,怪我們每個人自己。我們自己才是輪回中最大的障礙。我們自己才是學佛中最大的敵人,絕對不是別人,你不要老抱怨別人,你要感謝別人。
《華嚴經》善才童子五十叁參裏說的很清楚,跟外道去學,學什麼?反省自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那種承受能力,那種不畏左右的心裏狀態,那就是參。否則的話,眼花缭亂,早就失去方向了。那能行嗎?所以你要明白,你不明白,少走很多彎路。我覺得我這是受益者,我越聽講這些課越明白,我越明白就覺得很不好意,我覺得我自己很不好意思,我起碼要做的好一點,我坐在這裏,才理直氣壯地告訴你。如果我瞎來,我胡鬧,我怎麼告訴你啊,你會覺得我在糊弄你。你自己都胡鬧,你還告訴我,你信嗎?你也不信。所以我告訴你佛親自醒悟的親自證悟的佛法。所以他是絕對真理,所以外道,其他宗教,他所沒有的就是真理,就是聖義谛。你想想輪回誰有?佛教專有的。不僅僅有世俗谛,還有真谛,而這個真谛恰恰是建立在我們通過對世俗相對真理的那種透視,那種研究,那種感悟,一下子你明白了,而不離開這個。
所以生命的軌迹是什麼?那麼我們總結第二點,生命輪轉的因果關系,世俗谛和聖義谛。第二個講生命流轉的因果關系。人的輪回是靠業,是業的力量完成的。所以好多人說業障深重,什麼是業障,就是一種習慣,一種慣性,使你不煩惱不行,使你不生氣,不行,使你不貪,不行,那種力量就是一種業。你改變了這種力量,你就改變了你的業。你不要希望通過燒大寶,通過別人,你要通過你自己來完成。通過佛法,通過善知識給你講,你來完成。這是你要完成你自己業力的改變,這種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地藏經說,南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特別剛強,我就不信,我就不信,他很堅強啊。那你不信拉到吧。不信也不能勉強你信啊。慢慢他就不一樣了,剛開始非常堅強,慢慢的就脆弱了,爲什麼?你不會英雄啊,你會慢慢地無常,慢慢你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你底氣不足了,因爲什麼?你面對的現象越來越不可靠了,即使這樣啊。所以說完全是爲了回報曾經的種子行,爲什麼輪回啊,這種完全回報,你曾經播了種子,你今天收獲,你認不認帳,不認帳行嗎
就像我們家裏說兒子不孝心啊,孫子不好啊,你認不認帳,你不認帳不行。你曾經播種了,你就是跟他有緣,如果你不認帳,你就受更加的傷害。所以要認帳,你自己的這種業,因緣就在于此。怎麼改變,心態改變,你心態不改變,你怎麼改變啊?
一個出家人,到處參訪,他師父告訴他,你帶著一枚苦瓜。他帶苦瓜幹什麼?說你要去那麼多的名山,明刹啊,包括聖水啊,你拿那個苦瓜去洗,然後你供在佛前,然後你讓這個苦瓜去改變一下,然後弟子就拿了個苦瓜上聖水裏去洗啊,大悲水啊,什麼水啊,去洗,洗完後,然後拿到供桌上供佛,然後拿著繞來繞去,終于回家了。有一天回家之後,他的師父告訴他,你把它煮了,當晚餐來吃,一吃苦瓜還是苦的。爲什麼苦瓜是苦的,苦瓜的苦是它基因所在,它應該是苦的,它不應該經過那麼多的聖水,或者那麼多的供養,佛法僧叁寶最終而改變。不會改變,這就是業力。要想改變,他認爲做苦瓜很好,就改變了。現在我們不認爲我們做這個身份很好。你現在的因緣很好,你認了,改變了。你不認,改變不了。你就很苦,不平衡,你看到別人得意了,你難受,你不平衡。別人有別人的因緣,你有你的因緣,苦瓜有苦瓜的因緣啊。那就好好做你的人吧,通過苦瓜的例子,這就是業。如果你改變業,不再抱怨了,不再煩惱了,我覺得這就是種改變。否則你會永遠抱怨下去,你的心態改變了,那麼這個業就在改變。是重複演變的過程,播種了,現行了,現行了,又播種,播種著,又現行,一個重複演變,沒有完了的一個過程。這個輪回恰恰是這樣完成的。
業決定了我們的一生,業決定了我們的生死,那麼有幾點是需要知道的。業播種了,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我們曾經說過,一個老和尚帶著弟子跑到了死了人的家,開了棺材問他的弟子,生耶?死耶?他弟子說,不可道也。因爲我們看問題是狹隘的,要麼就是生,要麼就是死。事實上生本身就在死,死本身就在生。你說生死是固定的嗎?不是的。你若不執著生死,你就走出生死。你如果執著生死,你就在生死中。但是我們永遠走不出這樣的困惑。一個怪圈,我們認爲這個人咽氣了,他就死了,哭啊,甚至給他念佛也是帶著眼淚念的。情緒化在念。要麼這個生啊,歡天喜地,都是過程,都是短暫的。都會無常的,生命,只要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所以佛教完成的你不執著生,你也不執著死,最終你才會完成對生命的改變。這其實就是佛法真谛上的層面。不然你無法改變啊。所以我們總結第一點,就是因果論,也就是因緣論,你說我播種的種子,花生米放在地裏,花生米是很重要的,它是因,它是主要的,這種輪回的主動力,其他的外緣,比如光,水分,養料,人工都是外緣。內緣沒有外緣不行,但是你外緣再好,沒這個種子,行嗎?是一個合作的關系。不是固定的,你現在想要改變它,你要琢磨,要盡量地減少外面的惡緣,減少外界對你的誘惑和汙染,除非你有定力,如果你沒有定力,你就要擇友要刹。在這裏念經沒關系,念佛,大衆群修齊聖進,大家都在一起念佛,沒有撤這撤那,當然也可能會有,但更多時候,大家都在念佛。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其中問題就出現了。有個居士愛招人到家裏念經念佛,招來之後,念念居士就站起來了,看著那個居士圍著他繞了兩圈,就毛了。問你幹什麼?他說我看見一個問題,問什麼問題?你身上有一個人,而且上半身沒了----立刻就懵了。有多少抵抗力啊,沒有抵抗力,立刻就躺下了,立刻就懵了,好幾天起不來了。那這個時候法師的力量就很大了,告訴他,沒事,你堅強點,通過佛法的分析,馬上改變了。馬上又重新站起來了。你不覺得當你免疫力還不夠的時候,你是不是要避免一些緣對你的影響
你今天是不是要考慮呢?如果你免疫力夠,沒關系,他愛說啥說啥。
前些天四月二十八的時候,有個香港的佛教徒,我在那查崗位的時候,上聯一哭一笑,一喜一悲,家中戴孝,要死人了,而且直瞪眼發傻發愣,然後說這個怎麼辦啊。我說拿過來,當然是有抵抗力,面對面,沒關系,我說你願意把他給我結緣嗎?那你怎麼辦啊。我說…
《佛法的生命觀 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