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不變者,則其像睡美人的國度。不只所有的東西都在睡覺,連看的人也在睡覺;而既看的人,都在睡覺,則這個世界存在那裏呢?意識所不及處,當然就不存在了。所以萬法以非實有故,才能萬象森羅.四季推移。生命以無我故,才能作意覺受.造業修行。
見聞覺知者
要從中觀的理論來論證無我,倒還容易;可是要在現實的生活中,去體驗無我,就可不容易也!于是我們乃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印證無我。
首先問:誰是見聞覺知者?這見聞覺知者,難道不是我嗎?會有別人看,而我知道的嗎?對這切身的問題,如果回答不出來,則與空.無我,還不相應也。
對于「誰是見聞覺知者?」我乃謂:「但從刺激,以産生反應爾。」我們知道溫度計者,受熱就膨脹,因冷而收縮。是溫度計有意識,能覺知溫度的變化;故于受熱時現膨脹之形,受冷時呈委縮之狀嗎?不!溫度計是非生物;而非生物者,便無見聞覺知的作用。
或者我們看水,溫度高了,蒸發成雲;溫度低了,凝結成冰。是水有意識,故作意凝成冰而變冰,作意蒸成雲而現雲嗎?不!水也是非生物;而非生物者,便無作意主導的作用。
以上水與溫度計,既皆無見聞覺知的心用,何以有形相的變化呢?如前謂在因緣法裏,萬物自交關成梵網。于是既周遭的環境産生變化,它自會互動而反應出形態的改變。其實,溫度從零度到一百度間,水相還是有變化的。只是這變化較小,故一般人不在意爾。
于是既從因緣的互動而産生變化,這與是否有個「覺知者」便沒關系。因此有情物跟無情物,其實是沒有界限的。因此誰是見聞覺知者?其實就像鏡子一樣,貓來貓現,狗來狗樣,你說鏡子知不知道?鏡子雖未有心,而能隨緣顯現出不同的相狀。同理衆生無我,而有見聞覺知之用。爲從刺激而産生反應爾!
刺激與反應
如果進一步再問:那同樣的刺激,就會産生類同的反應嗎?未必!因爲若刺激在不同的物體上,乃將有不同的反應。比如何以溫度計是水銀作的?因爲水銀的膨脹率最高。鐵雖也熱脹冷縮,但即使溫度升高了一百度,卻膨脹得很有限。所以要用膨脹率比較高的作溫度計,我們才看得清楚。也有某些專業的溫度計,卻是用電阻來衡量的。以溫度變高,則電阻會變大。所以在幾千度的溶爐裏,便是用電阻來測量溫度的;否則水銀一進去,就被揮發掉了。
于是因受刺激物的不同,所以反應便千差萬別。這在無情物中,已是如此,更何況是有情物的人。以人的因緣當比一般的生物複雜多了,所以人的反應,當更不可能預測;但這還不出緣起的互動關系而已!簡言之,以無我故,能受刺激而生反應!
統一協調者
同樣在對外境的反應中,我們似發覺到:人有統一的功能。比如眼觀其色,耳聽其聲,最後是誰將此聲色,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意象。于是有的人,又從此統一協調的功能中,認定有一個內在不變的我。否則由誰來統一.協調呢?
其實在緣起的相關互動中,本即有統一協調的功能。這在生態學的食物鏈中,已可看得很清楚。若某種生物繁殖得太多了,在生態中自産生製衡的反應。故不是有一個上帝在忙著指揮:馬要多生一些,而松鼠當克製一點。既萬物中,本自有統一協調的功能。同理于人身中,亦自有統一協調的作用。萬物中,無須上帝調理;人身內,亦無靈魂作鎮。
所以既萬法于緣起中,本是一體相關的;則何必以個體.實有的邪見,硬將之拆解。于是爲拆解不成,不得不爲之再合。然又以合不成故,只好外找個上帝來合,內找個靈我來合。如此瞎忙了老半天,還是破綻百出。然如最初不去拆解,不就一了百了嗎?
由是我們之所以能認識外境,乃是經由此統一協調的梵網去認識的;而非只是透過有限的感官而已!而既是經由統一協調的網去認識一切,則何必再安立另一個統一協調者?
作意主導
再次,我們且審思:人有自由意志嗎?一般人終認定有我者,主要是從「自由意志」去確立的。你看,我要手動,它就動了。我要說話,它就說了。這難道還是別人硬要我作的嗎?以有自由意志故,乃確認有我也。
對這問題我想了很久,參了很久,最後終覺得:其實覺知與作意,終是從業受報的過程中,所對應産生出來的幻覺。這我們先舉例說明:
我們知道有「六道輪回.中陰身受胎」的事。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怎麼可能投胎變豬呢?一看是豬胎,還有人意願降臨嗎?當然不願意。但那時候的豬胎,可能幻現成房子或山洞。于是在正大雨滂渤,慌忙求避時;且喜尋得一個山洞。所以就趕緊一鑽,進去卻變成豬胎矣!由是這山洞,是經由自由意志而選擇的嗎?在選擇的當下,似不妨說是自由意志。但就因果而論,在你選擇之前,它已設計好了,所以你也不可能不跳進去。
或者我們說夫妻緣好了,世間有謂:不是冤家不聚頭。雖當初這個伴侶,也是千挑萬選的。可是能白頭偕老.恩愛一生者,竟有幾位?毋乃太少也。于是在崇尚自由戀愛的時代中,就能展現對愛情的自由意志嗎?不!在冥冥之中,似有個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牽引著。而這力量是誰呢?其乃前世的業因在幻現境界,而牽引我們去受果報。
生命的過程,本就像長河中的後浪推前浪。于是當前浪不斷往前沖時,它或將以爲:這是他智慧抉擇的結果。但是後有衆浪推壓,前有河道牽引;他不這麼流,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爲無始無明故,他卻認定:人有自由意志。然而人若有自由意志,至少應過得快樂.自在。可是事實上,人卻總有這麼多煩惱!這不是自相矛盾的嗎?
知與不知
何以在世間林林總總的萬象中,有些我們知道,有些我們不知道。這衆皆以爲:以求知故得知,以漠視不關心故不得知。然而從以上所論,我乃認爲:以業習相應故得知;若業習不相應者,則不得知。因爲萬物本不是客觀存在的。譬如這世界上有沒有鬼呢?既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因若你跟他業相近,他就會顯現在你周遭。反之,業不相應,便絕不會碰到鬼。
所以有些人被非人幹擾,而欲尋求超度之方。我說:「且不去超度他,先超度你自己吧!」既因爲業跟他相應,所以才會被幹擾;則如從修行的功德而改變自己的業,便與他們不相幹了。同理在各行各業中,你既從事這一行,就對此行知道得多,或受此行影響的重,也是業與報的關系爾!
從空義而言,並不是因爲有「能知者」和「所知物」,故和合生識而成就出認知的結果。在知與不知之間,其實只是業跟報之間的轉換過程。所以求知,終究而言,乃不出幻覺而已!
可是世間卻都不願用這樣的觀點來自省,他總是認爲:我是經過辛苦的求知過程,或博通古今,或實驗證明,才求得這些學問,怎會是從業生報的結果。因人活著,總要盡力于維護生命的尊嚴,要用心于伸張自我的意志,這活著才有意義。尤其科學,都是用這樣的觀點來認知世界的。所以他們很有信心,待有一天要窮盡世界的真理。但可能嗎?既內在的我,本身都在變;更外在的世界,也天天在變。則豈有客觀.定數的公理,等著我們一一去探究呢?唯以幻造幻,纏綿牽系而已!
修行的轉機
于是從業識牽連.輾轉幻現的生命過程來審思:一般人能修行的機會,真是非常渺茫。因爲總是從這個業,牽連到那個業;雖轉來轉去,層出不窮,卻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故俗謂:「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難能跳脫出無明的圈套。
故除非有累世的善根,以過去世曾熏習了佛法,所以這輩子在第八識中就深藏著修行的意願。或者因遇到殊勝的法緣,于是乃能順著法緣而去修行,故慢慢能轉化他的業和報。
所以佛法既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偶然論。佛法雖講因果,但不謂因中有果;以果之呈現,還是會受到緣的影響。當然佛法更不是標榜自由意志者。于是生命的真相爲何?我認爲:還得透過緣起的法則,去觀察.探討,才能究竟明了。
所以從前面講到這裏,我乃強調:唯有從緣起去觀無我,才能明了生命的實相。或者如禅宗所用,去參「見聞覺知者誰?」「作意主導者誰?」而參到最後,其也只是業識牽連.展轉生化而已!
無始無明
可是人類從無始以來,卻都認定有一個內在的我。這既是佛法中所謂的無始無明,也是生物學上的基因設計。于是從有我的情見,而衍生我癡、我見、我慢、我愛,這四大煩惱。我癡.我見就是從無明,而産生有我的邪見。而我慢、我愛者,這我不只須消極地珍惜它、保養它,並且還得積極地去擴充它、伸張它。于是再從此四大煩惱而衍生更多煩惱。
生不滿百年,長懷千歲憂。所以人忙來忙去,忙著什麼?爭來爭去.爭些什麼?若揭穿了,也不過如此而已!是以人都爲我而爭,爲我而造業,爲我而輪回生死。我想各位,學佛到現在,對此應是蠻清楚的。
人生的動機
下面我們再回歸到「情爲何物」的主題。前我再叁強調:一切生物乃有兩種最基本的動機,第一是維持個體生命的存在,第二是延續種族生命的繁殖。然對于人類,除了仍保有前述的兩種動機外,還有一項:就是肯定自我生命的價值。
在「對生的貪著」中,我們已講到:就人類整體的生命價值而言,大致是從「進化論」─尤其是廣義的進化論去肯定的。然而如就個人而言,乃是從「自我擴張」中,去肯定生命的價值。而自我者,前謂有名下的我、肉體的我和精神的我。故自我擴張者,也是從這叁項裏去擴張的。于是愈擴充,便愈覺得自己的生命有價值。
原始部落
于是我們且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自我擴充。在最原始的部落裏,因生活的方式還保…
《力挽狂瀾 問世間情是何物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