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新粹 五十陰魔▪P3

  ..續本文上一頁誇張了,而能繼續用功。大致這些偏端的情緒,都不會持續太久的。

  

  所以有人曾問我:「你一個人獨自在山上修行,若碰到情緒低落時,你會怎麼辦呢?」你認爲:我會怎麼辦?去拜佛消業呢?還是持咒加持呢?

  

  其實我是什麼也不會辦的!通常我只冷冷地看著它,俗話說「且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至幾時?」既知它是不會持久的,則只要具足信心,安忍一段時間,它便過去了。反之,如將它當成問題;則可能愈攪愈迷亂哩!所以對我而言:很簡單,以平常心看待而已!

  

  想蘊魔

  下面再看想蘊魔,在此的「想」,未必是我們刻意去想的,而是爲過去的業習現行了,所以「心」中呈現出某些「相」來,即是想也。

  

  于是因業習的現行,便應對著某些貪欲。而這些貪欲,如再加上知見不正或心態不正,便很容易招引外魔的滲透,甚至有附身的現象:

  

  一、心愛圓明,貪求善巧

  

  有些人乃極希望,自己能很快地變成聰明能幹;于是就會招引外魔,而讓他果真變成聰明能幹。

  

  二、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曆

  

  有些人乃貪求不同的生命經驗,于是常好到處攀緣遊蕩,或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或見識不同的文化習俗。于是以心好遊蕩,也會有相應的鬼神來附身。

  

  叁、心愛綿沼,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或希望能與天地並生,與萬物合一。

  

  四、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有的人卻喜歡去尋思:天地是從什麼時候,才開始的?而萬物最根本的元素又是什麼?萬物的流轉變化間,是否遵循一定的法則?

  

  五、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或希望常能感應道交,未蔔先知。

  

  六、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谧

  

  有的人乃不喜歡,跟外界有太多的互動;而甯可孤獨地沈思,或靜默無爲而已。

  

  七、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或貪求見識、宿命,而能廣知過去世或未來世。

  

  八、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有些人卻希望,別具方術而有神通異能。

  

  九、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

  

  或覺得生命沒有什麼意義,故唯希望早點入滅,或鑽入更深的空定中。

  

  十、心愛長壽,貪求永歲

  

  或希望能長生不死。

  

  事實上衆生所貪欲者,何其多也,這只是簡略挑出十種作爲代表。于是因爲貪欲,便會有相應的鬼神來附會。所謂「附會」,乃指順其習氣,而變現出某境界來。如本身知見又不正,不只難以覺察鬼神的附會,甚至正中心懷,樂此不疲。

  

  于是更會形成鬼神的附身;而附身後,乃更以魔力的加持,而善巧說法以招攬更多相應的信衆,使皆成爲鬼神的門徒。

  

  業習現形

  在調伏比較粗重的妄想後,才會現形。如剝芭蕉,初爲色蘊,次爲受蘊,更爲想蘊。其實對已有相當功夫者,才能將業習逼出。

  

  事實上,要使過去的業障習氣現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爲就五蘊而言,色蘊最粗重故,最先現行;而待色蘊的魔象,慢慢消失了,才有受蘊的魔相。故除非用功,能像剝芭蕉然,從最外層、第二層,皆剝掉後,才會有想蘊魔的現行。

  

  所以有些人常滿口地:業障現行、業障現行。其實未真努力修行者,業障還不會現行哩!一般人所謂的業障現行,唯是遭逢逆境爾!這就像有些人現賺的錢都不夠用了,豈有能力去償舊債呢?

  

  于是因無其他妄念製衡故,力量便很強。很容易隨習所牽,而忘失正道。故對凡夫而言,妄念很多,還是好事!

  

  而這時候因爲其他的妄念已經很少了,故當下卻無其他妄念可以製衡;所以業習一現行,力量便很強也。如更以覺照能力不夠,就很容易隨著業習的力量,而被牽引驅策。于是便離開方法、離開正念、離開佛道。

  

  所以有些修行人,在精進修行一段時間後,卻去搞一些不幹緊要的事;這就爲業障習氣現行了,而沒辦法覺照。比如有的人因于禅坐間,感受到氣脈的變化,于是就對氣脈很有興趣,便一頭栽進氣脈的迷魂陣裏。也有些人坐到一半,卻對風水算命有興趣了,于是就忙著去風水算命。

  

  這有時候不僅爲自己有興趣而想學,也可能是鬼神附會,故使自己變成有興趣。于是他果真很快地精通于風水算命,當其趾高氣揚地自以爲正造福人群時,其實唯變成鬼神的傀儡爾!

  

  附身著魔

  知見不正:不悟修行乃爲降伏我見我慢,卻以修行的覺受或體驗,而自我肯定。或著相而用功者。

  

  心態不正:不肯老實用功,而急功近利。信心不足,或感性過度。

  

  何以「知見不正」,便較容易招引外魔的附身呢?以知見不正者,即不明了:修行乃爲降伏我見、我慢爾,而非以修行來自我肯定或自我標榜。我在修行上有什麼成就呢?有!可以入初禅、二禅,或能未蔔先知,或有神通異能。若祈求從某些異常的覺受,甚至超能力,而來肯定修行的成果,甚至肯定自我的價值;這就難免予外魔乘虛而入的機會。

  

  或者雖也精進用功,卻是從著相中去論功夫,也就是須從各式各樣的境相中,來驗證自己是否進步?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比較:你現在又是什麼境界呢?我呀……。既都在境相中穿梭盤旋,便難免被鬼神附會而不覺。

  

  其次「心態不正」者,即雖有目標,卻不肯按部就班地去老實用功,而只一心巴望所期望的境相,能很快現前。于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便更容易招惹鬼神的附身。

  

  故「心態不正」者,其實是從「知見不正」而引申的。以「知見不正」故,鎖定非法的目標。而「心態不正」者,更是爲急功近利而不擇手段。所以既已成內魔了,再招惹外魔便無法覺察也。

  

  而之所以急功近利,又跟信心不足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因對自己的信心不夠,所以更急著去尋求自我肯定,因此便難免于急功近利而不擇手段。所以在世間法中,常謂:若陰氣重者,乃比較容易被附身。而陰氣重者,即指信心不足或感性過于偏端者。

  

  所謂感性過于偏端者,即不能用理性的方法去抉擇,現象的正邪偏圓;而只用直覺去評斷。這種非理性的作風,也是予外魔入侵的機會。故有些人講到修行時,卻太強調:不要思考、不要分別,憑直覺而安于當下。

  

  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第一、這可能是業障現行;第二、甚至是鬼神附身的魔相。因此即使于禅坐用功,待身心沈澱後,而能起一些直覺的意念;但還是得再透過理性的判斷,而加以抉擇或淘汰。這才既不太理性,也不太感性。

  

  雖太過理性,也會形成生命的負擔;但若只強調直覺,又成爲另一種偏端。而人類的曆史中,多在這兩端間搖擺不定。過去的時代,太理性了;而現代卻逆轉成太感性了。

  

  當今邪魔當道:禅坐.氣功.異能。

  

  人心不安與速食文化。

  

  分工專職與鑽牛角尖。

  

  故放眼看,當今整個的社會現象或宗教現象,其實到處都是附身著魔;尤其在氣功、異能與禅修中,更凸顯得特別誇張。而這既與感性過于偏端有關,也與社會人心不安有很大的關系。

  

  因爲人心不安,所以更急著去尋覓一種能安心之道。而既處于感性偏端與速食文化的共業中,知從「見性、明理」而來安心者,唯鳳毛麟角也。或真肯從老實修行而來安心立命者,也是少之又少。故若既期待很快受用,又不肯老實用功,這就讓鬼神有太多乘虛而入的機會。這是首因「人心不安與速食文化」,而造成附身著魔的現象。

  

  知識不是智慧,專家反更容易迷失─用長鏡頭看世界。

  

  知從共通性中,去增長智慧者已不多矣!佛教的學術研究能增長智慧嗎?

  

  第二是分工專職與鑽牛角尖。目前整個社會趨向于分工專職,所以每個人都不得不鑽到一個很局限的範疇裏,而沒辦法用宏觀的視野來看世界。于是既不能用宏觀的視野來看世界,便很容易産生偏差。

  

  所以我常說:專家者,就是鑽牛角尖的鑽家也。因爲他們只習慣用長鏡頭來看世界;而如只用長鏡頭來看世界,則鏡頭雖只閃動一下,目標就迷失了。但我也不說:唯應以廣角鏡頭,來看世界。就一個有智慧者而言,他乃先用廣角鏡頭來大體浏覽這個世界,然後再伸長鏡頭而瞄准目標。這才可大可小,能出能入也。

  

  而如何才能用超廣角鏡頭,來看世界呢?即要從「見性」法門中,來觀世界。故真正的佛法,乃在于見性法門也。而時至今日,因學術研究的發達,故能從「見性」的需求,而來修學佛法者,乃愈來愈少;似每個人都急著去作專家,而這一鑽進去,或等「驢」年了,還不想出來?

  

  安于孤單寂寞,安于蝸牛行步。虛榮、愛現,甚至想廣度衆生,都是蠻危險的。目前有一些佛教界的名師,其實是蠻有問題的。

  

  所以雲何才能避免被附身著魔?首先得先建立正知見,即見性而不著相也。其次于修行的心態上,更不可急功近利。最後要安于孤單寂寞。其實修行的過程是蠻孤單的,只能期勉自己能安于如蝸牛般地行步,既不求很快有成就,更不求讓別人來肯定我的成就。這雖只初發心,卻已立于不退轉的基礎上也。

  

  而在大乘佛法中,卻強調要「廣度衆生」。其實,這難道不也是另一種偏端嗎?若以知見不正,又不曾老實用功,則其如何來度衆生呢?若這想廣度衆生的心太急切了,也可能招致附身著魔的現象。因爲鬼神就來加持他,讓他口若懸河地說些似是而非的相法。故能招引聽衆,以成爲鬼神的附庸。

  

  而這些說法者,既滿足于其虛榮、愛現的心理,又自認爲弘法利生、造福社會。所以雖…

《楞嚴新粹 五十陰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漣珠甘露 序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