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賢頓和尚)▪P11

  ..續本文上一頁

  在百喻經上有這麼一個譬喻:

  

  某一個地方,有一個池塘,裏面的水幹涸了,有兩只雁見到一只龜喝不到水而苦的很,雁就對龜說:

  

  「龜呀!你可以銜一根樹枝,我們銜著樹枝的兩端飛起來,把你帶到有水的地方。可是,你千萬不能講話呀!」

  

  那龜聽了,就銜了一根樹枝,兩只雁就銜了樹枝的兩端飛起來了。當他們經過一個村莊的時候,下面村莊上的小孩子看了都說:

  

  「喔唷!龜被雁銜去了!」

  

  龜聽了這句話後,忽然大怒起來:

  

  「你們知道些什麼事?」

  

  話剛出口,龜就跌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我們瞋恚的根本,就是由我執而起,不肯輸給人家的緣故。

  

  又人若一起瞋心,往往迷失理智,患大過錯,弄得不可收拾。

  

  日本地方有個醫生,叁更半夜要外出看病,古時日本醫生外出得佩挂長刀,以防萬一。其妻將佩刀放在他身旁的桌上,醫生因性急過于匆忙,竟錯將木板當作寶刀佩在腰間。看完病人,主人們仔細一瞧,看到醫生的腰間綁了一塊木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地笑了起來,醫生正覺得莫明其妙的當兒,才發覺自己挂了一塊木板,就怒氣沖沖的要回去向妻子興師問罪,一路上,他瞋心大起,拿定主意飽揍妻子一頓,消消怨氣。結果,因瞋心的緣故,走錯了房門,一把抓起床上的頭發,不分青紅皂白的大打一場,那位被打者大喊:「救命啊!救命!」這位糊塗醫生一聽這聲音不太對勁,並不像我太太的聲音嘛,開亮燈看,不看則已,一看簡直嚇壞了,因爲被打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老母親,趕忙跪地求饒。

  

  瞋,是有對象的,向人沖動生起的一種惡性情感,但對方不一定生起瞋心。只要悟到無我、無人,則瞋的煩惱自然也就消失了。

  

  對治瞋心,依正常道說,當然是修慈悲觀,因爲慈悲是對治瞋恚的。瞋恚是大病,慈悲是良藥,只要慈悲觀修行如法,那麼就能根除瞋恚。但這兒卻有無上方便道,只要能「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可以遠離瞋心煩惱了。因爲觀音菩薩以大慈大悲爲最大特色,念菩薩聖號,觀菩薩慈容,縱然有天大的脾氣,也該生大慚愧,化爲烏有,這是對治瞋心最簡易的方法。

  

  愚癡就是迷惑愚昧,對于事理認識不清。對于事理認識不清的人,不一定完全沒有知識,有的雖然知識廣博,學問高深,但因不信善惡因果,這種人就叫做愚癡。有些人雖然沒有淵博的學識,但他笃信因果,深明義理,懂得修學佛法,這便是智慧之人。所以,愚癡並不在知識的高低上分,而是在于信不信因果上分的。

  

  愚癡換句話就是智慧的反面,能障蔽我們的智慧之光而增長叁毒無明,這也是一切凡夫的生死根本,是八萬四千煩惱的根源,愚癡增長便成邪見,因邪見故會受畜生的果報。

  

  有的人愚癡非常還不肯承認,甚至要錯怪他人。

  

  話說鄉下的一間小雜貨店,住了一對老夫婦和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子,這男孩非常不滿意他的父母,常對親朋們說:

  

  「我父母是個守財奴,在這窮鄉僻壤開一小片雜貨店有什麼稀奇,老是不放心讓我獨自看管,兩老合起來,年齡都一百叁十歲了,整天鎮守在店中,不是父親在就是母親在,難道我真的那麼愚蠢,沒辦法照顧小生意!我的父母太看不起我了」。

  

  親朋們就把這些話告訴了他的父母。剛好有一天,他外祖父生日,夫妻倆准備了壽禮,把店裏交給男孩管理。這男孩盼望的就是獨自做生意,當然高興的很,可是,今天非常不巧,坐了一上午,也沒看個人影找上門來,他眼巴巴地望著路上的行人,好不容易才碰上一位路人朝店裏走,男孩趕緊起來迎接。

  

  「令尊在家嗎?」客人問。

  

  男孩想想,瞧瞧貨簽,沒有「令尊」這東西,于是搖搖頭說:「沒有。」

  

  「那麼,令堂呢?」客人又問。

  

  「也沒有。」客人一聽轉身走了。

  

  傍晚,父母親回來問他今天生意如何?他把嘴一翹說:「這間小店,十樣東西欠九樣,那有辦法賺錢。」其父覺得奇怪說:

  

  「我們的店雖小,但日用雜貨樣樣齊全,爲什麼說十樣欠九樣?」

  

  「既然貨色齊全,中午客人想買令尊和令堂,怎麼沒有這兩種貨?」男孩問。

  

  「傻孩子!令尊和令堂,就是我和你母親啊!」

  

  男孩兩手拍了一響說:「原來你們也是要賣的啊!」諸位想想,這個男孩愚癡不愚癡呢?

  

  人之所以愚癡就是前生修福不多,智慧不足所致,前生不肯布施,不肯修行才會受愚癡的果報,依佛法說,愚癡的人應修因緣觀,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道理,不執一切相,才能轉愚癡成智慧。

  

  印度某處有一位老婦人,只有一個獨生子,不幸這個獨子竟夭折而亡,老婦人將孩子的屍體運往停屍林,日夜守護屍旁,坐在林中悲泣。佛陀路經此林,見老婦人哭得如此哀傷,就慈祥的詢問因由,婦人哭訴的說:

  

  「我唯一的孩子不幸夭折,我毫無其他辦法,只好晝夜守護屍旁啼哭,希望有一天我的寶貝孩子能再複活過來。」

  

  佛陀說:「這那裏可能呢!人死是不能複生的,你好好回家吧,別傷了自己的身體。」

  

  誰知這婦人竟哭著說:「假若我的孩子不複活,我也只好陪他死了。」

  

  佛陀知道老婦人迷失了理智,無法接受勸導,便告訴她:「你要孩子複活,有一個方法,你去找尋一盞吉祥之燈,什麼叫吉祥燈呢?你必需每家去問,看那戶人家生生世世從來沒有死過人,如果有這麼一家,你就趕緊引燃一盞燈回來,有了這盞吉 祥燈,你的孩子才有再活的希望。」

  

  老婦人聽了,馬上挨家挨戶的去打聽,看誰人的家從沒死過人。其實,到那兒去尋求吉祥燈呢?誰的祖宗逃過「死」關呢?老婦人找不著吉祥燈只得回禀佛陀,佛陀開示道:

  

  「人生誰無死,每一個都必須死,既然如此,你爲什麼能叫你的兒子長生不死?這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你最好珍重自己身體,信佛、念佛,不要再哀傷了」。並說偈雲:

  

  「世間一切之一切,空苦無常莫妄求,榮必有枯成必毀,存亡必失喜爲憂,單生一子視如命,子病夭傷苦未休,送往屍林去不返,饑寒忘卻郁無疇,如來奮成廣開法,苦海慈航放片舟,今向世尊心吉火,當依無始任家修,一失百千假不得,空身報命去依留,佛爲廣說法增要,徹悟無常上覺舟,或得逆流初果位,旁人千萬開蓮藕」。

  

  世間本無常,娑婆本是苦,既然如此,就不需要求事事如願,事事久常,人的一生中,逆境是難免的,逢到逆境時,要有勇氣去面對一切,去看破,放下一切,有時逆境也是增上緣,可以激勵我們向上創業,向前發展,所以不要哀聲歎氣,更不可怨天尤人,俗語說得好「失敗爲成功之母」,切莫爲小而失大,執迷而不悟,或凡事不講理,自以爲是,那只有徒增本身的痛苦,對你並不能有絲毫的利益。

  

  假使衆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易迷于境,對理不能澈底了知,那麼,應該常念觀音聖號,必然會得到智慧的。問題是世間上的人,自以爲聰明的很多,有幾個肯承認自己愚癡呢!所以你要他稱念觀音聖號,決不是簡單之事。我個人覺得,爲人最好還是謙虛些,應該承認自己智慧有限,求菩薩加被,多念菩薩聖號,菩薩一定會賜給我們智慧,破除吾人的愚癡病。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

  

  這是總結以上所講的叁毒。佛陀再叫了一聲聽衆中的發問代表無盡意菩薩說:「觀音菩薩能以戒、定、慧叁學來對治衆生的貪、瞋、癡叁毒,轉衆生的貪欲心爲無貪之淨定,以慈悲心來換衆生的瞋恚心,用智慧轉衆生之愚癡病。拔去叁不善根的惡毒,以成叁善根的德行,讓衆生朝真、善、美的大道邁進,普遍利益一切衆生,觀音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所以衆生應時時刻刻,至誠懇切地念觀音菩薩的聖號。

  

  救七難,離叁毒,已說過了,繼續要講的是「求願」請看下面經文: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這段經文共有四十五字,照此文讀來,若有女人,欲生男孩,只要頂禮供養觀世音菩薩,就可以生下一個具備福德智慧的男孩,假使想求生女孩,便可生下一個相貌端正的女孩,這些都是前世所積聚的善業,顯現于現成的德本,所以能令人愛戴敬慕。

  

  世間衆生,沒有不希望生兒育女的,中國有句俗話「不孝有叁,無後爲大。」由此可見生兒育女對世人的重要了。我小時也常聽長輩的人說「無男可畏」,爲什麼無男可畏呢?一、我無人奉祀;二、家業沒人繼承;叁、百年以後香火斷絕,以世俗立場說,絕子絕孫,那是天大的不幸。就拿現在高呼男女平等的時代來說吧,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深植在老一輩人的心中,「有孫非男」心裏總不是滋味。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就一般世俗家庭說,夫婦都希望有一男半女,以增加生活情趣,爲什麼經文中單說女人求男求女?當知自古以來,爲子娶媳,令成家立業,不外叁個原因:一、做公婆的所以娶媳,大都是抱孫心切。如媳婦婚後久無子女,難免讓公婆失望,甚至對媳婦生起憎嫌,所以女人希望早生兒女,以博取公婆的歡心。二、做丈夫的所以娶妻,是爲子繼祠香火,因而終日辛苦忙碌,都是爲了家庭兒女。假定妻子久不生育,不但會失去丈夫的憐愛,有時也會因此而成爲夫妻感情失睦的導火線,是以女人求子之心特別殷切。叁、女子結婚以後,如果沒有兒女,不但長輩生嫌,丈夫生厭,就是親朋好友,亦會對你生起譏笑,所以女人求子之心,確較男人來得真切。假使有這麼一個女人,希望求生一個福慧具足的男孩,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至誠恭敬的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賢頓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