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贤顿和尚)▪P11

  ..续本文上一页

  在百喻经上有这么一个譬喻:

  

  某一个地方,有一个池塘,里面的水干涸了,有两只雁见到一只龟喝不到水而苦的很,雁就对龟说:

  

  「龟呀!你可以衔一根树枝,我们衔着树枝的两端飞起来,把你带到有水的地方。可是,你千万不能讲话呀!」

  

  那龟听了,就衔了一根树枝,两只雁就衔了树枝的两端飞起来了。当他们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下面村庄上的小孩子看了都说:

  

  「喔唷!龟被雁衔去了!」

  

  龟听了这句话后,忽然大怒起来:

  

  「你们知道些什么事?」

  

  话刚出口,龟就跌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我们瞋恚的根本,就是由我执而起,不肯输给人家的缘故。

  

  又人若一起瞋心,往往迷失理智,患大过错,弄得不可收拾。

  

  日本地方有个医生,三更半夜要外出看病,古时日本医生外出得佩挂长刀,以防万一。其妻将佩刀放在他身旁的桌上,医生因性急过于匆忙,竟错将木板当作宝刀佩在腰间。看完病人,主人们仔细一瞧,看到医生的腰间绑了一块木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地笑了起来,医生正觉得莫明其妙的当儿,才发觉自己挂了一块木板,就怒气冲冲的要回去向妻子兴师问罪,一路上,他瞋心大起,拿定主意饱揍妻子一顿,消消怨气。结果,因瞋心的缘故,走错了房门,一把抓起床上的头发,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打一场,那位被打者大喊:「救命啊!救命!」这位糊涂医生一听这声音不太对劲,并不像我太太的声音嘛,开亮灯看,不看则已,一看简直吓坏了,因为被打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老母亲,赶忙跪地求饶。

  

  瞋,是有对象的,向人冲动生起的一种恶性情感,但对方不一定生起瞋心。只要悟到无我、无人,则瞋的烦恼自然也就消失了。

  

  对治瞋心,依正常道说,当然是修慈悲观,因为慈悲是对治瞋恚的。瞋恚是大病,慈悲是良药,只要慈悲观修行如法,那么就能根除瞋恚。但这儿却有无上方便道,只要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远离瞋心烦恼了。因为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为最大特色,念菩萨圣号,观菩萨慈容,纵然有天大的脾气,也该生大惭愧,化为乌有,这是对治瞋心最简易的方法。

  

  愚痴就是迷惑愚昧,对于事理认识不清。对于事理认识不清的人,不一定完全没有知识,有的虽然知识广博,学问高深,但因不信善恶因果,这种人就叫做愚痴。有些人虽然没有渊博的学识,但他笃信因果,深明义理,懂得修学佛法,这便是智慧之人。所以,愚痴并不在知识的高低上分,而是在于信不信因果上分的。

  

  愚痴换句话就是智慧的反面,能障蔽我们的智慧之光而增长三毒无明,这也是一切凡夫的生死根本,是八万四千烦恼的根源,愚痴增长便成邪见,因邪见故会受畜生的果报。

  

  有的人愚痴非常还不肯承认,甚至要错怪他人。

  

  话说乡下的一间小杂货店,住了一对老夫妇和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这男孩非常不满意他的父母,常对亲朋们说:

  

  「我父母是个守财奴,在这穷乡僻壤开一小片杂货店有什么稀奇,老是不放心让我独自看管,两老合起来,年龄都一百三十岁了,整天镇守在店中,不是父亲在就是母亲在,难道我真的那么愚蠢,没办法照顾小生意!我的父母太看不起我了」。

  

  亲朋们就把这些话告诉了他的父母。刚好有一天,他外祖父生日,夫妻俩准备了寿礼,把店里交给男孩管理。这男孩盼望的就是独自做生意,当然高兴的很,可是,今天非常不巧,坐了一上午,也没看个人影找上门来,他眼巴巴地望着路上的行人,好不容易才碰上一位路人朝店里走,男孩赶紧起来迎接。

  

  「令尊在家吗?」客人问。

  

  男孩想想,瞧瞧货签,没有「令尊」这东西,于是摇摇头说:「没有。」

  

  「那么,令堂呢?」客人又问。

  

  「也没有。」客人一听转身走了。

  

  傍晚,父母亲回来问他今天生意如何?他把嘴一翘说:「这间小店,十样东西欠九样,那有办法赚钱。」其父觉得奇怪说:

  

  「我们的店虽小,但日用杂货样样齐全,为什么说十样欠九样?」

  

  「既然货色齐全,中午客人想买令尊和令堂,怎么没有这两种货?」男孩问。

  

  「傻孩子!令尊和令堂,就是我和你母亲啊!」

  

  男孩两手拍了一响说:「原来你们也是要卖的啊!」诸位想想,这个男孩愚痴不愚痴呢?

  

  人之所以愚痴就是前生修福不多,智慧不足所致,前生不肯布施,不肯修行才会受愚痴的果报,依佛法说,愚痴的人应修因缘观,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不执一切相,才能转愚痴成智慧。

  

  印度某处有一位老妇人,只有一个独生子,不幸这个独子竟夭折而亡,老妇人将孩子的尸体运往停尸林,日夜守护尸旁,坐在林中悲泣。佛陀路经此林,见老妇人哭得如此哀伤,就慈祥的询问因由,妇人哭诉的说:

  

  「我唯一的孩子不幸夭折,我毫无其他办法,只好昼夜守护尸旁啼哭,希望有一天我的宝贝孩子能再复活过来。」

  

  佛陀说:「这那里可能呢!人死是不能复生的,你好好回家吧,别伤了自己的身体。」

  

  谁知这妇人竟哭着说:「假若我的孩子不复活,我也只好陪他死了。」

  

  佛陀知道老妇人迷失了理智,无法接受劝导,便告诉她:「你要孩子复活,有一个方法,你去找寻一盏吉祥之灯,什么叫吉祥灯呢?你必需每家去问,看那户人家生生世世从来没有死过人,如果有这么一家,你就赶紧引燃一盏灯回来,有了这盏吉 祥灯,你的孩子才有再活的希望。」

  

  老妇人听了,马上挨家挨户的去打听,看谁人的家从没死过人。其实,到那儿去寻求吉祥灯呢?谁的祖宗逃过「死」关呢?老妇人找不着吉祥灯只得回禀佛陀,佛陀开示道:

  

  「人生谁无死,每一个都必须死,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能叫你的儿子长生不死?这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你最好珍重自己身体,信佛、念佛,不要再哀伤了」。并说偈云:

  

  「世间一切之一切,空苦无常莫妄求,荣必有枯成必毁,存亡必失喜为忧,单生一子视如命,子病夭伤苦未休,送往尸林去不返,饥寒忘却郁无畴,如来奋成广开法,苦海慈航放片舟,今向世尊心吉火,当依无始任家修,一失百千假不得,空身报命去依留,佛为广说法增要,彻悟无常上觉舟,或得逆流初果位,旁人千万开莲藕」。

  

  世间本无常,娑婆本是苦,既然如此,就不需要求事事如愿,事事久常,人的一生中,逆境是难免的,逢到逆境时,要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去看破,放下一切,有时逆境也是增上缘,可以激励我们向上创业,向前发展,所以不要哀声叹气,更不可怨天尤人,俗语说得好「失败为成功之母」,切莫为小而失大,执迷而不悟,或凡事不讲理,自以为是,那只有徒增本身的痛苦,对你并不能有丝毫的利益。

  

  假使众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易迷于境,对理不能澈底了知,那么,应该常念观音圣号,必然会得到智慧的。问题是世间上的人,自以为聪明的很多,有几个肯承认自己愚痴呢!所以你要他称念观音圣号,决不是简单之事。我个人觉得,为人最好还是谦虚些,应该承认自己智慧有限,求菩萨加被,多念菩萨圣号,菩萨一定会赐给我们智慧,破除吾人的愚痴病。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这是总结以上所讲的三毒。佛陀再叫了一声听众中的发问代表无尽意菩萨说:「观音菩萨能以戒、定、慧三学来对治众生的贪、瞋、痴三毒,转众生的贪欲心为无贪之净定,以慈悲心来换众生的瞋恚心,用智慧转众生之愚痴病。拔去三不善根的恶毒,以成三善根的德行,让众生朝真、善、美的大道迈进,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观音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所以众生应时时刻刻,至诚恳切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

  

  救七难,离三毒,已说过了,继续要讲的是「求愿」请看下面经文: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这段经文共有四十五字,照此文读来,若有女人,欲生男孩,只要顶礼供养观世音菩萨,就可以生下一个具备福德智慧的男孩,假使想求生女孩,便可生下一个相貌端正的女孩,这些都是前世所积聚的善业,显现于现成的德本,所以能令人爱戴敬慕。

  

  世间众生,没有不希望生儿育女的,中国有句俗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生儿育女对世人的重要了。我小时也常听长辈的人说「无男可畏」,为什么无男可畏呢?一、我无人奉祀;二、家业没人继承;三、百年以后香火断绝,以世俗立场说,绝子绝孙,那是天大的不幸。就拿现在高呼男女平等的时代来说吧,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深植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有孙非男」心里总不是滋味。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就一般世俗家庭说,夫妇都希望有一男半女,以增加生活情趣,为什么经文中单说女人求男求女?当知自古以来,为子娶媳,令成家立业,不外三个原因:一、做公婆的所以娶媳,大都是抱孙心切。如媳妇婚后久无子女,难免让公婆失望,甚至对媳妇生起憎嫌,所以女人希望早生儿女,以博取公婆的欢心。二、做丈夫的所以娶妻,是为子继祠香火,因而终日辛苦忙碌,都是为了家庭儿女。假定妻子久不生育,不但会失去丈夫的怜爱,有时也会因此而成为夫妻感情失睦的导火线,是以女人求子之心特别殷切。三、女子结婚以后,如果没有儿女,不但长辈生嫌,丈夫生厌,就是亲朋好友,亦会对你生起讥笑,所以女人求子之心,确较男人来得真切。假使有这么一个女人,希望求生一个福慧具足的男孩,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至诚恭敬的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观…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贤顿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