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舍,做一個十足的守財奴,那就失去了金錢的效用了。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雲」,水蒸氣凝聚成微細水滴,浮遊在空中的叫雲。若烏雲彌漫空中,則是下雨的前奏。這兒說雲,主要的是指烏雲而言。
「雷」,指空中帶電的雲所引之放電現象而言,通常稱其所發之聲爲雷或雷鳴。
「電」電的舊義,是指空中帶電之雲放電時所發的光。今則稱電爲物質中固有的能,可用作動力,利用它發光發熱,如閃電。雷電,人們往往聯結在一起說,因爲每逢下雨,打雷之前,多先有閃電,然後才有隆隆的雷聲。也因此,有些人誤以爲雷電有先有後,其實雷電是同時發生的,關鍵是光波傳得較快,而聲波傳遞較慢的緣故,所以才先見閃電後聞雷聲。
「雹」,空中水蒸氣遇冷結成冰雪,旋裹成塊而下降的稱爲雹。春夏間雷雨時常見,據說小者如豆,大者如梨,能傷人及農作物。
從「雲雷鼓掣電」到「應時得消散」,這四句的意思是說:好比本是一個晴空萬裏的好天氣,忽然間,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冰雹降落,這種景象,令人驚惶恐怖,如果遇上了,要盡快攝心鎮定,稱念觀音菩薩,靠菩薩的慈佑,必能雲消雨止,重見晴天。
雲雷、掣電、降雹、大雨,都是講的自然界現象,這些自然現象雖然可怕,但是我們內心裏的雲雷鼓掣電要比自然界可怕多了!在理上說:「無明」就是烏雲,無明起時能遮蔽衆生明朗的心性,我執頓生,你我之念隨起,于是瞋心大發,震怒如雷,忿恨如電,貪欲如雹,自暴自棄如大雨,這些心理上的「現象」,能傷人,能害己,難道不比自然界可怕嗎?還有:嫉妒心、驕慢心……等妄念之心,都足以成爲雷電交鳴,狂風大作的因素,修道者應該時爲「耕心」而努力,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以菩薩的定力來反省自己的作爲,以菩薩的慈心攝伏自己的叁毒心,那麼,怒息氣平,心朗神清,豈不是還我本來清明皎潔的面目嗎!
衆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這段偈頌,是總結以上所說的十難。
救衆十二難也就是觀音菩薩所發的十二大願,通常說爲七難。頌中從「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起至「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止,就是講的十二大難,在十二難的頌文中共有十二句的「念彼觀音力」,這句「念彼觀音力」便是消除災難的關鍵,也是一支去惡從善,轉迷爲悟的鑰匙,我們不可不珍惜,不可不利用。
衆生外受地、水、火、風……等諸災所侵,內受叁毒二求所逼,其苦如恒河沙數,無法稱計,但尋聲救苦的觀音菩薩卻能運其微妙不可思議的智慧之力,來解救衆生的內外諸苦,令達清涼境界。這就是觀音菩薩的「妙」處,也是菩薩所以名爲「觀世音」的主要因由。
衆生的苦,卻實是無量無邊的,若要追究苦的根本,那便是貪、瞋、癡叁毒。在十法界中,除六道衆生之外,菩薩、聲聞、緣覺仍然還有微細的叁毒煩惱存在,這九法界的衆生均有煩惱,只不過輕重不同而已。
在九法界中六道衆生所中的毒素最深最重,但六道裏,仍有煩惱輕重的差別,瞋恚心重的入地獄,貪欲最重的生餓鬼,愚癡最重的屬畜生;瞋恚較輕的是修羅,貪欲較輕的是人間,愚癡較輕的是天上,這是從精神上而分的。
人道雖說貪欲較輕,但我們人受貪欲苦的折磨,還真如恒河沙般的不計其數,別的不說,就拿最基本的生、老、病、死四苦來說吧,誰能忍受得了?有的簡直被老、病二苦弄得生不如死,所以說:「苦海無邊際,世間多憂苦」,不念佛菩薩,不靠佛菩薩的力量來脫離苦海,生生沈淪于六道輪回中,那不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瓜嗎!
叁苦、八苦……種種諸苦,皆由衆生造業而來,業由惑生,想斷惑證真,就得深信佛語,念觀音菩薩,以菩薩的大悲之水來洗滌衆生的垢穢心靈,點燃不滅的心燈,開發衆生的智慧之眼,讓大家都具有觀音的妙智慧力,爍破一切黑暗、惡見稠林。
談到苦,八難也是苦之一。八難裏除叁惡道外,還有盲聾喑啞,世智辯聰,北俱盧洲,生長壽天,佛前佛後。生此八處,不是太苦,便是物質享受太豐富,壽命太長,安于享樂不肯聞法聽經;有的是生不逢時,佛未出世他先出生或佛入滅後他才投胎轉世,這些衆生,善根淺薄,聽不到佛法,也就不懂得出離之要,所以說是「八難」。
在此,我要特別解說的是盲聾喑啞及世智辯聰兩種:盲聾喑啞照字面上解釋是眼睛瞎的人,耳朵聾的人以及口不能說話的人。眼瞎看不到佛經,無法深研教理;耳聾聽不到說法音聲,得不到法益;喉嚨啞了,縱然看經,不懂也不方便發問,實在可悲!這些人是因爲先天關系,無可奈何。偏偏有些人五官俱全,品貌端正,卻不肯看經、聞法,有的雖然看了,聽了,不懂也不肯發問,這類人,視而不見,有耳不聞,有口不問,和盲聾喑啞又有什麼差別呢?
世智辯聰,在現今的社會上,這種人並不少,他具備世間上的學識,卻不願修學佛法,甚至于毀謗真理,這種人,可悲之至。有好的知識應該再加上良好的修持,讓世智轉爲正智,那斷惑證真又有什麼困難。若空具世學,不肯加功用行,想想,豈不是太可惜了。
我們既然知道受苦的根由,就要下決心去鏟除它,經上說:「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望大家多努力。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這是叁十叁身的總說,前面已講過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這妙智力是體;將妙智應用出來則成神通之力,這是用;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就是相。拿個譬喻說,妙智力如一塵不染的明鏡;神通力,如鏡中所映現的種種景象的影,觀音菩薩不離體相用,而能自在無礙地尋聲救苦,處處應化,這是用。
神,是妙用不測之義,通是自在無礙之義。上至諸佛菩薩,下至天仙鬼神都有神通,但其神通大不相同,通常分爲有漏神通與無漏神通二種,有漏神通是指天仙鬼神的神通。這類神通功用不大,充其量只能見人鬼二道的少分,在六神通中,他只具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五種。天仙的神通雖比鬼神大,但與佛菩薩相比,無異霄壤之別,而且天仙神鬼常利用神通做爲爭鬥的武器,造作惡業,應用不善,反而助長六道輪回的苦因,致于聲聞,緣覺二乘人的神通也只能廣及叁千大千世界,不能若佛的究竟圓滿。佛的神通,能廣及無量無邊的恒河沙世界,對一切事,一切物,不論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無量劫前,他都能清清楚楚,徹底了知。觀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在久遠劫前早已成佛,所以說「具足神通力」。
除了天耳、天眼、他心、宿命、神足外,佛菩薩還具有一種漏盡通,漏盡就是斷盡一切煩惱的意思。在神通中,漏盡通是最重要的一種。
觀音菩薩爲什麼能具足神通之力呢?因爲他從久遠劫來,親近諸佛,廣設萬行,發大悲心,證得根本智之後,便繁興萬行,用一切權智方便法,化度衆生。在菩薩的立場上,權、實二智是不可偏廢的,有實智才有權巧的方便智,有方便智才能應機施教,普化衆生。
觀音菩薩具足神通之力,廣修智方便,爲的是要輔佛教化,適應衆生根機應時應地而說法,因此,菩薩以他的智慧力、神通力、方便力、慈悲心、不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盡虛空法界一切國土去做化導衆生,救護衆生的工作,他無一國土不現,無一衆生不度,他因不忍衆生苦,所以入地獄,現餓鬼,去解救受刀山劍樹,饑渴之苦的惡道有情,讓他們也能受到甘露法水的滋潤,在焰口施食裏,觀音菩薩就特別示現面然大士來普救一切餓鬼。所以說:「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這段偈頌,總括地顯示出觀音菩薩救苦的功德,菩薩能滅除種種惡趣衆生的痛苦,而施與清涼甘露。這是補長行之不足,屬于「孤起頌」。
「種種諸惡趣」,是指四聖以外六道輪回的衆生。在六道中,尤以地獄、餓鬼、畜生造惡業最多,受苦最深,名爲叁惡趣。所以稱其爲惡趣的原因,是說衆生以各自的惡業,當趣向惡處,故名惡趣。人與天(阿修羅遍于諸趣),以佛法出世觀點來看,亦屬惡趣,因人、天尚未超出叁界,仍受生死輪回痛苦的緣故。
「地獄鬼畜生」,是分別列出叁惡趣之名。地獄爲六道中最苦之處,其位在地中,故名地獄。地獄約分叁類:一、根本地獄,有八寒八熱之別,是爲十六大地獄。二、近邊地獄,八熱地獄的每一獄有四門,每一門各有十六副地獄,又稱作遊增地獄,謂罪人到此遊之,更增其痛苦。叁、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水濱,場所不定,爲各人別業所惑,所以苦報及壽命亦各有差別。
餓鬼即通常受饑餓之鬼,其稍有威德的,作山林冢廟之神,能得祭品或人間棄食。沒有威德者,不得飲食,不聞漿水之名,因此,常被饑渴所逼而口中出火,故名餓鬼。此類衆生,皆因前生悭吝,不肯布施等惡業所致。
「畜生」,指飛禽走獸……等墮入畜道的衆生。畜生道中,大抵以水族類的業最重,獸類較輕。它們生到人間,受鞭鞑、負重、宰割之苦。這都是前生愚癡所致。
觀音菩薩爲救叁惡趣衆生,抱「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慈、大悲、大勇精神,示現與叁惡趣衆生同樣的形相去救度它們,使它們能遠離叁惡道,而獲得身心的解脫。
「生老病死苦」,是針對人類而說的。這是做人的四大根本苦。不管貧富貴賤,智愚賢不肖,這生老病死的苦總免不了,人如此,天上有情也如此,所以古德說:「人間難免四相苦,天上何曾免五衰」?觀音菩薩見人天二道衆生受苦,同樣示現人、天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賢頓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