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闪如电,女童心惧之余仍不忘持念菩萨名号,不久,口出金光射妖物身,妖物从窗跌下,女童大喊,值巡逻卒走过,破门救出,见一大白蟒蛇死于屋旁,随即逮捕赖省干治罪。
俗话:「吃亏人,常在世」。人生在世,千万不可存害人之心,要处处检点自己,修学佛法的人,不但要学习吃亏,还要发大悲心,做一切有利于众生的事,否则,害人害己,果报一到,就后悔不及了。
嫉妒、毁谤、离间中伤,贪等三毒,就如咒诅毒药一样,能残害法身慧命。对心怀瞋嫉的人,最好的方法是一心称念大士名号,以平心静气去对待他,则彼人如仰天吐唾,向风投尘,反着本人。
或遇恶罗剎,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这段偈颂主要在告诉我们,若遭遇到恶罗剎、毒龙、诸鬼,仍至受恶兽围绕,欲与加害时,只要一心不乱地念观音菩萨,一切灾厄便于瞬息之间,化为乌有。
「罗剎」,在前面长行里已解释过了,这儿不再重说。相传过去有一个「好问」的人,逢人见事总喜欢打破沙窝问到底。一天,独自一人走在一条田径上,遇到一位罗剎鬼,心想:「这下完了,罗剎鬼决不会放过我的!」虽在生死之际,他仍忍不住好奇地问罗剎鬼说:「你这位朋友长得可真怪,为什么胸白如雪而背黑如墨呢?」罗剎回答说:既然你想知道,我也不必瞒你,在这世间上,我最怕的是阳光,常常背光而走,所以胸白背黑。那人听了,不觉一振,壮壮胆说:你要取我性命,我也没有办法,希望你先让我走三步,三步之后再吃我,如何?罗剎不疑有他,欣然应允。那人马上拔腿朝太阳方向奔跑,罗剎因为怕光,不敢追赶,那人终于逃出了魔掌。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却告诉我们:心怀不轨怕见光明的人便是罗剎、恶鬼。因为此类众生专门在黑暗中行事,不敢面对光明,对付他,只要一心持念观音名号,以菩萨的慈光就能照破一切邪恶。
罗剎喻作吾人的瞋怒心。瞋心像把烈火,能烧毁人性理智,做出伤害人家,违犯道义的事来,一个人若常怀瞋心,好勾心斗角,相诤怒骂,时与罗剎性为伍,久而久之,迷失本性,真心如被罗剎吞食。瞋怒心重的人,最好能常念观音菩萨,以菩萨慈心对治瞋心,念念不忘与乐拔苦,涌出清凉心泉,息灭瞋怒烈火。
毒龙喻吾人的贪痴烦恼。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名利、金钱、地位,从没听人嫌说它多,日夜经营劳累,甚至欺骗、诈取、斗争,为满足自己欲望,不择手段,假使我们能在贪念生起的时候,以菩萨舍己为人的精神,替他人设想一番,化贪欲成喜舍,以自己能力所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贪欲之心,自然稀薄,喜舍之念渐渐充满心怀。如此,则贪之毒龙必定消除,身心自然舒泰。
「痴」就是佛经上常说的无明,是烦恼的来源之一。愚痴的人,事理不明,颠倒是非,并且,没有主见,容易受人左右,误入歧途,一点小事就能让他苦恼半天,这些都是由于智慧不足的缘故,补救的办法,除了亲近善知识多研究佛典以外,应该常常受持称念观音菩萨,令智慧增长,弃除痴暗,对事对理,方不致有所偏差,这样就可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了。
「诸鬼」喻吾人的阴计疑心。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可以给此喻下个最适切的注脚。
疑心也是障道因缘之一,众生烦恼由它而起的不在少数。疑心病重的人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修道,疑佛真理;交友,没有诚心;待人处事,疑神疑鬼,魂不守舍,甚至连睡觉都心不安宁,这种人,实在可怜,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劝他念观音菩萨,朝夕不忘,久了,心神自然安定,疑心之病,也就自然消除了。
以上所说,皆属烦恼,因有烦恼,所以才有觉悟。经云:「烦恼即菩提」,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所以,众生只要能将迷心转为悟心,当下就能超出三界,不受烦恼折磨。
念观音菩萨,想观音菩萨,以菩萨的大悲平等智慧,转烦恼为菩提,转恶念为善心,罗剎恶鬼,当然不能害之。这一转心之间,利害关系相距十万八千里,佛教教理主要的就是说这一转心的心。
「恶兽」,若以事释,则指虎、豹、豺、狼之类,虎豹性悍横,豺贪心,狼狠戾,狈倚势,狐多疑,獐不孝,狡机变……等能危害吾人性命的,都称之为恶兽。
南海慈航里记载说:明朝有一位闽南人,名叫雷法震,以烧木炭为生,一日得鸭栏木一块,见其纹理精细,欲雕刻观音像,朝夕礼供,但因事情繁忙,没有立刻实行。一天,入山烧炭,树莽丛中突然走出一只老虎,见雷法震,便张牙舞爪的扑了过来,正当危急之时,忽然出现一个美女,呵叱老虎,虎竟被女慑伏离去。法震惊魂甫定拜问女子姓名,以便他日报答。女子答说:我是君家鸭栏木。说毕即隐身而去。法震仔细思量,知是观音菩萨化身来救,于是择日雕刻圣像,并且从此尽形寿持斋礼拜,可见观音菩萨神通感应之大。
法苑珠林也记述说:我国宋朝元嘉初年,有位沙门,名昙无竭,是个修苦行的行者,平素诵读观音经,持念观音名号。有一次,与徒众二十五人,往寻佛国,历尽万苦千辛,到达天竺舍卫国路上,遇到一群山象,奔冲而来,昙无竭捧经念到:一心皈命大悲观世音菩萨。念毕,忽有一狮从林中走出,山象见狮立即惊走,众人没受丝毫损伤。可是走没多久,又遇一群野牛狂吼而来,欲与加害,昙无竭皈命如初,虔诚称名,空中忽现大鹫一只,驱散野牛,昙无竭等因虔称菩萨名号的缘故,又免除了一次灾难,这都是观音菩萨慈悲救助的。
若依理释,「恶兽」喻如吾人的十大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此五者谓之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此五者谓之五利使﹞。又喻作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瞋忿、覆。此十种妄惑,能缠缚众生,不使出生死,不使入涅槃,故名十缠。这十缠、十使如同恶兽一般,能残害众生的法身慧命,阻碍吾人的菩提大道,所以,大家应该常念观音菩萨,以观音的平等慈慧,斩除「恶兽」的伶牙利爪,破十使、十缠,而成就菩萨十地位。
现在的时代,是个为生存而竞争的时代,众生心中就有锐爪利牙相争相斗的情形,为求名闻利养,心胸狭窄,悍横、暴戾、狐疑、倚势、狡诈,不惜己身人格,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你如此,我如此,他也如此,稍不小心便落入他人所设的陷阱,这不是如被恶兽围绕一般吗?奉劝诸位,要常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平等之心,视众生如父母、弟兄,化恶念为善心,则身旁恶兽,心中恶兽都会隐避无踪的。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蚖蛇」,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脚蛇。行体似壁虎但比壁虎大。颜色略青,性奇毒,伤人致命。
「蝮」属毒蛇之类,多居湿地。体长二尺余,头部三角形,颈细、鼻反钩。上颚两旁有毒牙,中空如管,其根部与毒腺相连,人被啮时,毒腺出毒液,由管牙注入人体。体呈灰黑色,有黑褐斑纹,尾部短小,人若被咬,难以治疗。
「蝎」:一作「蝎」,属蜘蛛类,体长约五分,色多黄褐,头胸部与前腹部合为躯干,头胸部之背面,有一对大单眼,数对小单眼,口在头部前端,下腮为钳状,似蟹螯,胸脚四对,末端有二爪,前腹部分七节,后腹部分六节,后腹部细长如尾,末端有毒钩,供防敌及捕食之用,是毒虫之一。
蚖蛇及蝮蝎,会吐出如烟火般的毒气,所以说:「气毒烟火然」。这些毒气能致人于死地,假使不幸遇上,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持念观音菩萨,蚖蛇蝮蝎,一听到念观音菩萨的声音,便回避而去,不再伤人。因此偈云:「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蚖蛇、蝮、蝎喻地、水、火、风四大毒蛇。诸位应该明白了知:「此身非我,因四大和合假名为我」的道理。依理说:地蛇混浊喻人之贪心;水蛇濡滞喻人之愚痴;火蛇暴燥喻瞋心;风蛇凌高喻骄慢;这贪、瞋、痴、慢的毒气无时不迷漫在你我左右,稍一不慎就伤害他人,如恶口辱骂,挑拨离间……等,轻则伤人心,重则害人命。放眼看当今社会,漫骂纷争是常事,于是,人与人结怨,国与国相争,这都是由于人的无明毒气所引起的,要除此毒,需称念观音菩萨,令反本还源,回光反照,则毒气必除,真心必现。
谈毒蛇,金银钱财也是毒蛇之一。昔时佛陀与阿难外出行化,走到一座村里的小树丛边,佛陀忽然回过头来对阿难说:
「这地下伏藏着许多毒蛇,你看见吗?」
「是的!佛陀!弟子已经看到了。」说着他们慢步的走了过去。
一个老农正在树丛边掘土,听到佛与阿难的对话觉得很奇怪,心想:「难道这两位沙门的眼睛那么厉害吗?土地以下的东西都看得出来?」为了清除心中的疑问,他拿着锄头开始往地下掘,一会儿,显现在他眼前的竟是一堆黄澄澄的金子。老农高兴得说不出话,急急忙忙的想法子运回家去。本来是个缩衣减食的农夫,一下子便成了百万富翁,邻居都觉得奇怪!
当时王法规定发现财宝是不能占为己有的,老农成了暴发富的消息传至王处,国王随即命人提审,处以刑罚,迫说得宝地方,恐留有余宝未掘,因而被打得遍体麟伤。老农大声叫冤,怪自己愚痴,不信佛言,国王听了觉得奇怪问他:「佛陀到底说了些什么?」老农合掌含泪一五一十地将佛与阿难的对话禀告国王,国王知道他已深信佛言,发愿悔改,于是说道:「世尊大慈悲,宝藏称蛇窟,欲令人远害,人不信佛说,贪心致罪责。尚能忆佛言,刑罚可永息。」说完,就下令把老农释放回家了。
钱财,是大家所贪求的,但「财」须取之有道,不可贪图非分。有了钱,更要应用得法,多做善事,济贫抚孤,修桥铺路,千万不可悭吝不…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贤顿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