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門品聞記(聖一老法師)▪P5

  ..續本文上一頁赦罪,即時就解脫牢獄之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

  

  怨賊就是怨業。我們的怨業好多,殺生的怨業最多;早晨就食幾條魚仔,中午就食幾只蛋,晚上就食羊肉、牛肉。食肉殺生就結怨,偷人的物就是結怨,惡口罵人就是結怨,兩舌是非就是結怨,诳人騙人就是結怨,绮語、無義語、以怨報德就是結怨。我們的怨業好多,一日的怨業,一月的怨業,一年的怨業,一世的怨業;生生世世的怨業,這大千世界都充滿了。

  

  叁千大千世界滿中都是我們的業,有怨業就有報;命有命債,血有血債,肉有肉債,財有財債,色有色債,害有害債。冤家路窄,這怨在生死海中尋仇。我們未出生死,怨業就無了期,有時做牛做馬來報,做奴做婢來報,做畜牲來受報;所以,做人都受這怨業來尋報。這個怨業可不可以解脫呢?聞佛法覺悟就可以解脫。業由自己作,以前身、口、意作業;現在身、口、意去忏悔。以身、口、意修行,修善就滅惡,修正就滅邪,修覺就滅迷,這樣便能解決怨業。

  

  有一商主,將諸商人,

  

  商主是指第六識心王。衆生有八個識:眼識心王、耳識心王、鼻識心王、舌識心王、身識心王、意識心王、末那識心王、阿賴耶識心王。第六識心王譬喻商主,第六識正就正,六識邪就邪,六識善就善,六識惡就惡,六識出家就是出家人,六識不出家就是在家人,六識殺生就是屠夫。所以這商主是指我們的第六識心王。六識心王聞到佛法,知道生死海中好多怨賊,就想出離生死,離開種種的怨賊。

  

  商主就是六識心王,「將諸商人」就是心所;唯識宗講心王與心所。心所有善心所、惡心所、無記等心所。若欲出生死,離諸怨賊,第六識心王就要與善心所合作,遠離惡心所。善心所有十一個:信、精、慚、愧、不害、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舍。六識心王同心所來商量:「我們要出離生死苦海,遠離無始劫來的怨業。怨業壞我們的法身慧命,怨業就是怨賊。怨賊劫我們的重寶,不讓我們出生死。」

  

  赍持重寶、經過險路。

  

  出離生死要靠資糧,資糧就是赍持重寶。這個資糧,就能令我們出生死,所以稱爲重寶;沒有資糧不能出生死。我們大家一齊修資糧。資糧就是戒、定、慧,資糧就是叁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叁十七道品就是出苦海的資糧。有了叁十七道品出苦海的資糧,就可以出生死的險道。但是,那些怨業就是不喜歡我們出生死。怨業要報仇,他怎肯讓我們出生死呢?出了生死,他們就沒仇報了。所以我們修行用功,什麼都不怕,最怕有怨業。業障到來,欲升反墜,欲潔反垢。所以這個怨業的力量好大,皆由我們過去結怨結得多。怎麼才能解決這怨業呢?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這人就是信心所,這個信心所就作是言。

  

  諸善男子,勿得恐怖,

  

  對六識心王,及十一個善心所講:「我們不要恐怖怨業,怨業不能壞我們戒、定、慧及叁十七道品的資糧。我曾經聽到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講觀音菩薩以一乘法修行,有大悲的願力,無漏的神力,能滅我們無始劫以來有漏的怨業。只要我們一心無妄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與觀音菩薩的神力溝通;猶如電線駁通了,駁通有電,電燈就放光明了。如果能夠與觀音菩薩的神力溝通,菩薩的神力一到來,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怨業都冰消瓦解。」

  

  汝等應當一心稱觀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

  

  「汝等」是指六識心王(眼、耳、鼻、舌、身、意等心王),及十一個善心所。觀音菩薩是無漏,是至善的。「汝等應當一心稱觀音菩薩聖號」,就是心王與善心所一起合作;也就是眼識需觀菩薩聖容,耳識聞菩薩的聖號,鼻識嗅菩薩戒香,舌識稱菩薩的名號,身識禮菩薩聖像,意識修觀音菩薩的法門;如是心王與心所都與觀音菩薩合一,便得觀音菩薩無漏的神力加庇。我們怕業障,觀音菩薩的神力不怕業障。觀音菩薩的神力是無漏的神力,能夠消滅業障,解除業障。

  

  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衆商人指六識心王。昔日迷就作業,就有無邊的業障;今日悟就稱菩薩的名號,與菩薩合作。這個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能消除業障。六識心王念觀音菩薩,惡心所滅,善心所生;煩惱妄想,念觀音菩薩,煩惱妄想就自己滅了。煩惱滅,善心生,業障消除;當然「即得解脫」。有業就有生死,有生死,我們就受苦;所以業障名爲怨賊。我們聞佛法想出生死,有戒、定、慧資糧就可以出生死。只要業障消除,任何一個佛弟子有戒、定、慧的資糧都可以出生死。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你們看,觀音菩薩威德神力,能夠將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消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好多,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如果有形相,虛空都裝不下,大地都載不起。但是,觀音菩薩的神力能夠滅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力比須彌山還高,比虛空還大;所以「巍巍如是」,巍巍是形容詞。這段文講觀音菩薩能夠消除我們的業障。一切業從惑而有,惑就是煩惱。煩惱雖然有八萬四千,根本煩惱是貪瞋、癡。所以,觀世音菩薩幫助我們消除這個根本煩惱。

  

  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欲界的衆生是有淫欲的,但是不能多;一多就作業,多就造罪。若有衆生多于淫欲,淫欲多就作殺、盜、淫、兩舌、绮語、惡口、妄言、一切罪;所以淫欲多就作無邊的罪。如何能夠消滅這個淫欲煩惱?淫欲煩惱是迷佛性而有的,悟佛性則無。但我們現在可以消滅這個淫欲的煩惱嗎?自己的力量不夠,請人來幫忙。誰人願意來幫助我們消滅淫欲煩惱呢?觀世音菩薩願力大。我們怎樣求觀音菩薩呢?應以慚愧心及不念淫欲的事。

  

  當常念觀音菩薩,常常口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常常心恭敬觀音菩薩,常常以意觀想觀音菩薩,常常用身體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口念心恭敬,意常觀想,身常禮拜,這樣我們身、口、意都恭敬觀音菩薩了;這樣叁業清淨便得菩薩神力加庇。叁業清淨就是自力,觀音菩薩的神力就是他力;自力、他力和合便得離欲。離欲就得定,得四禅的定,出離欲界的火宅。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瞋心也是不好,小事瞋,大事又瞋。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瞋心。瞋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這個瞋心害人害己,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我們要消滅這個瞋心。瞋心令我們做罪,瞋心令我們作業,種種惡業由瞋心而作。妄言、兩舌、惡口、绮語也由瞋心而作的。我們要消滅這個瞋心,請觀音菩薩來幫忙。我們口要常念觀音菩薩名號,心要常常恭敬觀世音菩薩。口常念,心常恭敬,身體常禮拜,日久有功,漸漸這個瞋心就減少,乃至遠離瞋煩惱。瞋煩惱消滅了,就遠離叁界中色界的火宅。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有些衆生這個愚癡心好重,愚癡到善惡都不分,愚癡到邪正不辨,是非不明。以是爲非,以非爲是,以邪爲正,以正爲邪,以惡爲善,以善爲惡;善惡顛倒,事理不明,邪正不分,是非不辨,這個名爲愚癡。

  

  愚癡能夠令人做一切罪。有一個小孩子,見到父親睡眠,有一只蒼蠅在爸爸的頭上。他說要代爸爸驅走這蒼蠅,一棍把蒼蠅打下來,誰不知連爸爸的頭也打破了。這是愚癡!愚癡無性,從緣而起,忏悔可以消除,改過也可以消滅。所以,若果想聰明,就多誦經典;欲想離開愚癡,多念佛經,求觀音菩薩幫忙。心常念,身常恭敬,口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叁業常恭敬觀世音菩薩,自然遠離愚癡煩惱,便出無色界的生死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

  

  觀音菩薩古佛再來,具足法、報、應叁身。法身是無相,無相便有大神力,能度衆生離生死苦。生死屬于果報,衆生果報有風難、水難、火難、修羅難、惡鬼難、牢獄等難。

  

  念觀世音菩薩名,菩薩法身無形無相威神之力加庇,衆生得離諸難。所以,只有法身具足的佛菩薩才有大威神力,能夠究竟解除衆生種種難;其余一切鬼神不能爲衆生解決種種難。解決衆生種種難,全靠法身無相神力。法身遍一切處,普現一切衆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斯菩提座」。法身在衆生眼前,在衆生六根之內,一求就得到感應;如丟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即變成池。法身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涅槃相。法身雖然無相,恒遍一切處,有大威神力;不但能拔衆生六種之難,也能令衆生離無始劫以來種種業障,令消除得清清淨淨。業從惑生,無始煩惱惑使衆生作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所以,煩惱惑就是造罪之源。觀音菩薩法身具足,能消滅衆生叁毒及煩惱惑。無惑就無業,無業就脫離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所以說有大威神力,能多所饒益,能度衆生脫離生老病死,離開叁界火宅,出六道輪回。是故衆生未能離苦,應當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因此文中說:「是故衆生常應心念」,六道一切衆生也應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念到解脫生死,出離叁界火宅,到涅槃彼岸。

  

  出生死到彼岸是究竟嗎?出生死到彼岸,做阿羅漢,做辟支佛,做權教的菩薩;此叁乘未得究竟。叁乘只不過是出生死而已,未曾成佛!叁乘人未曾見佛性,又怎可以成佛呀?所以,未見佛性,還未究竟。涅槃經講,聲聞緣覺定多慧少,不見佛性;菩薩慧多定少,也不見佛性。因此,觀音菩薩也幫忙叁乘衆生修定修慧。修德有功,性德顯現,即見佛性;見到佛性就能開叁顯一,開權顯實;開佛知見,成一乘菩薩。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

《普門品聞記(聖一老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