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獨宿孤峰,春觀百花開,秋觀黃葉落,觀萬物生滅之理,悟無生之理,就悟道。出無佛世就名爲獨覺,出有佛世就稱爲緣覺。
緣覺親近佛,佛教他觀十二因緣。從無明緣行:甚麼叫無明?佛性不明,不明就迷失佛性,不明就動,一動就行。一動不是善就是惡,善就是善行,惡就是惡行;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行是業,有業就有識;有人的業就有人的識,有天的業就有天的識,餓鬼的業就有餓鬼的識,畜生的業就有畜生的識。例如,有狗的業就有狗的識;狗的識共人的識不同,人的識聞到屎是臭,狗聞到屎是香。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行就屬業,業牽識走,走去投胎。如果有狗的業就投胎做狗,人的業就牽去做人,男的業就拖你的識做男,女的業就拖你的識去做女;男女身屬于業報,業牽識走,就去投胎。識緣名色:一投胎就有名色;識但有其名而無形體可見,故雲名,父母精血和合,就名色。名與色合,七日就一變;七七四十九日,就成六根。名色緣六入:六根入六塵,所以稱爲六入。六根成就,一出胎就與六塵相觸。六入緣觸:與外景相觸。觸緣受:六根與六塵相觸就有受,受就不離苦受、樂受。受緣愛:從受就生愛。愛緣取:由愛取境。取緣有:一取就作業,一作業就有種子。有種子就有未來世,有生及老死苦。所以就有十二因緣。
佛如是教,行者就如是修。先觀無明。無明從那個地方來?不從東西南北來。無明從哪個地方去?亦不從東西南北去。無明住在哪個地方?不住內外中間。這個無明來無來處,去無去處,住無住處;無明當體就即空。無明滅就行滅,行滅就識滅,識滅就名色滅,名色滅就六入滅,六入滅就觸滅,觸滅就受滅,受滅就愛滅,愛滅就取滅,取滅就有滅,有滅就生滅,生滅就老死、憂悲苦惱滅;解脫生死,證辟支佛果。所以,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觀音菩薩即以權智來鑒機,而知聲聞身、梵王身、佛菩薩身也不能度這位衆生,而是應以辟支佛身而得度。故此,神力現辟支佛身,用智慧來說法,這位衆生聞法就悟道。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
十方國土衆生,若有善根成熟者,觀音菩薩用權智來鑒其根機。若應以聲聞身得度,觀音菩薩用神力現聲聞身,用智慧說法,令聞法悟道。甚麼是聲聞?聲聞就是羅漢。羅漢聞佛音聲而悟道,悟四谛之理。第一就苦谛,此是苦,逼迫性。衆生一聞到,相信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蔭熾盛皆是逼迫;逼迫就是苦。所以,先說苦谛,谛是真實不虛也。苦的確是苦,不可以令樂。無人講生、老、病、死是樂,無人講怨憎會苦是樂,所以苦就是逼迫性。第二集谛,集就是招感性;第叁滅谛,滅可證性;第四道谛,道就可修性。此名爲四谛,谛即谛實之理。苦從何來?從集來。集就是由煩惱作業,招集感苦;所以集是招感性。道就是修行,道就是戒、定、慧。持戒清淨是無漏,不漏落生死,殺生就有漏,漏落生死;持戒不殺生,不種有漏因,不漏落生死。修禅定成就便是無漏,不漏落生死。智慧具足亦是無漏,不漏落生死。有戒、定、慧,就不起貪、瞋、癡。如是戒、定、慧叁無漏學消滅煩惱,無煩惱就不作業,無業就無苦。苦又滅,煩惱又滅,業障又滅,惑、業、苦俱滅;即是滅谛。生死煩惱滅盡就是涅槃。因此,聲聞人知苦就斷集,慕滅就修道。滅生死,滅煩惱,滅業障,成阿羅漢,得滅谛涅槃。所以應以聲聞身得道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爲說法。
又有國土衆生,所種善根成熟。此等衆生與菩薩身不相應,用聲聞、緣覺身也不能度,唯有用梵王身才能得度;所以觀音菩薩即現梵王身而爲說法。用神力來現身,用智慧來說法,令他聞法悟道。甚麼是梵王身?四禅天中,初禅就是梵王。初禅有叁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離欲得禅,梵行清淨。以梵德教天子,所以他本人稱爲梵王;大梵天王蓋覆一四天下。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爲說法。
帝釋天是欲界天子。須彌山頂有叁十叁天,中間是善見天,是帝釋天王所居。俗稱玉王大帝,佛教稱爲帝釋天王。帝釋天王修十善,十善功德所感,報在天上做帝釋天王。善男子,善根成熟時,觀音菩薩用權智,觀到應以帝釋身而得度;觀音菩薩神力就現帝釋身,以智慧來說法,令他一聞法就悟道。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
自在天身就是欲界最上第六層天。第六層天爲他化自在天,他以五欲得大自在,他人化種種五欲供他享受;不勞自作,故雲他化自在天。十方國土有一衆生修行善根成熟,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觀音菩薩神力就現自在天身說法,令聞法悟道。過去有個和尚,問寶壽和尚,甚麼叫做佛性?寶壽和尚話:「誰無啊?」那和尚就當了自己明白。後來首座和尚知道,就話:「和尚講法,你會不會意啊?」「我會啦。」「作麼生會?」「一切衆生都有佛性,狗子有佛性,誰無佛性啊?所以和尚講:『誰無?』」首座就話:「你錯解啰!你誤解啦!你未明白啊!」那麼,這個和尚又問啦:「首座和尚,你又點樣講啦?」答:「你來問我。」呢個人拜叁拜,長跪合掌:「請問首座和尚,如何是佛性啊?」首座和尚話:「誰有呢?」啊!此和尚馬上就開悟。所以,說法是無一定。觀音菩薩說法令人悟道,或說叁乘法,或說一乘法,或說人天法。悟了道後,無叁亦無一,無五亦無叁;未悟道以前,有叁,有五,有一。所以文中講觀音菩薩說法令人悟道,是無有定法可說。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
大自在天身是色界極頂天。色究竟天,也就是四禅天。四禅有九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即阿迦尼咤天,色界之頂天。色界之頂,就有一個大自在天王,騎白牛,執白拂,叁目六臂,一彈指頃就能周遊大千世界。他以禅定得自在,稱爲大自在功德天。做佛事供天,此天王就有一份。若衆生應以大自在天而得度者,觀音菩薩神力就現大自在天身說法,令聞法悟道。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
天大將軍身即是韋馱菩薩,統領一切天兵;天上的兵都由他統領,所以稱爲天大將軍身。觀音菩薩見到有衆生善根成熟,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觀音菩薩以神力現天大將軍身說法,令聞法悟道。
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爲說法。
須彌山腰高四萬二千由旬,東、南、西、北有四大天王護國安民: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梵語毗沙門,此雲多聞,就是北方天王。四大天王,以手托寶塔的北天王最爲第一。每個天王都有九十一個孩子。北天王有個孩子叫哪咤,哪咤就悟了道;割肉還母,削骨還父,現本來身,爲父母說法,父母就悟道。孩子度父母好容易度。釋迦牟尼佛度淨飯王悟道,證得阿那含果;度他母親摩耶夫人悟道,亦證阿那含果。孩子度父母最容易。
觀世音菩薩不是四大天王,他怎能現四大天王身呢?因爲觀世音菩薩修行,證到如來清淨法身;法身無身亦無不身,能現一切身。我們未能證法身,就不能現毗沙門身;觀世音菩薩證清淨法身,從法身而現毗沙門身。觀世音菩薩在常寂光淨土,以權智來鑒衆生之機。有因無緣,未能悟道;善根屬因,諸佛菩薩助緣屬緣。例如世間草木,種子屬因,無太陽助緣,花果不能成熟。衆生亦複如是,善根修行辦道屬因,還要靠菩薩的助緣;菩薩爲說法,因緣具足就悟道。因此觀世音菩薩從法身垂迹,垂種種迹,有時垂毗沙門身的迹,幫助衆生悟道。若有衆生應以毗沙門身得道者,觀音菩薩即現毗沙門身。神通現身,智慧說法;現身說法,衆生聞法就悟道。所以觀音菩薩能幫一切修行人悟道。這個名爲大慈與樂,與菩提之樂;悟道就是菩提之樂。還有涅槃之樂,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菩提樂稱爲覺法之樂,能覺一切法,得大法喜,無一法而不知,無一法而不成就,更以法爲身。凡夫可憐,以四大爲身,四大調和就健康,四大不和就受病苦。諸佛菩薩不以四大爲身,以法爲身,以慈悲喜舍法爲身,以十力四無畏法爲身,以八萬四千波羅密法爲身。因此觀音菩薩法身能現毗沙門身而爲說法,幫助衆生悟道。
應以小王身得道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
又有衆生善根成熟,應以小王身而得度,觀音菩薩對機,現小王身說法幫助悟道;故雲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甚麼叫做小王身呀?轉輪聖王是大王身,王四天下、王叁天下、王二天下、王一南贍部洲的天下等,皆叫轉輪聖王。現在末法時候,沒有轉輪聖王出世,祇有粟散王,粟散王就是小國之王;現在世界各國也是小王之國。觀音菩薩的法身也能現小王身,以小王身助人悟道。清朝有個雍正皇,在皇宮裏辦一個禅堂,請全國大德高僧坐禅,條件好嚴格。禅堂門口挂一支寶劍,七日不悟道就斫頭。如是一個七,二個七。第叁個七,就有高僧悟道。這位大德就是高旻寺的開山祖,是雍正皇帝迫他開悟。這個就是以小王身而爲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爲說法。
長者,就是大富長者。釋迦牟尼佛時,有給孤獨長者,叫須達多,又有珊侯羅舍長者,還有好多長者。長者是有錢、有名望、有道德、有學問,爲大衆尊敬才可以稱長者。所以觀音菩薩看見衆生聞法修行,善根成熟,他把握時機,即現長者身爲其說法,聞法就悟道,悟出世間之道,證聲聞乘、緣覺、菩薩叁乘之道。若開叁乘顯一乘,就是開佛知見,見佛境界,蒙如來受記作佛。成就一乘佛果有兩個條件:第一是成熟有情,第二是莊嚴佛土。莊嚴佛土將來成佛時,國土甚清淨;成熟有情善根,將來成佛時,無量衆生來生其國。如極樂…
《普門品聞記(聖一老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