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神通與人通▪P18

  ..續本文上一頁小時,午前叁小時,午後叁小時,夜晚八時大家就寢,睡眠八小時,每晨,大家都去聽演講,晚飯後則遊戲一小時。」

  

  他們「在家裏用膳是允許的,但多數人都情願在公共食堂會餐。」

  

  「其中也有對外貿易,意在得鐵。……男女都要學習打仗,……他們可以雇用傭兵。……奴仆是犯了大罪的人而所受到的譴責者,或外國人因逃亡而被役使于烏托邦中者。……在他們之中,有許多宗教,而互相容忍。如有病人而不能治好時,則勸病人自殺。」

  

  在這本書中,主要是在歌頌共産的優點,但是依照上面所摘錄的幾段內容看來,所謂理想,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甚至還不如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來得美麗,最多也只是儒家理想大同社會的初步實行,在烏托邦中,有奴仆,這可以說是西方思想的特征之一,即使在基督教的信念中,耶稣的信徒也不過是上帝的一名奴仆而已。在烏托邦中,也會和外邦發生戰爭,可見烏托邦本身雖然安靜,但是它的環境卻不能保證爲絕對的安全。而且烏托邦的和平,也僅是世界上的一個局部現象,所以離開中國主張的「大同世界」還差得遠。其實,烏托邦的形成,不過是古希臘巿府政治的一個美化,卻談不上是人間的理想社會。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大多數的人們,對于烏托邦的實際情況是不夠了解的。

  

  第叁,大同世界的理想社會︰大同世界是中國正統思想的最後境界,也是中山先生叁民主義的最終目標,這在世間法中,直到目前爲止,要算是最完美,也最可能做到的一種理想社會了。雖然〈禮運大同篇〉的前半段,中國國民,多半已經熟悉,但是爲了便利分析起見,筆者仍舊將它摘錄出來︰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爲大同。……

  

  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出,「天下爲公」要比烏托邦的僻居一個小島,而有強鄰壓境的危險,安全得多,也美滿得多。「選賢與能」要比上帝之城的獨裁統治,民主得多。「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要比耶稣基督的「特選」方式或只愛信徒的態度,博愛得多,也偉大得多。「盜竊亂賊而不作」,要比烏托邦中人人都學打仗,時時准備作戰,安定得多了。由此可以證明,中國人的理想社會,要比西方人的設計,前進多了。但是,這是人間世的終極點,所以仍不能發揮人生的超越性和最高性,人間的社會再美滿、再理想,終也不能超脫生死和成壞的界限。如〈禮運大同篇〉所說︰「使老有所終」,人生的終點,便是死亡的起點,如果只講求現實的安樂,而不追求死後的慰藉,那麼對于我們短短數十年的生命,豈不感到悲哀和空虛?再說,在我們這個現實的世界裏,「鳏寡孤獨」和「廢疾者」的痛苦,也不是我們用人力可以避免或補救的。何況,我們這個地球世界,在天文學中的地位也極渺小,其壽命數目之大,雖屬天文單位,但卻不能保證它的永不毀滅。所以,大同世界的理想社會雖好,那也只是理想社會中的一個過程,成者就是佛國淨土的一個階段。

  

  第四,佛教的理想社會──佛國或者是淨土︰在佛經中告訴我們,諸佛的國土,數量很多,但是最爲我人向往的,只有兩個:一個是西方的彌陀淨土,一個是兜率天的彌勒淨土。東晉釋道安發願上生彌勒淨土,廬山釋慧遠立誓往生彌陀淨土。往生西方的目的是花開見佛,享受淨土的樂趣,並可超脫叁界輪回,永不沈入生死苦海。往生兜率內院的目的,則在發菩提心,預備乘願再來,度盡苦海衆生。根據理想,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本質沒有兩樣,依照現實,則出世與入世,兩者稍有差別,所以近世高僧,如太虛大師等,都願往生兜率內院,而表明佛教救世精神之偉大。

  

  

  但是世間淺見人士,都以爲佛教的人生,過于消極,因爲學佛的最後目的是在超脫叁界,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來努力于這個世界的建設。事實上,離開這個世界是學佛的目的,建設這個世界才是學佛的手段。中山先生將建設一詞,分爲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和政治建設四類,並以心理建設爲四大建設之首,那麼佛教的建設也是著重于心理建設方面的,並且是屬于純粹的和平建設。國家建設的目的,不外乎家給戶足,國富兵強,擴大至世界,則爲大同理想的實現。

  

  佛教的教化,是在使得人人各安本分,不但「諸惡莫作」而且「衆善奉行」,凡是有害于一切衆生的事情,佛教徒不會去做,凡是有益于大衆福利的,佛教徒則「從善如流」。如果世界上的人類全都成了「依教奉行」的佛教徒,不但人類可以和平相處,即使所有的動物,也都受著人的保護了。那時候不比「大同」更好嗎?可見佛教建設的路線,與儒家的遠景,是「殊途而同歸」的。不過佛教並不以「大同」的景象,爲建設的終站,在此之後,還有更大的遠景,那就是斷煩惱、出叁界、離生死,不但自己要離開叁界的生死輪回,更希望所有的衆生,都能跳出生死的苦海,所以佛家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弘願。

  

  也許有人要說,這個世界雖然不如理想,總比連空氣都沒有的星球好得多。這話不錯,但是,佛經說「叁界」猶如「火宅」,凡爲有形相的世界,都不值得留戀,一切萬物,包括所有太空的星球,無時不在生滅變幻。至于人類,會病會老也會死,只有離開這個「火宅」,我們才會長生不老。也許又有人說,如果我們個個信佛,個個往生佛國,我們的地球,豈不變成阒無人煙的死星球了?是的,我們希望這樣,我們希望所有的衆生,個個成佛。人們貪戀于世間的五欲,好象一群野狗搶吃一具死屍,人類雖覺惡心不堪,群狗還以爲是絕佳的美味,這實在是愚蠢所致的悲哀!我們如能早日離開地球,豈不比等到地球毀滅時,接受自然的分裂更爲好些?

  

  在此,必須加以區別說明者︰以上四種理想社會,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是「大同」的孕育;基督教的「上帝城」是「大同」的反叛;佛教的「淨土」是「大同」的超越。就其方法來說,摩爾的「烏托邦」是以「共産」作爲手段;基督教的「耶稣再來」,是以「暴力」造成革命;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以「人類互助」作爲步驟;佛教的「淨土」,則以「慈悲喜舍」用來接引。同時,除了佛教之外,其他叁種,誰也不能做到永存不滅的地步,誰也不能擺脫生死老病的痛苦,所以除了佛教的淨土,誰也不能稱爲最高最後而又最爲完美的理想社會了。(一九五七年八月,刊于《人生》雜志九卷八期)

  

  

  

  

  美麗的未來境界

  

    「未來」這個名詞是很空洞的,也是難懂的,不過「未來究竟怎麼樣」?卻是人人願意而且急待知道的一個問題。尤其在本(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蘇俄宣布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太空旅行的幻想,即將可能實現;同時,戰爭的方式和區域也就進入了更殘酷更廣大的飛彈階段。因此,天真的商人,已經開始火星地産的買賣,據報載,截止十月七日的晚上,日本已有一百個商人,在搶購火星的地産;另一方面,基督徒們卻因戰爭的恐怖和威脅,便喊出了「世界末日」快要降臨的「福音」!那麼,我們的未來究竟怎麼樣呢?且讓我們根據曆史的演變,科學的證明,以及佛法的解釋,作爲研討和探測的資料,寫出下面這篇綜合式的文字。現在我們將這一個主題,分作兩個方向來研究。

  

  一、世界將往那裏去?

  

  當地質學和人類學尚未發達之前,歐洲人根據基督教《舊約.創世記》的推算,宇宙的形成,是西元前四千年左右,並且在「基督千年統治」的預言中,知道世界末日,是在西元後的十個世紀,直到現在爲止,基督徒們,還在高喊著「耶稣近了,正在門口,只是還有一步」,便是「他駕雲降臨」,毀滅這個世界,拯救基督信徒的時候。他們並且說︰「在有文字記載的叁千五百年的曆史中,戰爭的時候竟超過了叁千一百五十年。」尤其是新近的戰爭,動辄是氫彈和飛彈,世界大戰的危機,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同時,在前一次大戰尚未結束之時,後一次大戰卻已業在醞釀之中。所以基督徒們一口咬定,世界末日離我們不遠了,最可笑的是基督徒的幸災樂禍,每遇大地震、大冰雹、大旱災、大水災,以及火山的爆發、戰爭的發動,他們都以爲這是《聖經》預言的征驗,也是世界末日的預兆。但是我卻要說︰基督徒們!努力爲我們的社會奮鬥下去罷!不要杞人憂天。因爲我們有下面的理由,能將基督教的看法重新認定。

  

  先講中國的神話,中國人相傳,盤古開天地,盤古壽長一萬八千歲,盤古死後,有天、地、人叁皇,天皇、地皇各約十二人,每人各有一萬八千歲,人皇九人,共四萬五千六百歲。就是說,自盤古開始到叁皇終了的年代,共約四十九萬五千六百年。我們雖不知道由人皇的末世到黃帝的年代是多少,但是黃帝的年代,則相當于西元前的二千六百多年。從這個年代的計算,再看到近代地質學上的發現。據研究,人類的舊石器時代,約在西元前五十萬年到一萬年之間;又據近代發現的「北京人」或「中國猿人」,與我們的距離,也在四、五十萬年以前;再依照地質學家的報告,地球上第一次的所謂「冰河時代」,也在五十五萬年前左右。這些資料,便告訴了我們,中國人的神話,遠較西方人又更接近科學。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言歸正傳」了。世界的過去,雖從考古學的地下挖掘中,得到一些史前文化的蛛絲馬迹,但總非常有限,至于世界的未來,我們也像沒有羅盤的水手,飄流在浩瀚的大海中,不知何處是陸地的歸宿。所以在世人的思想中,人生是一個謎,世界也未嘗不是一個謎。不…

《神通與人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