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神通與人通▪P21

  ..續本文上一頁本是屬于基督教文明的社會,由于科學技術的昌明,近世以來,在西方有人喊出了一句「上帝已經死了」的口號之後,可喜的是宗教不再能箝製其他學術、其他思想的自由發展,而帶來了科技文明的突飛猛進。但更令人憂慮的是過分重視物質文明,摧毀了人類的精神生活,造成目前所見的西方世界,倫理道德的頹廢,父母子女之間缺少孝道的倫理觀念,夫妻除了兩性的結合,沒有恩、義之情,將一切的人際關系乃至國際關系,建立于「實際效益」的功利觀念上,只有利害,沒有道義,這是非常不幸、非常可悲的現象。

  

  不可否認,宗教充實了人類的精神生活,宗教包含的內容,遍及人類心靈和智慧的領域,超過了物質的現象世界和知識的觀念世界。因此,宗教有不合乎科學的地方,也無法全部合乎科學。其實不一定是宗教不合科學,而是科學技術尚無法透入宗教的核心。西方的一些知識分子,基于科學的認知,將他們的神及上帝與教會、《聖經》分開,神或上帝不一定是《聖經》或教會裏的神或上帝,但他們相信上帝仍然有的,而且也需要上帝,因此他們轉向東方,探討東方的宗教與哲學。今天,我能在美國弘揚中國的佛教,實源于西方人一邊對原有的基督教起了理性的反省,一邊仍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寄托之處。

  

  東方的宗教信仰在西方社會中受到歡迎是好現象,在歐美各國的諸大學內也普遍設有宗教院系或課程,除了基督教的傳經之外,包括中國的儒家、道家、佛教,及印度的幾個教派,是他們研究的主要對象,特別對于佛教,研究的風氣最濃。最初將佛教介紹到西方的是西方人,繼之而去的是日本、錫蘭、緬甸,中國人向西方社會介紹佛教僅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宗教在西方漸受重視,會有重振、複興的機運,可能走向所有宗教兼容並蓄、融合爲一的路,只是由于各宗教對于本體論及現象論所持的觀點迥異,要達到萬教歸一的目的,尚需假以時日,這是艱難的,但這確是值得努力的事。最近國內教育部與內政部,考慮將宗教教育納入正軌的學製之內,這是適應世界潮流,值得鼓勵的事。

  

  中國自西元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以來,破除迷信及廢棄舊道德的余波仍在,一談到宗教就斥爲迷信的人,到處可以見到。他們是唯物論者,對于無法由物理現象的觀察分析而得的任何事物,都認爲是迷信。也許他們不承認是唯物論者,但他們對于精神界或靈的世界所持的態度,確與唯物論者相類似。這種唯物思想,佛世時的印度即有,中國先秦時代也有,他們代表一部分人類的意見,卻不能永遠支配這世界,而在近世以來,唯物論的共産思想太過偏激,以致嚴重影響了數十億人類生命生活的安全與安甯。因此需要提倡宗教的信仰及精神生活。凡是有原因而且有益于人類身心及社會國家的宗教,均值得信。信可分爲證信、解信和仰信,科學的屬于分析性的證信,宗教的則有內在經驗及靈迹感受的證信。接受知識理論的影響及說服者,稱爲解信。不由親自體驗,亦不需理論的邏輯作媒介,以爲相信先知先覺者的啓示,以及神佛的不思議力量,乃是天經地義的當然之事者,便是仰信。宗教徒中的多數即屬于仰信。既爲仰信,便不得要求用物理分析的方式來說明。因此,孫中山先生有「知難行易」的學說,鼓勵人們先以仰信的態度來實踐先知先覺者的啓示。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多少帶有若幹迷信的色彩,日行而不知者,比比皆是,例如知道一碗米飯有多少熱能的人有幾?對絕對多數的人而言,吃飯也是迷信的行爲。如果一觸及宗教問題,沒有加以探討和了解,就持排斥的心理,這是非理性的,也是太偏激的心態。

  

  現在,就宗教這個主題,分作五個項目來講︰

  

  (一)原始宗教

  

  自有人類便需要宗教,宗教本是一種現實的利益與經驗,不需要理由。任何高級的宗教,一開始均和原始的宗教相接近,原始宗教只有宗教行爲和宗教現象,沒有理論的基礎與哲學的背景。宗教有體系、邏輯思想和理論觀念作爲背景,大約在第二代、第叁代後來的人加以安立的。原始宗教的崇拜有叁︰

  

  1圖騰崇拜

  

  圖騰是原始民族的偶像崇拜,他們以和他們的生活及生存有密切關系的某一種自然物──動物或植物──作爲特定的崇拜對象。他們相信被用作圖騰的某種物,具有保護作用,或者是自信其祖先源出于某種動物。如中國人的十二種生肖均爲動物,就是屬于圖騰崇拜的陳迹。圖騰崇拜的近世遺迹,仍盛行于北美的印第安人及澳洲的土人中。

  

  2祖神崇拜

  

  相信自己的祖先源出于某種動物的圖騰崇拜,也是祖神崇拜的一種。

  

  其次是指特定的神的祖神崇拜,這特定的神,爲其民族發源的第一祖先。如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甚至基督教的耶和華,是創造人類的祖先,是最高的神,稱之爲「父」、「上帝」,也是屬于祖神崇拜的類型。

  

  第叁種是特定的人的祖神崇拜。如中國人自稱是炎黃子孫,祭祀黃帝軒轅氏。成立不久的軒轅教雖不是原始宗教,卻是由祖神崇拜發展而來的。這特定的人,有的是民族英雄、忠臣義士、孝子節婦,如中國民間崇拜的關公、嶽武穆、華陀、媽祖、保生大帝等。每一宗族,甚至每一行業都有其祖神崇拜。

  

  第四種是特定的人體器官,例如崇拜生殖器,以男女生殖器象征天父及地母,爲人類所由來,此爲祖神崇拜的另一型。

  

  3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有四種︰地、水、火、風。

  

  人類依地而居,大地能夠生養萬物,感激禮拜,漸漸的擬人化、人格化,就産生了中國民間「土地公」的信仰,土地公廟,到處都有。也有人拜石頭,如「泰山石敢當」。張良遇到黃石公的傳說,想系橋下的石頭,給了他啓示,迄今仍有拜黃石公的。由于某塊石頭在某一時期,有某種的靈迹,遂成爲人們膜拜的對象,這種情形在西藏、日本,乃至美國都有。屬于地的崇拜之中尚有山神及草木神等,例如中國的社稷神,便是樹神及谷神。不是樹本身是神或有奇特的異能,而是有一些如佛經中所說的「依草附木」的精靈,這些精靈,也可稱之爲鬼神,依附著某一物體而顯現其能力。講宗教,如果否定這些靈體鬼神的存在,宗教就不能成立。而這些山、石、樹、木,不一定每次都靈,也不一定對每一個人都靈,鬼神不在的時候就不靈,對于信得不懇切的人,也不靈。所謂靈驗,是以自己的信心,加上外在靈體力量的感應,才有效用。對于鬼神的觀點,我的立場是承認有鬼神的存在,但不要執著他,不要依賴他,不要和鬼神打交道,所謂「敬鬼神而遠之」,否則鬼神會給你解決若幹困難,也會給你帶來困擾;一切災難,均系各自的業力所感。鬼神不能改善命運,因他不能代你償還業報。

  

  水是生活中不可缺的東西,有時卻河流泛濫成災,或者海水倒灌,威脅生命。既爲人們所迫切需要,也是人類所極端畏懼的。其力量操有生殺之權,初民便對水流産生求助的願望,擬人化的水神應運而生,有水之處即有神。例如海神、江神、河神、川神、溝神,甚至池有池神、井也有井神,這些都是屬于水的崇拜。希臘的神話有河神畢尼厄斯(Peneus),又有身兼泉神、川神、湖神的普西頓(Poseidon)。印度的傳說有河川女神薩羅婆伐底(Sarasvati)。中國《楚辭》中有許多水神,〈天問〉中的雨神叫萍翳,水神之名尤多,〈遠遊〉中的海若,〈九歌〉及〈天問〉中的河伯,〈九章〉中的陽候等。巴比倫的水神叫雅(Ea),羅馬的河神叫梵爾托奴斯(Volturnus)。

  

  拜火的信仰,同水一樣源于人類的需要。中國人稱香火綿延,代代相傳。古希臘人以守火爲奉祀祖先,所以家有家火、裏有裏火,有部落之火、邦國之火。印度的火神名叫阿耆尼(Agni)。佛陀的大弟子中如迦葉叁兄弟,本是拜火的外道。巴比侖的火神叫基比爾(Gilbil)。

  

  風有風神,印度有暴風神馬爾珠(Maruts),風神窪尤(V

  yn)。巴比侖的阿大的(Adad)是風神及雷雨神。中國的〈離騷〉及〈遠遊〉的風神名爲飛廉及風伯。傳說中的孔明借東風,人們如相信孔明借得到東風,自然也能相信有風神主宰風的行動。人類之中既有所謂「呼風喚雨」的能人,自必也有職司風雨的神了。此外尚有天體的星象崇拜,形成了後世天文科學的發展。

  

  (二)有神的宗教

  

  有神宗教,又可分爲四類︰

  

  1多神教

  

  第一種是原始的多神教,是一些有較大神力的神靈,各自在宇宙的一小部分之中産生若幹力量,神與神之間不相系屬,沒有縱體的組織,也無橫面的彼此聯絡。比如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各有所司而互不相屬。臺灣的千歲王爺、媽祖、清水祖師、恩主公、濟公等,也是各不相屬的,上面也沒有一個統禦諸神的大神。各部落民族的祖神崇拜,各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及魔神各不相同,往往甲族的保護神,便是乙族的破壞神及魔神。自然崇拜的諸神之間,不相系屬,沒有關聯,便屬于原始多神教的類型。

  

  第二種是開化的多神教,像文明社會有組織、有隸屬關系一樣,神界也有較高的統禦者,如中國的道教,以玉皇大帝或元始天尊統轄諸神,帝王的中央集權大概和此宗教的信仰有關。玉皇大帝下有許多神,太白金星、呂純陽、瑤池金母。傳說中的關老爺掌管南天門;中國人臘月二十叁日送竈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在一年之間的善惡情形,叁十夜晚把竈神再請回家裏供養。道教以爲各地方有土地公、城隍、龍王等,皆是受統轄于玉皇大帝之下。另有印度的婆羅門教,以梵天爲世界最高的創造者,統轄諸神,一切由他所生,由他所化。開化的多神教的神,多半人格化、具有大力量,是人形的神。

  

  2二神教

  

  …

《神通與人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