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神通與人通▪P5

  ..續本文上一頁自己的所謂「罪人」,致使害得他被釘在十字架上(基督教以耶稣即是上帝),以替人類贖罪。事實上,我們縱可承認有一個類似基督教的上帝的存在,但以超自然的絕對真理,而落入了世間的凡事凡物和凡人之中,也就不是絕對真理而成了相對或比較的真理。可惜基督教從未有過這樣的觀念,否則耶稣便不會自稱他就是真理道路和生命了。基督教徒們相傳:耶稣死後叁天複活了,而且連那曾被釘死的屍體,也從墳墓裏爬起來,回到天父的天國去了,憑一個父母生出而靠食物養成的肉體,竟會複活!竟會升天?但我以爲耶稣的複活是真實的,不過不是屍體的複活,而是精神的複活,複活在信徒的心中,不是複活在耶稣的墳墓裏。因爲世間的事物,有其出現,亦必有消失,這是自然的律則,何獨耶稣例外?

  

  這在佛教,就沒有這樣的說法。佛陀常說佛的境界,唯有佛才知道,唯有佛才領略,而且也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因爲一說出來,就成了世間的語言名相,一成了世間的語言名相,那就早已脫離了佛的境界。所以絕對的真理──諸法實相或真如,不可能在我們的世間出現;所以佛陀成佛之後,佛的肉身仍舊跟凡夫的一樣,一樣是一只臭皮袋子,袋子裏裝滿了已經臭的和必將臭的,如不荼毗,且也必將變成蛆蟲和腐蝕菌類的大餐館的肌肉、脂肪、血液、骨胳、粗細經脈和大小神經。正因爲佛的肉身也跟凡夫的肉身一樣,凡夫有生有病有老有死,佛的肉身,同樣也會生病,也會老死,故于釋迦世尊行將入滅之時,佛的侍從阿難尊者苦苦哀求,請佛永住人世,永做人間的導師,釋迦世尊的回答,卻教弟子們依戒爲師、依法爲師,並且重加說明無常的道理。可見佛教不以神奇的故事來增加佛陀的偉大,佛陀在世,只是一個偉大的人,而不必是奇突的「神」。佛陀的偉大,是因他的智慧和德行超過了凡人。然而佛是絕對的圓滿,佛的肉身卻不是絕對的圓滿,佛法是絕對的圓滿,佛教則不必是絕對的圓滿,佛教偉大,僅是相對比較上的偉大,佛教的真正偉大之處,也就在此不以自身爲絕對偉大的偉大,因爲這個現實的世間,就是一個大缺陷,處身于大缺陷中,不可能沒有缺陷。

  

  叁、人生道上缺陷處處

  

  那麼,缺陷在于人間,實爲人人之所難免,人類之有智愚賢不肖,之有聖者仁人與男盜女娼的不同,實也僅是大缺陷與小缺陷的比較差別,有缺陷便有要求,有要求(不論是要求善的果報或惡的作爲)便是缺陷。現在且將人生缺陷中之兩大基本或兩大原始的缺陷分析如下︰人在人間,最不可缺少的要求,便是吃的問題,人從剛剛出世,就會本能地要求吃奶,所以尋常聽到孩子哭了,只把母親的奶頭向小嘴裏一塞,哭聲馬上停止。從吃了第一次的奶汁開始,人的肚子,便得每天填進去一些東西,直到死的時候或死前的幾天與幾小時爲止。世界上盡管有些怪人不吃飯,但那究竟是人類比數中少了又少的少數。比如中國史上的一些道家的信徒,主張不吃煙火而要辟谷燒丹,印度的苦行僧人,甚有日食一麻一米而度其形容枯槁的生活(佛在成道以前也曾有過如此的生活,然而佛的成道,是在放棄了這種苦行之後,所以那不是佛教,而是外道),還有一千九百多年以前曾爲耶稣施行洗禮的約翰,僅以蝗蟲和野蜜作爲他的食品等等,可是人類之中的絕對多數是要靠著適量的谷類蔬類與肉類來維持生命的。人類最初的祖先,也許真像進化論者所說,跟近代的猿猴或猩猩相似,長著一身茸茸的細毛,天熱了脫掉一些、斷掉一些,使得體溫不致太高,天冷了長厚一些長長一些,使得寒氣不易影響體溫的常度,故可免了服飾的累贅。但是凡爲動物,卻不能不吃,正因爲有了吃的問題,世界上才有了煩惱;尤其是有了肉食的動物之後,世界上不但有了煩惱,而且也出現了殘殺和戰爭的悲劇。所謂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在殘殺相食的競爭之下,知能高的動物,漸漸擡頭,漸漸占了優勢,知能低的下等動物則漸漸由相吃而成了專門被吃的階層,甚或又自專門被吃的階層而幹脆退出了我們這一世界衆生的大會的席位,而接受了淘汰除名的命運。這一弱肉強食的比率,根據專家研究的結果,大概是這樣的︰動物長一磅肉,需要吞食小動物的肉十磅(動物吃了小動物的十磅肉,固可增加一磅體重,但其經過勞動及身體各部分能量的消耗之後,吃十磅肉,自然不能如數增加自身體重的一磅),如果我們是靠吃鲔魚爲生的話,那麼一千磅桡足類水生動物,然後産生一百磅的鲱魚,一百磅鲱魚再産生十磅鲭魚,十磅鲭魚長出一磅鲔魚,一磅鲔魚吃進我們的肚皮,僅僅增加我人體重的十分之一磅而已!試問:肉食的殘忍,該是多麼驚人?一千磅的桡足類水生動物,該有多少個生命?多少尾鲱魚,才有一百磅的重量?但到我人身上僅只多了十分之一磅而已!然而,我們的人類,自原始的祖先開頭,就是從獸類的獠牙縫裏逃出來的,人與獸爭的階段,固然是以肉食爲生,到了漁獵的時代,仍然吃肉,遊牧的階段,還是吃肉,直到農耕時代開始以後,人類的主食才著重于谷類與蔬類,而把肉類置于次要的副食地位。奈何不幸得很,我們的社會一到近代,由于醫術的發達和環境衛生的改善,人口的死亡率減少,人的平均壽命拉長,造成了人口膨脹的空前現象,于是一般有心之士,便開始爲人類食糧問題而擔心,而發出驚心動魄的謬論。例如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出現了(但他錯了),他說中國大陸的康生計畫出現了,希望能夠因此而減少中國一億的人口!據美國的生態學家威廉.吳格博的研究報告,他說四十年後的世界人口,將會增加一倍,那麼目前的世界人口約爲二十六億左右,竟有若幹地區的落後民族,已經鬧著糧荒,而需外來的援助。如到四十年後,地球上的耕地不可能增加一倍,人口卻增加了一倍,那時的吃的問題,又將怎麼解決?因此,又有一些人主張大量開辟海洋中的糧倉──向魚類身上去動腦筋了,因爲他們相信,大魚吃小魚,小魚永遠吃不完,而且水類動物之死于相吞相食中的比數,跟人類死于戰爭中的比數類似,絕對的多數還是自己死去的。這樣一來,我們的世界,似乎是命中注定永遠要有殘殺行爲的了。不過也有一些科學家,爲我們指出了可慰的展望,據說假如地球上植物所製出每年達一百六十億的碳素(又名澱粉)都可以吃的話,那麼那怕世界將來的人口,即使比目前多出四十六倍,也可以供應而不愁餓死。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可喜的推測,但願能夠真有這樣的一天。

  

  不管人類未來的生活,如何維持下去,然自有了生民以來的人類世界,最大的問題,實莫過于吃的煩惱,雖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如果人而不曾吃飽,那還顧到財的問題?人在冬天只要肚子填飽,衣服單薄些還不打緊;相反地,如果不給他東西吃,即使裹在狐裘之中,也會饑凍而死。這是欲界衆生,與生俱來的一種大缺陷呀!所以佛在世時告誡弟子們要把食物當藥吃,而不要把吃東西當成享受。佛的意思也是希望佛弟子們從這一個大缺陷中盡量抽出一只腳來,免得矮子過河越走越深!

  

  欲界衆生的第二種最大的缺陷,要算異性要求的問題了,所以中國的儒家要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了。所謂「飽暖思淫欲」,人當餓著肚子的時候,唯一的念頭是想如何找到東西吃,當他吃飽了,且連明天、後天、下一周、下一月,乃至下一年吃的問題都不用發愁了的時候,第二種原始本能的沖動,便會油然而生。當然,以照文明人類的看法,要求異性,固然含有要求發泄性欲的成分在,但是要求異性卻並不即等于要求發泄性欲。根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陰陽的分際與和諧,便是宇宙的本然面目,有陰陽才有天地,有天地始生萬物,萬物之生又賴于陰陽兩性之好合,所以宇宙之形成,固出于陰陽化合,萬物之産生,又爲宇宙的本性作了事實的說明。可見,生存于宇宙自然之中,就得接受自然律則的支配,人由男女好合的父母而生,出生成長之後,又得准備去做兒女的父母,這是自然生命的要求,也爲自然生命的責任。若想跳出這一自然生命的律則,實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壯舉。對于這一點,時賢唐君毅先生曾說︰「人在此,如有要求從無限的自然生命之流中抽出身來,退居岸上,然而退不到岸上,便只有帶著生命之流水,旁行歧出,成絕港枯潢。人在此時便又若從自然生命之大樹折斷的花果。他須另覓國土,自植靈根,否則便只有幹枯憔悴。我們不能說斷絕男女關系是不可能的,而且我認爲這是人生最偉大莊嚴的事業之一……。人能自拔于無限的自然生命之流之外,而退居岸上,或使從自然生命之流之大樹折斷的花果,另覓國土,自植靈根,這不能不說是最偉大莊嚴的事業。……但是這事真要作到家,須把自然生命之流的狂瀾翻到底,直到伏羲畫卦前。」(見香港《人生》半月刊一二四期),我們知道唐君毅先生不是佛教徒,而是近代新儒學的學者,但他曾是晚近佛學家歐陽竟無居士的學生,且他自己也說,他的哲學趣味,最先實得力于《圓覺經》、《楞嚴經》諸經的引發。所以從他這段話裏看來,他不但不攻擊超塵脫俗的出家行爲,並還贊美出家行爲的莊嚴偉大,這比起中國近代另外的一位大思想家胡適先生之一味诋毀說︰「中國古人走錯了路,不思做人,而去做和尚、尼姑、羅漢。」(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八日胡氏在臺中農學院的講詞,載于十二月九日《新生報》)唐先生實在可佩,胡先生則幾乎武斷得令人難于想象。因爲中國古人去做僧尼是走錯了路,西方宗教徒的離開塵世走進道院,是否也走錯了路?只因胡先生自己無法從自然生命之流之中抽身出來,竟全然否定了抽身上岸、另覓國土、自植靈根的莊嚴事業之可敬可貴與偉大之處,這與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大,而幹脆不承認另有天地者,又有多大的出入?當然,能從自然生命之流中抽身上岸的人,人類之中除了極少數宿根…

《神通與人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