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第六輯)▪P2

  ..續本文上一頁語samsara)如同自己之輪回,衆生之生死痛苦亦如自己之痛苦,如是將心比心,大乘慈悲心油然而發,又見聖教之衰微,衆生福淺薄,沈淪苦海,當下亦能發起大乘之心,總而言之,小乘行者,欲得轉入大乘佛道,各人無量劫來所遭遇皆有所不同,興根器勝劣亦有所不同,因此,由小乘轉向大乘(梵語maha-yana)之遲速深淺廣狹也就有所不同了。

  

  

  

  

  3. 女衆欲出家,但無女性特征(無月經、胸部平坦),可否剃度出家?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玩,也很奇妙,剃度出家(梵語pravajyaj)是人人平等皆可行可爲,女性無月經有二種:一、因病況而無。二、因更年期後而無。若因先天性或後天性之病況而無,也須視情況而定。胸部平坦或高隆發達,實乃各人業力所使然,只要身心健康,思想正見(梵語samy-agdrsti),胸部平坦有何不可;相對的,如果胸部高隆發達如須彌山,但此人邪知邪見,行爲怪異,若一旦剃度出家,這也是佛門之不幸,會把佛教搞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成爲佛門中之罪人是也。

  若身體嚴重先天性小兒麻痹症、跛腳、盲聾喑啞、六根不全、雙性人、同性戀者,一一佛陀在戒律裏所規定不行剃度,若行剃度出家,爲人剃度者與被剃度者皆有無量罪過與墮落之因。

  

  畢竟這是形象問題、威儀問題,避免讓無數之人起譏嫌、誹謗、造口業、退道心、善根不起,劣比勝多,衆生反感造口業者比好感贊歎者遠勝數倍,得不償失。乃佛陀大慈悲心方便之教也,身心殘障,在家修有何不可,何況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依佛所教而修,成佛人人平等哩!

  

  

  

  

  4. 在家修行受持何等經典較爲適當

  

  

  叁藏(梵語trini pitakani)十二部(梵語dvadasanga-buddha-vacana)教典,一一無非欲令法界一切有情普皆成佛爲目的,但佛法是一味的,成佛是唯一的終極目標,二乘叁乘皆是佛陀當初之權巧方便教化,是故經典有大小二乘、權實二法、了義與不了義之門,茲當受持經典之際,實在有須要選擇了義正法之經典而修證,當今社會逢遭末法,邪師邪法揮舞,亂象缤紛,讓人有莫衷一是之感,甚至你擁有可貴的善根(梵語kusala-mula)被邪師邪法所導向錯誤之極端旁門左道,自己不能自覺,還感謝對方的恩典,此人實乃可愍可憐也!

  

  若真誠要學佛修道,理應事理圓融並進:事者先叁歸(梵語tri-sarana-gamana)、五戒(梵語panca silani)、菩薩戒循進而上。理者即是受持經典,聽聞了義正法,若欲研讀經典者,可依循下列程序細膩參究閱覽佛經即可:四部阿含經(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佛教叁經、六百卷大般若經、維摩诘經、淨土叁經、八十卷華嚴經、圓覺經、法華經、楞嚴經。一旦對一代如來聖教已能體解大道之際,就可一門深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學佛之人應提起大智慧觀照諸法實相,莫令一切邪師邪法入心,幹擾你的知見,影響你的行爲,形成無法救度因而墮落之不歸路。提倡消災解厄、特權改運改命、談玄說妙、經忏度亡、詭異悚然邪說、符咒驅邪魔、自謂佛菩薩羅漢來示現、爲人廣說叁世因果、炫耀自己,這些可怕的佛怪,皆當遠離,如此邪見諸經也應棄之太平洋,若遇如此邪師也應慧劍斬情絲,不留禍患是也!

  

  

  

  

  

  5. 若欲修持淨土法門,應先從何經入門?淨土思想又依據何經立宗?

  

  淨土乃十方諸佛欲令衆生成就佛道因而大悲願力所成之淨土,淨土宗所依據之叁部經典,皆贊歎淨土清淨莊嚴之正依報,皆有詳備闡述,即是佛說無量壽佛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再加世親菩薩所造之往生論,共稱淨土叁經一論,是淨土宗所立之往生淨土思想是也,今將叁經一論之大意概說敘述如下:

  佛說無量壽佛經:說明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在過去世中,在世自在王佛座下發大菩提心,願成佛度生之弘願,因而佛爲之剃度出家爲比丘,法名法藏。世自在王佛爲滿足法藏比丘度生之大願力,將十方無量世界所有之淨土最殊勝處,變現二百十億佛之淨土讓法藏比丘親自目睹其神聖莊嚴微妙淨土,法藏比丘親眼所見後,具足五劫思惟精取二百十億最微妙、最莊嚴、最殊勝之淨土而組合,當下于世自在王佛前發下四十八大弘願,最後成佛,也由他之弘願建設了清淨莊嚴微妙之極樂世界(梵語Sukhavati),接引九品往生之九法界衆生來其清淨國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本經指示我們用觀想之法門,觀想極樂世界正依報之莊嚴,達到心入觀想極樂正依報莊嚴光明,觀想得清清楚楚,無惑無動,入境叁昧,因而自力與佛力接引往生淨土。

  

  佛說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梵語Sakya-munibuddha)介紹極樂世界清淨微妙莊嚴之舉,並說明往生淨土者皆與阿彌陀佛之壽命一一皆無量壽,以持名念佛而達念佛叁昧即得往生淨土,一旦往生極樂淨土人人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 ,直至成佛之殊勝法門,共有六方諸佛稱贊西方淨土殊勝難得之金言,末了釋迦牟尼佛也勸化五濁惡世之衆生發願願生極樂之懇切婆心。

  

  往生論:乃世親(梵語Vasubandhu)所造論,北魏菩提流支譯,全部稱爲無量壽優婆提舍願生偈。又稱淨土論、往生淨土論、無量壽經論、無量壽優婆提舍經論。

  

  本論是依無量壽經作願生偈,贊歎極樂淨土之殊勝微妙莊嚴,闡說修習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等五念門,勸往生西方極樂是也。

  

  若欲修持淨土法門者,應從淨土叁經著手研習,次第即: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佛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往生論是也!再加上楞嚴經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如是而受持更令淨土法門具備圓滿無礙。

  

  

  

  

  

  6. 何謂往生淨土叁資糧?

  

  信願行即是信仰、發願、修行。淨土宗依此叁者作爲往生淨土根本願理,稱爲往生淨土叁資糧。資糧者,譬如遠行,一者須要資財,二者須要糧食,若缺此二事,絕對難以到達,于此叁種資糧中,又有帶帶關系,先由信生願,由願生行;若信不具,則願與行皆無從成立。

  現在深入而論之,信仰者應具足四種信心:一者深信娑婆是苦海,幻化無常,苦多樂少,離多聚少,穢多淨少,五濁(梵語panca kasayah)惡世,輪回六道四生,苦不堪言。二者深信極樂清淨微妙快樂,但受諸樂,無有衆苦,西方淨土正依二報莊嚴神聖,壽命無量,一生成佛。叁者深信釋迦無虛言,叁藏十二部聖典,依之修證即可成就無上菩提,九法界有情依之而成道,依淨土法門奉行念佛叁昧,一一如願得以往生淨土。四者深信彌陀無虛願,阿彌陀佛履行四十八大願,願願度衆生,只要虔誠一心稱念佛號,無有一位不被彼佛接引往生者。

  

  發願者,即是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不猶豫,歸心似箭,纖塵不染,一心(梵語eka-citta)向極樂,唯是彌陀慈父是依怙也。

  

  修行者,既已信仰堅固,毫無動搖,而且發願已定,緊接著即是念佛修行,達到妄想不生,念佛叁昧,如此一來,往生淨土必成,頓斷生死,永脫叁界(梵語trayo dhatavah),畢竟成佛矣!

  

  

  

  

  

  7. 誦持楞嚴咒有時間的限製嗎?是否只能在清晨誦持此咒?其他如中午、傍晚、夜間、午夜是否不可誦持呢?

  

  持誦楞嚴咒或佛門中之咒語是修持法門之一,因持咒而得定,因定發慧,因慧破妄想無明(梵語 avidya ),而證一心,因一心逐漸見性,因見性起修,究竟成佛爲宗旨,這才是持咒之本意,佛弟子若舍離持咒本意,另外有其它想法與作用,一一皆是權巧之宜,譬如驅魔、消災解厄、求福延壽之類,這是令中下根基之輩之所受用而已!並非佛陀令弟子持咒之實際意義也,所以持誦咒語絕對沒有時間限製,任何時刻皆可持誦本咒,不論中午、下午、傍晚、午夜皆不受限製。

  

  在楞嚴經所記載阿難尊者受摩登伽女淫難未逞,事因是由佛陀誦楞嚴咒,由文殊師利菩薩(梵語 Manjusri)護送到淫室,佛之威德神力特強不可抗拒,當下把婆羅門外道之邪咒破得粉碎,把阿難尊者在迷迷糊糊中拯救而出,此時大約在早上八、九點之時刻,正是沙門托缽乞食之際,符合佛製,也就是佛陀在早上八、九點許持誦本咒,因人、因時、因地一一皆可持誦咒語,佛弟子怎可把持咒劃分何時可,何時不可之有乎?若不明事理真相妄加臆測,有違佛陀爲何持咒之真實意義,豈不是佛門中之外道或逆子之罪耶!

  

  的確佛門中有極少數出家衆與在家衆有如是不明事由之真相,對本咒前因後果,不甚理解而一知半解令正法學子有心生堪虞之疑慮也!正信佛弟子既明真相,對于持誦本咒就不該猶豫何時可誦持,何時不可持誦!畢竟持誦咒語之本質意義,是令心不松散而得專注一心,達成念咒叁昧,如是一步步循進,終極以無上菩提爲歸也。

  

  

  

  

  8. 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有何差異?

  

  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門無量,歸元無二。修行究竟目標都是爲了成就佛道,這是沒有什麼異議的,但是在在家份與崗位上與出家身份崗位上的確有因人而異;往往在家修行者,因爲有家庭累贅,要經理事業,籌謀人際,應酬交際,鞏固家計,維持家庭大大小小情感,照顧兒女妻子眷屬等等,如此的牽絆、壓力、執著、煩惱(梵…

《佛學問答(第六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