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此時之際,假中有空中,空中有假中,中中有假空,即假即空即中,一心叁觀實證自如,無有障礙,本體不偏不倚之中道實相義圓滿具足,正所謂再學佛叁年,看山又是山,此時已登上崇高圓滿之境地也!
開悟聖僧雲:『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只爲衆生被業系,四聖六凡油然生。』
27. 何謂『四加行』?
指小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已,次須修四聖谛觀,作准備進入見道位,則稱爲四善根位,由于該位所修之有漏善根,能生無漏聖道,若見道以後則稱聖者位。
四善根位者:
一、暖位(梵語usma-gata)又作暖法,系以光明之暖性爲譬喻,此位可消除煩惱,接近見道無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並以此位觀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四谛與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觀慧,修至此位,即使退卻而斷善根,造惡業,乃至墮入惡趣,然而終必能得聖道而入涅槃。
二、頂位(梵語murdhana):又作頂法,于動搖不安定之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絕頂位,乃不進則退之境界,于此修四谛,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墮地獄,也不至于斷善根。
叁、忍位(梵語ksanti):又作忍法,爲確認四谛之理,善根已定,不再動搖之位,不再墮落惡趣。
四、世第一法位(梵語laukiagra-dharma):爲有漏世間法中能生最上善根之位,此位與上忍位相同,觀修欲界苦谛下之一行相,于次一剎那入見道位而成爲聖者。以上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種善根,以能生見道無漏之善,而成爲其根本,故稱善根。
28. 開悟證果的阿羅漢都具有神通嗎?
阿羅漢(梵語arhat)爲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又作阿盧漢、阿羅诃、阿啰呵、阿黎呵、啰曷帝。略稱羅漢、啰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指斷盡叁界見思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作狹義之解釋,專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廣義言之,則泛指大小乘佛教中最高果位。
據成唯識論卷叁所載,阿羅漢通攝叁乘之無學果位,故爲佛之異名,亦即是如來十號之一。
阿羅漢叁義:一、殺賊:賊是指見思惑,阿羅漢能斷叁界見思之惑,故稱殺賊。二、不生:即是無生,阿羅漢證入涅槃,而不複受生于叁界中,故稱不生。叁、應供:阿羅漢得漏盡,斷除一切煩惱,應受人天之供養,故稱應供。
以上是單指四果阿羅漢而言,若證得四果阿羅漢的話,既已斷見思惑,當下出叁界,證成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不生不滅之涅槃圓成,叁明(梵語tri-vidya)六通具足,已達無學絕學之境,無缺欠,此時之際,他心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漏盡通,全部具足,神通妙用自由無礙。
如果叁果二果一果阿羅漢的話,其果位尚屬有學位,見思二惑未全然斷盡,自性無生也未得圓滿,但是雖然如此,有學位的一二叁果之阿羅漢有些也有神通的能力,只是未能神通廣大,自在解脫之神力有限度,也尚未靈妙自如而已!畢竟是尚屬有學位之一二叁果聲聞哩!
29. 誦經念佛爲亡者作功德回向,是否可令墮入地獄的亡者,亦能往生到淨土?
若論罪業,罪有叁等:一、逆罪。二、重罪。叁、輕罪。
逆罪者,即是五逆罪:一、殺父(梵語pitr-ghata)。二、殺母(梵語matr-ghata)。叁、殺阿羅漢(梵語arhat-ghata)。四、出佛身血(梵語tathagatasyantike)。五、破和合僧(梵語samgha-bheda)。此等逆罪當命終之際剎那直墮地獄,欲得超度作功德令亡者之神識往生淨土甚爲極難。
殺死人屬于重罪,重罪亦有輕重之別。殺法極爲殘酷,不以一刀一槍令斃,一刀一刀切肉挖眼睛,斷手斷腳,欲死不能,欲活而痛,逐漸淩虐極苦死,這是重中之重之重罪。若一刀而斃,一槍即死這是重中之輕之罪,重罪欲超度作功德令亡者超薦亦困難,何以故?佛教講因果(梵語hetu-phala),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果由因而來,無因即無果,因果是公平的、合理的、不會錯亂的、有次第乎?其他諸如偷盜、邪淫、大妄語、作奸犯科、欺詐僞造等等之罪亦有輕重之別。爲亡者超度作功德回向,普令免墮地獄、餓鬼、畜牲是值得同情與慰藉的,但是如果沒有透過因果律,業力果報論,這麼一來就極爲嚴重傷及到佛教教義與本質了,如果造了極大惡業,因此找幾位有修有德的出家衆來超度就能得以往生淨土,免遭墮落叁惡道的話,這當下就是特權、赦免、搞關系,有錢使鬼也會推磨的重大誤導與邪見邪知,這非佛法、非正法,而是變質的佛法,外道邪法已滲透佛門中,是末法現象,衆生福報逐漸走下坡的危機預兆,正法得不到,反抓到旁門左道之邪見,目前臺灣寶島如此猖狂肆虐的趕經忏,譬如水陸法會、梁皇寶忏、地藏忏、金剛忏、楞嚴忏....數不完的賺錢法會,令人憂心,這都是構成佛教衰敗頹喪的致命傷,也是佛教內經忏人士應負起責任的罪人。
我佛陀大慈大悲,在叁千年前的佛陀時代百分之百,就沒有什麼任何經忏之有,到了佛滅度五、六百年後,逐漸大乘經典譯出,大乘經典裏慢慢有消災解厄、求福保平安,一些超度法會儀規在萌芽彰顯而流傳開始,流傳開始就等于佛陀正法開始變質腐敗末法之預兆出現,換句話說,這是佛教欲包容外道婆羅門教(早期印度教)的背景立場,欲令外道行者來學佛入佛知見,暫以方便之法,將其外道之超度亡靈消災、解厄、祈福保平安,一一收容並吞在佛教內,這種方便中之方便法,這乃無可奈何之舉,目的在于令外道仁者也能知道佛門中也有這套的消災解厄種種法門,讓婆羅門教的行者知道佛門也有這一套超度消災解厄之法門,因而心生歡喜,當下也來入佛門學佛,因爲婆羅門教的行者,十之八九都非常喜歡消災解厄,超度亡靈,祈福保平安之儀式,儀式勝過真理,真理擺一邊;之後佛法傳至其他國家去,每個國家人民十之八九也喜愛這一套,七仔卡愛八仔,包含中國、臺灣、日本、韓國...都是如此,若不說清楚,以訛傳訛,誤導衆生,其罪無量!當初這一套方便權宜,正所謂:『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之大智慧方便權宜之教,高僧大德實乃有內心苦衷之痛,當初那個時代背景就是如此狀況,無奈這麼一流傳一千五百年之後,現代的出家衆與在家衆有幾人能深深正見(梵語samyag-drsti)當初時代的曆史背景,與現代人專以賺錢爲由的法會背景,實有迥然的懸殊差異呢?真正能厘清者實乃罕有幾人呢?
振興佛教(梵語Buddha-sasana)人人有責,非彼起此落,此起彼落,而是應彼此共起才對,衆弟子奮勇共同來響應: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後的宗教,在生不修行,死後才請出家人超度,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補救方便,畢竟佛教是重視今生今世就要修行,現世要證得果位的宗教,千萬不得顛倒事實,若能人人把持這種正知正見的正法理念,這才可堪稱真佛子,也正是當今佛教這股歪風頹喪的賺錢法會逐步淨化,回歸到佛陀當初度化衆生正確的理念,與出世解脫的本懷:佛教是重生非重死的宗教是也!這麼一來人人對得起佛陀,對得起佛教,人人問心無愧。佛教興旺,佛光普照,乃世界國人之福,人人欲證得菩提,指日可待!
31. 我已受過在家菩薩戒,當百歲命終往生時,歸依證、戒牒、海青、缦衣、經書、佛像、往生被等,該如何處理才如法?
人命無常(梵語anitya),于呼吸間,一口氣不來便陰陽相隔,你能先知先覺到這些小細節也實在不容易了,首先恭禧您能發大菩提心,已受在家菩薩戒,當欲百歲往生之際,身穿輕便你所習慣的衣服即可,然後再將海青、缦衣亦披上,整裝好後,把歸依證、戒牒(五戒證書、在家菩薩戒證書),存放在自己右邊的口袋裏,往生被就平坦蓋覆在自已身上,蓮花正面朝上,這就圓滿如法的步驟,最後奉行荼毗(火化、火葬)。
如果是土葬儀式,就將歸依證、戒牒,一並請家屬以火化之即可,你所讀誦、研習的佛經佛像,可事先安排贈予想需要的人,若家人想留下讀誦或研習,或留下當紀念性留念皆可,若他人不需要,家人也不想留下,就直接拿到附近適當佛寺清淨之處供奉或處理之!若能如此安排,就是圓滿如法是也!
32. 爲什麼往生剎那,邀請法師開示助念那麼重要?實際意義如何?
了生脫死,解脫輪回,頓斷叁界,成就佛道是每一位佛弟子最大的希望,也是終極目標。當臨終之剎那,正是關鍵生死與解脫(梵語vimoksa)之際,也是叁界內與出叁界之別,更是往生淨土與不得往生淨土之分水嶺,所以當佛弟子在命終時,出家法師(梵語dharma-bhanaka)幫助他開示佛法,可讓亡者心開意解,萬緣放下,執著放棄,罣礙消除,達到真正的看破、放下、自在、跳過,讓亡者在世的智慧再度現前,因而使內心清淨光明,法喜普現;再加上開示淨土法門要義,使亡者能正念(梵語samyak-smrti)不失,了解西方極樂世界正報依報莊嚴的情景,也讓亡者明白往生西方淨土中,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慈父,教導我們成就佛道的大導師;還…
《佛學問答(第六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