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頓悟一剎那▪P2

  ..續本文上一頁, 所作所爲舉心動念又卻不是。

  

  一切諸法本無情, 一切諸佛本自靈, 混然同太虛, 無欠亦無余。

  

  若回光返照, 于一剎那中, 即心念息時中, 迷惑煩惱癡暗狂情頓自消滅, 諸緣境界轉爲甘露醍醐安樂國土。

  

  聖人道, 萬法從心生,萬法從人滅, 皆由汝心,善惡也只由汝心, 地獄天堂也只由汝心, 只今相應與佛合智,即是佛也。 更無相诳,直下奉信無疑。

  

  吾人本具一心, 其量廣大,猶如太虛, 無邊無中,無方圓大小, 無上下大小,無瞋無喜, 無是無非,無善無惡。

  

  修道道無可修, 問法法無可問, 迷人不了色空, 悟者本無逆順, 八萬四千法門, 至理不離方寸, 識取自家城郭, 莫謾尋他州郡, 不知月之大小, 不管歲之余閏, 煩惱即是菩提, 淨華生于泥糞。

  

  妙性本空, 無有一法可得。

  

  絕學無爲閑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

  

  若能于一切處,一切時中, 念念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性圓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還共如來合。

  

  不求真, 不斷妄, 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如來真實相。

  

  當知此一心本無念,本真如, 本離根、塵、識, 故本無所住而常住, 是故知萬法盡在自心。體若虛空勿涯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 覓則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只麼得。

  

  不見一法即如來, 方得名爲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 未了還須償宿債。

  

  若能于自心, 剎那頓觀無念者, 即知本自清淨無染。

  

  生不拘身, 禅非

  境, 拘必乃疲,

  則非靜, 不

  不拘, 真光回孤, 六門齊應, 萬行同敷。

  

  至道本乎其心, 心法本乎無住, 無住心體, 靈知不昧, 性相寂然, 包含德用, 赅攝內外, 能深能廣, 非有非空, 不生不滅, 無終無始, 求之而不得, 棄之而不離。

  

  若能于自心, 剎那頓見真如者, 即知本自不生不滅, 而圓滿具足。

  

  若一念不生, 則前後際斷, 照體獨立, 物我皆如, 直照心源, 無知無得, 不取不舍, 無修無證。

  

  心心作佛, 無一心而非佛心, 處處成道, 無一塵而非佛國。

  

  若悟自性, 本無所住者, 即知本自凝然常住, 不動不搖。

  

  真妄物我, 舉一全收, 心佛衆生, 渾然齊致。

  

  迷則人隨于法, 法法萬差而人不同, 悟則法隨于人, 人人一智而融萬境。

  

  萬法盡在自心, 若能于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即是親證, 見此一心。

  

  悟寂無寂, 真知無知, 以知寂不二之一心, 契空有雙融之中道, 無住無著, 莫攝莫收, 是非兩亡, 能所雙絕, 斯絕亦寂, 則般若現前。

  

  法是無生之法, 無生即是無虛妄, 乃是空寂之心, 知空寂而了法身, 了法身而真解脫。

  

  一念之心, 普具十界諸法, 心外無法, 法外無心。

  

  真如性淨, 慧鑒無窮, 如水分千月, 能見聞覺知, 見聞覺知而常空寂, 空即無相, 寂即無生, 不被善惡所拘, 不被靜亂所攝, 不厭生死, 不樂涅槃, 有不能有, 行住坐臥, 心不動搖, 一切時中, 獲無所得, 叁世諸佛, 教旨如斯。

  

  真如無念, 非想念而能知; 實相無生, 豈色心而能見; 無念念者, 即念真如; 無生生者, 即生實相; 無住而住, 常住涅槃; 無行而行, 即超彼岸。

  

  十方諸佛, 一切衆生, 全在當人一念心中而成, 當知方便雖有多門, 歸元無二, 即歸真如, 此一心也。

  

  如如不動, 動用無窮; 念念無求, 求本無念。 菩提無得, 淨五眼而了叁身。

  

  法身湛然常寂,應用無方, 用而常空,空而常用,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 空而不無,便成妙有, 妙有即摩诃若。

  

  一念迷時, 一心從境, 故起顛倒, 輪回受苦; 一念覺時, 境從一心而得解脫, 涅槃常樂。

  

  真空即是清淨涅槃, 般若是涅槃之因, 涅槃是般若之果; 般若無見,能見涅槃; 涅槃無生,能生般若; 涅槃般若,名異體同, 隨義立名。 故雲法無定相。

  

  涅槃能生般若, 即名真佛法身; 般若能建涅槃, 故號如來知見, 知即知心空寂, 見即見性無生, 知見分,不一不異。

  

  一心是萬法之源, 迷悟之根, 成佛之本。

  

  所有衆生同一真性, 但爲客塵妄想所覆, 不能顯了, 若舍妄歸真, 無自無他, 凡聖等一。

  

  心想若滅, 生死長絕, 不死不生, 無相無名, 一道虛寂, 萬物齊平。 何貴何賤! 何辱何榮! 何勝何劣! 何重何輕!

  

  一切凡聖歸于一心, 至極涅槃, 常樂境界, 以是義故, 須悟萬法歸于一心, 心性無二, 真如不變, 不生不滅。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 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追尋不見, 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知法無知,無知知要;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生死忘懷,即是本性。

  

  真如法界, 心佛衆生, 叁無差別。

  

  至理無诠, 非解非纏, 靈通應物, 常在目前, 目前無物, 無物宛然。

  

  菩提本有,不須用守; 煩惱本無,不須用除。

  

  真如性海, 曆劫不壞, 真樂無窮, 自由自在, 本具寶藏, 妙用無窮。靈知自照, 萬法歸如, 無歸無受, 絕觀忘守。

  

  自觀自心, 知佛在內,不外外尋;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識佛,曉了識心, 離心非佛,離佛非心。

  

  諸佛發悟,悟此一心; 衆生迷妄,迷此一心, 叁藏經論,五乘教法, 無非方便,導入漸悟, 透此一心。

  

  識自心源, 達佛深理,悟無爲法。 內無所得,外無所求。 心不系道,亦不結業, 無念無作,非修非證, 不曆諸位,而自崇最, 名之爲道。

  

  一切諸法,心爲上首, 若知于心, 則能得知一切諸法。

  

  過去諸佛證此一心, 菩薩證悟此一心, 佛弟子欲得證悟, 亦當證悟此一心。

  

  無著無所依, 無累心寂滅, 本性如虛空, 是名無上道。

  

  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心外更無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生萬種法。

  

  常離于念, 覺體不滅, 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 不可破壞, 即是一心, 靈明洞徹。不住迷,不住悟, 不住體,不住用, 而生其心,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 若住善,生心即善現; 若住惡,生即即惡現, 本心即隱沒。 若無所住, 十方世界,唯是一心。

  

  境立心便有, 心無境不生。 若將心系境, 心境兩俱亡, 境心各自住, 心境性恒清。

  

  真如法身, 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智體不動,具足無漏。

  

  不

  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就悟, 達大道兮過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與凡聖同纏, 超然名之曰祖。

  

  是法是佛, 是心是法, 法佛無二, 僧寶亦然。

  

  法身常住, 本自不生, 今亦不滅, 永存不壞, 無始無終。

  

  吾之真性, 如來湛然常住, 本無生滅, 無相可見之, 若要見之, 外不見山河, 內不有見聞知覺, 方開正眼,

  即見本來面目。

  

  用即寂, 寂即用, 用寂體一, 同出而異名。

  

  無邊剎海, 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 不離當念。

  

  叁界所有法, 唯是一心, 心外更無一法可得。 所以曰歸心, 故得一心之旨。

  

  夫學道之法, 必須先識根源, 求道由心, 又須識心之體性, 分明無惑, 一了千明, 一迷萬惑。

  

  一切善惡皆出自心, 心是身之主, 身是心之用, 佛由心成。

  

  心無形相,內外不居, 心起境生,心滅境滅, 知心空寂即入空寂法門。

  

  知心無縛, 即入解脫法門; 知心無相, 即入無相法門; 覺心無心, 即入真如法門, 若能知心如是者, 即入智慧法門。

  

  心能作佛, 心能作衆生, 福由心作, 禍由心爲, 心能作天堂, 心能作地獄。

  

  覺心性相即是佛。

  

  知一切法, 即心自性, 成就慧身, 不由他悟。

  

  心正成佛, 心邪成魔; 心惡是羅剎, 心貪是餓鬼, 心癡是畜牲, 心是一瘘罪福之根本。

  

  聲聞厭喧求靜, 猶如棄面求餅, 餅從來是面, 造作隨人百態, 煩惱即是菩提。

  

  法身自在無方, 觸目無非正覺, 六塵本來空寂, 涅槃生死平等。

  

  衆生自悟此心, 作得了主, 不造諸惡, 廣行十善, 依佛行持, 立佛行願, 必定成佛矣。

  

  衆生不解修道, 便欲斷除煩惱, 煩惱本來空寂, 將道更欲覓道, 一念之心即是, 何須別處尋討。

  

  迷時以空爲色, 悟即偶色爲空, 迷悟本無差別, 色空究竟還同。

  

  大千剎海, 萬象森羅, 解脫門開, 一超直入。

  

  願王彌陀笑顔迎, 笑破根塵淨空中, 照顧一念不離佛, 動靜皆在蓮池行。

  

  見心無所生, 知心如虛空; 舍慢持淨戒, 以法化衆生。

  

  常樂寂靜法,其心當無著; 自性若清淨,諸法無去來。

  

  佛在世時佛爲師, 佛滅度後戒爲師, 佛陀正法依戒住, 僧伽命脈賴戒律。

  

  無相布施真布施, 離相持戒真持戒; 我法二執淨…

《頓悟一剎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超塵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