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盡時, 轉凡成聖進佛階。
有言有說皆是妄, 無形無相始爲真; 諸仁識得此中意, 打破虛空笑破唇。
僧寶之名豈易稱 , 開遮持犯須究明; 嚴淨毗尼宏叁界, 方爲人間福田僧。
戒定慧熏修, 即是無上道; 不染世俗習, 身心自解脫。
前世修來此報身, 百煉千錘作完人; 自身識得娘生面, 轉勸他人認主人。
十方佛子學無爲, 學得無爲真有爲; 有爲手段持淨戒, 盡虛空界任徘徊。
一念不覺無明夢, 夜長夢多總是空; 一覺醒來衣珠在, 不離當處返家鄉。
未見本來人, 不識本來面, 要見本來面, 見性即可見。
叁界無界是火宅, 更于何處可安居
證得諸法皆空性, 無生法忍同時登。
說食終不飽, 必須著力行; 持戒到彼岸, 如日行虛空。
心無異相名爲真如, 心不可改名爲法性, 心無所屬名爲解脫, 心性無礙名爲菩提, 心性寂滅名爲涅槃。
實相念佛, 念到離念真心, 全體顯露, 即證實相。
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佛, 能所雙忘,實相現前, 不待彌陀接引, 即證無相菩提。
西方淨土唯心所現, 自心不淨則西方淨土, 遠隔千萬億佛土, 何能到達, 若自心能淨, 則西方淨土不隔毫端, 舉念即至, 故自心能淨, 則自心淨土, 即是西方佛土。
一切法門不離自心, 故究竟淨土, 即在自心, 心淨土亦淨, 心穢土亦穢, 修一切法門終歸淨心。
學佛究竟彼岸, 在于淨心而已。
若執理廢事,理成畫餅, 縱使博通教理,口若懸河, 而行與言違, 我執煩惱有增無減, 理又安在! 故事理不二, 是以事透理, 非是以理概事。
應無所,即是實相菩提, 亦是法身佛之境界。
十法界不離一心, 一心能造十法界。
叁界無別有, 唯是一心作。
若人欲了知, 叁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參禅念佛本來同, 看破分明總是空, 己到自然全體現, 春來依舊百花紅。
善惡雖殊,本性無二, 無二之性名爲實性, 于實性中,不染善惡, 直至無上菩提, 念念自見,不失本念。
佛言︰ 人系于妻子估宅,甚于牢獄, 牢獄有散釋之期, 妻子無遠離之念, 情愛于色,豈憚驅馳! 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佛言: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 佛謂之曰: 其斷其陰,不如斷心, 心如功曹,豕曹若止, 從者都息, 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看佛經不能偏一面, 若偏一面會出毛病, 佛法是圓隔方便的, 是面面觀的, 是諸法實相的。
諸佛證悟諸法實相而成佛道, 衆生欲得成就佛道, 亦循諸法實相而修證, 諸法實相即是不二法門。
法身無相,法身偏一切處, 如如不動,沒有形象, 佛隨類現身而度衆生, 佛的化身無量無邊, 佛的真化身無在無不在。
修道,是修通往大涅槃之路, 修成佛之道。
凡夫與聖人不同, 聖人觀性, 凡夫觀相; 凡夫處處見、處處著。
修行不要怕時間長, 不要怕受苦, 法門須廣修, 不廣修法門, 塵沙惑不能破。
佛不度無緣之人, 不可曲解以爲佛有分別心, 是說因緣尚未成熟之意, 等到將來法緣成熟時, 再來度他。
正見如來聖法, 修行要一門深入, 否則一生有多少時光, 結果一事無成。
佛法與世法之別爲一智一迷, 執著與不執著,空與不空而有異也。
對一切衆生生恭敬心, 即是對未來諸佛的供養。
二界六道衆生, 要成佛必在五欲六塵叁界六道中修, 火焰化紅蓮, 苦逆之境一一皆爲修道增上緣。
冤家對頭不可恨他, 他是來成就我們忍辱解脫之境, 無境心不生, 心生方能了知心地之無明, 後以智慧淨化,
證成菩提。
學佛可開智慧, 有智可斷情愛, 破無,出叁界,圓成佛道。
魔有內魔外魔, 內魔最害人, 自己的煩惱就是內魔, 就怕內魔與外魔勾結, 名聞利養是魔境。
凡夫隨境界轉, 佛心地自在不被境轉; 凡夫被無明所牽絆, 佛已破無明, 得證法身。
不念佛還好,愈念念頭愈多, 不要怕,依舊念, 修行是點滴功夫, 境界成熟, 自然逐漸念頭會息滅。
我們自始自終皆與外在人士做朋友, 從未與自己的心地做朋友, 豈不是舍本逐末,背道而馳!
凡夫于六道的路上走得很光滑, 但涅槃路上木向陌生生澀, 更充滿荊棘葛藤, 走不出叁界。
佛于叁界出入縱橫自在, 依佛所修而修, 依佛所證而證, 不出不入, 究竟修證處, 與佛正等無異。
冤家惡人加害于我, 不能起怨恨之心, 深思自己在學菩薩行, 還能有報複心嗎?
勸二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 勸百人念佛就是菩薩, 勸萬人念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修行人多,證果者少, 因爲道心進進退退, 不能勇猛精進; 八地菩薩是不動地,永無退轉; 七地菩薩以下都是進進退退。
超度有叁種層次;
(一) 思想超渡。
(二) 現生超渡。
(叁) 臨終超渡。
看破、放下、 解脫、自在。
修行要創造因緣,把握因緣, 利用因緣,積極因緣; 不得等待因緣, 不得觀看因緣, 不得消極因緣, 若能如是, 諸佛贊歎,菩薩護持。
凡夫衆生有業障現前, 佛菩薩也會業障現前; 只是佛菩薩面對業障, 心地如如不動, 了知業障皆來自前因後果; 凡夫不明業障前因後果, 因而怨天尤人, 激動暴跳,心緒不穩。
父母給我色身, 佛法給我們法身。
金銀寶物資助色身, 如來正法能喚醒慧命。
佛所說法都是藥方, 病好了,藥方可以不要了; 世間法應舍, 出世間法也應舍, 不舍成法縛。
佛說世間無常, 五欲六塵如幻如化, 佛卻于種種無常當中, 做幻化佛事,水月道場, 廣度無量衆生, 成就無上菩提。
富貴者應喜舍布施植福,以福培福, 因爲福報是有盡之時; 貧窮更應喜舍布施, 今生夠窮了,福盡了, 無福報之因,故應盡心盡力, 隨分隨緣植下福田之因, 因果是平等的,不會錯亂的。
果由因而來, 無因即無果, 善果有善因, 惡果有惡因, 因果是公平的。
慈悲是純理智所流露出來的, 愛是由感情意識所發露出來的, 慈悲是淨化的,無束縛的, 永恒不變的,光明自在的; 成情是無常的,黑暗無知的, 是束縛的,是墮落的。
冷靜思惟自己叁分鍾, 爲誰辛苦,爲誰忙! 辛苦一輩子,又是一場空, 兒女子孫,事業名譽固然重要, 生死大事尤爲重要, 祝福您善根大展流露。
生與死涅槃是自己的, 你自己也擁有生死與涅槃; 衆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明白嗎
別人僅能作拋磚引玉之與, 無法代勞別人修行辦生死大業; 別人僅能點破迷津, 無法代勞別人窮窮無盡業障侵襲。
成佛是自己作的, 當魔也是自己作的, 上升是自己作的, 墮落也是自己作的, 你說平等不平等。
成佛修行是偉大聖業, 別人從中誹謗譏笑,這不要緊, 因爲以後成佛證果是你自己, 解脫涅槃是你自己得; 別人誹謗譏笑是因, 別人墮落是果, 因果不會錯亂的, 珍重!
錯誤的诤執固然是不好, 理念正確的诤執亦未必是好, 這要看因人、因時、因地而理性決定。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有疑應發問, 打破沙鍋問到底, 得到真相大白, 心服口服, 內心無惑。
大男人主義或大女人主義者, 這未必是好, 我執深重,意識頑固, 有時不得自覺, 因而欲升反墮,昧于真理,
佛要我們由我達無我, 徹底淨化我執, 菩提就當下現前。
外在的魔並不可怕, 自己的心魔是最可怕的, 你明白什麼是心魔嗎? 就貪欲、瞋恚、愚癡、 疑心、貢高心、嫉妒心、 這些心魔可障佛道, 可造作五逆十惡, 作奸犯科, 讓自己身不由己, 情緒激昂不穩定, 痛苦無盡, 周旋不出六道。
我今生長得醜、貧窮、 多病苦,逆境重重, 這沒關系, 幸好還能當人, 沒墮叁惡道就慶幸無比了, 要知道這是你的惡果, 無量劫前你不知造下多少惡業惡因呢! 今生還來得及,勿徘徊, 一心一意歸依叁寶, 斷惡行善,廣結善緣, 這是今生所造之善因, 來世就有料想不到的善果, 因爲因果平等的。
人非聖,孰人無過! 勤求佛道的過程, 遇強烈逆境,偶偶發脾氣, 若能自覺, 改過遷善就好了, 你若無脾氣,你就成佛了, 不是嗎?
心常憂郁, 常懷悲傷者, 則成悲魔; 常歡喜過度失態者, 則成喜魔。
甯在諸惡趣, 恒得聞佛名; 不欲生善道, 不得聞佛名。
發願與善知識在一起, 善知識如一盞明燈, 能照破世間的黑暗, 啓發慧命, 讓我們出離生死苦海。
迷時是世間法, 悟時是佛法, 迷悟在一剎那。
貪戀五欲六塵不舍, 名爲六道流浪漢; 了知五欲六塵空幻, 心不染著, 名爲出塵道人。
學佛之人有五種悲哀;
(一) 念佛怕口渴。
(二) 參禅怕盤腿,怕腳麻、腿酸。
(叁) 研究教理怕傷腦筋。
(四) 演說佛法怕沒有聽衆。
(五) 打掃環境怕掃死螞蟻。…
《頓悟一剎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