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顿悟一剎那▪P3

  ..续本文上一页尽时, 转凡成圣进佛阶。

  

  有言有说皆是妄, 无形无相始为真; 诸仁识得此中意, 打破虚空笑破唇。

  

  僧宝之名岂易称 , 开遮持犯须究明; 严净毗尼宏三界, 方为人间福田僧。

  

  戒定慧熏修, 即是无上道; 不染世俗习, 身心自解脱。

  

  前世修来此报身, 百炼千锤作完人; 自身识得娘生面, 转劝他人认主人。

  

  十方佛子学无为, 学得无为真有为; 有为手段持净戒, 尽虚空界任徘徊。

  

  一念不觉无明梦, 夜长梦多总是空; 一觉醒来衣珠在, 不离当处返家乡。

  

  未见本来人, 不识本来面, 要见本来面, 见性即可见。

  

  三界无界是火宅, 更于何处可安居

   证得诸法皆空性, 无生法忍同时登。

  

  说食终不饱, 必须着力行; 持戒到彼岸, 如日行虚空。

  

  心无异相名为真如, 心不可改名为法性, 心无所属名为解脱, 心性无碍名为菩提, 心性寂灭名为涅槃。

  

  实相念佛, 念到离念真心, 全体显露, 即证实相。

  

  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佛, 能所双忘,实相现前, 不待弥陀接引, 即证无相菩提。

  

  西方净土唯心所现, 自心不净则西方净土, 远隔千万亿佛土, 何能到达, 若自心能净, 则西方净土不隔毫端, 举念即至, 故自心能净, 则自心净土, 即是西方佛土。

  

  一切法门不离自心, 故究竟净土, 即在自心, 心净土亦净, 心秽土亦秽, 修一切法门终归净心。

  

  学佛究竟彼岸, 在于净心而已。

  

  若执理废事,理成画饼, 纵使博通教理,口若悬河, 而行与言违, 我执烦恼有增无减, 理又安在! 故事理不二, 是以事透理, 非是以理概事。

  

  应无所,即是实相菩提, 亦是法身佛之境界。

  

  十法界不离一心, 一心能造十法界。

  

  三界无别有, 唯是一心作。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参禅念佛本来同, 看破分明总是空, 己到自然全体现, 春来依旧百花红。

  

  善恶虽殊,本性无二, 无二之性名为实性, 于实性中,不染善恶, 直至无上菩提, 念念自见,不失本念。

  

  佛言︰ 人系于妻子估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 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 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佛谓之曰: 其断其阴,不如断心, 心如功曹,豕曹若止, 从者都息,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看佛经不能偏一面, 若偏一面会出毛病, 佛法是圆隔方便的, 是面面观的, 是诸法实相的。

  

  诸佛证悟诸法实相而成佛道, 众生欲得成就佛道, 亦循诸法实相而修证, 诸法实相即是不二法门。

  

  法身无相,法身偏一切处, 如如不动,没有形象, 佛随类现身而度众生, 佛的化身无量无边, 佛的真化身无在无不在。

  

  修道,是修通往大涅槃之路, 修成佛之道。

  

  凡夫与圣人不同, 圣人观性, 凡夫观相; 凡夫处处见、处处着。

  

  修行不要怕时间长, 不要怕受苦, 法门须广修, 不广修法门, 尘沙惑不能破。

  

  佛不度无缘之人, 不可曲解以为佛有分别心, 是说因缘尚未成熟之意, 等到将来法缘成熟时, 再来度他。

  

  正见如来圣法, 修行要一门深入, 否则一生有多少时光, 结果一事无成。

  

  佛法与世法之别为一智一迷, 执着与不执着,空与不空而有异也。

  

  对一切众生生恭敬心, 即是对未来诸佛的供养。

  

  二界六道众生, 要成佛必在五欲六尘三界六道中修, 火焰化红莲, 苦逆之境一一皆为修道增上缘。

  

  冤家对头不可恨他, 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解脱之境, 无境心不生, 心生方能了知心地之无明, 后以智慧净化,

  证成菩提。

  

  学佛可开智慧, 有智可断情爱, 破无,出三界,圆成佛道。

  

  魔有内魔外魔, 内魔最害人, 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 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 名闻利养是魔境。

  

  凡夫随境界转, 佛心地自在不被境转; 凡夫被无明所牵绊, 佛已破无明, 得证法身。

  

  不念佛还好,愈念念头愈多, 不要怕,依旧念, 修行是点滴功夫, 境界成熟, 自然逐渐念头会息灭。

  

  我们自始自终皆与外在人士做朋友, 从未与自己的心地做朋友, 岂不是舍本逐末,背道而驰!

  

  凡夫于六道的路上走得很光滑, 但涅槃路上木向陌生生涩, 更充满荆棘葛藤, 走不出三界。

  

  佛于三界出入纵横自在, 依佛所修而修, 依佛所证而证, 不出不入, 究竟修证处, 与佛正等无异。

  

  冤家恶人加害于我, 不能起怨恨之心, 深思自己在学菩萨行, 还能有报复心吗?

  

  劝二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 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 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修行人多,证果者少, 因为道心进进退退, 不能勇猛精进; 八地菩萨是不动地,永无退转; 七地菩萨以下都是进进退退。

  

  超度有三种层次;

  (一) 思想超渡。

  (二) 现生超渡。

  (三) 临终超渡。

  

  看破、放下、 解脱、自在。

  

  修行要创造因缘,把握因缘, 利用因缘,积极因缘; 不得等待因缘, 不得观看因缘, 不得消极因缘, 若能如是, 诸佛赞叹,菩萨护持。

  

  凡夫众生有业障现前, 佛菩萨也会业障现前; 只是佛菩萨面对业障, 心地如如不动, 了知业障皆来自前因后果; 凡夫不明业障前因后果, 因而怨天尤人, 激动暴跳,心绪不稳。

  

  父母给我色身, 佛法给我们法身。

  

  金银宝物资助色身, 如来正法能唤醒慧命。

  

  佛所说法都是药方, 病好了,药方可以不要了; 世间法应舍, 出世间法也应舍, 不舍成法缚。

  

  佛说世间无常, 五欲六尘如幻如化, 佛却于种种无常当中, 做幻化佛事,水月道场, 广度无量众生, 成就无上菩提。

  

  富贵者应喜舍布施植福,以福培福, 因为福报是有尽之时; 贫穷更应喜舍布施, 今生够穷了,福尽了, 无福报之因,故应尽心尽力, 随分随缘植下福田之因, 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

  

  果由因而来, 无因即无果, 善果有善因, 恶果有恶因, 因果是公平的。

  

  慈悲是纯理智所流露出来的, 爱是由感情意识所发露出来的, 慈悲是净化的,无束缚的, 永恒不变的,光明自在的; 成情是无常的,黑暗无知的, 是束缚的,是堕落的。

  

  冷静思惟自己三分钟, 为谁辛苦,为谁忙! 辛苦一辈子,又是一场空, 儿女子孙,事业名誉固然重要, 生死大事尤为重要, 祝福您善根大展流露。

  

  生与死涅槃是自己的, 你自己也拥有生死与涅槃; 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明白吗

  

  

  别人仅能作拋砖引玉之与, 无法代劳别人修行办生死大业; 别人仅能点破迷津, 无法代劳别人穷穷无尽业障侵袭。

  

  成佛是自己作的, 当魔也是自己作的, 上升是自己作的, 堕落也是自己作的, 你说平等不平等。

  

  成佛修行是伟大圣业, 别人从中诽谤讥笑,这不要紧, 因为以后成佛证果是你自己, 解脱涅槃是你自己得; 别人诽谤讥笑是因, 别人堕落是果, 因果不会错乱的, 珍重!

  

  错误的诤执固然是不好, 理念正确的诤执亦未必是好, 这要看因人、因时、因地而理性决定。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有疑应发问, 打破沙锅问到底, 得到真相大白, 心服口服, 内心无惑。

  

  大男人主义或大女人主义者, 这未必是好, 我执深重,意识顽固, 有时不得自觉, 因而欲升反堕,昧于真理,

  佛要我们由我达无我, 彻底净化我执, 菩提就当下现前。

  

  外在的魔并不可怕, 自己的心魔是最可怕的, 你明白什么是心魔吗? 就贪欲、瞋恚、愚痴、 疑心、贡高心、嫉妒心、 这些心魔可障佛道, 可造作五逆十恶, 作奸犯科, 让自己身不由己, 情绪激昂不稳定, 痛苦无尽, 周旋不出六道。

  

  我今生长得丑、贫穷、 多病苦,逆境重重, 这没关系, 幸好还能当人, 没堕三恶道就庆幸无比了, 要知道这是你的恶果, 无量劫前你不知造下多少恶业恶因呢! 今生还来得及,勿徘徊, 一心一意归依三宝, 断恶行善,广结善缘, 这是今生所造之善因, 来世就有料想不到的善果, 因为因果平等的。

  

  人非圣,孰人无过! 勤求佛道的过程, 遇强烈逆境,偶偶发脾气, 若能自觉, 改过迁善就好了, 你若无脾气,你就成佛了, 不是吗?

  

  心常忧郁, 常怀悲伤者, 则成悲魔; 常欢喜过度失态者, 则成喜魔。

  

  宁在诸恶趣, 恒得闻佛名; 不欲生善道, 不得闻佛名。

  

  发愿与善知识在一起, 善知识如一盏明灯, 能照破世间的黑暗, 启发慧命, 让我们出离生死苦海。

  

  迷时是世间法, 悟时是佛法, 迷悟在一剎那。

  

  贪恋五欲六尘不舍, 名为六道流浪汉; 了知五欲六尘空幻, 心不染着, 名为出尘道人。

  

  学佛之人有五种悲哀;

  (一) 念佛怕口渴。

  (二) 参禅怕盘腿,怕脚麻、腿酸。

  (三) 研究教理怕伤脑筋。

  (四) 演说佛法怕没有听众。

  (五) 打扫环境怕扫死蚂蚁。…

《顿悟一剎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超尘法语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