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頓悟法語▪P2

  ..續本文上一頁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光明寂照

  河沙, 凡聖含靈共我家。

  

  雖行于空, 而植衆德本; 雖行無相, 而度諸衆生; 雖行無起, 而起一切善行。

  

  但莫瞞心, 心自靈聖。

  

  道源不遠, 性海非遙, 但向已求, 莫從他覓, 覓即不得, 得亦不真。

  

  菩薩觀世間, 妄想業所起; 妄想無邊故, 世間亦無量。

  

  求佛之人不作方便, 頓了心源,明見佛性, 即心是佛,非妄非真故。

  

  衆生妄分別, 有佛有世界; 若了真法性, 無佛無世界。

  

  一切行無常, 生者皆有苦; 五陰空無相, 無有我我所。

  

  有心外法, 輪回生死; 覺知一心, 生死永棄。

  

  心神向寂, 無色無形,

  之不見, 聽之無聲, 似暗非暗, 如明不明, 舍之不滅, 取之無生。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 無住心體靈知不昧, 性相寂然包含德用, 赅攝內外能深能廣, 非空非有,不生不滅,無始無終。 求之而不得,棄之而不離。

  

  法身空寂靈知神用自在, 性含萬德體絕百非。

  

  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無念中, 萬境俱寂靈光獨耀, 祖佛尚不可得, 何來世間貪愛之心!

  

  如來聖教只明如今鑒覺自性。

  

  心在何處? 汝問我的即是汝心,我答汝即是我心。 我若無心,因何解答汝! 汝若無心,因何解問我, 問我即汝心。 從無始劫來, 乃至施爲運動,一切時處,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自己靈覺之性, 性即是佛, 非凡聖所測。

  

  見本性爲禅, 若不見本性, 即非禅也。

  

  凡夫一向生心名爲有, 小乘一向滅心名爲無, 菩薩與佛, 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爲非有非無心。 非有非無心,名爲中道。

  

  但見一切人時, 不見人之是非過患, 即是自性不動, 雖動亦靜也。

  

  動而永寂, 衆生即佛; 寂而反動, 佛即衆生。

  

  動靜一如, 並非理悟, 應須證得, 超越動靜, 即名聖者。

  

  返本還源便到家, 亦無玄妙可稱誇。 湛然一片真如性, 迷失皆因一念差。

  

  佛真法身, 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 如水中月。

  

  從無住本, 立一切法。

  

  菩薩不盡有爲,不住無爲。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 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 不可以性得,性即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 不可以佛更得佛; 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 不可以空更得空; 不可以道更得道。 本無所得,無得亦不可得, 畢竟無法可得故。

  

  菩薩不舍生死而入涅槃, 因爲生死性與涅槃性不二故。

  

  青山幾度變黃山, 浮世紛紛非總千; 眼裏有塵叁界窄, 心頭無事一床寬。

  

  忽然忘心境時, 大地山河透脫機, 法王法身全顯現, 時人相對不相知。

  

  色即無色,名爲達色; 有即無有,名爲達有; 生即無生,名爲達生; 法即無法,名爲達法。

  

  非即無非,而不取無非, 名爲通達佛道。 心即無心, 名爲通達心道。

  

  我即無我,不執著無我; 生即無生,不執著無生, 名爲通達佛道。

  

  衆生本具佛性, 如水與冰,沒有水就沒有冰, 衆生之外沒有佛, 衆生不知佛在近處而遠求, 如在水中卻叫渴。

  

  不發凡夫心, 不發二乘菩薩心, 不發佛心, 不發一切心, 是名真發心。

  

  凡夫見第一義谛當作世谛, 聖人見世谛當作第一義谛, 迷悟有別故。

  

  心無異相名爲真如。 心不可改名爲法性。 心無所屬名爲解脫。 心性無礙名爲菩提。 心性寂滅名爲涅槃。

  

  迷時人逐法, 悟時法逐人; 悟時識攝色, 迷時色攝識。

  

  如來證涅槃, 永斷于生死, 滅盡一切煩惱, 度脫生死苦海。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 人人本具,個個圓成, 只因一念差,現出萬般形。

  

  菩薩了悟人法二空, 心無取舍, 能知聖凡一等, 空色一般, 善惡一體。

  

  佛與衆生本無異相, 只因迷悟有別, 逐有殊塗。

  

  見性之人, 十二時中, 凡遇順逆境界, 心即安然, 不隨萬境所轉。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複無憂。

  

  如來所說法, 悉從于無住, 我從無住處, 是處禮如來。

  

  布施不住于相, 若不著相舍施, 其福德量無虛空, 非思量可及。

  

  法身晝夜無得失, 身在海中休覓水, 日行山嶺莫尋山, 頭上安頭轉增迷。

  

  佛即是性, 離性無別佛。

  

  有念無覺,凡人境界; 有念有覺,賢人境界; 無念有覺,聖人境界。

  

  佛與衆生,唯止一心,更無差別, 此心無始以來, 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 當下便是,動念即乖, 猶如虛空,無有邊際。

  

  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衆生更無別異, 但是衆生著相外求, 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 窮極盡形,終無所得, 不知息念妄慮, 佛自現前。

  

  此心即是佛,佛性即是衆生性,性無二別; 爲衆生時,此心不滅; 爲諸佛時,此心不添,本自具足,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 縱使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造惡造善,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枉受輪回; 著相造善,枉受勞苦, 都總不如便自認取本心, 心外無法,此心即是法, 法外無心,將心無心, 心卻成有, 一切在我默契而已。

  

  終日忙忙, 那事無妨, 不求解脫, 不樂天堂, 但能一念歸無念, 高步毗盧頂上行。

  

  若人欲識佛境界, 當淨其意如虛空。

  

  人未出生死愛河, 須假佛法, 方得度脫, 若已登岸, 法尚應舍。

  

  法本不有,莫作無見; 法本不無,莫作有見; 謂無即成斷滅, 謂有即成邪見。

  

  正人說邪法, 邪法悉歸正; 邪人說正法, 正法悉皆邪。

  

  寶滿叁千及大千, 福緣應不離人天; 若知福德元無性, 買得風光不用錢。

  

  叁千七寶雖多, 用盡還歸生滅; 四句經文雖少, 悟之直至菩提。

  

  如來所說佛者令人覺, 所說法者令人悟, 若不覺不悟, 取外佛外法者, 即非佛法也。

  

  菩薩于諸佛法, 都無染著,亦不舍離, 見如不見,聞如不聞, 心境空寂,自然清淨。

  

  佛法非法,能縱能奪, 有放有收,有生有殺, 眉間常放白毫光, 癡人猶待問菩薩。

  

  去煩惱者菩提之根本。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 蓮花生于淤泥濁水中, 煩惱即菩提, 亦複如是。

  

  證成聖果, 無煩惱可斷, 無貪瞋癡可離, 情無逆順, 境智俱亡, 豈有得果之心。

  

  我心俱空,無得道念, 若于道有得,于法有名, 是凡夫之行。

  

  須菩提住虛空地, 若有衆生嫌我立者, 我當終日端坐不起; 嫌我坐者, 我當終日立不移處, 一念不生, 諸法無诤。

  

  蚌腹隱明珠, 石中藏碧玉, 有麝自然香, 何用當風立, 活計看來恰似無, 應用頭頭皆具足。

  

  若人心境清淨, 是佛國淨土‧ 心境濁亂, 是魔國穢土也。

  

  欲得淨土但淨其心,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入海算沙徒費力, 區區未免走埃塵, 爭如運出家中寶, 枯木生花別是春。

  

  法哉法身, 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風不能飄,刀不能劈, 軟似兜羅,硬似鐵壁, 天上人間, 古今不識。

  

  自性清淨, 雖終日言,猶爲無言; 雖終日說,猶爲無說。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纔動被雲遮。

  

  你有我亦有, 君無我亦無, 有無俱不立, 相對嘴盧都。

  

  信心清淨者,信本來心, 無法可得,不起妄念, 心常空寂,湛然清淨。

  

  遠觀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 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 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 只爲太分別。

  

  若人心常空寂, 湛然清淨, 不著諸相, 住無所住心, 了得無所得法, 是爲第一希有。

  

  心本無形, 因塵有相, 塵滅心滅, 真心湛然。

  

  凡夫不肯空心, 恐落于空, 不知自心本空, 大空大有,不空不有。

  

  愚人除事不除心, 智者除心不除事。

  

  菩薩心如虛空, 一切俱舍, 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然後隨力應物, 能所皆忘, 是爲大舍。

  

  朝遊南獄, 暮往天臺, 追之不及, 忽然自來, 獨行獨坐無拘系, 得寬懷處且寬懷。

  

  世間萬事不如常, 又不驚人又久長, 如常恰似秋風至, 無意涼人人自涼。

  

  自心是佛, 此心即是佛心; 心外無別佛, 佛外無別心。

  

  華嚴經雲: 若不信自心是佛, 無有是處。

  

  佛即心兮心即佛, 心佛從來皆妄物, 若知無佛複無心, 始是真如法身佛。

  

  佛佛佛佛沒模樣, 一顆圓光含萬像, 無體之體即真體, 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 不動不靜不來往,

  無異無同無有無, 難取難舍難指望, 內外圓明到處通。

  

  除卻凡情聖境, 心外更別無佛。

  

  與君同步又同鄉, 起坐相從歲月長, 渴飲饑餐常對面, 不須回首更思量。

  

  妙明覺性, 贊不及,毀不及, 若了一,萬事畢, 無欠無余若太虛, 爲君題作波羅蜜。

  

  真性中本來蕩然空空, 一法不立, 一塵不染著。

  

  佛即是法, 法即是僧, 僧即是佛, 叁即一,一即叁, 正等無異。

  

  真如本體, 照而常寂, 寂而常照,…

《頓悟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頓悟一剎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