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顿悟法语

  如本上人佛书著作-顿悟法语

  

  浩浩荡荡三藏十二部圣典,法义深之无底,广之无际,让人有望洋兴叹之感!但一代如来圣教有权教与实教,可广说可深说,可略说可细说,粗言细语无非概归第一义。

  

  衲悠悠度日已十余寒署,一无所得,得亦得不住,干脆放下不得,这么不得,是何等自在!随顺诸法空性,这是何等快活啊!如此随缘度日,三宝米粮却吃掉堆积如山。

  

  

  

  『顿悟法语』此书之辑成,乃汇集如来圣典,历代祖师,高僧大德之顿悟法语,及个人学佛心得汇编所成。衲弘扬佛法于宝岛南北,诸如各县市文化中心、各县市政府大礼堂、国父纪念馆、中华电视台弘法、大专佛学社、各佛寺、监狱、学校、都市与乡村,无不引用『顿悟法语』之奥义,以深入浅出而演讲正法,令上中下根机之善信大德,普闻甘露法雨,因而正见如来顿悟甚深法义,导归无上菩提为宗趣。

  

  『顿悟法语』精深法义,处处引发见性为要,佛法之堂奥,层出不穷,可令人深入圣境,亦可令人智慧之花朵朵开,更可令人心静如水一般,高潮层层迭起,看过『顿悟法语』,有无尽深思之感,一生中的疑惑在此书能一一流露表征无遗,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书乃顿教法门,当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佛不二。学佛之人,舍心求佛,转增甚远,穷劫不得佛道,何以故?心即佛,佛即心也。愿诸大善信,十方大德,有此法缘,共游法海,共证顿悟法语,同登无上佛道。

  

  

  

  

  终日骑年不见牛, 昧了自家忘了牛; 千里追寻觅不得, 忽尔觉知我骑牛。

  

  饥来吃饭困来眠, 行住坐卧了无痕; 心空境寂开正眼, 相逢原是本来人。

  

  六根门头一真人, 朝朝暮暮伴随君; 可惜诸君不相识, 害得永劫受苦轮。

  

  对境无心了凡尘, 无心犹非真修行, 无住生心修六度, 方为如来接棒人。

  

  搬柴运水非别物, 穿衣吃饭亦是他; 来来去去不着相, 法王出世更无差。

  

  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唯传第一义, 其乐自优优。

  

  回光返照自观自, 历历分别原来是; 识得自家大宝藏, 从斯受用无穷尽。

  

  清清净净一灵光, 剎剎尘尘不覆藏; 万万千千都是觉, 多多少少弗思量; 明明白白无生死, 去去来来不断常;

  是是非非如昨梦, 真真实实快承当。

  

  一念清净绝千古, 十界依正无纤尘, 识得此念是何物, 世间忽然少一人。

  

  一念着迷外境, 处处生着是有情; 一念心通实相, 法法皆空即如来。

  

  一念分别被云遮, 圣凡本来共一家; 随顺众缘不挂碍, 涅槃生死等空花。

  

  大道从来不言物, 何有十界依正名; 只为众生被业系, 四圣六凡油然生。

  

  有是如幻有, 空是毕竟空; 空有俱不着, 入大光明藏。

  

  见色不为色尘染, 闻声当知谁闻声; 如能认出是何物, 成圣成凡尽无言。

  

  人人有个真面目, 须离知解与见闻; 扫却情执入真际, 当于言下悟己灵; 从此不落凡尘位, 振臂一吼绝古今。

  

  手把青秧

  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念不觉远家乡, 狂心歇处见娘面; 菩提涅槃非外得, 溪声山色悉皆然。

  

  法性湛然本空寂, 无明俄兴圣凡别; 因戒生定启智慧, 断除烦恼成正觉。

  

  学佛犹如学登山, 后步总比前步艰; 只要继续向上走, 终有一日达顶颠。

  

  五蕴山中藏真人, 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 迷失主人甚可怜。

  

  我心感我佛, 我佛即应我; 感应非先后, 生佛同一体。

  

  般若深妙慧, 通达万法空; 佛魔有何别, 只在心疑中。

  

  未曾离一念, 光透照十方; 万法皆一如, 佛魔有何妨。

  

  布施莫着相, 着相则无功; 能作三空想, 福德遍虚空。

  

  诸佛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若心行处灭, 是真如法门。

  

  诸佛出世大因缘, 开示众生佛知见; 方便施机有二三, 会实悟入不二门。

  

  云月自明暗, 山川无古今; 念到亡言处, 休论佛与心。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知见无见, 斯即涅槃。

  

  海里无风良不起, 一念不生即是真。

  

  诸法究竟不可得, 无有遗余毕竟空。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 我慢习气不可入道。

  

  无相布施真布施, 离相持戒真持戒; 我法二执净尽时, 转凡成圣进佛阶。

  

  三学戒定慧, 戒学为第一; 无戒修佛法, 定慧何由生。

  

  罪业报生二恶趣, 福业报生人及欲界天, 不动业报生色界无色界天。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重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性体本寂, 智用独照, 寂照无二。

  

  外离相为禅, 内不乱为定。

  

  禅定三种类︰

  一、 世间禅。

  二、 出世间禅。

  三、 出世间上上禅。

  

  禅是超越时空的世界。

  

  禅是无住、 无念、无相的世界。

  

  禅是无执着的世界。

  

  禅是不生不灭的世界。

  

  禅是无对立的世界。

  

  禅是不垢不净的世界。

  

  诸法空故我心空, 我心空故诸法同; 诸法我心无别体, 祇生而今一念中。

  

  建立水月道场, 修习空华万行; 降伏镜像魔军, 大作梦中佛事。

  

  此灵觉性, 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 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 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 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 无数量无形相,无色缘无音声, 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识解, 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景物会, 不可以功用到。 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大涅槃性。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 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 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 尽是法性, 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 造种种业, 若一能念返照,全体圣心。

  

  见佛闻法, 皆是自心分别, 不起见者, 是名见佛。

  

  明明无悟法, 悟法却迷人, 长伸两脚睡, 无伪亦无真。

  

  佛与众生无别, 但众生多习气, 佛祖清净无垢耳。

  

  佛法在日用处, 行住坐卧处, 吃茶吃饭处, 言语相问处, 所作所为处, 举心动念却又不是。

  

  扪空追响, 劳汝心神; 梦觉觉非, 竟有何事!

  

  佛法真俗圆融,互不为碍; 清净性中虽无动摇, 而不坏方便应用及兴慈运悲, 如是与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学者恒沙无一悟, 过在寻他舌头路, 欲得忘形泯踪迹, 努力殷勤空里步。

  

  出家人心不附物, 是真修行, 劳生惜死, 哀悲何益!

  

  众生不异佛, 佛不异众生; 迷自心故作众生, 悟自心故作佛。

  

  身口意清净佛出世, 身口意不清净佛灭度。

  

  尔要与佛祖不别, 但莫外求; 尔一念心上清净光, 是尔屋里法身。

  

  闻无闻有非关闻性, 未来不生何曾有灭, 有声之时是尘自生, 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 而上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 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 当知闻无生灭, 闻无来去-观音身根圆通。

  

  无念即无男,无念即无女, 无念即无障,无念即无碍, 无念即无生,无念即无死,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自,即是截生死源。

  

  诸人十二时中不要错用心好,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朝明夕晦,水绿山青, 物象分明

  古

  今, 若恁么承当去,早是无事起, 那更言中求玄,句里寻妙, 正是埋没自,不如归堂吃茶去。

  

  若起精进心, 是妄非精进; 但能心不妄, 精进无有涯。

  

  识取自心本来是佛, 不属渐次, 不假修持, 体自如如, 万德圆满。

  

  但尽凡心, 莫求圣解。

  

  不如一念缘起无生, 超彼权学三乘。

  

  心本是佛, 妄起为生, 一念妄心不生, 何为不得名佛。

  

  若起真正观照, 一念即至佛地。

  

  诸般迷人, 犹如饭箩边坐饿死人, 临河渴死汉。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 皆是污染。

  

  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是道, 何谓平常心? 无造作,无是非, 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

  

  妄想无性,念念相续, 利根众生一念回光返照, 当下即见本体, 即见本体, 圣凡情尽,灵光独耀, 八风不动,诤论都息, 一切功德法尔具足。

  

  佛性超绝圣凡、因果、善恶、不假造作, 无修无证,迷时不失悟时不得, 佛与众生仅在现前一念之别, 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得悟与凡夫顿悟无增无减。

  

  不心外求法, 内离能见之妄心, 外离所见之妄相, 根尘回脱, 彻见本来面目。

  

  歌哭两忘心自净, 单单一句古弥陀。

  

  妄想能消灭, 安身处处同。

  

  但得胸中憎爱尽, 不学参禅亦工夫。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诣菩提场趋寂灭殿, 登圆通路入解脱门。

  

  大丈夫只手拨开生死路, 奇男子双眉皱裂利名关。

  

  心性本自有之, 非因造作而得, 犹如金刚不坏, 一切诸法如影如响, 无有实者。

  

  常了一切空, 无一法当情, 是诸佛用心处。

  

  破…

《顿悟法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顿悟一剎那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