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華一葉一世界▪P2

  ..續本文上一頁過失揚,耐煩做事好商量。

  

  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

  

  一切法空,就是諸法寂滅性,就是涅槃。

  

  法空大乘的寂滅,是我空、法空,是人無我與法無我。

  

  無常是相續中的非常,無我是和合中的非實。

  

  博通法義,積聞成聖,自致正覺。

  

  多聞知法律,解疑亦見正,從聞舍非法,行到不死處。

  

  士有信行,爲聖所譽,樂無爲者,一切縛解。

  

  已知自覺意,當解甘露要,常當晝夜念,念諸漏得盡。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願無相,晝夜當念是。

  

  廣行慈仁,是謂大人,聖人所履,德普無量。

  

  少壯舍家,勤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雲消。

  

  如實知世間,是名出世間。

  

  一念善念生佛出世,一念惡念生佛滅度。

  

  離一切煩惱,常得安樂住。

  

  空寂體用,自有本智,謂知以爲照用。

  

  應無所住,本寂之體;而生其心,本智之用;但莫作意,自當悟入。

  

  病由業起,業由心造,心淨則業除,業除則病愈。

  

  

  證悟門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當下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爲開佛知見。

  

  衆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無佛無世界。

  

  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嘴上加嘴,莫生異見,總不出汝心。

  

  雲何識自心?如言語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語,又不作用,心體如虛空相似,無有相貌,亦無方所,亦無一向是無,有而不可見故。

  

  你的微笑也是佛性作用,行住坐臥不離汝性,憂悲苦惱不離汝性,乃至慈悲喜舍亦不離汝性,珍重!

  

  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異,即心即佛,若離于心,更別無佛。

  

  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故佛言: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若欲無境,當空其心;心空境空,自性現前。

  

  假借四大以爲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五蘊如夢無自性,響、影、焰幻化無自性。若法無自性,是法無相,是法一相,若法無相,所謂無相。

  

  衆生及諸法,非以入無余涅槃時乃空,從本以來常空。

  

  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

  

  六凡不離心,四聖不離心,離心無凡,離心無聖,凡聖空寂故。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

  

  如來勸人稱念佛號,正攝伏一切妄念歸于一念,念至一念不起,自然證見阿彌陀佛。

  

  本來法本淨,因昧分別起,念念不昧時,心心從此止。

  

  以相取相,都成幻妄;以真求真,轉見不親。

  

  本來非末初,那得有終始;示語參玄人,應參本來底;吾今本本來,一口吞生死。

  

  妙性圓明,如如不動;觸處相逢,是何面孔!

  

  觸境不隨境流,世事何須更厭;若也別作別爲,必也墮坑落塹。

  

  諸佛衆生,本無異相,只緣迷悟,見有差殊;迷時本體不曾迷,悟時本體不曾悟,迷悟都不幹本體之事。

  

  發大勇猛精進心,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究竟必登涅槃彼岸。

  

  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舍,綿綿密密,如雞抱卵,常教暖氣相接,即是淨念相繼,更加智照,則知淨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進功夫。

  

  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叁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

  

  情存聖量,猶落法塵。

  

  念佛叁種人:

  一、念他佛。

  二、念自佛。

  叁、念自他佛。

  

  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淨土的信仰確爲佛法上,一切大小乘各宗派均有的佛國理想。

  

  菩薩今是學時,非是證時。

  

  宇宙世間乃至生命,都依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而存在,離此蘊處界則別無一法。

  

  釋尊時代佛教,聲聞弟子都急證解脫爲目的。

  

  大乘興起,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的法門,逐漸發展爲時代共趣的佛教。

  

  佛法不斷在流行傳遞下去,構成龐大的聖典,後來不免會變質,只怪我們了解不夠,怪得誰呢?

  

  大乘佛菩薩,外現聲聞身,內秘菩薩行。

  

  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有心無相,相自心生;有相無心,相從心滅。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如來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

  

  佛心、凡夫心、衆生心,一切皆如。

  

  法相如是,有所得心,無所得心,皆不可得。

  

  諸法相續,念念不住,剎那剎那,非一非異,速起速滅,非斷非常,諸有爲法,如陽焰故。

  

  諸法緣成,蘊處界法,如水上泡。

  

  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時因果,異時因果,叁世善惡,如空中雲。

  

  若有修行,亦不取著;若不修行,亦不取著;非行非不行,亦不取著,于一切法,皆不取著。

  

  有爲不實,從因緣起,盛衰電轉,暫有即無。

  

  諸界趣生,隨業緣現,如影如響,一切皆空。

  

  識由業漂,乘四大起,無明愛縛,我我所生。

  

  識隨業遷,身即無主,應知國土,幻化亦然。

  

  離一切心意識分別,無所取著,猶如虛空。

  

  心心寂滅,無身心相,猶如虛空。

  

  般若波羅蜜多,能出生一切諸佛法,一切菩薩解脫法,一切國王無上法,一切有情出離法。

  

  迷悟有深淺不同,證悟有漸次差別。

  

  常當懇切勤忏悔,消除無始一切罪;若得業障盡消除,清淨佛境自現前。

  

  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爲自縛。

  

  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禅。

  

  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外禅內定,名爲禅定。

  

  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何謂一行叁昧?即于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爲功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何謂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爲無念。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叁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即是般若叁昧。

  

  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禅宗但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

  

  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名爲真性自用。

  

  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鼻孔出氣。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爲實性。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無念念成正,有念念成邪。

  

  佛本爲凡夫說,不爲佛說。

  

  若于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叁昧。

  

  煩惱即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

  

  自性若悟,衆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衆生。

  

  若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叁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正見自除叁毒心,魔變成佛如實現。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本性自淨,沒塵埃,無染著,絕輪回;諸行無常是生滅,但觀實相見如來。

  

  淨戒門

  

  小乘比丘爲因,阿羅漢爲果;大乘菩薩爲因,佛爲果。

  

  小乘阿羅漢是無學,大乘佛果是無學。

  

  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輕垢罪。

  

  在家衆過本,出家趣菩提。

  

  佛教徒守戒律,不是爲佛而守戒,是由自己自由意志而守戒,爲登正覺故守戒,如同吃飯是爲自己吃,不吃飯不能飽,不是爲他人吃飯,無逼迫性。

  

  一般宗教或外道,是遵照上帝或神的約命而守戒,不遵守即違背上帝或…

《一華一葉一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頓悟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