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性空世界▪P2

  ..續本文上一頁惱。

  

  一切法自相皆空, 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一切法不取不舍, 實相法中無取舍故, 乃至于涅槃亦不取著,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本性皆空, 不可取故。

  

  菩薩于一切法無所取著, 能從此岸到彼岸故, 若于諸法少有取著, 則于彼岸非爲能到。

  

  何者是般若波羅蜜多自性? 無性是般若波羅蜜多自性。.

  

  菩薩畢竟不墮女人胎中, 常受化生, 亦永不生諸險惡趣, 除爲利樂有情因緣。

  

  菩薩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乃至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常不離佛。

  

  于一切法皆無取著, 以諸法實相不可得故。

  

  一切法自性不可得, 何以故? 一切法以無性爲自性故。

  

  一切法都無自性, 不可取故。

  

  愚夫異生, 以于諸法執著有性, 于諸法空不能信受, 由不信故, 不能成辦聲聞獨覺菩薩如來所有聖法, 故于聖法不能安住。

  

  菩薩摩诃薩, 欲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成辦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常以無所得爲方便, 如應而學。

  

  若能以無所得爲方便, 依此法勤修善根, 不令回向聲聞獨覺, 唯令證一切智智。

  

  菩薩摩诃薩, 欲住菩薩不退轉地, 應廣學般若波羅蜜多。

  

  菩薩摩诃薩, 欲于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觀一切法皆畢竟空, 以大悲心而行精進。

  

  雖有所爲而無一實, 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一切法自相空。

  

  菩薩摩诃薩, 爲欲利樂諸有情故, 發趣大乘, 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爲上首, 具修一切種空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 無願解脫門, 以無所得而爲方便, 與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一切法, 法住、 法定、 法性、 法界、 平等性、 離生性、 真如、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實際, 皆由他性故空。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爲方便, 審觀自身, 行時知行, 住時知住, 坐時知坐, 臥時知臥, 如如自身威儀差別, 如是具念正知。

  

  于叁界法, 心無所住, 是爲菩薩摩诃薩。

  

  達一切法自相皆空, 是爲菩薩摩诃薩。

  

  于叁界法不樂不動, 是爲菩薩摩诃薩。

  

  善攝六根, 是爲菩薩摩诃薩。

  

  以一心智, 如實

  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 是爲菩薩摩诃薩。

  

  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叁世諸佛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而證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輪, 度無量衆。

  

  諸法都無和合自性, 何以故? 和合有法, 自性空故。

  

  不壞假名, 而說法性。

  

  設更有法勝涅槃者, 我亦說爲如幻如化如夢所見, 所以者何? 幻化夢事, 與一切法乃至涅槃, 皆悉無二, 無二分故。

  

  菩薩摩诃薩, 知一切法無非假名,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法無依處, 是故如來非所依處, 亦無所依, 但爲隨順世俗施設, 說爲依處。

  

  假使

  滿十方無量無邊世界, 有聲聞獨覺之福田, 有人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盡其形壽; 若複有人, 經須臾頃,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一切發心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以前功德, 比此福聚,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不學般若波羅蜜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無有是處。

  

  如來所得一切智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爲因。

  

  不可思量, 不可宣說, 無上, 無上上, 無等, 無等等, 一切智智, 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如來一切智智及相好身, 並設利羅, 皆以般若波羅蜜多爲根本故。

  

  無量無邊佛法, 皆攝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甚難可得, 惡慧懈怠, 下劣精進, 下劣勝解, 下劣有情, 不能證故佛以清淨無障佛眼,

  觀察十方無量世界, 雖有無量無數無邊有情, 發心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而由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難得若一若二若叁有情, 得住菩薩不退轉地, 多分退墮聲聞獨覺下劣地中。

  

  若佛住世, 若涅槃後, 應依般若波羅蜜多, 常勤修學, 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法印, 亦是一切聲聞獨覺真實法印。

  

  若此般若波羅蜜多, 在贍部洲人中住, 則此世間佛寶、法寶、 比丘僧寶皆住不滅。

  

  諸佛所得一切智智, 皆從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皆從諸佛一切智智而得生故。

  

  諸佛所得一切智智, 不異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異諸佛一切智智; 諸佛所得一切智智, 與此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無二亦無二分;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威神, 甚爲稀有。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佛設利羅, 決定不複墮叁惡趣, 常生天人, 受諸快樂, 富貴自在, 隨心所願, 乘叁乘法而趣涅槃。

  

  如來所宣說十二分教, 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若見如來應正等覺, 若見所寫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此二功德, 平等無異。

  

  菩薩摩诃薩, 以無所得爲方便,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尚不得菩提及薩埵, 況得菩薩摩诃薩, 此菩薩摩诃薩既不可得, 豈得菩薩摩诃薩法, 菩薩與法尚不可得, 況得諸佛及諸佛法。

  

  于此般若, 乃至布施波羅蜜多, 畢竟無有少法可住, 可超可入, 可得可證, 可受持等, 所獲功德, 及可隨喜。

  

  回向菩提,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都無所有, 若無所有, 即是般若。

  

  淨自心, 福田方淨。

  

  是心于心, 理不應有隨喜回向, 以無二心俱時起故, 心亦不可隨喜回向, 心自性故。

  

  于此般若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畢竟無少法有入有出、 有生有滅、 有斷有常、 有一有異、 有來有去、 而可得者。

  

  一切法自性皆空, 空中都無能所隨喜回向法故, 雖如是知, 而能隨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清淨般若波羅蜜多, 于一切法無所執受, 法界不動故。

  

  菩薩摩诃薩, 于隨喜心不生執著, 于回向心不生執著, 于所回向無上菩提不生執著; 由無執著, 不墮顛倒, 如是菩薩摩诃薩, 所起隨喜回向心, 名爲無上隨喜回向。

  

  若有謗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則爲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亦等于謗毀過去、未來、現在 諸佛一切相智, 亦等于謗毀佛, 亦等于謗毀法, 亦等于謗毀僧, 亦等于謗毀世間正見, 亦等于謗毀如來一切諸法。

  

  于此般若波羅蜜多, 取名取相, 取名相已,

  著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證得實相般若。

  

  菩薩摩诃薩, 行六波羅蜜多時, 所行布施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爲方便, 與一切有情, 同共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所護淨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亦複如是。

  

  如來應正等覺, 宜說種種著不著相, 令大乘者學般若波羅蜜多, 離諸染著, 速得究竟。

  

  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住此岸, 不住彼岸, 不住中流, 是爲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以叁世法性平等故, 成道相智。

  

  菩薩教化衆生有四種無畏:

  一、 總持不忘,說法無畏。

  二、 盡知法樂,知衆生根機欲趣, 說法無畏。

  叁、 善能問答,說法無畏。

  四、 能斷物疑,說法無畏。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法性, 若說若不說, 俱不增不減, 如本無異。

  

  若菩薩摩诃薩, 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虛空學。

  

  菩薩摩诃薩, 不觀視他好惡長短, 平等憐愍而爲說法。

  

  菩薩摩诃薩, 終不輕爾而發語者, 所發語言, 皆引義利, 若無義利, 終不發言。

  

  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如修虛空都無所有, 如虛空中無色可施設, 無受想行識可施設, 所修般若波羅蜜多, 亦複如是。

  

  佛對衆生說法有四種無畏, 何等爲四?

  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有一切智, 所以無懼怕之心。

  二、漏盡無所畏:佛已斷盡一切煩惱,故無懼怕心。

  叁、說障道無所畏:佛說明種種障礙佛道之法,無懼怕心。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說明種種可滅除苦之道理,無懼怕心。

  

  假使十方一切世界, 滿中如來應正等覺, 如竹麻葦甘蔗等林, 若經一劫, 或一劫余, 爲諸有情常說正法, 各度無量無邊有情, 令入涅槃, 究竟安樂, 而有情界, 不增不滅, 所以者何? 以諸有情, 皆無所有, 性遠離故。

  

  如來一切諸法, 畢竟空故, 不生不滅, 不染不淨; 如四聖谛、 十二因緣、 叁十七道品、 五眼、 六神通、 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畢竟空故。

  

  若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 如理思惟, 爲他演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六根無患, 肢體具足, 身不衰朽, 亦無夭壽, 常爲無量百千天神, 恭敬圍繞, 隨逐護念。

  

  般若波羅蜜多, 名無所得, 大法寶藏, 能化叁界有情 無量無邊大苦聚, 令速證無上正等正覺。

  

  般若波羅蜜多, 不超叁界, 不住叁界; 不超色界, 不住色界; 不超無色界, 不住無色界。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如是諸法, 常無變易, 法性、法界…

《性空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智慧之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