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影塵回憶▪P6

  ..續本文上一頁死愛河,因而證成菩提(梵語bodhi),所以我選擇出家修行,因爲我需要。』

  

  朋友又問:『一定要出家修行才可以嗎?在家修行是否可以?』

  

  我說:『在家修行也可以,只是家庭累贅多,牽纏多,有人事的束縛,有經濟的煩惱,有兒女的罣礙,夫妻有時彼此不能信賴,有互相猜忌的痛苦,有事業的牽挂,總之,在家也可以修行,但是累贅牽纏多,心頭亂紛紛,道業不易成就。

  

  出家牽纏少,累贅少,所以一切人事物之牽纏也就少,心地明朗,禅定(梵語dhyana)易入,在道業上好用功,甚至要辦佛教事業,時間上也比較充裕。』

  

  這位朋友漸漸興趣起來了,繼續對我發問種種問題。

  

  他又說:『根據你這麼說,出家好象比較殊勝,也比較容易入道!是嗎?』

  

  我說:『看起來,你有意思想出家哦?出家不錯,出來吧!怕什麼?』

  

  這位朋友連忙揮手又搖頭說:『不,不,出家是不錯,但是我的女朋友也不錯,等年老以後再出家,總是可以吧!』

  

  我知道他的善根有點流露而出,只不過女色之業力勝過學道之業力,我也不便再與他聊下去。

  

  我說:『女朋友好是好,究竟還是不好,一方面要女朋友,一方面也要學道,如此一來,始終不能入道。衆生未解脫,欲與道要同時擁有,會帶來內心前後矛盾,情緒無法平衡,一切痛苦煩惱事,會如大海之波浪,浪潮洶湧,永無止息。

  

  要明白:有道無欲,有欲無道;當欲之時,道在欲中;當道之時,欲在道中,心能爲欲,心也能爲道,道與欲在一心中,黃居士啊!由您自由選擇吧!阿彌陀佛!』

  

  這位朋友來找我,本來是要勸我還俗結婚的,結果與我相談之下,逐漸對佛法有點共識,差一點他就出了家,內心與行動比剛才緩和多了,接著我帶他到佛堂,教導他禮佛,並勸他平時多念佛,前後相談叁十分鍾,法喜無比,他就告退回家,聽說他目前很虔誠在學佛,早晚安排有固定功課。

  

  下面這個論辯,是親戚知道我出家後,有一天,來佛寺專程找我,向我種種問難的實況,現在分別敘述如下:

  

  親戚雲:『你出家是不孝的行爲,難道你不明白嗎?』

  

  我說:『孝順父母有叁等,何等爲叁?先說第叁等的

  

  孝順:對父母親能給予物質充裕的供奉,而精神上沒有辦法令父母親得到真正的喜悅與歡心者,是名叁等孝順。

  

  第二等孝順是:能給予父母親物質上得以充裕,乃至精神上能得到稱心如意者,是名第二等孝順。

  

  第一等孝順是:能給予父母親物質上得以充裕,也能讓父母親在精神上得到歡心與喜悅,不但如此,而且還能普勸雙親學佛,甚至歸依叁寶,令父母雙親離苦得樂,解脫生死,是名第一等孝順。

  

  第二等與第叁等的孝順,是世間的孝順,雖然有吃有穿,但在究竟立場來說,是美中不足的,尚未圓滿,免不了還有輪回(梵語samsara)。第一等的孝順是究竟的,圓滿的,因爲本質上,能令父母親來歸依叁寶,學佛修行,能離苦得樂,破迷啓悟,能了生脫死。

  

  所以,叁種孝順中,以第一等孝順爲圓滿的孝順,我雖然出家修行,不在父母雙親身旁侍奉,我能開示佛法給予雙親明白道理,令他們也能一心向佛,以期解脫生死之苦。

  

  今天投生在人間,與父母共處也是一段因緣,今生是如此,過去生也有無量世,無量世就有無量父母;假使今生沒有解脫生死,了斷輪回,來生還有無量世,無量世就有無量父母.

  

  過去無量父母,未來無量父母,所以,在叁世輪回以來,我們親生父母就有無量無邊之多,多得無法比喻!就如此一般,生而又死,死而又生,循環不停。

  

  佛經雲:『衆生無量劫輪回以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骷髅堆積遠勝須彌山之高。』

  

  大聖佛陀告訴我們:『在六道輪回往返中,已經生死無量劫,我們身邊所有的男男女女,皆是我們多生以來的父母,乃至兄弟姐妹,親戚眷屬,是故,六衆生不可相互殘殺,應該發起六道衆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胸襟,應依教奉行,是名真佛子。』

  

  親戚又開口道:『人死亡後,一切都看不見,我不相信有來生的觀念!』

  

  我說:『人死亡後,認爲沒有來生的觀念,這是斷滅論,唯物論,無神論,抹煞人生一切行爲的價值,甚至抹煞因果(梵語hetu-phala),抹煞道德的可貴!』

  

  親戚說:『怎麼會這麼嚴重呢?這話又如何解釋?』

  

  我說:『人死亡後,不是代表一切的毀滅,而是以另一種形態,另一種能量,存在天地萬物,故有六道輪回。沒有來生的觀念,就等于否認你自己生命的延續,否認生命的延續,就等于凍結的生命動彈不得,永遠止息一般,知道嗎?假使生命凍結,永遠止息,動彈不得的話,請問你如何講話?如何施爲動作?如何穿衣飲食?』

  

  親戚說;『生命凍結,永遠止息,動彈不得,豈不是如同石頭枯木,永遠不得動彈嗎?』

  

  我說:『沒錯,你不相信來生,就等于否認自己分分秒秒的行爲價值,你的行爲分秒延續不斷,你自己不知不覺而己!同樣的理由,你的行爲善與惡,也是存在而延續不斷中,知道嗎?甚至你所做的一切因果,一切道德也同樣延續不斷中,生命畢竟是不生不滅的,我這樣開導,不知道你聽得懂否?』

  

  親戚聽我這麼滔滔不絕而說,覺得非常有道理,興趣倍增,繼續又問下去:

  

  親戚又開口道:『什麼是斷滅論?什麼是唯物論?』

  

  我說:『斷滅論就是否定人死亡後,什麼都沒有了,否認神識的存在,乃至因果抹煞,道德抹煞,行爲造作的後遺症,一概不承認,稱之爲斷滅論。你剛才不相信有來生的存在,就是名副其實的斷滅論。

  

  唯物論是哲學上兩種主要派別之一,認爲物質先于意識精神而存在,意識思惟爲客觀物質的反映而己!因此,人死亡之後,什麼都沒有了,善惡,因果、道德、行爲,都隨著死亡而消失于世,是名唯物論。

  

  這些都是社會上極端的思想,有毒害人類意識,害慘無數人類的觀念,不可不慎,明白嗎?』

  

  親戚開口道:『聽你這麼說,今天我才大開眼界,過去都是人雲亦雲,以訛傳訛,社會上的謬論極多,思想缤紛,莫衷一是,現在我心目中,多少能正見佛法一二,過去對你出家的觀念,實在無法接受,甚至不諒解。

  

  現在不但不打擾您的清修,而且由您自由意志選擇,將後有須要我幫忙之處,請不用客氣,絕對義不容辭,一心一意護持佛法,盡我棉薄之力,很感謝您的開示!』

  

  我說:『或許是善根已漸漸萌芽,我隨喜您如此愛好佛法,祝您道業成功,一切如意。』

  

  前後的相聚,交談四十多分鍾,他們一夥人,聽得很起勁,得到法喜,滿面笑容,告退而去。

  

  

  佛法不愧是佛法、 家屬歸依叁寶

  

   佛法是覺悟之法,上自國王總統、領袖或將軍、文武百官、士農工商,不同階級一齊來學佛,各個都能一一覺 悟。

  畢竟,佛法無邊,深廣如大海,難測難量,不可思議,佛法能令迷妄者得以覺醒,了知人生與宇宙深奧的真谛,更能喚醒沈醉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的流浪客。一切貪染執著者,在佛法熏陶之下,不分智愚美醜,男女老幼,富貴貧賤,都能一一肯定納受,因而踏入覺悟的人生。

  

  我出家十多年來,所有的光陰與青春,都投入閱覽大藏經,研究教典,整天在佛寺裏,不喜歡攀緣。我本身比較內向,不善于外交,說話爽直的性格,彎彎曲曲的話我不會,也聽不懂,假使要我從商做生意,叁天就關門大吉;要我做外交官,國家一定倒黴;要我說彎曲的話,心裏會害怕,結結巴巴,心跳如打鼓,不能自在。

  

  所以,我選擇出家修行這一行,這一行比較適合我的性格,出家人整天到晚不說一句話,總是可以吧!出家人當個老修行,不外出攀緣外境,總是可以吧!不犯法吧!

  

  出家人不說謊話,不鑽牛角尖,爽直的說佛法,總是可以吧!

  

  社會是一所大熔爐,能使人由好變壞,由壞變好;由白染成黑,由黑變成白;由善變惡,由惡變善;由是扭轉成非,由非轉變是;由正倒爲邪,由邪淨化成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剎那之間,都有生命的危機!甚至家破人亡,經濟、人事、社會,無時無刻都在無常變化中,無常讓我們如意,也讓我們痛苦,始終無有止息。

  

  佛法之所以佛法,就是要我們正覺社會這所大熔爐,覺悟社會千奇百態,因而不惑,不惑而超越解脫,解脫就得自在無礙,因此,步步踏入光明的理念,得證菩提(梵語bodhi)。

  

  佛法不愧是佛法,有一天,我邀請叁位出家同參道友,到我俗家一趟,我認爲家屬學佛的因緣該成熟了,邀請的這叁位同參,個個莊嚴無比,個子又高又帥,長得又斯文,是我特別挑選出來的。

  

  這一切的作風,是要度化我家人,讓家人好感,改善他們佛教的誤會與邪見,所以特別安排的局勢,誰先開場白,誰打圓場,誰贊歎,誰結論,都有個順序,以度化頑迷可憐的家屬。

  

  到了俗家,家人已知道我要回家探望一趟許多人擠滿了屋內空間,要看我的廬山真面目,一入大門,大家嘩啦一聲,齊口同聲:張正坤回來了,大家的神情都帶著奇異的態度,似乎又驚又喜,又悲又哀,有四十多顆的眼珠向我上下眺望,就像做生意的人,在估計貨色值多少錢的神情,其中有一位家屬在旁邊迫不及待,有話要說,可能悶了很久。

  

  一位家屬開口直言:『張正坤啊!哇!真的很像和尚,不錯!』

  

  在座的人聽他這麼一說,大家都…

《影塵回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性空世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