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出世間有出世間的因果;如上面所列的表格,至爲詳細;世間的因果不外乎六凡,六凡即是六道,六凡就是尚未出離叁界的凡夫,亦然受生死輪回所束縛,不得自在,受苦無量,故名六凡。
六凡又分爲叁惡道與叁善道之別,是屬于世間的因果,因果常分明,造作貪瞋癡叁毒之因,必然墮落叁惡道的果報;造作五戒十善之因,必定感召投生叁善道的果報;叁善道與叁惡道合爲六凡,六凡是世間的因果,是衆生造業所感召的果報,是生死輪回的窠臼,學佛者應有如是共識,應速離解脫,早登菩提。
出世間因果又分爲四聖,四聖爲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皆己出世解脫,是屬于出世因果,其所修的法門有別,是故,因不同果亦不同;勤修四聖谛法門,即證成聲聞乘(梵語sravaka-yana);勤修十二因緣法,即證成緣覺乘(梵語pratyeka buddhayana);廣學六度萬行,即感召菩薩乘(梵語bodhisattva-yana );圓滿福慧,圓滿不二法門,圓滿中道法,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即佛乘。
造作什麼因!就必定感召什麼果報,道理即在此處顯露無余;六凡與四聖合稱爲十界,又稱爲十法界。
由佛界一直到地獄界,總共有十種境界,都是吾人一心造作出來的,所以,其體性平等沒有差別,觀察這種平等的道理,叫做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如上面十界唯心圖所示,我們就不難明白,十法界不出一心,一心能造作十法界,十法界在一心中;離心無十法界,離十法界無一心;心即是十法界,十法界即是一心,非一非異,十法界唯是一心作。
菩薩道的行者,對因果的肯定,始終一心,無惑無動,菩薩了知因果由心生,因果由心造作,離心無因果,造作何因!必感何果!是故,菩薩畏因,衆生畏果哩!
巍巍菩薩道
巍然聳立的菩薩道,既博大又精深,經過五十二凡聖階位,這無上的菩提大道是何等的莊嚴!一一無動經塵劫所修所得;菩薩上求下化的精神,實在非語言文字所能贊歎,何以得知?因菩薩要接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考驗,可說曆盡滄桑,廣度有情,一一都要無條件的奉獻與犧牲,如此奉獻與犧牲來圓滿佛道。
衆生(梵語bahu-jana )須要聽聞佛法,菩薩(梵語bodhisattva)要廣說一切佛法滋潤衆生,普令離苦得樂,不得有悭吝之心;衆生須要金銀寶物,菩薩就要利濟衆生之所需,以求得安穩,不令衆生苦惱;衆生內心畏懼老死,菩薩即行大無畏,安撫衆生,以得畏懼解脫;衆生心地殘暴、行凶犯科、常行殺盜淫妄,菩薩見之,廣爲勸說五戒(梵語panca silani)之法,爲衆生解困,不令墮落叁途。
衆生悭貪心重,菩薩即時財法二施,並爲廣說布施法門以對治,令悭貪之心得以解脫;衆生心地惡化難調,常毀壞他人,菩薩見之行慈,即爲宣說持戒法門以對治,普令剛強之衆生,心地柔和慈悲,不犯諸惡。
衆生心地瞋恚不息,暴跳如雷,日夜不安,菩薩即廣說忍辱法門以對治,令心安息自在,解脫瞋恚之心;衆生心地懈怠不振,菩薩見之,即與同事同行,鼓勵精神,奮發圖強,爲說精進法門以對治,不令懈怠而墮落。
衆生心地散亂,千頭萬緒,煩惱叢生,莫衷一是,菩薩見之,廣行慈悲,爲之宣說禅定解脫之法以對治,不令衆生精神散亂,業障現前,失常造業,因而沈淪;衆生愚癡魯鈍,業障蒙蔽,不見真理,邪知邪見,所行乖異,菩薩見之,心生憐憫,即爲廣說智慧法門以對治,普令衆生智慧大開,業障淨化,究竟導歸菩提。
菩薩道的行者,自始至終,一切時,一切處,只要他經曆過的人事物,都有他奉獻犧牲的聖迹;菩薩道由凡夫位經曆叁賢位、十聖位、等覺、乃至妙覺,這麼長久的叁大阿僧祇劫,爲上求下化而精進,其心地亦然如如自在,不動道場而廣度無量衆生,從未說一聲疲勞的話,也未曾說過怨言一句。
菩薩道的行者,何以有如此堅強的信念呢?因爲菩薩的行者心裏明白,佛道要成就,必然在犧牲奉獻中求得,在利益他人中得,在破除無我中得,在與衆生共生共死中得;菩薩有如是正知正見維持著,是故,菩薩道的行者,其信念堅強不動不搖故。
正知正見就是法身慧命的支柱,正知正見就是成就佛道的橋梁,正知正見是輾破一切邪知邪見的金剛寶輪,正知正見是維持菩薩道的原動力,正知正見是十方諸佛的人天眼目,正知正見是諸佛的終程與歸宿;菩薩道的行者能正見這一關鍵所在,是故,在叁大阿僧祇劫修道中,經過無量無邊的魔考與苦難,從未說一聲疲勞的話,也未曾說過怨言一句,其道理精微之處,就在此處彰顯而出,真相大白。
身爲菩薩道的行者,內心具足有圓滿的正知正見,以此正知正見,維持菩薩的法身慧命,廣行菩薩道,不達終程,不罷不休!
菩薩道所具足的正知正見,含概廣義,赅攝一切佛法,無法不攝,無處不包,世出世間諸法;總攝無余,窮劫欲說終不能盡,巍巍菩薩道,十方諸佛贊歎故。
現在總攝聖教綱要略舉六種,爲菩薩應有的正見,何等爲六?分別敘述如下:
菩薩六種正見 :
一、證悟叁空。
二、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叁、觀叁界衆生平等。
四、精通五明。
五、沒有天生釋迦,自然彌陀。
六、萬德莊嚴。
一、 證悟叁空
何謂證悟叁空?叁空即是我空、法空、俱空叁者。
何謂我空(梵語atma-sunyata)?就是于五蘊之法,強立主宰,名爲我執。若推求色受想行識之五法,皆空無自性,諸法因緣所生,諸法因緣所滅,不見我體,是名爲我空。
何謂法空(梵語dharma-nairatmya)?就是于五蘊之法,計爲實有,名爲法執。若求五蘊之法,如幻如化,皆從緣生,假名施設,無有自性,空幻不實,了不可得,是名法空。
何謂俱空(梵語sunyata-sunyata)?俱空亦名空空,就是我執與法執俱遣,能空之空亦除,空執兩亡,方契本性,得證涅槃,是名俱空。
菩薩道的行者能正見叁空,證悟叁空,又能將叁空的道理一一普施大地一切衆生,令衆生亦能證悟叁空之法,共登覺悟之岸。
二、 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何謂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就是實相之法到任何處所,任何時間,不受時空所變動,法無高下,法無有比,遠離對待,是名法法平等。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證悟之法,所宣說之法,不偏不倚,皆正等無異,是名佛佛道同。
法華經雲:『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則墮悭貪。』
法華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于衆生,說佛智慧故。』
大聖佛陀在經文說得很清楚,他自己所證悟之法是無上道,無上道就是佛道,佛道就是平等法,如來教導一切衆生,都是以大乘平等法而度化衆生,普令一切衆生皆得成佛;假使如來以小乘之法教化一切衆生,那麼,如來就墮入悭貪之輩。
事實上卻不如此,十方諸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衆生,皆以一乘大法普度衆生,一乘佛法就是大乘佛法,也就是佛乘;十方世界無有二乘法與叁乘法,除非諸佛方便爲機緣未成熟之衆生方便說,以種種權宜方便之法,引導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讓世界所有衆生,一一共證菩提,同登佛地。
菩薩道的行者,能正見諸佛所悟之法,法法平等、佛佛道同;法即是佛,佛即是法,諸佛因法而證悟成佛,離法別無佛;諸法因佛所證所宣,是故有法,法由佛所悟,因悟而說法,法由悟而說;是故,離法無佛,離佛無法;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正等無異,無二無別,故名佛法不二。
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千佛萬佛,乃至十方無量諸佛,其法其道,佛法道理,一律天經地義,平等平等!無有高下深淺,無有偏倚不足,無有對比,是名爲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菩薩在叁大阿僧祇劫的修證曆程,有如是知、如是見,所以道心堅強,信念永不退轉,由正知正見所維持故。
叁、 觀叁界衆生平等
叁界(梵語trayo dhatavah)即是欲界(梵語kama-dhatu)、色界(梵語rupa-dhatu)、無色界(梵語arupya-dhatu)是也,叁界是六道衆生造作一切善惡業,所感召的生活領域,叁界亦有生老病死的憂患,是輪回的大枷鎖,叁界猶如火宅。
菩薩道的行者,眼觀叁界衆生,流浪生死,受盡無量苦難,終不得覺悟,甚至覺悟是什麼意思,全部一無所知,就如此糊裏糊塗的浪迹生死,永受沈淪,菩薩能正見這點,觀衆生之苦而發菩提心,悲心徹骨廣度叁界衆生,不休不息!
芸芸衆生,有智慧的人、有愚癡的人、有富貴的人、有貧窮的人、有莊嚴秀麗的人、有醜陋不雅的人、有善根的人、有無善根的人、有利根的人、有鈍根的人、有頁高我慢的人、有業障深重的人,衆生百態,千差萬別,良莠不齊,這時候,菩薩觀看叁界衆生,潦倒苦難的真相,更興起大慈悲心度脫衆生想,一律平等心以待,菩薩度衆生,不分衆生何等人物!不分種族貴賤、不分利鈍、不分智愚美醜、不分男女老少,都是菩薩救度的對象。
菩薩爲什麼有如此的大悲願呢?因爲菩薩知道叁界六道的衆生,在過去無量劫輪回以來,曾經做過他的父母親,當過他的兄弟姐妹,當過他的夫妻,當過他的兒女,當過他的朋友親戚眷屬,如此因緣密切,深得不可分離,菩薩怎會離開…
《萬德莊嚴菩薩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