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呢?舍棄衆生呢?所以,菩薩有感恩的心,有悲憫的心,有救度的心;菩薩念念衆生的悲願,如母憶子,終身不忘;衆生的悲願,亦複如是。
菩薩對叁界衆生皆以平等心而度化,不生分別心,度此不度彼,度彼不度此,何以故?因爲菩薩具有六道衆生同胞愛,發揮菩薩道擁有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表現出菩薩道本有的風範。
梵網經菩薩戒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
這段經文就是最好的明訓,我們應該遵循佛言而勵行,廣行菩薩道,發大誓願,畢生窮劫,始終一心,廣度叁界衆生,普令叁界衆生,破迷啓悟,轉凡入聖,成等正覺;若能行佛所行,言佛所言,證佛所證;如此一來,是名真菩薩,善知佛意,能觀叁界衆生平等故!
四、 精通五明
巍巍菩薩道,精深廣大,浩瀚無際,世出世間諸法,菩薩都要一一廣學,若有一法未得解脫,不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所以說,菩薩道非常艱巨,一切魔障與苦難特別多,菩薩不會因此而氣餒;畢竟菩薩已發菩提心,已證悟叁空之法,已證悟不二法門,已得到佛法之正見,是故永不退轉。
那麼,菩薩到底要廣學何法呢?何法是菩薩所學之對象呢?在于瑜珈論裏,有提綱挈領敘述菩薩尋求一切法之處,當于五明(梵語panca )之法,方可證成究竟菩提,現在分別列表如下;
瑜珈論、菩薩五明:
一、聲明。
二、因明。
叁、醫方明。
四、工巧明。
五、內明。
一、 聲明
何謂聲明(梵語sabba-vdya)?聲即是聲教,明即是明了。就是菩薩要精通世間文章,語言文字,算數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達,故曰聲明。
二、因明
何謂因明(梵語hetu-vidya)?因即是萬法生起之因。就是菩薩要精通世間種種言論,思想學術、心理學、哲學、乃至圖書印玺、地水火風萬法之因,皆悉明了通達,故曰因明。
叁、醫方明
何謂醫方明(梵語cikitsa-vidya)?醫方即是醫治之方法也。就是菩薩要精通醫學常識,世間種種病患、或癫痫蠱毒、四大不調、鬼神咒詛、寒熱諸病,皆悉曉了其因,通達對治,故曰醫方明。
四、工巧明
何謂工巧明(梵語silpakarma-vidya)?工即是工業,巧即是巧妙。就是菩薩要精通世間文詞贊詠乃至營造城邑,工程建築法,農田商賈,種種音樂蔔算,天文地理,一切工業巧妙,皆悉明了通達,故曰工巧明。
五、內明
何謂內明(梵語adhyatma-vidya)?內即是佛法內教,典也。就是菩薩要精通叁藏(梵語trini pitakani)十二部經教(梵語dvadasanga-buddha-vacana),內心無惑無動,廣學一切法門,終無懈怠。
菩薩能以布施對治悭貪,以持戒對治毀犯,以忍辱對治瞋恚,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禅定對治散亂,以智慧對治愚癡(梵語moha),乃至種種染淨邪正,生死涅槃之法,皆悉明了通達,故曰內明。
菩薩道的行者要成就佛道,下化無量衆生,必須勤修廣學五明之法,五明之法總攝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菩薩內心能正見五明之法,是菩薩所尋求之法,必修之法,何以故?因爲菩薩究竟爲成就佛道故。
五、 沒天生釋迦、自然彌陀
大乘佛法以圓成佛果爲其目的,以法性空爲方便,攝導萬行趣證無上菩提。要達到成佛的果位,必須發大誓願,行菩薩道,廣行六度萬行,證悟甚深不二法門,中道實相義,諸法盡證無余,始成佛道。
修行要親自實踐,親自與諸法義谛相應;若不實踐叁藏聖典,身心懈怠,沈迷五欲六塵,口但說空,行在有中,此人欲證成佛道,遙遙無期,終無是處。
口口聲聲喊要成佛,而身心所爲皆不與佛法相應,業力所牽引,身不由己,無法控製,心地奔馳于世間染汙之欲,此人愚昧,如說食數寶,終不可得,佛門謂之癡人說夢話。
又有少數人懂得一點佛法,因而自滿自得,就不想再向前邁進;又有些人,學點佛法之後,內心生大我慢,頁高淩人,藐視同道,甚至狂妄著魔,而不得自知,自謂我是某古佛菩薩降世,我是祖師轉世,某真人投生,內心毫無慚愧之念,更不懂得羞恥,因而,自導自演自唱,不休不止,甚可憐憫!十方諸佛,對此輩之人亦無奈,諸菩薩亦搖頭,祖師皆歎氣!
衆生造業自縛,擋也擋不住,勸也勸不聽,說也說不動,度也度不了,衆生沒有正知正見,再加上自己業障深重,習氣不斷流露,心作不了主,堅固的我執意識,頑抗到底,業障到底是業障,如鋼釘釘在牆壁,始終拔不起來,這麼一來,最後豈不是自己受倒黴嗎?吃虧會是誰呢?輪回生死的又是誰呢?當凡夫受盡無量苦難那麼好玩嗎?
衆生聰明反被聰明誤,中外古今,有無數的聰明人,這些小聰明的人,那個能夠證成菩提的?全部被聰明所耽誤了,耽誤了他的青春,耽誤了他的前途,耽誤他的法身慧命,耽誤他了生脫死的機緣,破壞了他的正知正見,因而墮落無明的窠臼裏。
聰明與智慧是截然不同的,有何不同?不同在何處?分別如下:聰明是無明的反射,聰明會誤事,聰明無法正見真相,聰明是分別外在人我是非的禍根,聰明是輪回生死的猴精,聰明是一切苦難的樞紐,聰明是私欲占有的枭雄,聰明是破壞正見的關鍵。
聰明是生活起居的滑頭鬼,聰明的當下是缺陷而無知的,聰明是嗜好诤辯的鬼靈精,聰明是魔王使者,聰明是叁界內的曆盡桑者,聰明者時常嚎哭落淚無人知,聰明者是叁界的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
何謂智慧?智慧(梵語jnana)是內在證悟的實相本體,智慧是證悟人生觀與宇宙觀的寶藏,智慧是證悟後所流露的見證。智慧與真相是一體的,智慧是佛。
智慧是度生死輪回的寶筏,智慧是透視魔境一把無形利劍,智慧是遊戲人間的摩尼珠,智慧是六道衆生的眼目,智慧是登涅槃的法船,智慧是諸佛所證所護,智慧是十法界的大火炬,智慧是超越叁界不離叁界的明燈。
總而言之,聰明是世間法,聰明是染汙黑暗的,聰明是我執私欲的,聰明是無明的,聰明是業障的流露而不自覺的;智慧是出世間法,智慧是清淨光明的,智慧是破除叁空之法的,智慧是靈靈覺覺的,智慧是證悟後的理念流露。
智慧不同于聰明,聰明不同于智慧;智慧與聰明有天壤之別;智慧與聰明兩者之間,是迷悟之別,是染淨之別,是佛魔之別,是邪正之別。
智慧與聰明自始至終,如同水火不相融,如貓與鼠不得相處,何以得知?因爲智慧與聰明是不同的兩個境界,是涅槃與生死不同的境界,是輪回與不輪回不同的境界,是光明與黑暗不同的境界,是超越叁界與染汙叁界不同的境界,是覺悟與迷妄不同的境界,是佛境與魔境不同的境界。
綜合上面所說,我們發過菩提心(梵語bodhicitta),行菩薩道,就應該很踏實而實踐菩薩道,爲證成無上菩提而勇猛精進,從中不得有懈怠、偷懶、學小聰明,因而狂妄著魔,而自己不知不覺,致使墮落生死輪回的深淵中。
菩薩道的行者,不得投機取巧,想走捷徑,想不勞而獲,叫別人替我消災,替我修行;天天說修行,修行又怕苦,而自己卻不肯修行,得過且過,恍恍惚惚度日,了此殘生,如此之輩,最沒有智慧,知見最差,業障(梵語karmavarana)最重,習氣(梵語vasana)深厚,欲得成佛,望洋興歎,遙遙無期,無有是處。
開悟的高僧大德,還須要大修特修呢!令無量劫以來的習氣,一一的淨化,逐漸革除,讓自性更圓滿,更莊嚴,不達佛道不罷休;開悟的高僧大德都如此這般了,何況我輩是沈淪苦難的衆生!
高僧大德雲:『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湧,理現念猶侵。』
如上所雲,頓悟佛性之人,畢竟尚未成佛;見佛性之人,雖然知道佛性平等,佛性的功用在果位上,差別甚爲懸殊;佛已淨化了習氣,已圓滿自性,已到達佛的果位;見佛性之人,是悟了佛性平等之理,但是自己多生習氣深重,亦不免受習氣漂流牽製,不得自在,修就是修習氣的淨化與革除,普讓光明自性顯露罷了!
見佛性之人,猶如風已停止吹動,但是水波一時無法止息仍然洶湧澎湃,水波遲早是會止息的,只是一時不能止息,還有余留水波浪力推動,但是肯定要停止的,須要有一段時間;見佛性之人,亦複如是,尚有多生習氣所逼,當理念現前的時候,有時還會受習氣所侵擾,而不得自在哩!所以說,剛悟性之人,不可與佛之佛性比倫,果位有差別故。
菩薩道的行者,能正見這一切的真相,內心不生頁高我慢,不生嫉妒,不生誹謗,不生懈怠偷懶,不生投機取巧,不走捷徑,不學小聰明,因此,心地如如不動,光明赫赫,對菩薩道更勇猛精進,始終一心,不達佛道,不罷不休!
菩薩道的行者,內心在一切時處,永遠是理念的,是真理的,與佛法共鳴相應的;菩薩心裏明白,菩薩要成就萬德莊嚴佛道,也同樣要經過叁大阿祇劫修行的因,然後才能證成無上莊嚴的菩提聖果,佛門有兩句名言,堪稱至理:
佛門所謂:『十方世界無有天生釋迦、自然彌陀。』
六、 萬德莊嚴
萬德莊嚴是佛的果位,也是菩薩修行經過叁大阿僧祇劫,廣修六度萬行,總攝一切世出世間之法、不二法門、中道實相之法,到達因圓果滿的累積,也就是菩薩道最後的終程與歸宿。
佛(梵語Budd…
《萬德莊嚴菩薩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