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世间有出世间的因果;如上面所列的表格,至为详细;世间的因果不外乎六凡,六凡即是六道,六凡就是尚未出离三界的凡夫,亦然受生死轮回所束缚,不得自在,受苦无量,故名六凡。
六凡又分为三恶道与三善道之别,是属于世间的因果,因果常分明,造作贪瞋痴三毒之因,必然堕落三恶道的果报;造作五戒十善之因,必定感召投生三善道的果报;三善道与三恶道合为六凡,六凡是世间的因果,是众生造业所感召的果报,是生死轮回的窠臼,学佛者应有如是共识,应速离解脱,早登菩提。
出世间因果又分为四圣,四圣为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皆己出世解脱,是属于出世因果,其所修的法门有别,是故,因不同果亦不同;勤修四圣谛法门,即证成声闻乘(梵语sravaka-yana);勤修十二因缘法,即证成缘觉乘(梵语pratyeka buddhayana);广学六度万行,即感召菩萨乘(梵语bodhisattva-yana );圆满福慧,圆满不二法门,圆满中道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佛乘。
造作什么因!就必定感召什么果报,道理即在此处显露无余;六凡与四圣合称为十界,又称为十法界。
由佛界一直到地狱界,总共有十种境界,都是吾人一心造作出来的,所以,其体性平等没有差别,观察这种平等的道理,叫做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如上面十界唯心图所示,我们就不难明白,十法界不出一心,一心能造作十法界,十法界在一心中;离心无十法界,离十法界无一心;心即是十法界,十法界即是一心,非一非异,十法界唯是一心作。
菩萨道的行者,对因果的肯定,始终一心,无惑无动,菩萨了知因果由心生,因果由心造作,离心无因果,造作何因!必感何果!是故,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哩!
巍巍菩萨道
巍然耸立的菩萨道,既博大又精深,经过五十二凡圣阶位,这无上的菩提大道是何等的庄严!一一无动经尘劫所修所得;菩萨上求下化的精神,实在非语言文字所能赞叹,何以得知?因菩萨要接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考验,可说历尽沧桑,广度有情,一一都要无条件的奉献与牺牲,如此奉献与牺牲来圆满佛道。
众生(梵语bahu-jana )须要听闻佛法,菩萨(梵语bodhisattva)要广说一切佛法滋润众生,普令离苦得乐,不得有悭吝之心;众生须要金银宝物,菩萨就要利济众生之所需,以求得安稳,不令众生苦恼;众生内心畏惧老死,菩萨即行大无畏,安抚众生,以得畏惧解脱;众生心地残暴、行凶犯科、常行杀盗淫妄,菩萨见之,广为劝说五戒(梵语panca silani)之法,为众生解困,不令堕落三途。
众生悭贪心重,菩萨即时财法二施,并为广说布施法门以对治,令悭贪之心得以解脱;众生心地恶化难调,常毁坏他人,菩萨见之行慈,即为宣说持戒法门以对治,普令刚强之众生,心地柔和慈悲,不犯诸恶。
众生心地瞋恚不息,暴跳如雷,日夜不安,菩萨即广说忍辱法门以对治,令心安息自在,解脱瞋恚之心;众生心地懈怠不振,菩萨见之,即与同事同行,鼓励精神,奋发图强,为说精进法门以对治,不令懈怠而堕落。
众生心地散乱,千头万绪,烦恼丛生,莫衷一是,菩萨见之,广行慈悲,为之宣说禅定解脱之法以对治,不令众生精神散乱,业障现前,失常造业,因而沉沦;众生愚痴鲁钝,业障蒙蔽,不见真理,邪知邪见,所行乖异,菩萨见之,心生怜悯,即为广说智慧法门以对治,普令众生智慧大开,业障净化,究竟导归菩提。
菩萨道的行者,自始至终,一切时,一切处,只要他经历过的人事物,都有他奉献牺牲的圣迹;菩萨道由凡夫位经历三贤位、十圣位、等觉、乃至妙觉,这么长久的三大阿僧祇劫,为上求下化而精进,其心地亦然如如自在,不动道场而广度无量众生,从未说一声疲劳的话,也未曾说过怨言一句。
菩萨道的行者,何以有如此坚强的信念呢?因为菩萨的行者心里明白,佛道要成就,必然在牺牲奉献中求得,在利益他人中得,在破除无我中得,在与众生共生共死中得;菩萨有如是正知正见维持着,是故,菩萨道的行者,其信念坚强不动不摇故。
正知正见就是法身慧命的支柱,正知正见就是成就佛道的桥梁,正知正见是辗破一切邪知邪见的金刚宝轮,正知正见是维持菩萨道的原动力,正知正见是十方诸佛的人天眼目,正知正见是诸佛的终程与归宿;菩萨道的行者能正见这一关键所在,是故,在三大阿僧祇劫修道中,经过无量无边的魔考与苦难,从未说一声疲劳的话,也未曾说过怨言一句,其道理精微之处,就在此处彰显而出,真相大白。
身为菩萨道的行者,内心具足有圆满的正知正见,以此正知正见,维持菩萨的法身慧命,广行菩萨道,不达终程,不罢不休!
菩萨道所具足的正知正见,含概广义,赅摄一切佛法,无法不摄,无处不包,世出世间诸法;总摄无余,穷劫欲说终不能尽,巍巍菩萨道,十方诸佛赞叹故。
现在总摄圣教纲要略举六种,为菩萨应有的正见,何等为六?分别叙述如下:
菩萨六种正见 :
一、证悟三空。
二、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三、观三界众生平等。
四、精通五明。
五、没有天生释迦,自然弥陀。
六、万德庄严。
一、 证悟三空
何谓证悟三空?三空即是我空、法空、俱空三者。
何谓我空(梵语atma-sunyata)?就是于五蕴之法,强立主宰,名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空无自性,诸法因缘所生,诸法因缘所灭,不见我体,是名为我空。
何谓法空(梵语dharma-nairatmya)?就是于五蕴之法,计为实有,名为法执。若求五蕴之法,如幻如化,皆从缘生,假名施设,无有自性,空幻不实,了不可得,是名法空。
何谓俱空(梵语sunyata-sunyata)?俱空亦名空空,就是我执与法执俱遣,能空之空亦除,空执两亡,方契本性,得证涅槃,是名俱空。
菩萨道的行者能正见三空,证悟三空,又能将三空的道理一一普施大地一切众生,令众生亦能证悟三空之法,共登觉悟之岸。
二、 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何谓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就是实相之法到任何处所,任何时间,不受时空所变动,法无高下,法无有比,远离对待,是名法法平等。
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证悟之法,所宣说之法,不偏不倚,皆正等无异,是名佛佛道同。
法华经云:『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
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大圣佛陀在经文说得很清楚,他自己所证悟之法是无上道,无上道就是佛道,佛道就是平等法,如来教导一切众生,都是以大乘平等法而度化众生,普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假使如来以小乘之法教化一切众生,那么,如来就堕入悭贪之辈。
事实上却不如此,十方诸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皆以一乘大法普度众生,一乘佛法就是大乘佛法,也就是佛乘;十方世界无有二乘法与三乘法,除非诸佛方便为机缘未成熟之众生方便说,以种种权宜方便之法,引导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让世界所有众生,一一共证菩提,同登佛地。
菩萨道的行者,能正见诸佛所悟之法,法法平等、佛佛道同;法即是佛,佛即是法,诸佛因法而证悟成佛,离法别无佛;诸法因佛所证所宣,是故有法,法由佛所悟,因悟而说法,法由悟而说;是故,离法无佛,离佛无法;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正等无异,无二无别,故名佛法不二。
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千佛万佛,乃至十方无量诸佛,其法其道,佛法道理,一律天经地义,平等平等!无有高下深浅,无有偏倚不足,无有对比,是名为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证历程,有如是知、如是见,所以道心坚强,信念永不退转,由正知正见所维持故。
三、 观三界众生平等
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即是欲界(梵语kama-dhatu)、色界(梵语rupa-dhatu)、无色界(梵语arupya-dhatu)是也,三界是六道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所感召的生活领域,三界亦有生老病死的忧患,是轮回的大枷锁,三界犹如火宅。
菩萨道的行者,眼观三界众生,流浪生死,受尽无量苦难,终不得觉悟,甚至觉悟是什么意思,全部一无所知,就如此糊里糊涂的浪迹生死,永受沉沦,菩萨能正见这点,观众生之苦而发菩提心,悲心彻骨广度三界众生,不休不息!
芸芸众生,有智慧的人、有愚痴的人、有富贵的人、有贫穷的人、有庄严秀丽的人、有丑陋不雅的人、有善根的人、有无善根的人、有利根的人、有钝根的人、有页高我慢的人、有业障深重的人,众生百态,千差万别,良莠不齐,这时候,菩萨观看三界众生,潦倒苦难的真相,更兴起大慈悲心度脱众生想,一律平等心以待,菩萨度众生,不分众生何等人物!不分种族贵贱、不分利钝、不分智愚美丑、不分男女老少,都是菩萨救度的对象。
菩萨为什么有如此的大悲愿呢?因为菩萨知道三界六道的众生,在过去无量劫轮回以来,曾经做过他的父母亲,当过他的兄弟姐妹,当过他的夫妻,当过他的儿女,当过他的朋友亲戚眷属,如此因缘密切,深得不可分离,菩萨怎会离开…
《万德庄严菩萨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