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万德庄严菩萨道▪P11

  ..续本文上一页者,能透视这关,依此自他不二之法而勤修,必得道果,是名为自他不二法门。

  

  八、 依正不二法门

  

  何谓依正不二法门?依者依止之处,所依之土也。就是客观的器界(环境),称为依报;正者正受其报,即能依之身,也就是正受的身体(主观的四圣六凡),称为正报。

  

  客观的依报是由主观的正报所显现的,依报的优劣与正报有密切不可分离的关系;正报庄严,依报也就庄严;正报不庄严依报也就不庄严,依报是随着正报的转变而转变。

  

  三恶道的众生,造诸恶业,自然感召三恶道的世界;人道守五戒,自然感生人道世界;天道的众生,守护十善,就感应生到天人的世界;声闻缘觉二乘的圣者,勤修四圣谛与十二因缘,证悟圣果后,自然感生方便有余土的涅槃世界。

  

  菩萨的行者,勇猛精进六度万行,广修不二法门,中道之法,因而感生实报庄严土的世界;十方诸佛已万德庄严,福慧圆满,究竟菩提,自然安住常寂光净土世界。

  

  造作何因!就感应何果!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从因到果之间,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不能感应果报,果从因来,因能成就果。

  

  依报与正报之间,亦复如是,依报由四圣六凡所造作,因而显现依报,若无四圣六凡的造作,依报就不得存在了;是故,依报不离正报,正报不离依报;离正报别无依报可得,离依报无正报可造作;依报即正报,正报即依报,不一不异,故名依正不二。菩萨正见正依不二之法而修证,必得道果,是名依正二法门。

  

  九、 权实不二法门

  

  何谓权实不二法门?权就是权教之法,权宜方便,九法界之法;实就是真实之教,即是佛界圆乘之法;佛有大智慧,普令众生成就觉悟,因而证成无上菩提,但是众生根机有利钝,层次参杂不齐,大圣佛陀就开显九法界的方便之权教,令九法界诸有情,皆得悟佛知见,同登佛界真实圆乘之法。

  

  这权教之法,是由实教之法所开显,由此可知,离实教无权教,离权教别无实教;实即是权,权即是实,故云权实不二。菩萨依权实不二之法而参悟,必得道果,是名权实不二法门。

  

  十、真妄不二法门

  

  何谓真妄不二法门?真即是真如之心,清净之心;妄即是妄想之心,分别染污之心。

  

  菩萨正见真心是由妄心而得,离妄心别无真心可得;妄心觉悟了,妄心是真心,真心迷妄染污,真心是妄心;是故,真不离妄,妄不离真,真即是妄,妄即是真,只是迷悟有别;在法性上本平等,是一体两面而己,故称真妄不二。菩萨依此真妄不二之法而修道,必得道果,是名真妄不二法门。

  

  十一、理事不二法门

  

  何谓理事不二法门?理即是道理,理想、理念、理性的意思,事即是实践的事项,人事物的意思。

  

  有道理的存在,没有实践的衬托,道理不得彰显;有实践的事项,没有道理的引导,事项不得成就,无法达到理想的终程;所以说,无理不成事,无事不成理,理由事而显,因事透理;最后,理的成就即是事的成就,事的成就即是理的成就;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无碍,故名理事不二。菩萨道的行者,能透视理事不二之法而勤修,必得道果,是名理事不二法门。

  

  十二、烦恼菩提不二法门

  

  何谓烦恼菩提不二法门?烦恼就是缠垢之心,染污之心,三毒之心,一切痛苦的总称,名为烦恼(梵语klesa)。菩提就是觉悟之心、清净之心、戒定慧之心、成就佛道之心、名为菩提(梵语bodhi)。菩提是从烦恼中而得来的,由烦恼的觉悟、清醒、净化,演变而得,所谓火焰出红莲,正如此意。

  

  维摩诘经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污泥,乃生此华。』

  莲花(学名Nelumbonucifera)也必须生长在卑湿污泥中,才能生出美丽的莲,假使莲花种在高原陆地,莲花只有死路一条,无法生存下去,莲花生存的条件,就是要在卑湿污泥中。

  

  菩提的证悟,亦复如是,离烦恼无菩提,菩提由烦恼中得,离菩提无烦恼,烦恼成就菩提故;烦恼与菩提之间,息息相关,不相分离,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迷悟有别,染净有别,故名烦恼菩提不二法门。

  

  涅槃经云:『有智慧时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譬如明时无暗,暗时无明。』

  

  经文说得更清楚,当有智慧的时候,烦恼就匿迹无踪了,即刻转烦恼为菩提;有烦恼的时候,菩提就染污了,起无明了,即刻转菩提为烦恼,毕竟,烦恼与菩提是一体两面的。

  

  是故,菩提在迷妄不觉中,菩提是烦恼;烦恼在觉悟清醒时,烦恼是菩提;离烦恼无菩提,离菩提无烦恼,染净迷悟有别,故称之为烦恼菩提不二。菩萨道的行者,能正见如是烦恼菩提不二之法而勤修,必得道果,是名为烦恼菩提不二法门。

  

  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的行者,对不二法门所持之共识,能如是正见,因而发大誓愿,勤修不二法门,必得十方诸佛授记,十方诸佛赞叹,十方诸佛护持,究竟成就佛道。

  

  菩萨道修证次第历程

  大乘法在于菩萨道,菩萨道的法门,以上求佛道,下化无量众生为宗旨,最高果位是佛果,大乘菩萨道从凡夫修行到成佛,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十信位是由十住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个阶位。其中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位,仅算是资粮位。十地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依时间而论,菩萨由凡夫修行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现在分别列表说明如下:

  

  

  

  

  

  菩萨对因缘果报肯定不动摇

  

  菩萨道的行者,能够正见三界六道一切的果报,无非是众生自作自受的展现,如蚕作茧自困其身,众生愚昧无知,对人生观与宇宙观的真相迷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尽一切之苦;三界六道都是众生造业的大场所,同时也是众生轮回受苦的生活领域。

  

  众生(梵语bdhu-jana)的心地不清净,三毒炽盛,广造一切恶业,终无止息,自然就感召不清净的三界六道,三界六道是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之业,所感召的。

  

  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

  

  造作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果(梵语hetu-phala)的存在,我们相信了因果,因果宛然存在;我们不相信因果,因果亦然存在;因果的存在与不存在,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问我们有造作了因否,假使没有造因,当然就没有果的来临;假使有造作了因种,那当然会感召果报的来临,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造作何因,就必定感召何等果报的。

  

  比喻说:我用手打你的嘴,结果你的嘴巴痛起来了;那么,问题来啦!当下打你的嘴巴,打就是因,你的嘴巴当下痛了,痛就是果;因果不是很显然告诉我们了吗?何苦来哉而固执不信呢?不信因果,就是不信嘴巴痛,痛而说不痛,是大妄语;不信因果,就是不信世间的生活点滴,不信自己的行为价值,一笔勾消善恶是非的存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只可惜,是非善恶究竟勾消不掉,自己行为的价值亦然存在;因果永远随着我们的心,上升与堕落,失败与成功,不离因果;美与丑,智与愚不离因果;善与恶,富与贫,不离因果;得与失,兴与衰,不离因果;何以故?因为因果由心造,离心无因果;离因果无心,因果即是心,心即是因果,心与因果正等无异,诸君呀!你们说是吗?

  

  还在诤什么?有什么可诤呢!真相毕竟是真相,真理毕竟是真理,本来面目就是本来面目。佛法说到这里,还有什么可撒谎的呢?一切皆已道尽,宁使老僧下地狱,不将佛法卖人情,正如我意。

  

  很简单很简单哩!可惜呀!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人,天天生活在因果的每一个点滴当中,自己不知不觉,还说没有因果,否认因果,抹煞因果,可怜甚可怜!

  

  不信因果,否认因果,抹煞因果之辈,就如同用手打自己的嘴巴而说不痛,考试不及格而说心情很开朗,被车撞到而说没撞到,吃饱而说未饱,凡此之辈,叫做瞪着眼睛说瞎话,也叫做社会黑暗,也叫做放羊的孩子,佛门叫做颠倒的众生。

  

  起心动念举止动作,睡觉吃饭,走路说话,一点一滴都是因果的流露,天天生活在因果的点滴当中,而不自觉,或知而故意不信;或信了因果,怕别人说我迷信,因此,硬着头皮而不信。此流之辈,可谓业障深重,智慧(梵语jnana)被种种业障蒙蔽,加上自己对真理不能当下肯定,人云亦云,随风飘动,浪迹天涯,无有定处,是名六道流浪汉,三界苦命儿。

  

  总而言之,明知生活即是因果,因果即是生活,而自己却苦苦与因果唱反调,此人就是跟自己的生活唱反调,否认自己的生活一般,如同吃饱而不实说,却说未吃饱;抹煞因果者,即是与世间的真相唱反调,如同白天说黑夜;不信因果者,即是善恶是非不分明的人,如同把恶人当作善人,行善者当做坏人。

  

  把善当做恶,把恶当做善;战争就是无战争,无战争就是战争;把男人当女人,把女人当男人;有穿衣当无穿衣,无穿衣当有穿衣;把九当六,把六当九,如此颠颠倒倒,混淆事实,本末倒置,因果大乱,失去规则,这么一来,还得了,天下不是乱七八糟了吗?世间岂不是充满了杀生、偷盗、奸淫、妄语、乱性了吗?世间成何体统?所以说,因果是生活,因果是法则,因果是事理的真相,因果由心生,行为是因果故。

  

  菩萨道的行者,对因果的展现能一清二楚,心中毫无疑惑,当下肯定,不隔毫端,不动不摇。

  

  因果有两大类,何等为二?一者世间因果。二者出世间因果,现在列表叙述如下:

  

  

  

  世间有世间因果,…

《万德庄严菩萨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影尘回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