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菩薩于諸梵行,精進無懈怠,而于飲食不節不恣,是以食已即消,而無停滯之患,是名得食能消。
十、優缽羅華
優缽羅華是梵語,翻譯華言叫做青蓮華,以其出于汙泥,而不染汙,世人見之,即生稀有之想。
菩薩于諸梵行,精進無懈怠,雖處生死,不爲煩惱之所染著,猶如此華,見者亦生稀有之心,是名優缽羅華。
五、禅定波羅蜜
何謂禅定波羅蜜?所謂禅定波羅蜜者,就是以心安住于一境,而離盡一切散亂,是名爲禅定。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外禅內定,是名禅定。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名爲禅定也。
菩薩修行禅定之時,心不雜亂,一心寂靜,內外一如,無惑無動,是名爲禅定。
禅定有二種:
一者世間禅:
所謂色界無色界的禅定,是凡夫所修的禅定,這種禅定未能出世解脫,僅于叁界內的定境,定境若消散,亦然有墮落的危機!所以,稱之爲『世間禅』,又稱之爲『凡夫禅』。
二者出世間禅:
所謂聲聞緣覺菩薩所修的禅定 。
菩薩道的行者,了知時間與空間,是因爲執著而存在的,心中若無執著時間與空間,那麼,時空是虛幻不實的錯覺作用;十方諸佛已證入甚深無上的禅定,在諸佛的解脫心境,絲毫無時空觀念,何以得知呢?因定破時空,叁際如幻,執著而有,若無執著,錯覺時空無由存在!
比如一對戀愛情侶來說明,彼此約會,時間已超過了,由于他們內心一直執著時間,念念時間,拚命看手表,心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等得內心非常火急,心神不得安甯,內心有許多問號,爲什還沒來,是否忘啦!是否變心啦!是否移情別戀啦!是否父母知道阻擋啦!是否事忙延遲啦!
這時刻的情侶,眼看手表,一秒一秒而過,一分一分而過,在時間的消逝中,心如刀割,痛苦得不得了,不得了又無奈,抱著沈痛的心情,兩腿走來又走去,等不到另一半……。
正在這時候,一秒如一分,一分如一時,一時如一日,內心對時間帶有強烈的執著,心與分秒不離,無有距離,這時候的心,分分秒秒皆是心,心即是分分秒秒,心與分秒正等無異。由事實如此的表現,內心強烈挂念情侶爲何未來,拚命執著看手表,分秒必爭,如此一來,時間觀念更分明,更注意,更重視了;時間本無,無中卻生有了,實在很可悲!衆生就是陷落于執著意識,無法自拔,身陷其境,不得自知,時間也就隨著無中生有了,衆生就如此沈迷于時間中過活,始終不得覺悟,有幾個人真正能夠明白呢?道理在此處已顯露無余了。
由戀愛的一對情侶來說明,就很明顯的呈現一個事實,只要是世間的人事物,皆可依此類推,無過如此,若越軌而說,不如法而說,是世間迷妄之說,是外道說,是魔王魔女魔民所說。
同樣的理由,依此類推,普天之下,世間一切人事物,若有如此共識,能正見執著、罣礙是禅定的通病,依此共識而實踐修持,必定能證悟甚深無上禅定,因爲,十方諸佛聲聞緣覺菩薩,皆依此循進而入涅槃故。
禅定破時空,時空是衆生因執著而有,因有才落入永有的意識觀念,根深柢固,難以糾正,若要糾正他,反而挨罵或挨打,甚至說我們的腦筋有問題,要剖開洗腦,要住精神醫院靜養一段時間。
我們說他們不識時間與禅定的真理,實在夠可憐,值得同情!但是他們也會說我們也蠻可憐的,值得同情,學佛學到最後,腦筋似乎有問題;如此看來彼此之間,到底是誰可憐誰!誰同情誰!誰是有問題者!
我想:悟者自悟,迷者自迷,體驗者自有體驗者,無體驗者自有無體驗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心行處滅,言語道斷,諸位同參道友們!你們說是嗎?
聲聞、緣覺、菩薩、佛稱之爲四聖,四聖皆證悟菩提;佛菩薩入涅槃,于涅槃出入自在,不住涅槃,不住生死,無盡的度化無量衆生;了知諸法所成,無非因緣所生,因緣所生法,畢竟當體空性,無有實體可得;諸法的本性,當下就是空性,空性是諸法的本性,因此諸法之性,空幻不可得。
空性不礙緣起,緣起不礙空性;空性建立在緣起而說空性,空性不壞假有;緣起建立在空性而說緣起;離開緣起無空性,離開空性無緣起;緣起即空性,空性即緣起,當下緣起與空性就是一體的,是一體兩面之說,是空是色,色空不二,無二無別,正等無異。
菩薩的行者能體證到如此,心地自然對萬法萬境,不生取舍,不沾不染,無惑無動,光明自在,本性風光,大展流露,慈悲喜舍,智慧之光,普照大千,縱橫自在,無障無礙。
菩薩行者,在廣修禅定的當下,能透悟諸法本空之道,緣起性空之道,色空不二之道,是故,不隔毫端,自性戒,自性定,自性慧,同一時間,同一處所,無時無刻皆在禅定中,大千世界每一處所也都在禅定中。何以故?禅定破時空也。
禅定破時空,對四聖而言,是毫無疑惑的;對凡夫衆生而言,是不易正見其真相的,畢竟尚未證悟,更沒有經曆禅定的體驗,甚難突破禅定破時空的正見。
甚至有些愛好禅定者,當下能肯定禅定破時空的理論與實際,由于自己沒有親自體證過,心裏也就持著似懂非懂,似悟非悟,似禅定非禅定的心理意識,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態度。
要得到出世禅的解脫自在,必須要有佛經的印證,必須要有證悟者的指導與印證,必須要有善知識的啓發導航,才不會修錯了禅定,有許多人,心著境而修,心住相而修,有取有舍,愛好神通而修,講求感應而修,因而走火入魔,成爲狂妄的禅病發生!有人發瘋,有人很狂妄,自稱是已成佛,自稱已證果,自稱是菩薩,自稱是阿羅漢,自稱是祖師降世,自稱是開悟者,這都是沒有人指導,已走火入魔的見證,甚爲可憐!甚爲可怖!
志公禅師雲:『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佛門弟子,中外古今,豈不是有很多狂妄禅者嗎?在這廣大的社會裏,斑斑可見可聞,自欺又欺人,自狂又狂人,自誤又誤人,正是佛門所謂:自作自受代替不得也。
若追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修行不得其門而入,理論法則不懂,教理不通,又加上沒有善知識的開導,心著境修行,盲修瞎煉,橫沖直撞,闖出毛病來了。
參禅悟道,要具足道理的通達,善知識的教導,自己要精進參禅,以實際勵行悟道!
高僧大德雲:『理雖頓悟,事須漸修。』
佛門中的這兩句名言,留傳中外古今,至精至義,始終無法更易;僧俗二衆,依此名言進修,開悟證果者,其數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不勝枚舉。
總而言之,禅定的修持與證悟,必須透悟諸法空性,空性不礙諸法,諸法不礙空性;空性與諸法,本來不二法,不一不異,能正見認知此關,在修證禅定的過程,才能無所障礙的過關,因而證入禅定,深入大涅槃。
菩薩道的行者,深入禅定,證悟涅槃之際,當下禅定破時空,時空對已證得禅定的聖者而言,早已無時空之意識了,現在舉一個禅定破時空的實例:
聖僧虛雲老和尚.是中華民國現代史的開悟高僧,也是中外古今有目共睹的大德,虛雲老和尚享年一百二十歲,精通教典,修持嚴謹,待人寬厚,德高望重,人天欽敬尊仰,德被天下,化導無數有情。
有一天,虛雲老和尚,挑著道糧,走入深山,一心一意參禅悟道,精勤不休,就這樣維持下去;日月如梭,所有的道糧用盡了,這時候,虛雲老和尚就采取山上的野菜煮來充饑。
虛雲老和尚用功參禅的精神,令人心驚膽寒,自己隱居深山,深山有許多野狼猛虎,毒蛇怪獸,這一切的山中猛獸,對虛雲老和尚來說,是無關痛癢的,不能恐懼老和尚絲毫之心,老和尚早就把生死之心,置之度外了,始終一心的爲參禅開悟本性而努力,一切恐怖心,妄想心,早就匿迹無蹤了。
有一天,有一次,虛雲老和尚撿取一些山中枯幹的樹枝,築竈開火,他把山中挖來的芋頭洗好後,放下鍋裏,就開始燃火煮起芋頭來!
當時的虛雲老和尚,心裏想:『反正煮熟芋頭也要費半個小時的時間,我不可以浪費光陰,應該好好珍惜每分每秒才對,不可辜負我出家修行的動機與目標,應該利用煮芋頭的半小時,來繼續參禅悟道才對。』
于是,虛雲老和尚就把地上鋪平之後,雙腿一縮,結成了莊嚴的跏趺坐,手結彌陀印,身體自然挺直,雙眼微閉,呼吸自然調息,就這樣子,平坐于深山荊棘的地面上,慢慢的,一秒一秒過去,一分一分過去,一日一日過去,這麼一過去,就是兩個禮拜,這麼一坐禅,一入禅定,就是十四天之久,一下子驚動了整個佛教界,所有僧俗二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虛雲老和尚本想坐禅半小時的時間,卻因入禅定的原因,結果深入禅定,卻長達十四天的歲月,後來,虛雲老和尚出禅定之後,想到剛才煮了一鍋的芋頭,半小時應該煮好了。
于是,慢慢將雙腿放下,身體舒展一番,站了起了,移動腳步,走到竈邊,將鍋蓋掀開一看,不得了啦!所煮的芋頭不但煮熟了,而且燒焦了,不但燒焦了,而且發黴了,同時,鍋竈之下的煙火早就成了灰燼!
此時此刻,虛雲老和尚,心裏恍然明白了,原來他是入了大禅定,十四天的禅定功夫,也如一彈指的時間,老和尚信心更加堅定,禅定破時空的理念,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正如此意。
據說虛雲老和尚,在這次入了大定之後,以後也常常有入定的因緣,甚至在講經說法的時候,談到禅定的時候,就能馬上入定,談到涅槃的時候,就能馬上入涅槃;可見虛雲老和尚的禅定功夫是相當深的!悟道的聖僧不愧是聖僧。
…
《萬德莊嚴菩薩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