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臨終遺囑▪P10

  ..續本文上一頁高聲念佛可得十種功德,分別敘述如下,供給諸大善信共參共研:

  

  業報差別經,高聲念佛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 。二、天魔驚怖 。叁、聲遍十方 。四、外聲不入 。五、叁塗息苦 。六、勇猛精進 。七、諸佛歡喜 。八、念心不散 。九、叁昧現前 。十、往生淨土 。

  

  念佛(梵苦 buddhanusmrti )法門,功德殊勝,叁根普被,所謂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正是此意:

  

  月燈叁昧經 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學念佛速證菩提。』

  

  百丈禅師 雲:『修行以念佛爲第一穩當。』

  

  鼓音王經 雲:『若有四衆受持阿彌陀佛(梵語 Amita-buddha )名號,臨命終時,佛與聖衆,接引往生。』

  

  善導大師 雲:『身體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念阿彌陀佛,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爲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大集經 雲:『末法衆生,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得度生死(梵語 samsara )。』

  

  坐禅叁昧經 雲:『菩薩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叁昧(梵語 samadhi )。』

  

  曆代高僧雲:『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

  

  楞嚴經 雲:『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念佛可證成菩提,念佛可入叁昧,念佛可往生淨土,念佛可得度生死,念佛爲第一穩當,念佛成就自得心開;念佛法門殊勝微妙,諸佛菩薩,曆代高僧大德,皆普勸善男信女,畢命爲期,專注一心,持佛名號,可得無量功德,無量利益,圓滿福慧,成就無上正覺。

  

  念佛法門,不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智慧(梵語 jnana )與愚癡(梵語 moha ),高官顯赫與江洋大盜,上根器與下根器,國王與乞丐,頓與漸,皆一律可念佛,平等平等!

  

  念佛法門此一宗,法只有一種,念佛者有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根機,所成就者就有快與慢,深與淺。念佛的功夫,因人而異,法無高下,無有對比;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應機則良。

  

  總而言之,臨命終者,在命終後八小時,不得哭泣大叫,說傷心話,應爲亡者著想,邀請出家師父開示佛法,蓮友大衆爲亡者助念佛號,令亡者能提起正念一同念佛,以

  成臨命終者一向的志願,往生淨土是也。

  

  因此,八小時的佛號太重要了,是亡者往生與不往生關鍵所在;八小時助念佛號,是亡者上升與墮落的界限;八小時助念佛號,是亡者輪回與不輪回的分水嶺;八小時的助念佛號,是亡者生死與涅槃的肯定;八小時助念佛號,是亡者煩惱與證入菩提的分界。

  

  六 、 千念萬念,守此臨終一念。

  

  佛經雲:『一句彌陀,證叁不退,只此一生,便補佛位。』

  

  臨命終者對西方淨土,應有如此肯定與認知,念一句阿彌陀佛,能念得一心不亂(梵語 aviksipta-citta ),必得往生極樂世界,證入叁不退轉,所謂: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一旦往生淨土,終無退墮可懼,憑此一生,聽聞隬陀宣揚正法,證悟無生法忍(梵語 anutpatika-dharma-ksanti ),補處佛位。

  

  往生後,證得果位,大慈悲心流露,悲憫娑婆衆生苦,因此,倒駕慈般,廣度無量有情,普濟無量衆生,知苦離苦,悟證菩提;臨命終者,若如是正見,往生淨土必得無礙。

  

  世間相皆爲生滅法,無有一法可得,始終生滅不已!世間相如此,身體不堅固亦如是,一切法無非因緣所生,無非因緣所滅,不值得懷念,不值得罣礙,不值得留住它;懷念亦懷念不得,罣礙亦罣礙不得,留它亦留不得,這話如何說呢?因爲世間萬象諸法,畢竟生滅法,緣起法,無常法,空無自性故。

  

  可惜啊!衆生容易生大顛倒,不明諸法實相,又不能與法相應,內心産生強烈執著,拚命罣礙世間,懷念世間,欲留住世間,如此一來,心生顛倒想,不能生起正見,心性紛亂如麻,不得安穩,不得自在,于是痛苦之心,綿綿接踵而來,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對臨命終者來說,往往有墮落叁惡道之危機,可不慎哉!

  

  心生顛倒,懷念世間,罣礙世間,欲留住世間,這一連串的執著,都是往生淨土的大障礙,如同荊棘葛藤

  身,讓人無法勇往直前,欲

  目的地,終無是處;同樣的理由,臨命終者,對世間種種愛戀,如是愛戀世間,皆是生死種,障礙往生根本之因素。

  

  不舍世間,妄想雜亂,紛飛不休,若要念佛得一心不亂,極爲困難,往生極樂淨土,更不用說了,欲了生脫死,遠離六道輪回之苦,遙遙無期!唯願諸大善信,時時刻刻,正念提起,一心一意指向西方淨土,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爲宗,別無二路,再大的苦難,一一克服,以求得往生淨土爲要務,終無別念。

  

  佛說阿彌陀經 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佛經的啓示,重心點在于 一心不亂 , 心不顛倒 , 執持名號 ,若能當下肯定承擔,則往生易如反掌,勢如破竹,順水推舟,別無可疑!現生了辦生死大事,永脫輪回之苦,截斷生死(梵語 samsara ),慶幸歡欣!

  

  我佛門四衆弟子,欲修行入道,欲證悟菩提,乃至念佛欲得叁昧者,應觀世間無常,諸法空性,毫無自體可言,若能如此善觀諸法,此人則能入道,證成菩提,乃至得入念佛叁昧,何以故?因爲善觀諸法空性,世間無常,可破除衆生自我意識之執著,一旦破除執著性,本性就不會留戀世間,罣礙世間,當下收回留戀罣礙之心,如此一來,本性自如,一心不亂,即刻呈現在眼前。

  

  以『一心不亂』來念阿彌陀佛聖號,是往生淨土首要條件,欲往生淨土成就,『一心不亂』是往生淨土之正宗。

  

  構成一心不亂(梵語 aviksipta-citta )之關鍵,在于善觀世間無常,人生苦短,諸法空性,以

  到破除懷念世間之心,方能死心塌地念佛,無條件念佛,勇猛精進念佛,前面直沖是蓮池海會,後退是地獄火坑,我佛門弟子能發起如此信念,必得往生蓮邦,終無疑惑!

  

  臨命終者,在命終的一剎那,遭遇到多大的病苦,多大的刺激,多大的困境,多大的阻礙,都要吞聲忍氣,耐得一切苦痛,做爲人生最後的沖刺,千念萬念,守此臨終一念,無量劫之輪回,在此時此刻,截斷無余,不留禍根。

  

  因此,再大的苦難,也要吃得下去,吃得有意義,這麼吃苦,能畢業的,能究竟了生脫死。

  

  佛經雲:『假使熱鐵輪,于汝頂上旋,終不爲此苦,退失菩提心。』

  

  吃苦沒有關系,只要有意義之苦,能令我們離苦得樂,永脫輪回,此苦是值得吃的,所以,世間所充滿苦(梵語 duhkha )、空(梵語 sunya )、無常(梵語 anitya )、無我的事實,緊逼迫不斷,我們能不清醒嗎?能不覺悟嗎?能再繼續墮落下去嗎?這時候應該反省時刻了!

  

  佛遺教經雲:『是故當知世間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梵語 vimoksa )。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舍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爲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佛陀的這一番肺腑之言,道盡世間真相,更無有余,普令沈淪衆生,清醒覺悟,發起菩提道心,勇猛念佛,以一心不亂爲宗旨,

  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目的,若能依教奉行,往生必成,我願已了,是名爲幸!

  

  七、 自力與他力相輔相成。

  

  當臨命終者,在往生淨土的一剎那間,實在太重要啦!這是有關輪回與不輪回之分界線,因此,對往生的原理,就應該有個正見與認知。

  

  我們要明白,自力乃生淨土的正因,他力是生淨土的助緣,自力與他力因緣和合,方能感應道交,完成往生淨土大業。

  

  何謂自力呢?所謂自力就是深信釋迦牟尼佛(梵語 Sakya-muni buddha )不虛言,不妄語,佛是聖中聖,一言一語,真實不虛,佛的每一句話都苦勸我們,人生太苦,有無量逼惱,叁界如火宅,又如牢獄,應速離娑婆之苦。

  

  深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梵語 Amita-buddha )在彼世界教化無量衆生,願見隬陀世尊,聽聞法音,早證無生法忍(梵語 anutpattika-dharma-ksanti ),速回娑婆廣度有情;至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字字句句,從內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念佛音韻柔和,不得有哀調悲泣之聲,腔, 聲誠懇,苦苦悲切,每句佛號,具足厭離娑婆之苦,欣慕西方淨土之妙樂,由衷所發,我願往生,祈願我佛慈悲,加被攝受,願佛哀憫,垂手相迎,令我得生淨土,度生死河!是名爲自力。

  

  何謂他力呢?所謂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宏願,四十八願度衆生正是,極樂世界(梵語 Sukhavati )乃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清淨莊嚴,是阿彌陀佛接引衆生的歸宿之處;以及法師開示佛法,同參道友助念佛號,這些就所謂他力之緣。

  

  自力與他力因緣會合,一拍即成,心心相應,當下感應道交,往生蓮池。

  

  現在引錄 大佛頂首楞嚴經 的一段經文,…

《臨終遺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