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高声念佛可得十种功德,分别叙述如下,供给诸大善信共参共研:
业报差别经,高声念佛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 。二、天魔惊怖 。三、声遍十方 。四、外声不入 。五、三涂息苦 。六、勇猛精进 。七、诸佛欢喜 。八、念心不散 。九、三昧现前 。十、往生净土 。
念佛(梵苦 buddhanusmrti )法门,功德殊胜,三根普被,所谓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正是此意:
月灯三昧经 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学念佛速证菩提。』
百丈禅师 云:『修行以念佛为第一稳当。』
鼓音王经 云:『若有四众受持阿弥陀佛(梵语 Amita-buddha )名号,临命终时,佛与圣众,接引往生。』
善导大师 云:『身体专礼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大集经 云:『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得度生死(梵语 samsara )。』
坐禅三昧经 云:『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梵语 samadhi )。』
历代高僧云:『千经万论不须标,共指西方路一条。』
楞严经 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念佛可证成菩提,念佛可入三昧,念佛可往生净土,念佛可得度生死,念佛为第一稳当,念佛成就自得心开;念佛法门殊胜微妙,诸佛菩萨,历代高僧大德,皆普劝善男信女,毕命为期,专注一心,持佛名号,可得无量功德,无量利益,圆满福慧,成就无上正觉。
念佛法门,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智慧(梵语 jnana )与愚痴(梵语 moha ),高官显赫与江洋大盗,上根器与下根器,国王与乞丐,顿与渐,皆一律可念佛,平等平等!
念佛法门此一宗,法只有一种,念佛者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根机,所成就者就有快与慢,深与浅。念佛的功夫,因人而异,法无高下,无有对比;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应机则良。
总而言之,临命终者,在命终后八小时,不得哭泣大叫,说伤心话,应为亡者着想,邀请出家师父开示佛法,莲友大众为亡者助念佛号,令亡者能提起正念一同念佛,以
成临命终者一向的志愿,往生净土是也。
因此,八小时的佛号太重要了,是亡者往生与不往生关键所在;八小时助念佛号,是亡者上升与堕落的界限;八小时助念佛号,是亡者轮回与不轮回的分水岭;八小时的助念佛号,是亡者生死与涅槃的肯定;八小时助念佛号,是亡者烦恼与证入菩提的分界。
六 、 千念万念,守此临终一念。
佛经云:『一句弥陀,证三不退,只此一生,便补佛位。』
临命终者对西方净土,应有如此肯定与认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念得一心不乱(梵语 aviksipta-citta ),必得往生极乐世界,证入三不退转,所谓: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一旦往生净土,终无退堕可惧,凭此一生,听闻隬陀宣扬正法,证悟无生法忍(梵语 anutpatika-dharma-ksanti ),补处佛位。
往生后,证得果位,大慈悲心流露,悲悯娑婆众生苦,因此,倒驾慈般,广度无量有情,普济无量众生,知苦离苦,悟证菩提;临命终者,若如是正见,往生净土必得无碍。
世间相皆为生灭法,无有一法可得,始终生灭不已!世间相如此,身体不坚固亦如是,一切法无非因缘所生,无非因缘所灭,不值得怀念,不值得罣碍,不值得留住它;怀念亦怀念不得,罣碍亦罣碍不得,留它亦留不得,这话如何说呢?因为世间万象诸法,毕竟生灭法,缘起法,无常法,空无自性故。
可惜啊!众生容易生大颠倒,不明诸法实相,又不能与法相应,内心产生强烈执着,拚命罣碍世间,怀念世间,欲留住世间,如此一来,心生颠倒想,不能生起正见,心性纷乱如麻,不得安稳,不得自在,于是痛苦之心,绵绵接踵而来,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对临命终者来说,往往有堕落三恶道之危机,可不慎哉!
心生颠倒,怀念世间,罣碍世间,欲留住世间,这一连串的执着,都是往生净土的大障碍,如同荆棘葛藤
身,让人无法勇往直前,欲
目的地,终无是处;同样的理由,临命终者,对世间种种爱恋,如是爱恋世间,皆是生死种,障碍往生根本之因素。
不舍世间,妄想杂乱,纷飞不休,若要念佛得一心不乱,极为困难,往生极乐净土,更不用说了,欲了生脱死,远离六道轮回之苦,遥遥无期!唯愿诸大善信,时时刻刻,正念提起,一心一意指向西方净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为宗,别无二路,再大的苦难,一一克服,以求得往生净土为要务,终无别念。
佛说阿弥陀经 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经的启示,重心点在于 一心不乱 , 心不颠倒 , 执持名号 ,若能当下肯定承担,则往生易如反掌,势如破竹,顺水推舟,别无可疑!现生了办生死大事,永脱轮回之苦,截断生死(梵语 samsara ),庆幸欢欣!
我佛门四众弟子,欲修行入道,欲证悟菩提,乃至念佛欲得三昧者,应观世间无常,诸法空性,毫无自体可言,若能如此善观诸法,此人则能入道,证成菩提,乃至得入念佛三昧,何以故?因为善观诸法空性,世间无常,可破除众生自我意识之执着,一旦破除执着性,本性就不会留恋世间,罣碍世间,当下收回留恋罣碍之心,如此一来,本性自如,一心不乱,即刻呈现在眼前。
以『一心不乱』来念阿弥陀佛圣号,是往生净土首要条件,欲往生净土成就,『一心不乱』是往生净土之正宗。
构成一心不乱(梵语 aviksipta-citta )之关键,在于善观世间无常,人生苦短,诸法空性,以
到破除怀念世间之心,方能死心塌地念佛,无条件念佛,勇猛精进念佛,前面直冲是莲池海会,后退是地狱火坑,我佛门弟子能发起如此信念,必得往生莲邦,终无疑惑!
临命终者,在命终的一剎那,遭遇到多大的病苦,多大的刺激,多大的困境,多大的阻碍,都要吞声忍气,耐得一切苦痛,做为人生最后的冲刺,千念万念,守此临终一念,无量劫之轮回,在此时此刻,截断无余,不留祸根。
因此,再大的苦难,也要吃得下去,吃得有意义,这么吃苦,能毕业的,能究竟了生脱死。
佛经云:『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菩提心。』
吃苦没有关系,只要有意义之苦,能令我们离苦得乐,永脱轮回,此苦是值得吃的,所以,世间所充满苦(梵语 duhkha )、空(梵语 sunya )、无常(梵语 anitya )、无我的事实,紧逼迫不断,我们能不清醒吗?能不觉悟吗?能再继续堕落下去吗?这时候应该反省时刻了!
佛遗教经云:『是故当知世间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梵语 vimoksa )。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佛陀的这一番肺腑之言,道尽世间真相,更无有余,普令沉沦众生,清醒觉悟,发起菩提道心,勇猛念佛,以一心不乱为宗旨,
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若能依教奉行,往生必成,我愿已了,是名为幸!
七、 自力与他力相辅相成。
当临命终者,在往生净土的一剎那间,实在太重要啦!这是有关轮回与不轮回之分界线,因此,对往生的原理,就应该有个正见与认知。
我们要明白,自力乃生净土的正因,他力是生净土的助缘,自力与他力因缘和合,方能感应道交,完成往生净土大业。
何谓自力呢?所谓自力就是深信释迦牟尼佛(梵语 Sakya-muni buddha )不虚言,不妄语,佛是圣中圣,一言一语,真实不虚,佛的每一句话都苦劝我们,人生太苦,有无量逼恼,三界如火宅,又如牢狱,应速离娑婆之苦。
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梵语 Amita-buddha )在彼世界教化无量众生,愿见隬陀世尊,听闻法音,早证无生法忍(梵语 anutpattika-dharma-ksanti ),速回娑婆广度有情;至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字字句句,从内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念佛音韵柔和,不得有哀调悲泣之声,腔, 声诚恳,苦苦悲切,每句佛号,具足厌离娑婆之苦,欣慕西方净土之妙乐,由衷所发,我愿往生,祈愿我佛慈悲,加被摄受,愿佛哀悯,垂手相迎,令我得生净土,度生死河!是名为自力。
何谓他力呢?所谓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宏愿,四十八愿度众生正是,极乐世界(梵语 Sukhavati )乃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就,清净庄严,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归宿之处;以及法师开示佛法,同参道友助念佛号,这些就所谓他力之缘。
自力与他力因缘会合,一拍即成,心心相应,当下感应道交,往生莲池。
现在引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 的一段经文,…
《临终遗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