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臨終遺囑▪P4

  ..續本文上一頁不行,土葬也不得,這樣維持下去不是辦法,後事總要有個妥善處理才對!

  

  有一位弟子發言道:『師父乃爲聖僧,其禅定境界深不可測,非人力所能爲;師父有一位妹妹也出家,當比丘尼(梵語 bhiksuni ),修行也相當有成就,師父平常最聽她的話,我們應該請他妹妹來處理,或許有辦法,不知大衆師意下如何?』

  

  大衆師聽了這段話,覺得蠻有道理,于是透過種種人士關系,請他妹妹來了,高峰妙禅師的妹妹(比丘尼),輕而易舉的說了五句話,高峰妙禅師當下就倒下去了,很管用!

  

  他妹妹(比丘尼)唱言道:『哥哥啊!你生也古怪,死也古怪,于下你的古怪,是多麼自在!』

  

  禅師被他的妹妹這麼一說,如雷貫耳,震醒了他,出了禅定(梵語 dhyana ),瞬間倒了下來,已經往生叁天了,接著禅師又爬了起來,又說了幾句話:

  

  高峰妙禅師言:『妹妹啊!難道我這樣死不對嗎?這樣死不對,再重來!』

  

  于是禅師果然真的又入涅槃了,這一下子真的永入涅槃,與世訣別矣!

  

  由此可知,大修行者,畢生苦修曆煉,爲明心見性刻骨銘心,爲證悟菩提,忍受勞苦;爲脫離六道輪回而邁進,大修行者一旦證悟菩提自性,了知菩提自性,不生不滅,本自清淨,與十方諸佛清淨自性平等無異。

  

  因此,對世間五欲(梵語 panca kamah )六塵(梵語 sad visayah )無染無雜,心不被境轉,欲望沾染不得,自性能自在無礙;所以在命終之時,心就不會戀戀世間,執著世間,依依不舍世間,一剎那之間,意識馬上可以脫離肉軀,而得自在,是名大修行者,死亡速度如瞬眼間。

  

  叁、大善者

  

  指一生樂善好施,有貧窮困難者,能發大慈悲心,因而施舍錢財米糧給貧困者;或別人有不如意,情緒低落,心神不安,于此能發大慈悲心,布施法語,安慰他人,普令離苦得樂,精神和協統一,做施無畏者;別人病苦無法送醫,能爲病患者送醫付醫藥費者;能普勸他人行素食,多行放生業,不從事殺生業者。

  

  鼓舞他人常行助印佛經,聽聞佛法,能普勸他人歸依叁寶,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共證菩提者;建築佛寺,興建道場,普施叁寶(梵語 tri-ratna ),令道場早日圓滿,給與社會群衆可共參佛法,禮佛瞻仰叁寶,令出家師父講經說法,度化無量衆生者。

  

  這一切行爲舉動,都表露出善良的一面。

  

  所謂:『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種什麼善因,必然會得什麼善果;一個人活在世間,日積月累,持之以恒,都不斷的一直行善,整個腦海裏都是慈善的業識種子,所念的是慈善,所做的也是慈善,心行與所做皆是慈善之業。

  

  是故,當此人欲命終之際,整個腦海裏所浮現的業識種子,都是慈善業識,心生喜悅,命終就是憑此慈善喜悅之心,一剎那間,而得生善道,乃至念佛得以往生淨土。

  

  四、非善非惡,小善小惡

  

  非善非惡者,就是不很明顯的善與惡;小善小惡者,就是一生中爲善不大,爲惡不大,平平凡凡度一生,庸庸碌碌混過一輩子,如是之人,在命終之時,沒有大修行的種子,也沒有大善種子,更沒有大惡的種子;這時候命終者的心裏業識,非常薄弱,對世間易生執著,戀情世間,不舍世間,因此,心生大苦惱,顛倒罣礙,妄想紛飛,內心淩亂,七上八下,意識緩慢脫離肉軀,業障(梵語 karmavarana )一旦現前,易墮入叁惡道。

  

  所謂:陰境一現前,瞥然隨它去。

  

   通常佛門中所說的超渡者,一半以上皆指這一輩的人士;大修行者,都已開悟證成菩提,不必超度了;大慈善家,心地皆是慈善業識種子,往生善道能自在而去,不必超度了;大惡的人,一生都是造一切惡業,心地染汙不清淨,全身強而有力的惡業種子,命終即刻隨強而有力的惡業種子,牽製墮落叁惡道,由不得自己作主,隨業所牽,直接墮落惡趣,不必超度了,若要超度困難甚困難;所要超度乃指非善非惡,小善小惡者。

  

  

  

  

  

  死忘後真有靈魂嗎?

  

  在佛門中不叫靈魂,靈魂的說法太儱侗了,而稱爲意識或神識,佛法是肯定意識的存在。一個完整的生命,是由心靈和身體和合而形成。心靈是絕對不滅的;身體是由四大,地、水、火、風和合所成,身體是物質的東西,會經過生老病死的階段,是可壞性的,是不能自在的,是無常的東西;一旦我們的神識離開了身體,稱之爲死亡,所死的實在是身體,而不是神識,神識是死不了的。

  

  我們時常聽說過,社會上有很多人,有氣絕之後,經過數天之後,常有死而複活的情形,這根本原因有二種:

  

  一者,神識尚未脫離身體所致,因此死而複活。

  

  二者,是去而複返。是故,對于臨終大事,千萬不可草率行事,要慎重處理亡者,本文所提供臨終的常識,是以喚醒社會人士,對臨終者前後有個正確的重視。

  

  人死爲鬼,這種論調是謬論,鬼是六道中的其中一道,說人死爲鬼,是答對六分之一而已!尚有六分之五的機會可當;所以不可說人死當鬼,若硬性要說人死當鬼的話,這在佛門稱爲 常見 ,否定了其他的五道;若說人死了之後,身體腐爛,什麼都沒有了,如木頭火化之後成灰燼,否定了神識的存在,不相信有靈魂,如是之輩,佛門稱之爲 斷見 。

  

  常見與斷見稱之爲二見,二見皆是邪見,犯了邪見不能入佛知見,既然不能入佛知見,就不能證菩提,入大涅槃,永處長夜黑暗,于叁界中往返不休不止!

  

  六道乃包含天道(梵語 deva-gati )、人道(梵語 manusya-gati )、阿修羅道(梵語 asura )、地獄道(梵語 naraka-gati )、餓鬼道(梵語 preta-gati )、畜牲道(梵語 tiryagyoni-gati ),六道是凡夫衆生輪回的窠臼,是有情生命流浪的大本營,是衆生造業自然感召的業道,造什麼業因,就隨業感應在六道的任何一道去。

  

  古德雲:『升天自有升天業,未必求仙便得仙。』正是此意。

  

  既然已當鬼,就是已隨業力投生去了,鬼之存在是不可否認的,我佛陀在六道當中,就曾經談到鬼道的問題,鬼的層次很多,比方有餓鬼、恐怖鬼、多財鬼、少財鬼、啖血鬼、啖精氣鬼王、厲鬼、鬼王、惡毒鬼王、大诤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主魅鬼王、主産鬼王、主命鬼王、五目鬼王、主財鬼王、惡目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鬼的存在遍布陸海空,無處不有,各部經典幾乎有論及鬼道,甚至民間亦留傳不已!

  

  現在舉例叁件離奇驚人的鬼公案,證實鬼的存在是無處不有,無孔不入,上至天空,下至山河大地,皆有鬼的住處,有鬼的活動處,有鬼的木本營。

  

  六年前有一位中年男子告訴我,他曾經由臺東市欲回高雄 ,開著 BMW 西德車子,緩緩往西部而出發,此時正是太陽西落,接近黃昏之際,同時天空黑雲密布,下著蒙蒙細雨,車子開到 大武 ,經過一段崎岖險降坡的低窪處,突然走出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長長的頭發,穿著白色襯衫,紅色裙子,婷婷而立,右手高舉,向這輛車子揮手,有意搭上這中年男子之車,這位男子看得很清楚,毫無猶豫,就將車子打方向燈,往路邊停靠。

  

  這位美貌小姐開口道:『這位先生是否能包容一下!天氣不好,下著大雨,等車不便,我想到 屏東 ,搭車方便嗎?』

  

  中年男子說:『方便!方便!無妨,反正車上也沒載人,請小姐上車吧!』

  

  這位小姐上了車後,把車門關上,車子開動之後,一直往屏東直駛,一路上美貌的小姐都沒開口,這位中年男子也沒開口,車子中途沒有停車過,車上只有一男一女,彼此默默無言,車子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時而爬坡,時而下坡,路面有時高低不平,低窪處與高凸處,多得不勝枚舉。

  

  不知不覺中,車子已經行駛到 楓港 ,欲下車上 WC (廁所)于是路邊停車完畢,這位中年男子,心裏突然無意中起了寒,有點不自的感受,好象有話要對這位小姐談,把頭猛然回頭一望,這麼一望,不得了了,不看還好,這麼一看,當下受不了事實的考驗,有話說不出,叫也叫不出聲,在那恐怖瞬眼間,禅定的功夫不夠,即刻暈倒于駕駛臺上,似乎奄奄一息。

  

  在恐怖懔懔籠罩下,昏昏迷迷的度過叁十多分鍾,逐漸的清醒過來,只覺得褲底下濕透了一大片,省得去拉尿,但是精神上所受的刺激,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這時候的中年人,在似醒非醒的狀況下,再把頭留神往得面一看,這位美貌女子確實不見了,果然剛才的經過是活生生存在著,這麼暈倒過去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過去以往所未曾見過的事實,竟然今天會擺在我眼前,真是不可思議!

  

  中年男子很細膩的描述給我聽的時候,只見他亦然內心有所寒懼,皮層顯示出疙瘩,聳立良久,兩眼驚奇炯炯有光,心神顫動未得和協,一副受驚的模樣,令人同情。

  

  中年男子告訴我:『師父 啊!自從那一次遇到女鬼,我心靈上時常湧現出那女鬼的形象,導致心神不定,恐懼不安,以後在路邊見了再美麗的小姐,我絕對不敢輕易載人,免得曆史重演』

  

  我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正是此意,這也是有前因後果的,造下什麼因,必定成就什麼果報,逃避不了的;仁者心存慈悲之念,毫無邪念,是故無重大傷害,僅以恐怖暈迷之報,佛門有句話:雖有重大…

《臨終遺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