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都定好了,真不愧是廣欽老和尚,他把臺北佛寺一切寺務,一一安排好了,南部佛寺一切寺務,也都安排好了,修持自得,心中毫無罣礙,毫無執著世間,臨近往生的剎那間:
廣欽老和當告訴弟子說:『諸位弟子們!師父現在要往生西方淨土,觀音菩薩欲接引我,大衆師應一心勤求出道,也間皆是敗壞不安之相,爲了生脫死而辦道,生死是自己的,應該慈悲自己,慈悲自己就是辦自己的生死,知道嗎?』
旁邊有一位弟子,知道師父要往生,內心很傷心而流淚哭泣!
老和尚說:『人有生必定有恐,除非不生,不生即無死;既然生于人間,終了還是要離開人間,人的身體如房屋,房子一旦老舊,會跨倒下來的,我們可從舊屋子搬到新房;同樣的理由,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東西,是可壞的,是不自在的,是會老的,身體老舊之後,頂多再換個新房子,這不很好嗎?
師父要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座上,這是日夜精進所求,到西方淨土就沒有生死輪回,斷六道,脫叁界(梵語 trayo dhatavah ),何樂而不爲!弟子啊!不要傷心,不要哭泣,這是好事情,是修行者夢寐以求之事,是修道者的歸宿,應該爲師父歡送才對,爲師父祝福才對呀!』
廣欽老和尚又開口道:『大衆師,諸位若有問題,現在可問,沒有問題,師父欲得往生淨土!』
有一位弟子言:『師父!一切都不成問題,一切如意!』
廣欽老和尚最後開口言道:『既然無問題,一切如意!我一生亦如是,無來亦無去,無甚麼代志!』
廣欽老和尚話一說完,就端佳著,隨著大衆念佛聲,在西方叁聖的接引下,緩緩往生西方而去,一代高僧,就這麼自在往生,這麼灑脫而往生,正表現出修行者本有的風範,垂留萬世,傳爲佳話。
現生不修行 死亡後超度是無可奈何的補救方法
佛法給我們的功德利益,是要現世當中,得大功德,得大利益才對,這話如何而說呢?因爲佛法就是覺悟之法,乃能令人覺悟,令人由煩惱(梵語 klesa )轉菩提(梵語 bodhi ),由黑暗入光明,轉生死(梵語 samsara )爲涅槃(梵語 nirvana ),由痛苦得快樂,由迷妄成正覺,佛法能一一轉凡入聖,成聖成賢,皆由佛法給我們的啓發,今生此世,證得果位亦然不離佛法。
佛法要運用在日常在活中,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離開生活無佛法可說,離開生活並無佛法可得,離開生活並無佛法可證悟。
證悟者,離開佛法並無生活,離開佛法並無行住坐臥,離開佛法並無施爲動作;佛法就是要我們在生活點滴中覺悟,生活當下覺悟,生活就是佛法,就是聖人法,解脫法,無爲法,菩提法,涅槃法。
學佛者,能正見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離此別無證悟。佛法自己運用不得體,不能覺悟,生活迷妄無知,無上之佛法也就成爲世間法、凡夫法、流轉法、生死法、迷妄法、染汙法、痛苦法,如果永遠無法體悟中道(梵語 madhyama-pratipad ),欲證成菩提,無有是處。
六祖慧能大師 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所以說,覺悟在人間,得菩提在人間,離苦得樂在人間,轉凡入聖在人間,由生死流轉入涅槃還滅在人間;這種種一切修道曆程,都是心地功夫,心地一旦解脫,所有生死大事,輪回六道,皆可證大涅槃,得大菩提,全部一起解決,一起了辦,更無後有,是名修道者,是名我佛弟子。
我佛門弟子,修學佛法的過程,對人生觀與宇宙觀,心地功夫能觀照世間森羅萬象,一切諸法,當體即空,無有自性,幻質匪堅,諸法所成,乃由緣起(梵語 pratitya-samutpada );諸法所滅,亦由緣滅,緣起緣滅空幻不實,是名無常法,是名緣起法,是名不自在法,是名生滅法。
中觀論 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梵語 sunya ),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諸法空假中,是一切法的實相(梵語 dharmata ),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偏空偏假是二邊邪見,中道(梵語 madhyama-pratipad )乃假名安立,亦不可得。
中觀論 雲:『破二不著一。』
學佛者往往容易執著假有的諸法可得,同時也容易執著諸法空性可得,執假執空執中的病本,不能得成菩提,乃不明佛所說義,是故:
中觀論 雲:『如來說空法,爲離諸見故,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因此,慈悲之佛陀,深怕弟子不明空假中之義,于是說空破空,說假破假,說中破中;衆生執著成習,不能正見佛意,諸法畢竟空(梵語 atyanta-sunyata ),究竟不可得,不可得是諸法自性,如來說空,是要我們滅除諸法戲論妄執,顯示一切法本性空寂,並非有空理可住可得。
諸法所成,乃空有不二之法,不二之法即是諸法,亦名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能正見不二之法,就能證悟佛法;能證悟佛法,就能與佛法相應,通
佛意,成等正覺。
龍樹菩薩雲:『雖空亦不斷,雖有亦非常,業果報不失,是爲佛所說。』
身爲佛門正信弟子,若能如是正見,正見諸法空有不二,不沾不染,無惑無動,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如此證悟,是名修道者,是名我佛弟子;于現生中,修行得大利益,得大功德,與佛法相應故。
所以說,佛法要運用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得證悟,得自在解脫;佛法是現生之法,在現生中得到大福祉,得大用,佛法能在現生中當下升華自己,淨化自己,解脫自己,圓滿(梵語 paripurna )自己!
甚至兼善天下,利益群迷,普令有情轉凡入聖共證無上菩提,如此方能堪稱佛法,佛法之所以佛法,乃是現生受用之佛法,現生得利益之佛法,現生證悟之佛法;若能如是正見,如是大用,方不愧是佛法。
佛陀來人間度化無量衆生,主要以人道爲化度對象,旁度五道,這在各部經典裏時常談到,別無異論那叁種殊勝呢?分別敘述如下:
◎ 爲人叁種殊勝:● 梵行殊勝 ● 憶念殊勝 ● 勇猛殊勝
● 梵行殊勝者
指人道在修行中,不分出家與在家,修持清淨梵行比起其它五道衆生,要來得容易些,在種種欲望考驗下,心的控製力,智慧力,忍受力,不動力,人道比起五道衆生強些,具有如此特別殊勝之處。
●憶念殊勝者
指人道的思想領域殊勝,記憶力殊勝,能發揮潛能之功力殊勝,人道與其它五道衆生相比之下,具有如此特別殊勝之處。
●勇猛殊勝者
指人道在修行方面,或世間法方面,不做則罷,做則勇猛精進,具有創造力,勇往直前,不畏縮,直
終程之義,具有如此特別殊勝之處。
總而言之,佛法給我們的啓示,是要我們能正覺人生觀,與宇宙觀,並且指出,修行在人間,證果在人間;佛法要發揮運用在現生中,發揮在生活中,這才是佛陀慈悲入世度化衆生之本懷。
佛陀更指明人道具有叁種殊勝,叁種特殊比五道衆生特強,顯露爲人是光榮的,慶幸的,福報的,難得的,難遭的。
佛陀更呼籲我們,喚醒我們,正見我們,千萬不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佛法之所以佛法,乃是現生的佛法,而不是死後的佛法。
現生不修行,不聞法,不親近叁寶(梵語 tri-ratna ),死後才請出家法師爲之超度,這是迫不得已補救方法,是無可奈何的補救方法,能夠超度成就,或超度不得成就,都是問題所在,亡者在超度之際,是否善根能流露,又是一個問題,紅色燈泡不停閃亮著,是危險的,可靠性是打折扣的,現在例舉公案一則,供給諸位仁者共參,分別如下:
有一天,有一次,一位很虔誠女衆歸依弟子,可堪稱正信叁寶弟子,學佛多年,早晚課誦不斷,持之以恒,道心堅固,天天生活在法喜充滿中,與佛法相應。
可惜不能兩全其美,她的同修(丈夫)是不信佛教的,一切宗教不信,不信佛菩薩,不信有鬼神,一點點善根都沒有,可憐甚可憐,如此一來,只信自己,不但如此,而且還破壞她的學佛,打
踢捶,燒毀佛經,破壞佛像,阻止她聽經聞法,誹謗叁寶,一誤再誤,這種行爲一直維持下去。
歲月不留人,人自老,光陰總是會消逝的,她的丈夫在五十五歲的那年,生了一場大病,在病苦的期間,遇到很多可怕的因緣果報,時常喊著:『有鬼要爬他,用雙眼瞪他』。他畏懼懔懔,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果報一直煎熬著他,緊
不放。
今生此世,從未行善布施,又誹謗叁寶,
詈出家人,阻礙別人學佛;可以說心地不善,惡毒心狠,我執深重,善根(梵語 kusala-mula )阻塞,他造下種種惡因,必然要遭受一切惡果。
這位很虔誠的弟子,不愧是學佛者,心懷慈悲,不管丈夫多惡劣,罪惡貫滿,絕對不念舊惡,懷著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
向,始終不變。
因此,特別請我到他家爲丈年疏導心結,她的虔誠與敬意,我深深受感動,在他邀請之蔔,我去了她家裏,果然丈夫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一副業障臉孔,忽而大哭,忽而大叫,業障一直現前,當他看見我之時,那不得了了,生
高聲大
,
得很起勁:『和尚是社會的米蟲,是悲觀的人物,不敢面對現實,想逃避社會,心好…
《臨終遺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