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好了,何必出家,出什麼家,看見你和尚,我肚子就一把火,氣死我了,氣死我了,和尚你快滾開,滾得遠遠的!』
我說:『請這位仁者息怒,心裏有什麼話盡說,無妨!』
她丈夫說:『當什麼和尚,念什麼佛啊!不工作,光是念佛就有飯可得吃啊!懶蟲!懶蟲!社會上的懶蟲!』
我看情形不對,因緣亦然未成熟,如此對話下去,業障太重,菩提善根未曾流露,今生未曾做點善事,拚命造惡業(梵語 akusala-karma ),心中沒有絲毫善念、善法、善因,既然無善念善法善因,就無法流露出善念、善法、善因,所流露的全部都是惡法、惡念、惡因。
因此,開口非善,業障現前,直
不停,佛菩薩欲度此人,愛莫能助,他的定業如此一般,業障極重,堅固不拔,不搖不動,如此一來,是造因又是果報,甚爲可憐,甚可同情!可憐與同情對他來說,也無可奈何!這正是,造如是因,得如是果,自作自受的見證,因果的呈現,真理的流露。
接著我就向這位弟子告別,因而回寺,我有心欲度此人,此人業障深重,難拔難破又難度,臨死之際,依舊如此固執,誹謗叁寶,排斥出家人,害慘了自己,隨著定業受無量苦;不久之後,命終魂歸黃泉,死得很難看,死得很淒慘,死得哀哀叫,因此,又隨業力牽引,投生六道,沈淪叁界(梵語 trayo dhatavah ),窮盡未來,終無止息。
這就是現生不修行,不聞法,不親近叁寶,不學佛,心裏根本不懂道理,不知佛法道理,誤解佛教,毀
佛教;心裏無善念,善因,善法!命將臨終之際,看見出家師父,心裏更火大,生氣得兩眼瞪大,脖子粗,增進他的死亡!
所以說,現生不修行,臨終請出家師父來超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補救方法,是危險的,是亮起紅燈的;唯願諸大善信,應現生就要修行聞法,親近叁寶,現生就得救,現生得大利益,現生得證菩提(梵語 bodhi ),畢竟佛法是現生的佛法,不是死亡後的佛法。
臨終遺囑
臨終准備事項,其意義何在呢?就是人類將要命終之時,給與適當安排,仗臨終者在死前死後,如理如法,依佛教(梵語 Buddha-sasana )教義,爲臨終者做超度,做補救,做助緣的工作,使臨終者,能如理如法得生淨土,從中無所障礙,一切得以圓滿,普令臨命終者,得大利益,得大功德爲宗旨。現在分別敘述如下,以供給諸大善信共參:
◎臨終遺囑:
一、現生當中,先立遺囑。
二、請出家師父爲亡者開示佛法與念佛。
叁、臨終者面前不可說傷心話或哭泣落淚。
四、仇人憎恨人暫時勿接近。
五、八小時念佛不斷。
六、千念萬念,守此臨終一念。
七、自力與他力相輔相成。
八、命終暫時勿搬動,換衣,化妝。
九、死亡後不可即時入殓封棺。
十、死亡後不可即時送入太平間冰凍室。
十一、死亡在七天後火葬或土葬。
十二、喪事期間,不可動用葷食吊祭,應用素食。
十叁、爲亡者做功德。
十四、死後神識投生何處?
一、現生當中,先立遺囑。
立遺囑並不是不吉祥,不吉兆,壞預兆,若事先有立遺囑,對臨命終來說,是一種保障,保護自己,命終後才能産生效力,令自己不墮落輪回(梵語 samsara ),命終之時,有個圓滿的善終,每個人都有權利立遺囑,這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會經過死亡的這一天,我們保護別人的權利,保障別人的遺囑,是尊重別人的人格,尊重別人的德行,尊重別人的志向,更尊動別人的生死大事,免墮落輪回窠臼中。
遲早有這麼一天,我們也同樣要面臨這種事實(死亡),我們立遺囑,別人也會同樣尊重我們的人格,尊重我們的德行與志向,更會尊重我們的生死大事,免墮落輪回,命終之後,有個投生善道之處,乃至往生淨土。
有一位男衆叁寶弟子,年齡七十五歲, 臺中市 人,學佛雖然勇猛精進,很少聽聞佛法,工作忙碌,少于親近叁寶(佛法僧),年紀已經一大把,老態龍鍾,沒有寫下遺囑,對自己沒有保障,很嚴重的對不起自己,障礙的事情發生了:
當他臨命終之後,家人眷屬,裏裏外外,都要幹涉喪事,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有些人說要請道士來念咒作法;有些人說要請出家師父來誦經超度,因爲他是佛門叁寶弟子;有些人要用土葬的,有些要用火葬的;有些人要用葷食(叁牲酒肉之類),有些人要用素食(慈悲不殺生)。
有些人要請樂隊,好好溱熱鬧一番,充充場面,表示有名望,有權利貴族,面子自尊是時代潮流必須品,更須要請別人來幫忙哭一場,有面子又孝順,何樂而不爲呢?所以『五子哭墓』,非請來大哭一場不可,雖然是假哭,哭得很起勁,表面工夫作得很漂亮,能隱瞞別人的耳目,如此一來,雖然絲毫意義都沒有,最起碼限度,也可以增加喪事的光彩,盛況一時,光耀祖宗。
有些人不想如此而做,認爲這些舉動,根本無法利益亡者,太虛僞,太奢侈,表面工作雖隆重光彩,有面子有自尊,但無補于事,與亡者的須要,無關痛癢,毫無相幹。
喪事進行中,論調特別多,東一句,西一句,邊辦喪事,邊吵架,非常熱鬧,這種熱鬧是不理想的,不吉利的,無理性的;喪事前後之間,不盡如理如法,帶來大家不歡相聚,又不歡而散,喪事本是憂傷惆怅之事,由于大家熱心想辦好這樁事,在觀念上不能和協統一,不能彼此互讓,彼此溝通,搞得兄弟姊妹,親戚朋友,家人眷屬,如同仇人一般,在很痛苦的氣氛之下,勉強辦好亡者的後事。
種種爭端,種種論調,種種觀念不能妥協,痛苦辦喪事,不歡而散;是有前因後果的,如果這位虔誠的佛弟子,在臨終之前,有立下遺囑,把命終要辦之事,一一寫得清清楚楚,條條分明,有倫次,如理如法,能夠這樣子來辦,今天這老居士,命終後事,下場就不會如此糟蹋,成爲失敗缺陷的喪事,令人不堪回憶的喪事,障礙往生的喪事。
二、請出家師父爲亡者開示佛法與念佛。
將近命終之際,家人眷屬者,應該化悲痛爲力量,爲臨終者著想,令臨終者安祥往生淨土,這是上上策之計,不令有誤。
臨終者現生念佛功夫不純熟,散亂心強,業障(梵語 karmavarana )浮現,妄想紛飛,再加上命終時,無量劫所造的惡業,在此時此刻,往往會即時現前,討債的討債,索命的索命,有
報
,令臨終者,防不勝防,命終者在此之際,禅定(梵語 dhyana )功夫是不夠的,會因此亂了心,恐怖不得自在,正念就無法提起,心生顛倒,神識不安,自主不得,因此,有墮落輪回的危機。
正在這時候,什麼事情都可以忘記,請出家師父來爲亡者開示助念,不可忘記,什麼事情都很重要,請出家師父來爲亡者,開示助念更加重要。
臨命終者的旁邊,有出家師父陪著,能使臨命終者,心裏得到依靠,有安全感,恐怖不安之心可消除,正念逐漸恢複,妄想紛飛之心得到和協統一;加上出家師父開示佛法,爲臨命終者解除心結,洗滌塵垢,令臨命終者能心開意解,破除障礙,遠離執著,萬緣放下,正念提起,如此一來,普勸臨命終者念佛,這樣就能帶動臨命終者專心念佛,
到往生蓮池,共登淨土之願,才不會辜負這輩子的學佛念佛,今生此世,就沒有空走人間一趟,是爲慶幸!
屏東 有一位老師,乃虔誠叁寶弟子,忠厚老實,爲人處事
觀,開朗爽直;人命無常,業障現前,不料得了一場大病,醫生宣判是得了直腸癌,這位老師受癌症的侵蝕,痛苦難堪,一一忍受在內心,逐漸衰弱,面容憔悴,氣力快竭盡,奄奄一息。
家人眷屬以最快的速度,最明朗的抉擇,最虔誠的敬意,第一件事就想起出家法師,毫不猶豫的,用車子接送我到他府上,當我走入大門之後,就看見臨命終者,這時候臨命終者,受癌細胞侵蝕打擊,痛苦萬千,完全顯露在他的臉龐,身體搖來搖去,蠕動不停,雙手朝床鋪捶擊,雙
直踢不停,實在病情難受。
正當此時,我以莊嚴的語氣,告訴這位男衆老師說:『這位仁者,你本身乃知識份子,是很有智慧的,同時,又是正合佛門弟子,可說難能可貴,你應該把握這美好因緣,你的病情是直腸癌,不可能會好的頂多是拖延罷了!
死亡總是要面對它,不可有逃避的意念,若逃避的話,會嚴重障礙你往生淨土,逃避也逃避不得,因爲你的病情,是非死不可的事實。
生命的長短並不很重要,重要的,就是在命終之刻,能夠如願往生成就,這才是重要;相反的,生命活得一大把,命終罣礙,貪戀世間,生大顛倒,不得生淨土,這才是可悲的,是遺憾的,仁者!你明白師父的話嗎?』
這位老師聽完這一段話,雖然話說不出來,神識還很清醒,連續點頭叁下,表示聽得很清楚,對死亡産生興趣啦!
接著我又說:『既然聽得很清楚,時候不早了,應該提起大丈夫,勇猛精進心,求西方淨土,專注一心(梵語 eka-citta ),別無二念。
同時,痛念人生苦,有無量逼迫感,這輪回的世界,是不理想的,是無常變化的,是暫住的世界,世間缺陷累累,不值得留戀,往生淨土是學佛者的歸宿、目標、終程。
仁者!你應該爲求生極樂而發大願,欣慕西方淨土有清淨妙樂,無有衆苦交煎,是清涼的世界,是理想的世界,是永恒的世界,彼世界有佛,號阿彌陀佛(梵語 Amita-buddha ),現在仍舊爲彼世界衆生說法,令彼世界衆生證悟菩提,仁者啊!我如此而說,…
《臨終遺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