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律在人間示現成佛。
天人除了福報大享福之外,天人的壽命長,能達八大劫之久,如無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就能達八大劫之久,但是縱然有那麼長的壽命,也會福盡壽盡的時候,也就是天人有死的一天,因爲天人還是凡夫衆生,是六道衆生之一,還是免不了受業力的牽製,因而受六道繼續輪回,天人一旦將死的時候,有五種現象産生,稱爲五衰現前,那五種衰相呢?現在分別如下:
天人五種衰相:
一、頭上花萎。
二、衣裳垢膩。
叁、身體臭穢。
四、液下汗出。
五、不樂本座。
爲何佛不示現阿修羅道成佛呢?因爲阿修羅(梵語asura)心性好鬥、脾氣大、疑心病重、嫉妒心亦重、福報亦大,有了這些業障,佛法聽不下去,修不下去,是故,佛不會示現阿修羅道而成佛,一律在人間示現成佛。
爲何佛不示現畜牲道成佛呢?因爲畜牲道這類衆生業障太重,貪瞋癡具足,感召畜生,智能低反應慢,佛說佛法給畜牲聽,畜牲亦然難聽得懂,聽不懂如何修?因此,佛不會示現畜牲道而成佛,一律示現人間成佛。
爲何佛不示現惡鬼道而成佛呢?因爲惡鬼道也是叁惡道之一,業障深重,貪瞋癡具足,生活在恐怖中、孤獨中、受苦難中、受饑餓中,要吃叁餐都成問題!由這些業障所遮蔽,佛法聽不下去,所以,佛不會示現在惡鬼道而成佛,一律示現在人間成佛。
爲佛不示現在地獄中而成佛呢?因爲地獄是果報的地方,是衆生造惡所感召的刑罰處,唯有受刑受苦,無有絲毫之樂可言。受刑受苦之處,沒有時間可聽聞佛法,是故,佛不會示現在地獄道而成佛,一律示現人間而成佛。
一子出家 魔宮震動
出家(梵語pravr, ajya)是什麼意思呢?出家就是出煩惱之家、出生死家、出六道輪回之家、出叁界家、出染汙不淨家,現在分別敘述如下:
出家有五義:
一、出煩惱家。
二、出生死家。
叁、出六道輪回之家。
四、出叁界家。
五、出染汙不淨家。
一者、出煩惱家:
當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不是人,人是有煩惱的,各人所處的環境背景不同,所引發的煩惱也就不同,因爲我們是薄地的凡夫,若遇到種種逆境與順境,境界當下轉變不過來,一旦轉變不過來,心就生煩惱而痛苦;出家就是出這個煩惱之家。
煩惱(梵語klesa)差別相很多,煩惱是總稱,是看什麼煩惱來說,譬如子女不孝而生煩惱;失意的政客心生煩惱;夫妻感情不融洽而生煩惱;家境不如意而生煩惱;爲家庭奔波而生煩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生煩惱;上班時上級主管施加壓力而生煩惱;兄弟姊妹、公婆與媳婦、親戚、不能協調,不易相處而心生煩惱;想要得的東西,因得不到而心生煩惱;若得到了這東西,欲舍棄而舍不掉心生煩惱;生離死別心生煩惱;與無緣的人相處,境界轉變不過來心生煩惱……等等。
總而言之,這一連串的煩惱,各人所得皆不同,所以煩惱有差別,我們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當下就是要出這個煩惱叢生的家,內心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煩惱相聚在心裏,如同一個家庭,所以稱爲煩惱家。
出家修行不只是出俗家而已!還要出煩惱家才對;若是出家不出煩惱家,等于空出家;空出家,又何必出家呢?所以出家要出煩惱家,才能得證無上菩提,證入大涅槃。
二者、出生死家:
我們無量劫輪回以來,一世又一世,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生而又死,死後又去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不罷不休!我們被稱爲凡夫衆生,就是生死未了,受生死所支配,忽而帶到叁善道,忽而帶到叁惡道,自己做不了主,被生死的業力所控製,由不得我們自在,生死大洪流,把我們系縛,控製我們不得自由自在,如家庭把我們束縛與控製一般,使得身心受其擺布,所以稱爲生死家。出家修行者,就是要出這個生死家,生死家一旦出,當下就無家,無家處處家,這樣一來才是真出家。
叁者、出六道輪回之家:
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牲,六道輪回如同鐵鏈互相鈎鎖,緊密不松,又如同車輪周旋不停,六道輪回以來,也是如此,一下子當人,一下子當惡鬼,又一下子當天人,又一下子當阿修羅,輪回不停,我們在六道輪回當中,就是無法突破六道圈子以外,跳不出六道,受六道所支配,六道輪回如同一個家,所以稱爲六道輪回之家。我們出家修行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出離六道輪回之家,免受六道輪回的束縛,因而解脫,得大自在。
四者、出叁界家:
叁界就是欲界(梵語kama-dhatu)、色界(梵語rupa-dhatu)、無色界(梵語arupya-dhatu)。叁界以內都是在生死輪回的範圍。叁界以內是衆生造業之處,又是衆生所住之處,叁界是衆生造業所感,造惡業所感的叁界,是不理想的世界。叁界裏頭有無常變化,有無量的缺陷,有無量的逼惱,我們生活在叁界裏,迷惑叁界而不自覺,又被叁界所束縛,欲逃脫卻逃脫不了,所以我們常說,叁界如牢獄,人被關在牢獄是很痛苦的,是不自由的,所以,出家修行,入佛教門,就是爲了出叁界苦而出家。
佛遺教經雲:『汝等比丘(梵語Bhiksu),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正是此意,一切世間動不動法就是指著叁界而言,叁界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有無量缺陷與痛苦,因此,佛陀勸導比丘們,要常常一心一意,勸求出離叁界的煩惱。叁界如家,出家就是要出叁界的煩惱家,不再受煩惱所系縛,因而得大解脫。
五者、出染汙不淨家:
我們會有煩惱,有生死,有六道輪回,無法出叁界,都是這顆染汙不淨的心在作怪。心能爲善,也能爲惡、爲善爲惡不離此心;我們要解脫證入涅槃,不離此一心;要受輪回往返不停,也不離此一心,修行者若能從心地上用功著手,淨化這顆貪瞋癡之心,必能自性解脫。
這心地染汙五欲(梵語panca kamaha)六塵(梵語sad visayah),心境相對,起了染汙不淨的分別心,念念不舍,念念執著,這無量的分別心,如同一個家庭,所以稱爲染汙不淨之家。出家修行就是要出離這個染汙不淨之家,如是而出家,方不愧是大丈夫出家兒。
如上所說,已經把出家的五種義理表明了一番,相信大家對出家的真義,也已經有了深刻的概念,因而能正見出家的本意。正見出家的動機,才不至于對出家有模糊不清的感受,似是而非的感受,模棱兩可的感受,人雲亦雲的感受,混淆視聽的感受;如果能夠正見出家的含義,而導歸如來正法,安住如來正法,有所歸程,此人福報乃不可思議,不可臆測,難思難量,已于無量劫前所種善根,世所稀有,何以故?此人已得正見如來正法,若得如來正法,終無墮落之危!
六祖慧能大師雲:『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正當如是。
佛門弟子若秉持正見而修行,必得道果,必證菩提(梵語bobhi),終無墮落之有,是故:
雜阿含經雲:『若人生世間,正見增上者,雖曆百千生,終不墮地獄(梵語naraka)。』這已經很明顯的啓示正見的重要性,正見如分水嶺,願我佛門弟子,共遵共修此一正見,是名與佛有緣,在佛左右,究竟終了,必得圓滿佛道。
爲什麼一子出家,魔宮震動呢?因爲我們過去無量劫以來,在六道輪回當中,免不了會與六道衆生結過恩怨仇敵,也免不了虧欠六道衆生的生命債、感情債、財物債,我們一旦發心要出家剃度而修道,魔王魔女魔民會來阻礙我們的出家,使出家不能如願;假使讓我出家修行而解脫生死,脫離六道輪回,這些魔王的眷屬就無法向我們討債了,所以我們發心出家修行的時候,免不了有許多障礙,阻礙我們的出家行動,甚至于有生命的危機。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
于中華民國六十九年的年底,中國佛教會每一年一度都有傳受叁壇大戒(沙彌戒壇、比丘戒壇、菩薩戒壇),那年是在高雄市龍泉寺傳授叁壇大戒,來報名受戒的新戒弟子很多,男衆新戒子有一百余位,女衆新戒子有叁百余位,總共有四百多位新受戒弟子。
報名的那一天,我看見一位男衆的出家青年人,相貌很莊嚴,他走近報名的櫃臺邊,想報名受戒,正在此時,這位青年的男衆,突然發瘋,雙手亂揮亂舞,大吼大叫,又哭又笑,整個報名的會場,被他弄得亂紛紛,前後有叁十分鍾的擾亂現場,一片混亂,後來透過人事關系,把這位青年的男衆硬性擡回常住,因此無法受戒。
像這種情況,佛門稱爲業障(梵語karmava)現前,無量劫以來所造的惡因,就在此刻欲報名受戒之時,因而受報應,當下發瘋不醒人事,雖然已經出家落發了,他想要報名而受戒,只可惜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恩怨仇敵,是無法放過他的,一旦放過他去受戒,就無法討回這筆舊債,因此,在報名的一剎那間,把這位青年的男衆當下整得發瘋,精神錯亂,哭笑皆非,甚爲可憐!
還有另外一位,這一位是將近六十歲的老人家,也想來受戒,他已經順利的報名,也跟隨大衆排班,聽戒學戒,以及演練受戒的法規,一切都很如意,沒有什麼狀況出現,一直到受沙彌戒的前一天,業障當下現前,突然暴斃,措手不及,一命嗚乎哀哉!早不死,晚不死,就在要登壇受沙彌戒的前一天,才暴斃而逝,這就是分明業障現前,業障來障礙他的受戒,令他受戒不得成就;假使讓他受了戒,這些冤親債主,就無從討回舊債,所以絕對不可能放他一馬,能討債盡量討,能索命盡量索,能整盡量整,能破壞盡量破壞。
我們要知道,冤親債主也是凡夫衆生,他是不跟我們談感情的,貪瞋癡具足,無明煩惱不休不止,隨時隨…
《出家功德與利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