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功德與利益▪P16

  ..續本文上一頁是問我們是否有行菩薩道!要當菩薩的條件,是問我們是否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人,方可堪稱名副其實的菩薩。

  

  同樣的道由,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耕田不播下種子,永遠都是荒田,五谷糧食無法收成;修行不發菩提心,等于不發願成就佛道,沒有種下菩提聖因,如是累生累劫修行,欲得成就佛道,遙遙無期,終無是處。

  

  出家剃度

  然能如願以償,又能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廣度無量衆生;因此,出家的功德與利益,就在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當中,逐漸圓滿成就。

  

  出家修行安住于如來正法,觀諸法畢竟空性,當下與諸法空性相應,一切煩惱空性不可得,因而證入涅槃。涅槃(梵語nirvana)就是解脫,涅槃就是諸佛之法性。涅槃之性,無苦無樂,是故涅槃名爲大樂。

  

  涅槃乃金剛不壞身;一切衆生煩惱覆障,不見佛性,以不見故,不得涅槃,衆生不知道諸法自性空,所以沒有辦法脫離六道生死;出家修行能觀一切諸法畢竟空性,空幻不實,無有定相,此人則能入道,證悟大涅槃。

  

  大智度論雲:『一切諸觀中,空觀爲第一;一切諸法中,涅槃爲第一』出家修行,能觀一切法無自性空,沒有實體可得,本自空性;若能知道諸法空性,就能知道涅槃,若能知道涅槃,則能證入自性涅槃的境界,自性涅槃具足有無量性功德。

  

  出家修行者,最後的歸宿,最後的終程,就是要證入自性涅槃的境界,一旦證入自性涅槃的境界,出家修行的宗旨,也就在此時此刻,大顯光明,萬德莊嚴,威德顯赫,大放光芒的時候。

  

  證入涅槃的境界,是每一位佛門弟子的理想與歸宿,因爲證入自性涅槃,當下即解脫生死,遠離六道輪回,斷盡一切諸煩惱,所要辦的生死大事,即告圓滿成就。

  

  證入自性涅槃的境界,在成唯識論有提到四種涅槃的層次,現在分別敘述如下:

  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二、有余依涅槃。

  叁、無余依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

  

  一者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真如理,隨緣變造一切諸法,雖有煩惱垢染,而本性清淨,具足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衆生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無有分別,故名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二者有余依涅槃:

  煩惱(梵語klesa)之障雖滅,尚余欲界五陰之身而爲所依,故名有余依涅槃。

  

  叁者無余依涅槃:

  煩惱

  盡,所余五陰之身亦滅,故名無余依涅槃。

  

  四者無住處涅槃: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故名無住處涅槃。

  

  發大菩提心,因而出家修行,堅持戒律,奉行如來正法,以大智慧力觀照諸法無自性空,離種種妄執,契入法性而得解脫。 一切法空性或寂滅性,是一切法的真實性,所以要從一切法上去觀照體認,而不是離一切法去體認的。從一切法本性空寂的深觀來看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對立被銷融了,可以依世間而出世間,而出世間也不離世間。

  

  出家修行,學佛的主要目的,在依緣起而體見法性,證法性,名爲法身(梵語dharma-kaya),才能現證涅槃,成大菩提。若能當下現證涅槃(梵語nirvana),成大菩提,出家修行的宗旨,就達到彼岸了,所謂出家的功德與利益,也就在此時此刻大放光明,威德顯赫,佛光普照的時候了。

  

  出家修行到底有什麼好處呢?當然是有無量無邊的好處,被人類所肯定,所認同,大家才會踴躍發心出家修行;假使出家修行,沒有什麼功德與利益,沒有什麼好處,那又何必出家呢?出家豈不是多余了嗎?何必多此一舉呢?

  

  所以我們要明白,出家修行不但爲了自己能夠證入涅槃,得大菩提,解脫生死輪回之苦而已!同時,也要興起大慈悲心,廣度無量衆生,令無量衆生,都能證入涅槃,得大菩提,解脫生死輪回之苦。若能如是發大菩提心而出家修行,是名真佛子,是名正見出家,就不愧是大丈夫出家兒,能夠堪任如來家業,荷擔如來法身慧命。

  

  徑山禅師雲:『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爲也。』出家修行是要辦我們的生死輪回大事,爲證悟涅槃,得菩提而勇猛精進,是爲了成就無上佛道而發心出家修行,乃是一件神聖大業;因此,必須具備大丈夫的大雄大力、大慈悲、大喜大舍之心,以及無量劫所修的福德智慧,因而累積成熟,方得如願順利出家成就。

  

  國王將相只能辦好國泰民安,國強民富,但是對于出家修行方面,證悟涅槃,得大菩提,解脫生死輪回大事,國王將相就沒有辦法啦!國王將相能統理百萬大軍,統理全國人民上下,卻不能統理自己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無法統理,當然要受起心動念所擺布、所控製,心不能自在;因此,國王將相也還是免不了受輪回生死之苦,也是凡夫衆生之一,沒有特權可免,也不能例外啊!

  

  國王將相是否有善根可出家?又是一個問題;他有福當國王將相,但未必有出家修行的福報;花花世界,五花八門,那麼迷惑人心,國王將相對五欲六塵是否能看得破、放得下、跳得過,這一層又一層,重重難關,實在是難割難舍,又是面臨一大考驗,不是用嘴巴講一講就成了,要親身實踐佛法才是貴。所以我們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爲也。

  

  華嚴經裏面記載:『唯有到達佛的境界,方能堪稱大丈夫;等覺十地叁賢位,以及凡夫衆生,皆不能堪稱大丈夫;能堪稱大丈夫,唯有佛一人。』

  

  現在將華嚴經所提到諸佛顯示七丈夫種,分別敘述如下:

  丈夫用。

  丈夫種。

  丈夫正教。

  丈夫勇猛。

  丈夫精進。

  丈夫智慧。

  丈夫清淨。

  

  由以上一點一滴、一字一句、一段一篇、一篇一

  ,已經廣說略說,

  述出家的功德與利益,意猶未盡,未能道出出家有什麼功德,有什麼利益,有什麼好處,內心深感慚愧!吃了那麼多的叁寶飯,內心實在由衷有所愧疚叁寶,以及檀那之恩。

  

  願出家功德與利益,此書能夠作爲拋磚引玉爲鑒;同時,也預祝社會人士與佛門弟子,能夠正見出家修行的本懷,也能引發每個人的菩提善根,讓菩提善根因而大展流露,使無量劫來的菩提善根,繼續培養它、莊嚴它、讓菩提善根早日圓滿成就,因而證大涅槃、得大菩提、解脫生死轉回之苦,是名慶幸。

  

  出家(梵語pravrajya)修行要具足福報因緣,福報因緣是可以培養的,是可以創造的;在培養中與創造中而累積出家修行的福報。終了因緣一旦成熟,還是可以出家修行的。

  

  現在分別舉出兩位發心出家修行者,所得到的功德與利益,無量無邊,不可稱不可數,有不可思議的無量福報,現在就分別敘述如下:

  

  佛說出家功德經有記載一位王子出家修行的經過,此王子僅僅出家一天一夜而已!竟然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與利益;這位王子名字做鞞羅羨那,一生當中,皆與婇女共同娛樂,耽于色欲,難以自拔,因此,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這位王子鞞羅羨那貪著五欲之樂,在經過七天之後必定命終,假使不舍離五欲之樂,又不出家修行,此王子命終之後當墮于地獄(梵語naraka)。』

  

  這時候阿難尊者,依照佛所說的話,想要幫助這位王子的困境,直接就去找這位王子,阿難尊者到了王子所住之處,就將佛陀所敘述的一番話,轉達給王子聽,王子聽了這消息,內心非常憂慮恐怖,愁愦不樂,此王子接受阿難尊者說的教導之後,當下化悲恸爲力量。對阿難尊者說:『我絕對跟佛出家,在這短暫的六日,我還是照常享受五欲之樂,到了第七日之時,我再辭別家裏的眷屬,必定出家。』

  

  阿難尊者當下許可,等到第七日的時候,這位王子畏懼生死,毅然決然,來到佛前,求佛出家,佛陀答應了他出家,當下剃度落發,顯露出家相,出家後一天一夜,勇猛精進,修持淨戒,二十四小時一到即便命終;王子命終之後,阿難尊者不知王子神識往生何處?因而請問佛陀,佛陀回答說:『此王子鞞羅羨那比丘,畏懼生死地獄之苦,因而舍離五欲,發心出家修行一天一夜,嚴持如來清淨戒故,命終舍報之後,生四天王天,爲北方毗沙門子,恣心受于五欲之樂,貪戀五欲,與諸彩女相娛樂,在此天上壽命五百歲,五百歲壽盡之後;轉生叁十叁天,做了帝釋天之子,具受五欲極大之娛樂,與諸天妙彩女,恣情歡樂一千歲。

  

  壽命終後生于焰天王子,縱情于天界色聲香味觸之欲樂,在此天享樂二千歲;命終又生于兜率天王子,恣心受于五欲快樂,目視相欲,心自厭足,常談法語解脫智慧之事,在此天享樂四千歲。

  

  命終之後往生自在天上,做自在天王之子,受種種五欲妙樂,于彩女中縱情享樂八千歲;命終又生他化自在天,做他化自在天王之子,這是屬于天上第六天,在此天上的欲樂很微妙,是以下五種天所不能及,生于這第六天中,受盡了最妙之樂,心極迷醉,具足享受諸樂勝樂,在于此天受大微妙之樂有一萬六千歲。

  

  這位王子鞞羅羨那,僅僅出家一天一夜,就能得到這麼大的福報因緣,于六欲天上七番往返,享受五欲(梵語panca kamah)彩女微妙之樂。鞞羅羨那比丘以一天一夜出家之功德,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于天人,受大福報之樂。

  

  最後生于人間大富貴人家,財富珍寶具足,也同樣享受這個人間五欲之樂,歲月不留人,壯年已過,身心逐漸衰弱,畏懼生老病死,二十劫以前所出家的善根種子,此時此刻又開始萌芽,因而出家的善根又大展流露,觀看世間無常,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開,諸法無非因緣生,諸法無非因緣滅,因此,當下果斷,舍離五欲之樂,擺脫家眷之束縛,而出家修行,剃除須發,身被如來法服,嚴持戒律,勤修精進,守持四威儀,常行正念,觀照五陰苦、空(梵語sunya)、無常(梵語an…

《出家功德與利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臨終遺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