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功德與利益▪P3

  ..續本文上一頁住,互相恩愛禮讓,感情融洽。未證得聖果的夫妻,男女的愛欲是免不了的,愛欲不解脫的一天,就當一天的凡夫衆生,所以說家者不淨義。

  

  如果夫妻愛欲淨化,男女愛欲斷絕不作,日夜用功參禅悟道,是名修清淨梵行,稀有難得,能于五濁惡世不染不離,如蓮花出于汙泥而不染,可尊可敬,世所稀有;逢值末法時代,衆生根器薄弱,福薄慧淺,道心不堅,如空中羽毛,隨風吹動,無有定處;夫妻愛欲如鈎如鎖,亦複如是。

  

  佛說四十二章經雲:『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爲沙門(梵語avadata-vasana),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爲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陀的這段警策語,每一個字如一滴血,每一句皆是金言良語,值得我們深思,修道者若能如是觀察,則道業自成。

  

  圓覺經雲:『叁界(梵語trayo dhatavah)輪回淫爲本,六道往還愛爲基。』淫欲是生死輪回的根本,若淫心不斷,我們就被淫欲的業力牽動,在六道往返上下周旋不停,曆盡滄桑,受無量苦。無量劫輪回以來,被淫欲整得太痛苦,也太辛苦了,所受的冤枉之苦,都是自己造業所感召,今日是該覺悟的時候啦!是該蘇醒的時候啦!我們要正見如來的話,淫欲不斷是無法出離生死的。要出離生死輪回就必須斷淫欲,淫欲一旦斷了,徹底淨化了,生死輪回當下就免除啦,淫欲一斷,即是出塵羅漢。

  

  不論出家與在家,在修道的過程,不斷男女之淫欲,是無法入道的,不能證成菩提聖果;即使修行精進,禅定智慧現前,說法辯才無礙,天女散花,精通叁藏十二部經典,度化無量衆生,而不斷淫心,同樣必墮魔道,在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內輪回不休不止!無有出期之日。

  

  楞嚴經雲:『修行如不斷淫心,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佛陀大慈大悲爲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條文分明,不紊不亂。生死之根本,淫欲不斷,塵不可出;在家修行實在很難,要下很大的勇氣與功夫,逐漸的淨化愛欲,方可出塵解脫,所以說,家者不淨義。

  

  生死輪回以來,男女互相糾纏,我愛你,你愛我,拉拉扯扯,麻煩得不得了,這一連串的行爲動作,都是生死的葛藤,如同磁鐵具有吸引力,又如同鐵鏈相互鈎鎖,絲毫不松,男女之間的感情,亦複如是。

  

  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梵語samsara)。』

  

  家者束縛義:有了家庭之後,生活起居,必須安頓得讓妻兒、丈夫、公婆得到心悅而歡樂,有時候出門外遊還不容易,還須要看看他們的臉色,假使一旦出門,就開始打妄語(說謊話),編織一段動人的美麗謊言,騙得有聲有色,有時候連哭帶跪都有,丈夫、妻子、公婆點頭允許後,高興得不得了,如魚得水,如鳥出籠,得大自在,可在門外呼吸新鮮空氣,在家裏煩悶已久,不悶出病來也得精神痛苦!諸位可想想看,有了家庭的人,被家庭裏裏外外所系縛,身心是無法得到自在的。

  

  有一次,幾位在家弟子跟隨我外出,從高雄出發,要到臺北一趟,車子一發動,有一位在家弟子講話了:『師父啊!我應該撥一通電話給我丈夫,叫他中午飯多煮一點,我爸爸中午會過來吃午飯。』

  

  我說:『好的!趕快去撥電話,去吧!』

  

  撥完電話上車之後,車子開上高速公路,前後不到二十分鍾,臺南都還沒到。

  

  這位在家弟子又說話了:『師父呀!我還有一通電話忘記撥!』

  

  我說:『什麼事呀?』

  

  她說:『我出門的時候,好象忘記關瓦斯爐,應該在臺南下車,撥一通電話回去給我先生,叫他關掉瓦斯爐才對。』

  

  我說:『有道理,不關掉瓦斯爐,實在太危險了!』臺南下車撥完電話,又上高速公路,臺中都還沒到。

  

  這位在家弟子又說話了:『師父呀!很抱歉!還有一通電話最要緊的,不撥不行!』

  

  我說:『什麼事啊!』

  

  她說:『下午兩點是標會的時候,叫他標高一點,現在經濟不景氣,不把會錢先標下來的話,萬一下個月被倒會怎麼辦?誰都不敢把握啊!』

  

  我說:『說的蠻有道理,不標不行,萬一真不幸被倒會,實在哭笑不得,應該下車撥一通電話才對。』

  

  像這種情況,從高雄到臺北,她就上下車叁、四次,旁邊的在家弟子也不例外,有的順機會也下來撥一撥電話,業障重的多撥幾通電話,業障輕的少撥幾通電話,在那時候!

  

  我心裏想:『這些業障鬼,從高雄到臺北前後四個多小時,竟然下車叁、四次,平均一個小時下車撥一通電話,四個小時撥四通電話,真是業障。有家庭就不得自在,有家庭就被束縛得連出門都罣礙,心放不下,耿耿于懷,雖然人已在外面,心卻念念家事;雖然面帶笑容,內心亦然不自在的想念家庭;這又是一面活生生的佛法讓我看,我很幸運!跑得快、逃得快!不然一旦結婚下去,豈不是跟他們一模一樣,也同樣當個業障鬼,四個小時,下車撥四通電話嗎?所以說,被家所束縛,寸步難行,不得自在。』

  

  家者累贅義:有了家庭就有許多累贅,累贅是對修行者帶來障礙的東西,多一樣東西,多一個累贅;少一樣東西,少一樣累贅,在家修行不容易,禅定的功夫不夠,往往容易被外面的境界所惑動,凡夫修行的境界薄弱,如露水道心,不堪早晨的太陽普照。遇上了逆境,心亂如麻,不知所措,被境所轉,心就生煩惱(梵語klesa),煩惱就痛苦;家庭瑣碎之事越多,自己禅定功夫差,境界轉不過來,累贅也就越多。

  

  家庭累贅的分類有人事、感情、經濟、眷屬、名位等等,這當中以感情累贅最難糾纏,對修道者來說,也是面臨最大的考驗,修道者在道業上的成就與不成就,跟感情的解脫與不解脫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來說羅狀元出家與感情的關系:

  

  羅狀元是明朝的人,名字叫羅洪元,進京考上狀元,雖然做大官,但始終對做官不感興趣,後來放棄官位而出家修行去了。出家修行一去就是十多年都沒回頭,精進參禅悟道,在山上刻苦耐勞,粗茶淡飯,爲開悟本性而努力,突然有一天,羅狀元一時想起十叁年前的妻子,心裏默默想著:相離十多年,不知生死安危,家境狀況未明,心裏難安!

  

  在這一剎那間,羅狀元不考慮那麼多了,由山上直奔家園,回到了家門口未入大門,徘徊許久,心裏猛然覺醒,又快步直奔回到山上,走入寮房,結跏趺坐,生大慚愧心!

  

  羅狀元思維著:『我出家十叁年,爲了感情一念心動,情不自禁,被感情之業力所惑動,身不由己,把我由山上牽到山下,感情的力量實在太厲害了,我之所以不能開悟本性,就是被感情蒙蔽了我的清淨本性,使清淨的本性無法顯露而出,這十叁年以來,我內心就是被感情業力束縛,所蒙蔽,我自己很慚愧,今日的我已茅塞頓開,生死關鍵在此一念,此一念當下幻化了不可得,畢竟緣生無性,體性空幻,諸法從本以來常自寂滅相,感情亦複如是。』

  

  此時此刻,羅狀元在坐禅的思惟當下,深入法性,體悟諸法緣起性空,性空不礙緣起,緣起(梵語pratitya-samutpada)不礙性空,證悟實相本體。此時,羅狀元身心泰然,清涼無比,如飲甘露,在法喜充滿中,得未曾有。如以上所敘述,修道者在感情的考驗下,如果沒有大雄大力的勇氣來突破,是無法開悟本性的,羅狀元不愧就是大丈夫,以大智慧觀察感情的真面目,因此,了知感情乃空幻不實的,無有體性,諸法無我,證入空性(梵語sunyata),當下破了感情的執著,遠離感情的束縛,不再被感情所惑動。

  

  今天羅狀元出家都被感情所牽製,而不得自在了,何況我們在家修行者,更須要用功加行,爲解脫感情而精進,感情就是累贅的東西,累贅的東西都是障礙佛道,所以說,家者累贅義。

  

  出家修行,已割舍世間惡因緣的纏繞。

  

  在修行方面:可不必憂慮一切俗務障累,可專注一心向道,爲證悟無上菩提而精進。

  

  在持戒方面:雖然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戒,及出家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戒律森嚴,綿綿密密,但是,出家衆已不須經營士農工商各行業,不受種種牽累,天天都在僧團裏,以修道爲務,不受生活奔波而生煩惱,所以持戒也就易持,不足爲難。

  

  在證悟方面:出家衆已經徹底摒除俗務業緣,不參與社會各行業,所以在精進修持方面,能統一精神,貫注一心,要開悟本性,證悟果位也就較爲容易。經典裏面記載,若以小乘四種果位來說,可證悟到四果阿羅漢,也就是小乘的極果。

  

  在家修行,身居社會,與各色各類之人爲伍,人際關系複雜,是非最多,對道業大受幹擾,惡因接踵而至,欲罷不能!

  

  在修行方面:在家修行,畢竟有個家庭,要參與社會,在士農工商當中,免不了爲了生活,就須要爲金錢、物質而奔波勞累,家庭裏裏外外皆須經理,世俗之務所糾纏,易疏于修道,修道方面也就不易專精一心,障累太多故。

  

  持戒方面:在家戒有五戒(梵語panca silani)、八戒、及六重二十八輕戒,戒律雖然不多,但是在家的障累太多,生活圈內一切較複雜,爲生活、經濟、兒女遠比出家衆的業緣多,故不易受持,在家弟子能至心持戒不犯,就能得無量戒果,故應更加勇猛精進,嚴持戒律。

  

  證悟方面:在家修行有許多垢累爲障礙,有父母,妻子、眷屬、有形無形的阻擾,又要在社會參與各種行業,一舉一動,有不如法之處,心生煩惱,甚至寸步難行,不勝枚舉,是故,在家修行方面,妨害道業較甚,修持不易專注,精神易散亂,雜念多故,證悟果位也就較爲…

《出家功德與利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臨終遺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