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功德與利益▪P9

  ..續本文上一頁白他的心地的確轉化了,誰也改變不了他的事實,就這樣離開了皇宮,落發剃度,現出莊嚴的比丘相,身穿如來袈裟,兩腳穿著羅漢鞋,俨然是位出家多年的老參,莊重自持,言行舉動,威儀具足;宣揚佛法之際,便流露出慈悲的心腸,口出蓮花,辯才無礙,妙法如珠,法音宣流,廣度有情,衆生得受法益,心開意解,頓悟佛法,法喜充滿,得未曾有,如將枯幹之草木,大雨普降草木上,草木得以滋潤,因而百花盛開;衆生蒙受佛法,心解意開,去惑證真,亦複如是。

  

  順治皇帝出家後,在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持戒清淨,鑽研佛法,博通教理,安住于大聖如來正法,參禅悟道,精進不懈,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就如此這般,度過他晚年出家的生涯!

  

  接著下面來介紹一位青年出家僧,是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是一位富貴家庭的子弟,自幼年的時候,宿世善根就逐漸萌芽,菩提道心就慢慢顯露,直到大學畢業,這段歲月裏,常于佛門中到處參訪善知識(明師),爲了求知解惑,開明本性,證悟菩提,屢次冒著生命的危險,走過懸崖峭壁的峻嶺,渡過驚濤駭浪的河川溪流,也曾經在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當中,淋濕了衣服,天氣寒冷,身體顫抖,而參訪善知識,這一切冒險的舉動,生命的危機,皆在千鈞一發之際,旦夕之危,他的心境亦然如如不動!這完全是菩提道心支持著他,爲了追求真理,爲了解脫生死輪回,因而爲法忘軀,不願生命安危,這種求法精神,勇猛堅固的道心,實在值得後人深省與楷模!

  

  有一天,這一位青年人,踏著穩健的步伐,徐徐繞過溪圳,他看見正前方有一棵茂盛的大樹,樹蔭之下可以乘涼,于是輕步的走到樹蔭下,雙足結跏趺坐,安詳的坐于樹蔭之下。

  

  于是獨自思惟:『我大學畢業有兩年了,從幼年的時候,就有善根在佛門出入不息,能夠聽聞出家師父講經說法,正見人生觀與宇宙觀,因而不迷不惑;衆生(梵語bahu-jana)所以稱爲衆生,就是不能正見人生宇宙的真相,于是迷惑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內心迷惑而造無量業,因業而受苦,因苦而生煩惱,因煩惱無明又造業,如是輾轉不休;如同車輪周旋不停,衆生造業受果報亦如是。

  

  我也是無量衆生之一,是六道輪回的流浪漢,叁界往返不停的苦命兒,無法享受特權赦免,我是如此,大地一切衆生也不例外!生死輪回事大,不可因父母兄弟姊妹之情所系縛,就斷了我辦生死輪回之大事,生死輪回是個人的事,誰也頂替不了。

  

  修道者,若把感情一直耿耿于懷,念念不舍,把感情看得太重,執著越深,那麼生死就越深,感情的業力就不休不止!緊纏不放,那就由不得你不輪回生死了!』

  

  從無量生無量劫輪回以來,一段一段的生死,一期一期的生死,生離死別,顛沛流離,曆盡滄桑,輪回六道,我已經夠苦啦!當今是該覺悟,不可再拖延下去!我出家的因緣應該成熟啦!我不可再猶豫不決,我應該毅然決然的肯定我出家的意念,讓我無量劫所種下的善根,因而繼續茁壯,成就菩提,現在就應該動身了。』

  

  這位年輕人,思惟到這個時候,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隨著明朗的心情,輕快的腳步而回家,吃完午飯,這位年輕人就將自己欲出家落發的動機,一一禀白了雙親,雙親當下怒發沖冠,面紅又發青,大罵大吼的,這年輕人已經是第叁次向雙親陳述自己要出家的意念,卻一一被父母反駁回來,不但被反駁,而且潑冷水又痛罵,拚命的罵、猛罵、罵個不停、罵了半個小時,他的父母親覺得罵太久了,有點口渴,于是去喝了半杯的凍頂鳥龍茶,回過頭來,他父親想要繼續下去,但是剛才罵到那個地方卻忘記了,就問他的夫人說:『夫人啊!我剛才罵到那個地方?我忘記了,請快告訴我,現在罵得最起勁,罵人也要有個系統,有個組織,同時也要分段而罵,罵人也要有個道理,這孩子是大學畢業,是很理智的人,所以,痛罵他也要有系統、有組織,你明白嗎?夫人啊!你也要參與一份,趕快罵,不然的話,沒有機會可罵了,這個孩子是沒有希望留在家了,他已經堅定信念,爲出家修行而肯定;我們如此一般的罵他、勸他、阻止他、終了亦然無效;我們是佛教家庭,我也知道出家修行很好,學佛的宗旨在于成就佛道,解脫生死輪回之苦,但是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是連心的,我舍不得他出家,我會傷心,我會心痛,我會挂念,我對孩子有感情,愛之越深、恨也就越深,夫人啊!你明白嗎?』

  

  他的夫人說:『您說了那麼多話,我所要說的意思,你都表達完了,我沒話可說,只是如此的罵、勸、阻,無法産效果,無動于衷,依照今天他的言行舉動來說,有可能近日就會逃跑而出家修道,這孩子從小到大,他的性格我很清楚,絕對會出家落發的,他心地很善良,品行涵養很優秀,善根又很深厚,在家裏時常念佛、拜佛、看經典、坐禅,這孩子太乖啦!我也實在舍不得他出家落發,我會心酸、我會落淚、我會痛若綿綿,你知道嗎?』

  

  他的先生說:『既然是如此,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行得通、或行不通?』

  

  夫人說:『是什麼辦法?可以講給我聽嗎?』

  

  他的先生說:『先把他關在二樓的房間裏,拿個特大號的鑰鎖,把門釘牢上鎖,叁餐拿飯給他吃,再慢慢勸導他,不准他下樓;這種方法不一定有效,但可以試一試,沒有辦法治本,也要暫時治標,這孩子的心很早就已經出家了,身體雖然還留在家,心已經不染于五欲六塵,對欲望而言,他也不希求,心淡如水,這在佛門稱爲心出家身未出家。

  

  我們雖然也學佛,只是表面功夫,沒有深入佛法,嚴格說來,我們比這孩子還差了一大截,與佛法尚有一段距離,心裏實在也很漸愧,感情無法看開,感情無法淨化,如膠如漆,把他系縛不放人,實在矛盾,進退兩難,不能兩全其美。』

  

  夫人說:『就這樣吧!暫時把他關在二樓房間,叁餐送飯,這樣子做,最起碼也能多看他幾眼,可以減少一些思念的痛苦,今晚采取行動,勿泄漏秘密,勿打草驚蛇。』

  

  于是他們夫婦計劃好了,預定當晚等孩子進入二樓房間,即刻把門上鎖,不令孩子出門。時間一分一秒過得很快,當天夜晚,他們夫婦手拿著鑰鎖,心裏卻很惆怅而且又不安,正在心靈惶惶不安之際,眼見孩子上了二樓,走入他自己的房間,又把門關上,夫婦二人連忙走到房間的門口,即時將鎖上鈎,手一按即把門上鎖了。

  

  正當此時,孩子知道被父母關閉,無法走出房間,開口說:『爸爸!媽媽!你們爲什麼要關閉我在這房間裏!我心裏一切都明白了,你們把門鎖著不讓我出去,這是多此一舉之勞,我出家的心念是不變的,你們要知道,人生畢竟是苦多樂少,世間上的快樂不是永恒不變的,是剎那生,又剎那滅,生滅無常,世間上要找到永恒不變的快樂,是永遠找不到的。這話如何而說呢?

  

  因爲快樂是因緣所生才有,終了還是歸之緣滅,緣起性空,空幻不實,幻化了不可得,世間上不是流傳一句話嗎?

  

  所謂:世上那有不散的宴席。這就是告訴我們說,世間無常,緣生緣滅,不要執著世間,貪戀世間,依依不舍世間;如果心裏執著、貪戀、依依不舍世間,這當下就生了感情,一旦生了感情就墮入生死心,有了生死心,就會淪陷六道,于六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終無解脫時!

  

  爸爸!媽媽!我很感激你們從小把我撫養長大,這一切養育之恩,恩重如山,今生此世亦然報答不完!

  

  這年輕人說到這裏,他突然聽到門外的雙親大聲嚎哭,哭聲很淒慘,淒慘聲中有酸味,酸味中令人無奈,無奈中有悲哀,悲哀中帶有愛別離苦,這一連串的哭聲浪潮,當下就演了一部無常法,演了感情法,這點點滴滴,綿綿密密皆是生死因,這就是活生生的世間真相,擺在我們的眼前,世間上的真相就是如此這般,無二無別。

  

  接著年輕人又說:『爸爸!媽媽!孝順父母有叁種類,何等爲孝順叁種類呢?

  

  一者能于現生當中,供應衣食住行,享用自由自在,一切物質東西,生活富裕充足,令父母無欠無缺,也就是說,在生活物質方面,能得到內心的滿足,不生煩惱。這是第叁等的孝順父母。

  

  二者能于現生當中,供應衣食住行,一切物質生活,令父母無欠無缺;同時也能時時刻刻安撫父母的精神,令父母的精神能開朗;父母心裏悶悶不樂,心不能安,就爲他開導,使父母的精神能得到心開意解,得到暫時的快樂;也就是令父母在物質與精神上,在今生今世能得到融洽,這是第二等的孝順父母。

  

  叁者能于現生當中,普勸父母信佛學佛,歸依叁寶,令父母正信佛法,禮佛念佛,多聽聞如來正法,步入修行的道路上,因而離苦得樂,破迷啓悟,得證菩提,這是第一等的孝順父母。

  

  前面第叁等與第二等是世間上的孝順,是治標的孝順,不是治本的孝順,僅僅給父母一生的快樂而已!無法令父母究竟得到解脫,無法令父母脫離六道輪回,所以,還是免不了來生要輪回的束縛,一旦受輪回的束縛,就有無量的苦,因苦又再造業,永遠沈淪六道,往返不停,受大苦惱,永處憂患,無有了脫時。

  

  因此第叁等與第二等的孝順,是不究竟的孝順,是不徹底的孝順,是美中不足的孝順,是不了義的孝順,是治標不治本的孝順。

  

  後面第一等孝順,才是真正的孝順,能令父母歸依叁寶,來學佛修行,使父母究竟離苦得樂,免受輪回之苦,徹底解決父母的生死,因而得解脫,證悟菩提,這就是出世間的孝順,離苦得樂的孝順,破迷啓悟的孝順,這是治本的孝順,究竟的孝順,徹底的孝順,免受輪回的孝順,才能堪稱真正的孝順。爸爸!媽媽!我這樣說明,你們明白嗎?你們能夠體悟這道理嗎?』

  

  這位年輕人,話說到這裏就停止了,門外的父母站立良久,靜靜聽著他孩子叁等孝順的道理,…

《出家功德與利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臨終遺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