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出家功德与利益▪P9

  ..续本文上一页白他的心地的确转化了,谁也改变不了他的事实,就这样离开了皇宫,落发剃度,现出庄严的比丘相,身穿如来袈裟,两脚穿著罗汉鞋,俨然是位出家多年的老参,庄重自持,言行举动,威仪具足;宣扬佛法之际,便流露出慈悲的心肠,口出莲花,辩才无碍,妙法如珠,法音宣流,广度有情,众生得受法益,心开意解,顿悟佛法,法喜充满,得未曾有,如将枯干之草木,大雨普降草木上,草木得以滋润,因而百花盛开;众生蒙受佛法,心解意开,去惑证真,亦复如是。

  

  顺治皇帝出家后,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持戒清净,钻研佛法,博通教理,安住于大圣如来正法,参禅悟道,精进不懈,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就如此这般,度过他晚年出家的生涯!

  

  接着下面来介绍一位青年出家僧,是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是一位富贵家庭的子弟,自幼年的时候,宿世善根就逐渐萌芽,菩提道心就慢慢显露,直到大学毕业,这段岁月里,常于佛门中到处参访善知识(明师),为了求知解惑,开明本性,证悟菩提,屡次冒着生命的危险,走过悬崖峭壁的峻岭,渡过惊涛骇浪的河川溪流,也曾经在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当中,淋湿了衣服,天气寒冷,身体颤抖,而参访善知识,这一切冒险的举动,生命的危机,皆在千钧一发之际,旦夕之危,他的心境亦然如如不动!这完全是菩提道心支持着他,为了追求真理,为了解脱生死轮回,因而为法忘躯,不愿生命安危,这种求法精神,勇猛坚固的道心,实在值得后人深省与楷模!

  

  有一天,这一位青年人,踏着稳健的步伐,徐徐绕过溪圳,他看见正前方有一棵茂盛的大树,树荫之下可以乘凉,于是轻步的走到树荫下,双足结跏趺坐,安详的坐于树荫之下。

  

  于是独自思惟:『我大学毕业有两年了,从幼年的时候,就有善根在佛门出入不息,能够听闻出家师父讲经说法,正见人生观与宇宙观,因而不迷不惑;众生(梵语bahu-jana)所以称为众生,就是不能正见人生宇宙的真相,于是迷惑人生与宇宙的真相,内心迷惑而造无量业,因业而受苦,因苦而生烦恼,因烦恼无明又造业,如是辗转不休;如同车轮周旋不停,众生造业受果报亦如是。

  

  我也是无量众生之一,是六道轮回的流浪汉,三界往返不停的苦命儿,无法享受特权赦免,我是如此,大地一切众生也不例外!生死轮回事大,不可因父母兄弟姊妹之情所系缚,就断了我办生死轮回之大事,生死轮回是个人的事,谁也顶替不了。

  

  修道者,若把感情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舍,把感情看得太重,执着越深,那么生死就越深,感情的业力就不休不止!紧缠不放,那就由不得你不轮回生死了!』

  

  从无量生无量劫轮回以来,一段一段的生死,一期一期的生死,生离死别,颠沛流离,历尽沧桑,轮回六道,我已经够苦啦!当今是该觉悟,不可再拖延下去!我出家的因缘应该成熟啦!我不可再犹豫不决,我应该毅然决然的肯定我出家的意念,让我无量劫所种下的善根,因而继续茁壮,成就菩提,现在就应该动身了。』

  

  这位年轻人,思惟到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随着明朗的心情,轻快的脚步而回家,吃完午饭,这位年轻人就将自己欲出家落发的动机,一一禀白了双亲,双亲当下怒发冲冠,面红又发青,大骂大吼的,这年轻人已经是第三次向双亲陈述自己要出家的意念,却一一被父母反驳回来,不但被反驳,而且泼冷水又痛骂,拚命的骂、猛骂、骂个不停、骂了半个小时,他的父母亲觉得骂太久了,有点口渴,于是去喝了半杯的冻顶鸟龙茶,回过头来,他父亲想要继续下去,但是刚才骂到那个地方却忘记了,就问他的夫人说:『夫人啊!我刚才骂到那个地方?我忘记了,请快告诉我,现在骂得最起劲,骂人也要有个系统,有个组织,同时也要分段而骂,骂人也要有个道理,这孩子是大学毕业,是很理智的人,所以,痛骂他也要有系统、有组织,你明白吗?夫人啊!你也要参与一份,赶快骂,不然的话,没有机会可骂了,这个孩子是没有希望留在家了,他已经坚定信念,为出家修行而肯定;我们如此一般的骂他、劝他、阻止他、终了亦然无效;我们是佛教家庭,我也知道出家修行很好,学佛的宗旨在于成就佛道,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但是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是连心的,我舍不得他出家,我会伤心,我会心痛,我会挂念,我对孩子有感情,爱之越深、恨也就越深,夫人啊!你明白吗?』

  

  他的夫人说:『您说了那么多话,我所要说的意思,你都表达完了,我没话可说,只是如此的骂、劝、阻,无法产效果,无动于衷,依照今天他的言行举动来说,有可能近日就会逃跑而出家修道,这孩子从小到大,他的性格我很清楚,绝对会出家落发的,他心地很善良,品行涵养很优秀,善根又很深厚,在家里时常念佛、拜佛、看经典、坐禅,这孩子太乖啦!我也实在舍不得他出家落发,我会心酸、我会落泪、我会痛若绵绵,你知道吗?』

  

  他的先生说:『既然是如此,我有一个办法,不知道行得通、或行不通?』

  

  夫人说:『是什么办法?可以讲给我听吗?』

  

  他的先生说:『先把他关在二楼的房间里,拿个特大号的钥锁,把门钉牢上锁,三餐拿饭给他吃,再慢慢劝导他,不准他下楼;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但可以试一试,没有办法治本,也要暂时治标,这孩子的心很早就已经出家了,身体虽然还留在家,心已经不染于五欲六尘,对欲望而言,他也不希求,心淡如水,这在佛门称为心出家身未出家。

  

  我们虽然也学佛,只是表面功夫,没有深入佛法,严格说来,我们比这孩子还差了一大截,与佛法尚有一段距离,心里实在也很渐愧,感情无法看开,感情无法净化,如胶如漆,把他系缚不放人,实在矛盾,进退两难,不能两全其美。』

  

  夫人说:『就这样吧!暂时把他关在二楼房间,三餐送饭,这样子做,最起码也能多看他几眼,可以减少一些思念的痛苦,今晚采取行动,勿泄漏秘密,勿打草惊蛇。』

  

  于是他们夫妇计划好了,预定当晚等孩子进入二楼房间,即刻把门上锁,不令孩子出门。时间一分一秒过得很快,当天夜晚,他们夫妇手拿着钥锁,心里却很惆怅而且又不安,正在心灵惶惶不安之际,眼见孩子上了二楼,走入他自己的房间,又把门关上,夫妇二人连忙走到房间的门口,即时将锁上钩,手一按即把门上锁了。

  

  正当此时,孩子知道被父母关闭,无法走出房间,开口说:『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关闭我在这房间里!我心里一切都明白了,你们把门锁着不让我出去,这是多此一举之劳,我出家的心念是不变的,你们要知道,人生毕竟是苦多乐少,世间上的快乐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剎那生,又剎那灭,生灭无常,世间上要找到永恒不变的快乐,是永远找不到的。这话如何而说呢?

  

  因为快乐是因缘所生才有,终了还是归之缘灭,缘起性空,空幻不实,幻化了不可得,世间上不是流传一句话吗?

  

  所谓:世上那有不散的宴席。这就是告诉我们说,世间无常,缘生缘灭,不要执着世间,贪恋世间,依依不舍世间;如果心里执着、贪恋、依依不舍世间,这当下就生了感情,一旦生了感情就堕入生死心,有了生死心,就会沦陷六道,于六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终无解脱时!

  

  爸爸!妈妈!我很感激你们从小把我抚养长大,这一切养育之恩,恩重如山,今生此世亦然报答不完!

  

  这年轻人说到这里,他突然听到门外的双亲大声嚎哭,哭声很凄惨,凄惨声中有酸味,酸味中令人无奈,无奈中有悲哀,悲哀中带有爱别离苦,这一连串的哭声浪潮,当下就演了一部无常法,演了感情法,这点点滴滴,绵绵密密皆是生死因,这就是活生生的世间真相,摆在我们的眼前,世间上的真相就是如此这般,无二无别。

  

  接着年轻人又说:『爸爸!妈妈!孝顺父母有三种类,何等为孝顺三种类呢?

  

  一者能于现生当中,供应衣食住行,享用自由自在,一切物质东西,生活富裕充足,令父母无欠无缺,也就是说,在生活物质方面,能得到内心的满足,不生烦恼。这是第三等的孝顺父母。

  

  二者能于现生当中,供应衣食住行,一切物质生活,令父母无欠无缺;同时也能时时刻刻安抚父母的精神,令父母的精神能开朗;父母心里闷闷不乐,心不能安,就为他开导,使父母的精神能得到心开意解,得到暂时的快乐;也就是令父母在物质与精神上,在今生今世能得到融洽,这是第二等的孝顺父母。

  

  三者能于现生当中,普劝父母信佛学佛,归依三宝,令父母正信佛法,礼佛念佛,多听闻如来正法,步入修行的道路上,因而离苦得乐,破迷启悟,得证菩提,这是第一等的孝顺父母。

  

  前面第三等与第二等是世间上的孝顺,是治标的孝顺,不是治本的孝顺,仅仅给父母一生的快乐而已!无法令父母究竟得到解脱,无法令父母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还是免不了来生要轮回的束缚,一旦受轮回的束缚,就有无量的苦,因苦又再造业,永远沉沦六道,往返不停,受大苦恼,永处忧患,无有了脱时。

  

  因此第三等与第二等的孝顺,是不究竟的孝顺,是不彻底的孝顺,是美中不足的孝顺,是不了义的孝顺,是治标不治本的孝顺。

  

  后面第一等孝顺,才是真正的孝顺,能令父母归依三宝,来学佛修行,使父母究竟离苦得乐,免受轮回之苦,彻底解决父母的生死,因而得解脱,证悟菩提,这就是出世间的孝顺,离苦得乐的孝顺,破迷启悟的孝顺,这是治本的孝顺,究竟的孝顺,彻底的孝顺,免受轮回的孝顺,才能堪称真正的孝顺。爸爸!妈妈!我这样说明,你们明白吗?你们能够体悟这道理吗?』

  

  这位年轻人,话说到这里就停止了,门外的父母站立良久,静静听着他孩子三等孝顺的道理,…

《出家功德与利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临终遗嘱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